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鼎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戍边铭东

    能够当上祭酒,他才能施展自己的能力。至于与李征教育理念的不合,也只有他在位时才能从中周旋一二。

    既然如此,那就没什么可以客气的,一切都需要先上任了再谈。

    一场座谈会结束,这帮子文人也果然如李征所料,成以上的都选择留了下来。

    毕竟李征已经有言在先,不会再无偿提供他们食宿,那没有安身立命之处,就算还想再入功名场,也没有物质的基础了。

    李征离开学院之后,也没打算就此返回泽州。

    既然已经来了这高平,他打算在高平私下询访一下,看看移民们具体的情况。

    如今的移民屯田,已经有了卓有成效的一套程序,按照道理来说,应该已经足够保持运行的完备了。

    但是李征明白,上面的政策一旦到了下面,总是会有走样的情况。他打算看的,也正是基层在执行层面上,到底是个什么状态。

    因为是询访,李征并没有着正装,穿着普通百姓着装的短袄棉裤,带着几个护卫便随便找了个移民聚居点进去了。

    随便敲了村头的一家的门,里面吆喝一声,一个半大小孩子便打开了房门。

    看到几个陌生人出现在门口,顿时有些讷讷的不敢开口说话,飞也似的躲回了家中。

    “没用的兔崽子!”

    屋内传来一声中气十足的笑骂,然后一个汉子便出门来,看到李征等人,稍稍一愣。

    “这位大哥,俺们是从潞州来太平乡那边探亲的,路过这里,想讨碗水喝。”

    李征抱了抱拳,一脸笑容的开口道。

    “哦!都是自家人,快进屋来暖和暖和!”

    听着李征那一口正宗的本地话,男主人顿时松了口气,忙招呼李征几人入屋。

    “大兄弟,看你们这脸色,一路走过来不容易吧!”

    男主人倒是很热情,吩咐浑家取水过来,大大咧咧的道。

    “还好。一路上没有贼人,走道虽然累点,但心里踏实。”

    李征笑了笑,端起碗来,轻轻的抿了一口,不动声色的示意几个护卫也坐下来。

    “这倒是。也亏的咱们将军大人肯给大家一条活路,不仅剿匪还肯佃田给咱们。不,这可不是佃田了,一亩四斗的赋税,简直比自家田还要收的多些!”

    男主人一脸的憧憬,又豪气的对着屋里喊道,“孩他娘,难得来个客人,中午做个菜,俺要好好乐呵乐呵!”

    在这年头,还有余力准备饭菜招待几个过路的客人,看赶来这家人的生活过的还算是不错的。

    但李征的眉头却是有些皱了赶来,如果没有记错,他可是定的是一亩三斗的赋税,怎么听到的却是多了一斗

    “大哥,将军大人不是有令,亩田只交三斗的么”

    李征轻轻咳了一声,不动声色的问道。

    “大兄弟说哪里话这运粮哪里会没有损耗那收粮的难道不用吃饭只是多交了一斗,又没有之前的杂税,甚至连之前踢斗的都没有了,这样还不知足,哪可是会被人戳脊梁骨的!”

    中年汉子面色顿时有些不喜,恨铁不成钢的对李征道。

    “往年俺们佃举人老爷的田,佃子足有七成多,一年到头也吃不得几次饱饭!”

    “如今将军大人仁慈,给咱们小民活路,咱们也得有良心,这才能是个人啊!”

    这话一下子将李征燥的不行,无论古今,底层的百姓总是最容易满足的。明明被人多收取了东西,只要对比过去日子好了许多,便懂得感恩戴德。

    对比大明境内缙绅官员的吃相,也真难为了这些整天把圣人的礼义廉耻挂在嘴边的人。

    这得要多么厚的脸色,才能毫无愧色的侃侃而谈。

    不过李征却并不觉得百姓们感恩是应该的,他觉得他还可以做的更好一些,不为别的,单单只为了这一份纯朴。

    至于方法,他也正好就有。




第一四四章 田票
    这一顿,李征是在这个江二牛家中度过的。

    虽然饭菜是粗茶淡饭,但李征却是吃的津津有味,临走时,李征悄悄拉过这家的小孩,将一个元宝塞入其怀中,拍拍小家伙的脑袋,便一笑而云。

    数日之间,李征基本上走遍了整个高平县的屯田营,遭遇到各种各样的普通百姓。

    有的好客,有的恶客,更有牙尖嘴利,弄的李征十分尴尬的。

    总之一躺下来,李征遇到的大部分百姓,还是十分的纯朴好客的。

    这一次出来,也算将这里的情况摸了个底,阴暗面确实存在。而且数量还不少,但总体来说,还是能够达到李征所希望的局面。

    阴暗面李征还是没有什么办法完全解决的,他可以见一个处理一个,但是却无法将整个治下都能走访到位。

    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系统,想杜绝这种情况,根本就是痴人说梦。指望一纸文书就能解决问题,那根本就是左手打右手,完全就是个笑话。

    也许是创业之初,下面的人还不敢太过过份,因此一路行来,欺压良善者或有之,但嚣张跋扈,完全没有底线的人,还没有出现过。

    在做到心中有数之后,李征便来到了吴雄才处,想跟他商量一下,如何解决赋税损耗的问题。

    “大人,依下官看,如今我潞州在赋税损耗方面已经最佳了。无论是损耗还是人为的克扣,都傲视于大明各地!”

    “其中赋税有所加成,也是为了收赋之人的钱粮发放,以及各地汇聚而来之时路上的损耗。”

    “而且下官也曾做过调查,各地收赋之时,不敢说完全杜绝了克扣,但百中只其一,却是做到了!各地佃户,从来没有什么怨言。”

    这一点也是吴雄才最为得意之处,管理数县之佃田,下面敢于横征暴敛,肆意克扣之事,却是极少发生。

    不仅保证了粮赋到达长治城时不少分毫,更是养活了众多的收佃之人,将各类损耗降到了最低,完全无愧于能吏之称!

    “若是发行田票,你认为如何”

    这个时代还是有他的局限性,李征想了想,将自己的构想说了出来。

    后世的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他们的第一桶金,可是从这纸质货币中来的。

    田票只是个称呼,毕竟李征还没有发行货币的资格,这种名义上只流通于佃户之间的票子,也不会让任何人反感或者警惕。

    事实上与后世的钞票没什么区别,为了有别于这个时代银子用两计算的惯例。

    “这田票分为大小额,每种颜色代表一种数额,各种颜色上面还配有的图案也不一样。只要了解片刻,就算不识字也完全可以通过颜色和图案来分辨田票大小。”

    李征打算直接照抄后世的钞票,以元为单位。从一百元到一角不等,包括上面的颜色,大图案,以及数字,一应俱全。

    “大人是准备包饷么”

    吴雄才心中打起了鼓,这东西怎么听怎么像之前的大明定钞,拿这种纸张换别人的真金白银,怎么看怎么像是在抢劫。

    “不,这东西暂时不流通于市,更不会流通于军中。只是当作田佃的补充方法,一百元等同于一石粮,十元一斗,以此类推。”

    李征想了想,觉得这东西直接与粮食挂钩,是最好的切入口子。

    “大人,这样强抢民粮乃取祸之道啊!而且这与大人的理念也不符啊!”

    吴雄才顿时打了个机灵,作为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野心家,他自然不愿意看到李征自取灭亡。

    “想什么呢”

    李征没好气的瞪了一眼吴雄才,接着说道。

    “我这东西与大明定钞不同,这东西可以直接抵田佃的。只要拿出足够的田票,就算你一斤粮食也不拿,本官也可以当你已经交完了田佃!”

    “大人是说,这田票是可以直接当田佃的”

    吴雄才这才松了口气,如果李征肯回收,这东西倒并不是抢财之道。

    “对!这个对普通百姓好处却是极大的。本官了解过的情况,基本上各地都需要多交一成的田佃,才能完成火耗。”

    “但这粮票却是不然,就算缺个小角,边磨损了,本官还是能够认的出来。”

    “该交多少石田佃,便直接拿多少田票出来,轻便省事。若是谁要敢说这田票也有火耗,本官便直接将他给火耗了。”

    李征眉飞色舞的说道,“这东西好处多多,一时半会儿根本说不过来。”

    “大人说的是。”

    吴雄才有些肉痛,不过他立时又想到另一个问题。

    “大人,若是佃户都取这东西来抵田佃,那粮食又该如何筹集田票又该如何推行,发放”

    “这个倒无需担心,本官在长治府的商行,如今的规模已经不小了。只要断绝粮食外卖,百姓们衣饰,盐巴,农具,哪一样不需要钱财来买”

    李征笑了笑,政府的功能就是居中调度,这一点他相当熟悉。

    “商行买粮,向来大斗进小斗出。若是本官这里设立一官仓,只多收百中之三的火耗养活仓中人员,还怕百姓们不来卖粮”

    “他们卖粮之时,可以给他们推荐田票这东西,告诉他们用这东西的好处。”

    “头一年,本官估计敢为人先的人不会多。但总会有几个胆大的会小小兑换一批尝试一下,等到他们明白这田票的好处,自然会慢慢推行开来,。”

    “等到田票推行开来,本官就会让商行接受田票交易。只要完全打开局面,这潞州,泽州的钱粮,就完全在咱们手中了!”

    吴雄才没有直接赞同,而是皱着眉头快速的盘算着其中的利害关系,半晌之后这才舒了口气,“大人英明,这办法确实可行。”

    这东西看赶来有些匪夷所思,但细细想来,可行性却是很强。而且若是用惯了这东西,甚至某天都可以直接取代银子,通行于李征治下。

    “不过这想法本官可以告诉你,具体如何去制作出来,却要看你的了。”

    李征滔滔不绝的说了这一大堆,将自己的要求也提了出来。

    “一句话,本官既要它美观,又需要它坚韧耐磨,最重要的是,它的防伪一定要做到最好!”

    “大人放心,下官理会得。”

    吴雄才点头表示明白。

    这东西显然不是一两天能够弄的出来的,他也有足够的时间来琢磨这事。

    “大人再过几日便要大婚了,下官还未恭喜你呢!到时定当讨一杯喜酒喝!”

    眼见正事说的差不多了,吴雄才哈哈一笑,举手恭喜道。

    李征这才记起来,如今已经是腊月十了,再过五日,也就是小年之日,便是他大婚之时。

    一时间,他有些茫然,也有些期待,但更多的,则是复杂难明。



第一四五章 迎亲
    听到吴雄才说起这门亲事,李征也不由得笑了笑。

    这一个月来,潞州府那边的族人可是不止一次的要求自己回去准备,但是他却始终没能安定下来,根本没有时间回去。

    如今各地情况稳定,别说有人作乱,就算各路山匪盗贼们,都已经开始远远搬家了,这种人生大事,他也是再没有任何理由推脱了。

    好在这里距离潞州只有一步之遥,若是快马加鞭,他还是有足够的时间赶回。

    吴雄才和李征聊了几句,话里话外也是暗示李征该有一个继承人了,只有如此,他们这些一直追随他的老人们,才能安下心来。

    随着李征集团的不断膨胀,结婚这种事,已经不是李征自己的私事了。

    而是关乎整个小团体的利益,李征如今已经是快三十的人了,无论于自己于他人,都由不得他再任性。

    在这种情况下,李征也只能随便交待几句,便带人返回潞州。

    若说李征无欲无求,那绝对是扯淡的事。

    做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李征也有自己的生理需要。

    只是武溪裳是一个极为传统的女子,若是原本只想着一个侍妾名份的话,也许李征还能提前得逞,但是一旦被确定了主妇的地位,对于婚前n行为她是抵死不从的。

    这种尴尬的情况,李征自然是极为痛恨的,只是李征还算是一个比较有操守和底线的人,还做不到在外四处乱来,因此也只能苦苦忍心着,只是以艰苦的训练将这份n压制下来。

    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这里并不是太平年增,而是民不聊生的明末乱世,这种生理需要必须给生存让路,无论是流寇还是未来面对的满清,都让他有一种紧迫和危机感,无法停下来去想别的。

    在途非止一日,好在这一月下来,这三百骑兵已经可以做到纵马驰骋,并没有与李征脱节。

    虽然天气严寒,但是作为最勤劳吃苦的华夏百姓,田间地头还是处处可以看到家人在拔草劳作。

    初见大批骑兵急驰,许多人还有些恐惧,但看到李征那标志性的旗帜时,所有百姓都朝着这群官兵欢呼着。

    虽然他们大多不识字,但天下间打着方块旗帜的军队,也只有潞州营一家,别无分号。

    三日后,李征便回到长治城中。

    虽然在泽州已经有了一座崭新的副将府,但是潞州的游击府,却是依旧保存着。除了换了一块李府的招牌,其他没有任何的变化。

    李征的到来也是让整个李家都松了口气,这大婚在即,新郎官却迟迟不返,他们不可能不急。

    作为潞州府拥有田产最多,李家自然是潞州府最大的地主,在潞州也算的上是豪门了。虽然还未出来一个有分量的文官,距离缙绅还有一步之遥。但是武将方面,几乎已经达到了山西的顶峰。

    而且李征并不同一般的武将,他可是在皇帝那里都能留下名字的主,他的存在甚至连潞州的知府大人都不得不礼让三分!
1...5556575859...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