鼎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戍边铭东
一听到这些如同恶魔一般的人物,从远在天边一般的陕、山二省跑来京畿,所有人都惶恐不安!
地方上拖家带口逃亡京城方向的数不可数,在他们看来,这天底下最安全的地方莫过于皇爷脚下。
上次东奴入寇,不也没能打下京城不是既然如此,那还等什么,不早一日躲进安全的京城,难道还等流寇来了,将他们的心一个个的给挖了出来
不仅京畿附近听说消息的百姓,全部涌向京城方向。那些好不容易才将自己田地恢复到崇祯二年模样的大小缙绅地主们,他们可不是百姓那般好糊弄,原本他们是不信流寇能够打入京畿腹地的。
但在地方上百姓连村带镇全面逃亡的恐惶氛围之下,也是顶不住这种恐慌,带着家小,纷纷冲向京城之中。
而有的文官已经开始讨论是不是再一次京畿戒严,号召天下兵马勤王了!
不过这个提议还只是小范围内的传播,并没有真的在朝堂上提起。毕竟朝廷也是要脸面的,东奴无人打的过,号召天下兵马勤王还算说的过去。
但如今的流寇只是一帮乌合之众,而且还远在数百里外的大名府,若是就这般草木皆兵,岂非成了天下笑柄,朝廷的威严何在
一时之间,整个京城物价飞涨,米价一日三变!
许多店铺甚至已经开始囤积居奇,关门歇业,只等粮价再次涨到天际之时。
至于在晋拥兵数万,却是毫无动静的宋统殷,朝堂上的诸公已经谈不上恨了,更是如同看到一只蟑螂或臭虫一般,恨不得直接一脚碾死。
毕竟在这场乱局中,他们在城外的产业遭到的损失可谓天文数字,而拥入京城内的十数万百姓,其中能自食其力的只是少数,绝大多数还要朝廷赈济,这又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对于财政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大明朝廷来说,完全是雪上加霜了!
既然大佬们难得的对同一件事大光其火,作为各大佬代言人的御史们,更是不会没有动静。
平时无人招惹他们的时候,他们还张嘴乱咬人,如今有人损害到他们的利益,那还得了
他们一个个如同有选择性失忆一般,忘记了半月前还胜赞宋统殷带兵有方,功在社稷。此时如同和宋统殷有杀父之仇,压妻之恨一般疯狂的群起而攻,刀伐笔诛着。
东奴他们没办法弹劾,但你一个宋统殷,若连你个宋统殷还整不死,那还在京里混什么
两日间,只是弹劾宋统殷的奏章,就已经堆的快有一人高!
内容更是包罗万象,包括宋统殷畏敌如虎,杀良冒功,吃饭不擦嘴,便后不洗手,应有尽有,似乎开天辟地以来,所有的罪恶都与这宋统殷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一言概之,只要有污秽的地方,绝对就有这万恶的宋统殷!
朝堂上难得的意见有统一的时候,因此对于这宋统殷的处罚很快就通过,立即着人逮拿入诏狱,穷治其罪!
第一百二十二章 端茶送客
不过,内阁的票拟并没有立即得到执行,而是卡在了崇祯手中。
如今的崇祯已经不是四年前刚刚登基时的毛头小子,四年下来,日益颓势的国势,强迫着这个少年快速的成长赶来。
如今的他已经不再无条件的信任文官集团了,哪怕是如今这般统一意见之时,他在心中也会有所疑虑的。
逮拿一个文官督师宋统殷只是一件小事,在崇祯看来这按兵不动的宋统殷也完全是罪有应得。
只是他考虑的是另一个问题,文官们递上来的票拟上,解除宋统殷督师之职后替任的兵部左侍郎傅宗龙。
内阁虽然称赞傅宗龙久处边镇,素有韬略,用兵有度。
但在如今已经开始多疑赶来的崇祯看来,这傅宗龙在边镇虽然有三年,但也从来没有指挥过一场战斗,大多时候也只是在城池中坐镇。
这种经历与宋统殷并没有什么分别,他根本不相信内阁所说的,宗龙致则流寇缚的吹嘘之词。
因此,他也就将票拟留中{搁置},想再多看看,到底选用何人为善。
至于流寇打入京畿,他倒不太担心,自己京营就有十数万,宣府,辽镇,山东兵马在侧,只要流寇敢入京畿腹心,大军四方合围,倒也省了奔波追剿之苦!
崇祯所踌躇的问题,一日后便有了结果。
崇祯四年七月二十三日,卢象升大捷斩首过万的八百里加急便传至京城。卢象升引军一万,与数十万流寇会战于野,得天之幸,一战而溃敌!目前卢象升还在引军穷追高闯,决心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斩杀这个大明首患!
跟随捷报而来的是高闯大小旗帜十数,还有高闯失落在战场上的腰间宝刀一把!使者还奏报,所斩首级正在运向京城途中!
这一场空前而又不容置疑的大胜,彻底的将京城动荡不安的人心安抚了下去。
京城内的百姓们终于松了口气,而五城兵马司上下更是喜极而泣,这几天来,因为缺衣少食,涌入京城的十数万百姓,也让京城的治安情况不断恶化。
这几日中,他们处理的事件已经快顶的上他们一年的总和了,大牢已经快要塞满了人,还依旧疲于奔命四处打压,眼下终于安全了,也可以将这些能惹事的祖宗们送走了!
最为振奋的人,自然是崇祯皇帝,对于这个动不动就能卷起十数万,甚至数十万作乱的高迎祥,他自然是痛恨的,这痛恨中还带着些许畏惧。
高迎祥只是这数月来,就先后在陕西,山西大败而逃,但每逃到一地,他都能再次东山再起,这种打不死的小强般顽强的生命力,才是崇祯最为畏惧的。
卢象升这个名字他是有印象的,这是在崇祯二年东奴入寇之时,除了李征以外第二个带着人马杀破东奴防线入卫京城的官员,不由得崇祯对他不印象深刻。
如今看来,这卢象升不仅有勇气,还有带兵的能耐。最要紧的是,这是位文臣,是深受君臣大义影响的忠君之臣!
崇祯二年东奴入寇时,卢象升敢拼死带着万余乌合之众,报着决死的态度突破东奴防线,已经足以证明了这一点!
既然如此,这个督师人选已经不用再考虑了,崇祯将那封票拟翻了出来,朱笔划去傅宗龙名字,在下面填了卢象升三字。
自有小太监接过朱批,一溜小跑的行入内阁,将崇祯皇帝的批示送去。
如今的内阁首辅是温体仁,这位反东林斗士虽然有些不爽卢象升东林出身,但他更懂不能在这个时候拂逆皇帝的意愿,当下也不作声,直接通过此事。
其他内阁诸人对于卢象升担挡督师一职并没有太大的反感,虽然觉得其人资历轻了些。不过眼下卢象升已经为他们文臣挣足了脸面,也无人反驳。
当京城里一队堤骑带着擢卢象升为三晋督师,以及收押前督师宋统殷的旨意急行出京之时。
催兵急进的卢象升已经数败高闯殿后之军,近十日间,奔行数百里,一路连克人心惶惶的广平,元城,内黄,向着滑县滚滚压迫而来!
至崇祯四年七月底,天雄军前锋已经与督师宋统殷所率领的晋军会师,两大官军从西北,西南两个方向牢牢的将十数万流寇压制在了大名府境内滑县,只等最后的攻击了。
卢象升毕竟只是顺德府知府火线提拨赶来的河北巡抚,无论资历还是身份,都与原本就是朝中大佬的宋统殷相差极大。
“下官保定巡抚卢象升,见过督师,愿听督师调遣!”
两军会师后第二天,卢象升便乖乖带着几个随从,绕行一个大圈来到滑县城南,前来拜见督师,并接受督师的统一指挥。
“卢大人客气了,快快请起!”
不同于对于武将那般颐指气使的模样,对于同为文官的卢象升,宋统殷便客气了许多。
不仅亲自请行礼的卢象升扶了赶来,更是相携行入大帐。
“督师,下官此次带来万余精兵,与督师三万雄师会师,已经足以将流寇彻底荡平了!不知督师定于何时进攻,下官也好从旁协助,共襄盛举!”
双方分主宾坐下,稍稍寒喧两句,卢象升便迫不及待的问道。
卢象升的话语让宋统殷脸色微微一僵,脸上的笑容也有些不好看了,他轻咳了一声,吹了吹茶杯中的茶沫子,好整以暇的道,“卢大人还是太年轻了,看的浅了,浅了。如今流寇已经成了瓮中之鳖,正是穷途之时,势必亡命以搏!若是急切攻之,不免损伤太众!兵法有云,穷寇末追,说的就是这情况啊!”
卢象升听的一愣,有些不敢相信的说道,“督师此言自然是极为有理的!只是流寇连日败北,此时正是士气低落,惶惶不可终日之时,战机难觅啊!若是官军上下一心,必然……”
“哼!黄口小儿,如何敢放大言!”
宋统殷冷哼一声,打断了卢象升的话语,十分的不快。
卢象升这话完全刺痛了他,数日以来他终于看到了晋军是如何的无能,两万余官兵,竟然攻个小小的滑县都毫无进展。大多数都是跑上几步,喊上几嗓子便自顾自的退了下来。
甚至有的官兵连他派出的督战队都毫不在乎,逼迫的紧了,这些贼配军们为了不攻城,竟然敢跟督战队亮刀子!
若非那些武将们拼命弹压,这些贼丘们甚至都要哗变了!上下一心,又谈何容易若不是这些贼丘八们不肯上令下效,他堂堂督师,又怎会在这小小滑县城下寸步难进!
羞怒交加之下,宋统殷再也保持不了镇定的模样。一甩袍袖,直接端茶送客。
第一百二十三章 有要事禀告
转入大帐后寝帐,宋统殷依旧感觉心脏剧烈的跳动着,怒火一浪更过一浪。
他不仅恼怒卢象升,更痛恨着下面的晋军,这帮子无能又跋扈的贼痞子!
虽然痛恨,但是宋统殷此时却没有了更好的办法。
之所以不再找统兵武将下手震慑军心,是因为他并不蠢,如今的他已经完全明白,若非靠着各路军将拼命弹压,这近两万的官兵只怕一哄而散都有可能。
军队哗变这个后果他是不敢背的,若说之前他的罪责最多让他丢官去职,若是弄的晋军哗变,估计他难逃脑袋搬家的下场。
因此当卢象升没有听懂他话语中暗示自己难处,反而催促他进兵之时,他才是这般的羞怒。
原本还觉得来个能打的文臣,还能给自己壮壮声势,帮助自己稳固军权。但如今看来,这卢象升丝毫没有文人的风雅,满嘴喊打喊杀,简直是斯文扫地,与粗鄙武夫又有何分别
就在宋统殷在心中痛骂文不象文,人心不古之时。一个家丁很没眼力劲的前来禀报,一众将帅们还在等待着他下一步的命令。
宋统殷顿时便炸了,收拾不了那些文痞武鄙之辈也就算了,你一个小小的家丁还收拾不了
将这个家丁一把抓住拉到自己身前,宋统殷破口大骂了一通之后,直接命人将这个硬着头皮来禀报军务的倒霉蛋,拉出来打了三十军棍。
一时间,不仅在场的所有武将,就连远道而来的卢象升也看的呆了。完全不明白这督师发的什么鬼火,相互对视之间,所有人都觉得这督师怕不是得了失心疯了吧!
一个家丁只不过传了一句话,得到的便是大庭广众之下破口大骂和三十军棍,这种情况已经远远超出了众人的想象。
“末将{下官}告退!”
面对这样一个半疯的人,包括战场疯子卢象升在内的众人,都不敢再在这家伙的人帐下多呆了,众人在外唱了一个肥诺,便准备溜之大吉。
卢象升在战场上如同疯子,也只是因为天雄军面对强敌,必须主帅带头死战树立榜样,并不是他真的疯了。
“流寇已经在末路了,只要再围困几天,他们粮草总有吃完的一天!到时以实击虚,必可全胜!传我督令,严令各部死守,敢无令浪战者,斩!”
让众人没想到的是,临出大帐之时,里面却是传出这么一句杀气腾腾的话语。
“末将{下官}遵命!”
众人一阵无语,但谁也不敢多说,闻令依言而谢。
直到出了大帐数十步开外,众人才松了口气,正准备四散而去之时。卢象升却是叫住了李征,一脸微笑的说道,“李将军慢行,本官可是多日未见你了!”
“见过卢大人!”
李征也是笑脸相迎,对于这个明末难得一见的另类文官,他也是极有好感。
“李将军客气了,今日来都来了,不如去你帐下畅谈一二!要知道你每次捷报传来,本官可是都遥遥为你击节称善,也不知已浮了几大白了!”
卢象升哈哈一笑,十分熟络的拉住李征的手,满脸欣赏之色。
“李将军屡次以弱击强,以寡击众。本官虽从邸报上看到结果,但每次遥想战事之凶险,都依然为李将军捏一把汗,有李将军匡扶大明,委实我大明之幸啊!”
“卢大人过誉了!征不过运气而已。”
李征有些尴尬的挠挠头,他还真有不习惯这种赞誉,忙转移话题道。
“卢大人可能还不认识这些同僚吧,末将为大人引荐一二!”
“这位便是大同镇总兵曹文诏,这位是山西镇总兵虎大威,曹总兵以三千铁骑配合虎总兵大破王自用、王嘉胤、李自成,王十数万大军,武勇堪称我大明!”
“这位是大同总兵麾下副将梁丘刚,亦是武勇过人,于宁乡城首登……”
“这位是辽东游击将军蔡禀文,追随曹总兵征战数千里,屡克强敌,曾以三百人冲击高闯过万严阵以待的老营,一举破之……”
李征的记忆力极为惊人,将这里的每一位将领名字都记的一清二楚,更是将各人最得意的战功全部说了出来,令所有人都感觉面上有光。
之前因为李征与卢象升这样巡抚一地的封疆大吏关系极好,还有些嫉妒的众人,此时看向李征的目光,都带了许多善意。
卢象升听的很认真仔细,根本没有丝毫的敷衍,再看向众人之时,神色便郑重了许多,沉声道,“得与众位英才同袍,实为幸事!”
这一句评价不可谓不高,众人心中得意之下,也纷纷客气的回礼。这可是从来都没有发生的事,之前哪个品级这么高的文官会对他们如此的推崇,感动之余,在心中对于这个另类文人产生了极大好感。
许多人心中都在腹诽,若是朝廷能够让这个文官来督师,事情又怎么会走到如今这么尴尬的地步
李征客气之余,心中也是对卢象升评价再次高了一层,这才是真正做实事的官僚。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几乎就让所有的武将归心,这种手段简直就是大巧不工,繁极化简的顶峰。
李征突然在心中升起了一个念头,卢象升大破高闯,连收数城,这份战功朝廷只要不是瞎子,就会明白卢象升的能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