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大唐坑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吉日
说这话的时候,卢小闲一脸的真诚,但李显却能感觉到他的敷衍。
“还有吗?”李显手指敲动桌面的声音更重了。
“王府家眷颇多,在返回洛阳的这一路上,在下会建议梁王殿下尽可能为郡王提供方便,这一点也尽请郡王放心!”
见卢小闲不痛不痒打着哈哈,李显沉默了。
李显不说话,卢小闲也不吱声,煞有介事的端起杯子,借着灯光仔细打量着杯底的茶叶。一片,两片,三片,卢小闲聚精会神的数起数来。
屋内一片寂静,气氛显得诡异而又沉闷。
终于,李显再次开口说话了:“裹儿回来之后,一直躲在屋里哭,连晚饭也没有吃,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李显突然转移了话题,有些出乎卢小闲的意料,若李显只是一味的试探,卢小闲有一百种办法敷衍应对,但他提起了李裹儿,卢小闲便不好再回避了。
思索了好一会,卢小闲直言道:“可能是因为我拒绝了郡主!”
卢小闲说了句没头没脑的话,聪明的李显立刻明白了卢小闲话中的意思,他不动声色的问:“为什么要拒绝?”
卢小闲低头不语。
“是因为裹儿顽劣?”
卢小闲摇摇头,怎么可能,李裹儿的内心其实很细腻。
“是裹儿长的不美?”
卢小闲再次摇头,开什么玩笑,号称大唐第一美女李裹儿若是不美丽,那这世上都是丑八怪了。
李显意味深长道:“裹儿虽然大大咧咧,但却心高气傲,能被她看在眼中放在心里的人少之又少,我所知道的,你是唯一一个!”
卢小闲突然抬起头,打量着瞅着李显,突然他笑了。
“她应该嫁给武家的人,而不是我!郡王心里像明镜一般,何必多此一问呢?我只是做了您希望我做的事而已!”卢小闲稍稍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当然,这也是陛下的想法!”
卢小闲说的如此直接,倒让李显无话可说了。
武三思已经向李显交过底:武则天接李显回京是为了让他做太子,将来好继承大统。
武则天登基之后大封武氏诸子为王,武承嗣承武氏嫡脉封魏王,武承嗣胞弟武承业受封为陈王,武三思受封为梁王。太平公主出降于武攸暨,武攸暨赖妻宠获封为定王。除此四家当朝为亲王之外,其余武姓旁系子弟皆受封为郡王。
就算武则天不打算将皇位传于武氏,可皇嗣李旦本就在洛阳,武则天却偏偏要大费周折接李显回京,意图很明显:不放心李旦,有意立李显为太子。
李旦向来对武氏诸王不待见,有意无意中李旦便被朝廷大臣视为驱逐武氏、恢复李唐天下的不二人选。以李旦在朝廷的势力,武则天很担心他将来做了皇帝会清算武氏一族。李显与李旦不一样,他被流放了十几年,在朝廷没有任何根基,想要安安稳稳的做皇帝,唯有依靠武氏一族,所以武则天才会选择李显做太子。
此次,武则天专门派梁王武三思来房州,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
李显自己也很清楚,他回到洛阳想要立足,没有武氏的支持难于上青天。而与武氏建立良好关系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那就是联姻。
李显生有四个嫡女,大女儿已经出嫁,二女儿早夭,三女儿李仙
惠与四小女儿李裹儿都到了待嫁的年纪,她们二人自然是与武氏联姻最佳人选。
对此李显当然很清楚,之所以揣着明白装糊涂,倒不是有意要戏耍卢小闲。
一方面,李显很欣赏卢小闲的才干,他想以李裹儿为条件,将卢小闲网罗到自己麾下。另一方面,李显想以此来试探一下卢小闲,看他对当前的局势是不是有清醒的认识。
李显果然没有看错,卢小闲是清醒的,而且非常的清醒。只是没想到卢小闲说话如此直接,一点余地都不留,这让李显觉得有些尴尬。
既然卢小闲把话说到这份上,李显再装糊涂就没什么意思了。
(本章完)





大唐坑王 第四百一十五章 韬光养晦
“没想到卢公子竟然看的如此通透,倒也难得!”李显讪然道。
卢小闲接着李显的话道:“其实,郡王看得更清楚,早就想到会有今天,所以才一直在韬光养晦,我没说错吧?“
卢小闲此话出乎了李显的意料,他目光闪动:“卢公子此话何意?”
“郡王真要我把话挑明吗?”卢小闲反问道。
“卢公子请讲,我洗耳恭听!”李显饶有兴趣道。
卢小闲也不客气,淡然道:“郡王可记得当年做英王时,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李显在年轻时能力在学出众,高宗在世时就是众所周知有潜力的皇子,高宗皇帝也一直有意培植李显为接班人。
仪凤元年,吐蕃入侵中原,李显被封为道行元帅,领左卫大将刘审礼等四十二总管抵御外敌,打了几场胜仗,最终赶走了吐蕃。
次年,李显被册封为英王。
李显回到长安,年迈的高宗实际上已经感觉到武则天篡权的严重威胁,只是苦于身边没有可用之人,见到李显打胜仗证明了自己的才能,便更加坚定了让李显继承大统的决心。为此高宗毅然废掉了皇太子李贤,改立李显为太子。
此后,高宗加紧了一系列为李显登基的前期准备工作。先是让李显进入国学进行治国修政的学习。在李显二十五岁的时候,还让他担任“监国”,直接参与朝事的处理,并且大赦天下。
高宗的一片苦心没有白废,后面李显果然做了皇帝。如果没有发生那件事情,直到现在李显还是皇帝,当然也不可能有今天与卢小闲的这番对话了。
李显喟然叹道:“卢公子说的是过去的事情了,都怪我当时头脑发热铸成大错,惹怒了陛下才会有今天的结果,为此我也一直懊悔不已!”
“不!”卢小闲语出惊人,“郡王当年所为绝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而是深思熟虑后有意而为之的!”
李显目光如箭,毫不掩饰的向卢小闲射来。
卢小闲坦然的笑了笑,并没有回避李显的目光。
恍然间,李显的目光慢慢变得黯淡无光,身子也颓然矮了下去。
其实见李显的第一面的时候,卢小闲就有一种感觉:李显可能练就了某种大智若愚的面孔,这是他的保护色,只有利用这种“保护色”来掩饰才能与谋略,他才能活下去。
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这是一种生存智慧和人生哲学。该进时则进,否则会错失良机。该退时一定要退,否则就可能前功尽弃。
“你真是这么看的?”李显歪着脑袋,眯眼瞅着卢小闲。
卢小闲点头。
“理由呢?”李显一副饶有兴趣的模样,似乎在询问一件与己无关的事情。
“当然有理由!”卢小闲侃侃
道,“其一,一个人变化再快,也不至于前后突然差别这么大,以前英王、后来的太子乃至登基的中宗陛下,前前后后的所作所为,着实让人很费思量!”
李显不由苦笑,这世上没有人再比他更了解自己的母亲、当今陛下武则天了。
武则天与高宗平起平坐、并称“二圣”,她把儿子和文武大臣们玩弄于股掌之上,最后索兴建立了自己的皇朝做了皇帝。李显不得不承认母亲的成功是必然的,她身上有坚定的性格、强烈的权力欲、高超的驾驭人事能力,当然还有做事的狠辣和雷霆手段,在这些方面李显自愧不如。
李显心中非常清楚母亲的手段,自己稍微有半分不满就会引来杀身之祸。当年王妃赵氏死于非命,李显就没敢表示一丝一毫的不满来。
永隆元年武则天废掉李贤太子位之后,立即便将李显封为太子,并将他的继弦韦氏册为太子妃。
永隆三年腊月高宗于去世,李显当上了皇帝。
李显继位后称武则天为“皇天后”,他发现自己并没有因为做了皇帝,境遇就有所改变。相反,他的处境更加危险了。
李显并不是没想过与母亲和平共处,但他的身份和地位决定着这种想法不现实,他做了皇帝势必就挡了母亲的路。两个哥哥先后被废,姨母表姐陆续死于非命,这让李显有了深刻的危机感,他虽然是皇帝,但母亲能随时决定自己的生死。所以,在母亲面前李显战战兢兢,不敢动作。
直到“那件事情”发生后,李显全家被流放,高处不胜寒的窘境才暂时告以段落。
“还有吗?”李显接着又问。
“其二,以您做英王时所展现出的才能来看,根本不会做出如此简单幼稚的事情,这只能说明您为了自保不惜自污名声,可惜天下没一个人能真正理解您的一片苦心!”
很多人都认为,李显在武则天亲生的四位皇子中是最窝囊的一个。论才没才,论貌没貌,既无李弘的仁孝廉谨、嫉恶如仇,又无李贤的才学出众、办事利落,更不像李旦在大臣中有极好的人缘。
难道是李显做了皇帝有些忘乎所以,非给他岳父韦玄贞官升侍中不可。当裴炎以为这样做有违朝廷先例,对他劝谏时,他却随口道:“就是把天下给了我岳父,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李显这话让武则天找到了借口,于是一个巴掌把他由皇座上打下来,废为庐陵王,流放到房州。
其实,李显早就看出来了,就是不说“把天下给了我岳父”那句浑话,他在皇位上也坐不长久。母亲总会找碴儿最终废掉他的。龙椅只能坐一个人,要下来的只能是他,坐在皇位上的必须是武则天,这才是事情的本质。
与其被母亲拿
下,李显不如以退为进,自己将把柄送。
果不出李显所料,武则天后来做了皇帝。远在房州的李显识趣的奏表遥贺,这让武则天很满意。李显一家的生活因此大为改观,首先是圣神皇帝册封已废为庶人的李重润为庐陵王世子,制书由使者专程送至房州,这算是给了李显一线生机,让他暗自松了口气!
京中隔三差五便有封赏送来,知州知县见此也不敢再过分刁难。打这以后,往日的那般难忍的贫寒也就不再了。
正因为李显表现的庸庸碌碌,所以他活到了现在。李氏家族中人在这十几年,死的死亡的亡。他们的命运比李显悲惨多了,不管怎么说李显也算因祸而得福了。
说真格的,当皇上有什么意思?有什么好处?别说两个亲哥哥死得惨,就是四弟李旦,名为皇嗣却被幽禁在东宫,其实过得还不如李显呢!
“当初我这么做,的确是有让母亲把我废了的意思!”说到这里,李显叹了口气道,“其实还有另外一层侥幸心思在里面,当时若有人支持我或许许就是另一种局面了!”
卢小闲眉头一挑:“您是指裴炎?”
李显点点头:“没错!”
高宗临终前遗诏命裴炎与两位侍郎刘奇贤、郭正一为顾命大臣以辅佐李显登基。李显继位后,裴炎作为举朝唯一的“顾命宰相”权高位重。
按惯例,一般是在门下省辟政事堂以供宰相们议事,太宗时代赫赫有名的宰相司空长孙无忌、仆射房玄龄和太子太师魏征等,都是屈尊到门下省来的。裴炎任宰相后直至任侍中时自然也是在这里议事的,但李显即位后改任他为中书令,政事堂就被迁到了中书省,这既为了裴炎的方便,更为了表示对他的尊崇。
尽管李显极力想拉拢裴炎,但裴炎却干了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
高宗在遗诏中留了“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之进止”,意思很明显,不是全权委托武则天临朝管理国事,而是在有特别重要同时皇帝与大臣们又“不决”的“军国大事”时才能“兼取”她的决定。然而,裴炎却在高宗死后第三天、太子在灵柩前即位后第二天上奏,说是嗣君尚未正式受册封为皇帝,也未听政,不宜“发令宣敕”,所以建议“宣太后令于门下施行”:即一切政令都要以太后武则天令的形式发布。
大唐本没有这样的先例,借着裴炎的这个建言,武则天就顺理成章地取得了国事的处分权。
裴炎之所以这么做,或许没有取皇权而代之的意思,但肯定想最大限度地影响皇权,以实现自己经世治国的理想。李显即位时已成年,作为臣子想要完全影响他不容易,所以裴炎想增加太后的权力以制衡皇帝,从而为己所
用。
在这种情况下,李显故意说那样一番话,也是对裴炎的一种试探。
聪明、智慧如裴炎者,不会听不出李显只是一时冲动说了气话,当不得真,他却积极主动地参加了废帝的行动,显然他认为李显难以制约,不如趁早废掉,换一个更能受自己影响的新皇帝,同时也能使武则天感恩于自己。
自以为是的裴炎当然不会想到,正是因为他的这一举动使武则天掌权的地位更加稳固,并为李唐皇室埋下了祸根。
(本章完)




大唐坑王 第四百一十六章 刺客
“您今天的遭遇都是拜裴炎所赐,很恨他吧?”卢小闲颇有些同情李显。
李显淡淡道:“也说不上恨不恨的,毕竟这是他的选择!若换作他人,或许也会有同样的想法。”
当时除了裴炎,其他人都不敢提出“宣太后令于门下施行”这种建言。武则天借着裴炎的这个建言,顺理成章地取得了国事的处分权。
裴炎想的很简单,他以为这只是名义上的权力,武则天虽然有能力,但终究不过是个“女流之辈”,自己这顾命重臣很容易压制住他,即便不成自己将来还可以再提出还政于皇帝的建议。
“只是……”李显微微摇了摇头,“裴炎还是小瞧了母亲的手段和魄力!”
裴炎不惜违背大唐成例和先帝遗命,让一切政务都必须以太后令颁布实施,此举实际上是私心使然,他想利用武则天这个“女流之辈”树立自己在朝堂上的权威。
立了大“功”的当朝宰相裴炎被武则天封了侯,只是满腹经伦、自视甚高的他根本不会想到,自己反被武则天这“女流之辈”所利用,最终断送了“卿卿性命”。
裴炎只不过是武则天的一块垫脚石,一旦这块垫脚石完成了“历史使命”,或者说失去了使用价值,其结果可想而知。
“世事难料呀!”卢小闲感慨道,“还是郡王有先见之明!”
“卢公子,我有一事不明,可否为我解惑!”李显好奇的问,“我的想法从未向任何人透露过,你是如何猜出来的?”
“郡王此言诧异,我可不是猜,而是有依据的!”卢小闲笑了笑:“郡王还记得昨日宴席上您给梁王写的那副字吗?”
“当然记得,那是司马懿的《阿史病转差帖》!”李显颇为不解,“怎么有什么问题吗?”
卢小闲还没来得及说话,突闻屋外传来一声厉喝“有刺客”。接着便传来激烈的打斗声,其中还夹杂着兵器的碰撞声,院内顿时变得嘈杂起来。
卢小闲反应迅速,立刻吹灭了灯,屋内陷入一片漆黑。
他拉着李显躲到屋角,小声道:“郡王莫慌,整个王府都在严密的保护之下,大可放心!”
李显淡然道:“有卢公子在,我当然放心!”
他的声音没有任何异常,不像是强作镇定。在如此紧急的情形之下,李显能有此等表现,的确很不容易。
卢小闲倾听着屋外的动静,约莫过了一柱香的工夫,打斗声消失了,依稀能看到火把光亮映衬在窗檀上。
“笃笃笃”门外传来了敲门声,紧接着一个响起,“父亲,刺客已经伏诛,平安无事了!”
卢小闲听的真切,这是李重俊的声间。
他轻舒了一口气,重新又点燃了油灯。
李显坐定后,朝着
门口吩咐道:“俊儿,你进来吧!”
李重俊推门进屋来,扫了一眼卢小闲没有作声,只是恭恭敬敬立在李显面前。
“刚才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李显沉声问道。
“有几拨人偷偷潜入府中欲行不轨被发现,我和裴叔已经处理完了!”李重俊的回答很简短。
李显点点头:“将此事报备刺史府,善后的事让他们来做,你下去吧!”
“是!”李重俊应了一声,正要转身离开,却听卢小闲突然问道:“等等!”
李重俊不解的望向卢小闲。
卢小闲皱着眉头道:“义兴郡王,您你刚才说有好几拨人潜入王府?这是怎么回事?”
“刚开始,我们只发现的了一拨人,后来才发现了另外两拨人!”
“你确信他们不是一伙的?”卢小闲追问道。
“应该不是!”李重俊思忖道,“他们前后脚几乎同时现身,相互间还有打斗,应该不是一伙的!”
“能不能带我去现场看看?”卢小闲站起身来。
李重俊没有答话,而是把目光看向李显。
“卢公子是自家人,带他去吧!”李显摆摆手道。
卢小闲与李重俊出了屋子,李显习惯性的用食指敲起桌面来,他将刚才与卢小闲的对话仔细梳理了一遍,陷入沉思当中。
这些年来,几乎没有人看破李显以退为进韬光养晦的策略,就连武则天也认为李显十分窝囊。没想到自己的心思今日却被卢小闲一语道破,他实在想不明白卢小闲是如何看穿的。
论心思的缜密和察言观色能力,李显不得不承认卢小闲属上上乘,不是武三思这样的官场老油条所能比拟的。这样的青年才俊若能为己所用,将来肯定会大有助力。
如果不是为了联姻武氏,李显真的很想把李裹儿许配给卢小闲,以此来笼络他为自己效力。如果让这样的人才失之交臂,岂不太可惜了。不管怎么说,今晚的谈话还是大有收获,李显基本可以判断卢小闲是友非敌。
就在李显思绪万千之际,卢小闲推门进了屋子。
“怎么样?有收获吗?”李显很快收回了思绪,随口问道。
“没错,是三拨人!”卢小闲在李显对面坐定,脸上的表情很是怪异,“义兴郡王说的没错,的确是有三拨人。其中两拨是什么来头,我心里已经有数了,只是这第三拨真的很是蹊跷!”
“哦?”李显眉头轻挑,“说来听听!”
“院内两具尸体是乌龙寨的两位护法,我见过他们!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来找义兴郡王寻仇的!”
“乌龙寨?”李显不由愣了愣。
作为皇族的郡王,李显对江湖上的事情知之甚少。卢小闲详细向他介绍讲解了江湖七大门派的情况
,还李重俊与乌龙寨结怨的经过。
末了,卢小闲不由感慨道:“义兴郡王是一位绝世的剑客,在江湖中名气可不算小!郡王有这样的高手在身边,可以高枕无忧了!”
“他不是什么义兴郡王,你就直接称呼他重俊便是了!”李显面无表情道。
义兴郡王是李显做太子时,高宗赐于李重俊的爵位。后来,李显登基还没来得及给诸子重新封爵位,便被武则天拉下皇位贬为了庐陵郡王,李重俊的义兴郡王头衔自然也就被剥夺了。如今李显本人只是个郡王,再称呼李重俊以前的爵位的确有些不妥。
卢小闲清楚李显的心思,当即便改了口:“重俊行走江湖的经历,郡王以前可知晓?”
“大概知道一些,不过我从来没有干涉过!”李显直言不讳道,“俊儿与福儿、润儿性格不同,他不喜欢受拘束,行走江湖也算是一种历练吧。像这样打打杀杀的事情,一般我都会交给他,他处理的很好!”
“乌龙寨这两位护法武功的确了得,在重俊与裴叔还有梁王府派来的高手围攻之下,居然还坚持了那么久!”
李显接口道:“那又怎么样,最终还不是伏诛了!”
卢小闲摇摇头:“问题就在这里,这两人不是重俊等人围攻下而死的,而是有人偷偷暗算了他们!”
“有人暗算?”李显不明其意。
“他们是被藏在暗处的第二拨人用暗器杀死的!”卢小闲直言道,“若我没有猜错,这第二拨人也是我曾经的老相识了!”
李显更加不解,卢小闲也不隐瞒,把自己与王先生从潘州、洮州一直到营州交锋的经过,详细述说了一遍。
“他们行踪诡秘,实力强大,且目的动机不明,实在是很难对付。依他们的今日所为,一定不怀好意,郡王可得提防一二!”卢小闲善意提醒道。
当然,还有更深一层顾虑卢小闲并没有提及到:王先生和幕后之人,与李显之间究竟有什么纠葛?
“你说的我记住了!我会让俊儿多关注此事的!”李显对卢小闲所说的似乎并不在意,“他们在暗处,我们在明处,现在肯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待到将来机会成熟,我会将他们连根拔起!”
李显话中的意思很明白,将来他登基做皇帝掌握了权力,可以通过雷霆手段一举将这些幕后势力全部铲除。
卢小闲不再说话,低头思虑起另外一个问题:这第三拨人究竟是什么来头。
刚才听李重俊的叙述,到了现场察看对方的藏身之处,卢小闲断定所谓的第三拨其实只有一个人。此人一直藏在暗处,在乌龙寨两名护法和第二拨人出手时,他一直没有现身。若不是裴岳无意中发现了他,根本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
裴岳是高手中的高手,此人在交锋时被裴岳的长剑刺中肩头,见势不妙对方很快逃走了。
受了伤还能从容在裴叔眼皮底下逃脱,肯定不是简单的角色。
难道是武承嗣派来的人?
不像!
卢小闲脑中突然闪过一道灵光,像是抓住了什么,但倏忽间却又消逝不见,让他很是困惑。
1...142143144145146...2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