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将婿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二爷的烟袋
“荒唐,是我们刑部拿人重要还是你们悲田坊治病重要”
“都重要,只是得有个先来后到,如果你们先拿人,我们也不会接诊了,但现在病人上了我们悲田坊的救护车就是我们的病人,先治病再拿人。”
“在王法面前还要讲先来后到,李木杨你是不是疯了”
“我们悲田坊始终遵循治病救人为先,并且会全力配合刑部,病人治好后定当送到刑部受审,绝不让她逃跑,如果你们急着审案也可以将公堂设在悲田坊。”
“胡说八道,我看你是有意包庇叛贼的家人,既然如此,你们就跟我们一同去刑部吧,到了刑部依然可以给她治病!”
罗烈话落,所有捕快都拔出了长刀,而杀陀和护卫也举起长棍保护在李木杨前面。
双方对峙起来。
“罗捕头。”
一个女人的声音传来,众人望去却是杨月娥和元千娇走了过来。
“罗捕头,其实大可不必弄得如此紧张,你们抓了屈突通的儿子和孙子就可以了,一个盲女抓她何用,再者说,就算进了刑部牢房,犯人生病也一样会请太医署去治病的,这悲田坊也是太医署的下属,也不是私人医馆,也能保证不会让犯人逃跑,情理上说的过去。”
杨月娥言辞恳切面带微笑,一举一动拿捏得很到位,尽显贵妇人的气质。
罗烈没想到杨月娥会插一脚进来,知道事情棘手了,这杨月娥是醉仙楼的店主,还是王世辩的外室,一般人可是不敢得罪他的。
那边元千娇也插嘴道“我干爹最近心情不好,昨天还将刑部尚书骂了一顿呢。”
罗烈嘴角抽搐一下,他也知道这事,王世辩因为刑部这几天乱抓人的事大发雷霆,可是他们刑部也是遵循皇上旨意办事,真是里外不是人。
“我只是按照刑部文书办事,少一个人我也没法交差的。”
人家搬出了王世辩,这个面子也不能不给,罗烈语气缓和了许多,拿出了逮捕文书给杨月娥看,文书上写着要抓捕人的名字。
杨月娥看也没看就说道“这有何难,回去就说屈突檀笑因病入院,住进悲田坊,待病好了再行抓捕,相信你们刑部也会给悲田坊的这个面子的。”
罗烈讥讽的一笑,刑部凭什么给悲田坊面子,简直是说笑了。
李木杨道“罗捕头,这个面子应该会给吧”
就见护卫从救护车中拿出一个牌匾,正是王世充题字“悲田”的那块牌匾。
罗烈眨了眨眼,顿时明白了一件事,这个李木杨果真是有备而来,否则谁会将牌匾随身携带,他要干嘛如此费尽心机保一名敌将的孙女
其实,如今的洛阳城连只老鼠都跑不出去,这些敌军的家人根本不可能里应外合,皇上要抓这些人无非就是要出口气,为了一个盲女得罪王世辩和悲田坊也犯不着,正好这个牌匾的确给了他一个台阶,追究起来权当他敬重皇威了。
罗烈思考了一会,便朝牌匾抱拳鞠躬,随后招呼其他捕快道“查抄屈突家,所有人等押回刑部!”
很快,屈突家所有人都被押了出来,包括下人。
屈突诠什么话也没说,只是深深的望了一眼李木杨,似是一种拜托,不能说出口的拜托,李木杨也是微微点了一下头。
待到刑部的人全部离开,元千娇望着屈突家的院子,嘀咕了一句“什么闲事都管。”
看不出是对谁说的,但很明显是说李木杨的。
杨月娥道“即使木杨贤侄不管,这件事我也会管的。”
元千娇撅了撅嘴,她有些心情不好,因为他想起当年元家被抄家的事,整个洛阳城没有一个人敢为元家说话。
大家一同上了救护车,加长版的救护车可以容纳十多人。
屈突檀笑躺在中间的担架上,此时还在醉意之中,似乎说着胡话。
李木杨摸了摸她的额头,同时也检查了她的身体,没有大碍,的确就是喝多了的症状。
然而,屈突檀笑猛然抓住了李木杨的手,不肯松开,如同抓住了救命的稻草。
“我是不是死了”屈突檀笑问道。
“没有,你不会死的。”李木杨答。
“抱紧我,好吗”
“好的。”
一旁的元千娇握紧了拳头,狠狠的翻了个白眼。
第268章 围城一月
屈突檀笑的事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毕竟只是敌将的孙女,敌将的儿子和孙子都被抓了,要说想利用此事做些什么也够用的,对于高层来说目的达到了。
可是,对于屈突檀笑来说,就是捡了一条命。
那些高层没人会去想一个盲女进入大牢之后会面临怎样的遭遇,而李木杨举手之劳就挽救了一个女子的清白和生命。
其实在高层的眼中,李木杨所作的都是一些小事,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些小事会引起什么大的变故。
悲田坊大院经过半年的修整,如今已形成仅次于皇宫的第二大建筑群了,面积堪比丰都市,原先的悲田坊院子名字不变,慈善功能不变,而新建成的大院子起名为悲田仁和医院,对外营业,需要付钱才可入住。
以前光业会的五百名成员此时都成为了医疗护卫队,算是从地下组织转为地上了,同时挂靠在王世辩军队的名下,黑豹被封为校尉。
前两个月王世辩本来镇守偃师,被王世充紧急召回,给偃师留下了一名副将,此时的王世充只信任王姓的人,留在身边他放心。
粮价每天都在上涨,到了十月,已经涨到斗米八百文,而且出现了布帛不可换粮的情况。
酒坊已经停产,但囤积了大量的高粱,李木杨将这个风声放了出去,说酒坊赔钱了,不能酿酒白买了大批的高粱。
而如今的朝廷也不外出作战,战马也不需要高粱了,所以高粱价格并没有提高太多。
但也有粮商意识到粮价还会涨,高粱也将短缺,便找李木杨低价收购高粱,李木杨却不肯卖,非说等战争结束继续酿酒。
这些粮商也明白,李木杨不傻,应该是在等高粱涨价再卖,但这次围城会持续多久没人知道,所以也都采取了观望的态度。
其实李木杨是为自己有粮埋了个伏笔,因为此时的人们还没意识到粮食会短缺到什么程度,也没意识到最终高粱可以变成保命的粮食,所以此时还不能卖高粱。
由于伤兵都住进了悲田坊,巢元方带领着太医署医人也住进了悲田坊,帮助李木杨给伤兵治病。
在李木杨与巢元方刚认识的时候,李木杨就说过洛阳有可能会有此一劫,也劝巢元方多存药材,如今,这一天终于来了。
巢元方不得不佩服李木杨的远见,但也担心他的远见,因为他说过,会被围城一年,那么即使有再多的药材,普通老百姓也会因挨饿而死。
虽然知道李木杨存粮,但也不知道有多少,他所能做的就是减轻李木杨在医疗方面的压力,在他心中李木杨早已超越了医人的界限,他是个胸怀天下苍生的圣人。
而李木杨却把精力放在了实验室,在后院所建的一排实验室有火药实验室和医学实验室。
火药实验室里主要在研究的就是火铳的制作,火药都做出来了,不做火铳太可惜了,这种东西关键时候是能保命的。
而医学实验室,主要还是在研究乌鸦的血清,他觉得陆元子的病跟乌鸦有关,那么很有可能从乌鸦的血清里找到对抗病毒的方法,只可惜,他缺少高科技设备,这里研究几乎就是摆设,每天都记录些猜测和理论上的东西,却无法进行实践。
自从寿安回来后,桓法嗣那边没有任何动静,那所火神教的院子此时改名天师院,但也变得低调了很多,对外宣称全力为皇上研制长生不老药,每天大门紧闭,很少有道士出入,虽然李木杨对此表示怀疑,但也不想主动去招惹他们,既然他们不追究寿安的事,暂且也先放过他们。
大昭小昭在王世恽的推荐下被召进皇城,在皇城里专门设立了法师院,立了一个火菩萨的佛像,让大昭小昭为郑国祈福做法,李木杨对此倒也不担心,大昭小昭武功不错,能够自保,至于王世充希望火菩萨显灵再次烧了唐军粮草这种事,随便几句话就能哄弄过去,比如火菩萨搬了新家需要个适应过程,或者天火需要蓄养,不可操之过急,反正王世充也不是太信这些,权当个心理安慰。
王世充已经将兵符发到各个将军手中,这样可以随时调兵应战。
城南,王世辩依然负责永通门,单雄信负责长厦门,朱粲负责建阳门,王世恽负责建国门,城北,王世伟负责上春门,王道徇负责喜宁门,王玄恕负责徽安门,王玄应主要负责皇城周边的防卫。
这些守城的将军每只军队都是八千卫兵配置,换班轮防,共计六万余名官兵,而王世充从江都带来的三万雇佣军留在了皇城,守卫皇宫,这是王世充最信任的亲卫军。
总计十万军队,粮食是大问题,王世充有粮,所以腰板直有底气,但他也很抠门,也在控制粮食的发放,每放出一石粮食都需要亲自批文,于是,朝廷之中也渐渐形成了三六九等,不同军队所得粮食数量不同。
带兵的将军每人每月一石粮食,副将每人每月八斗粮食,亲卫军卫兵每人每月七斗粮食,守城军卫兵每人每月五斗粮食,按此配给发放,王世充心里有数,守城一年没问题。
至于其他文官,按照以前的俸禄缩减一半发放,一名侍郎所得粮食还不如一名士兵得的多。
很快,王世充的这一政策带来的粮荒恐惧开始蔓延了,县衙也都学着朝廷开始克扣属下的俸禄,以前县衙都是靠发放高利贷获得的息钱养这些人,如今围城也没处获得息钱了,而朝廷也不给补贴,县衙只能缩减开支了。
可想而知,带来的后果会有多严重。
围城没到一个月,以前负责维持治安的不良人,成为了第一批欺压百姓的暴徒,开始打砸抢百姓的粮食,民怨渐渐增多。
当一户人家在一夜之间被灭门打劫后,洛阳城两县县衙意识到问题严重了,连忙向朝廷请求资助,而朝廷直接拒绝了,县衙也只得两手一摊,索性啥也不管了。
还好,尸体有地方处理,直接送到悲田坊,以前一具尸体给悲田坊五十文,现在一文不给让悲田坊跟朝廷要,就算悲田坊不给烧尸体,也不关他们县衙的事了。
洛阳乱,也就从此开始了。
第269章 人命就是数字
十月下旬,粮价斗米一千二百文。
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一个县令一个月的俸禄买不起十斤米,饥荒开始蔓延。
这一天李木杨去了丰都市,这是洛阳城最大的交易市场,在这里就可以看出整个洛阳城的状况。
丰都市彻底变得冷清下来,几百亩的市场几乎看不见多少人影,市吏也不再看守大门,悲田坊的马车直接进入了市场,这样还能节省一些时间。
各类交易市场基本都已荒芜,几家米行还有人光顾,一些百姓看着居高不下的粮价也是望而兴叹。
路过建材市场时,薛木匠也在收拾摊位准备关门歇业了,李木杨上前询问有没有木材商人还有存货的,薛木匠便带着他来到了最东面的一所院子。
这里堆放着很多木材,有成品料,也有半成品,也有一些残次品。
店主见这时候还有人来买木料很是诧异,当李木杨提出收购院中所有木料时店主更是不可置信了,如今四处打仗,城内除了粮食其它商品都是一落千丈,难道这位还要盖房子不成
不管怎样,这位金主简直就是他的大救星,要不然这些木材也是堆放在这里,没人看管,一旦失火就全部损失了,但也知道原价是卖不到了的。
二人经过一番讨价还价,院中所有木料平时怎么也得卖五十万文,此时二十万文成交,但木材商人提出只要金子,不要铜钱。
李木杨明白这是个聪明的商人,虽说一两金子等价置换一万文铜钱,但用不多久,铜钱相对金银就会贬值了。
但李木杨也不含糊,提出两种方案,要么二十万铜钱,要么十两金子,只能选其一。
商人做出一番痛心疾首状,最终还是选择了十两金子。
生意谈成让木材商直接送到悲田坊,李木杨继续逛丰都市。
不远处的石料商人见李木杨买了很多木材便主动上来推销石料和板材,李木杨看着满院子的青石板赞叹一番,石料商人乐得合不拢嘴,连说价格好商量。
李木杨摇摇头,笑道“你还是都抬回家去保管吧。”
石料商人一脸黑线了。
离开建材市场,来到人牙市场,这里倒是有些人在做着生意,一些中产人家意识到粮价疯涨,便开始变卖房屋,而那些贵族也喜欢趁火打劫,低价购房。
另外就是一些彻底吃不上饭的人,开始在这里卖儿卖女了,很明显,几乎没人买。
“这位公子啊,小女聪明懂事,只要五百文啊”
一名男子拉着一个**岁的女孩就往李木杨怀里塞,小女孩一脸惧怕的样子直往父亲怀里躲,父亲抬手就是一巴掌,小女孩捂着脸也不哭,眼巴巴的看着父亲。
李木杨拿出五百文给了男子,随手就将小女孩抱起来放进了马车里,男子连忙道谢转身就跑。
“我这是男孩,吃的少能干活,只要一千文啊”
另一个男人拉着一个稍大一点的男孩就要往马车里塞,男孩也不往后躲,只是担忧的看着李木杨,见李木杨在那发呆便一咕噜钻进了马车里。
李木杨无奈的翻了白眼,这还带强买强卖的,只好递给男人一块银饼,眼见那边还有人要过来卖孩子,李木杨也急忙跳上马车,挥鞭而去。
没想到,自己也成为买卖儿童的人贩子了,没办法,他不能白给那两人钱,因为他们还会继续卖孩子。
李木杨没有离开丰都市,而是去了仁丰米行。
“一千五百文,卖你们了,拿钱”
李木杨拉着男孩女孩走进了米行,杨月娥和元千娇正在算账,听到这话顿时眨了眨眼睛。
“我可一文没赚。”
李木杨无辜的摊摊手。
杨月娥笑了,似乎明白了李木杨的遭遇,前几天也有人上门来卖孩子的,她都是给了几把米打发走了。
在米行当护卫的是飞鹰和铁蛙,这二人直拍手叫好,连说有帮手了,要不然一些跑腿的活都成了他俩的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