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大唐坑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吉日

    听了卢小闲这一番话,柴六嘴唇哆嗦着,好半晌说不出话来。

    这些年来,他们这些老兵替朝廷四处征战,当兵吃粮的本就是刀尖舔血的份儿,他们一直都以为这就是应尽的本分,从没有人赞誉过他们。今天,能听到对他们如此之高的评价,还有人如此惦记着他们,就算是死了也值。

    柴六一头跪倒在卢小闲面前:“卢公子,我代表这些老兄弟们谢谢你,谢谢你了!”

    说罢,柴六嚎啕大哭起来。

    那些老兵们,也跪倒在地,抱头痛哭。

    卢小闲的眼泪也忍不




第二百零三章 伏俟城
    “柴老伯,就这些了吗府兵难道不配武器和装备吗”

    “当然配了!”柴六浑浊的双眼也变的清澈了,“刚才说的,是每十个人要带的东西。另外,每五十个人要带一个火钻,这是一种短矛,打仗的时候,在上面缠上布,浇上油,点着了往敌人那边扔,专门烧敌人的;然后是胸马绳一套,马笼头、脚蹬子三套,这是每五十个人要带的。士兵每人要配一张弓,三十支箭,箭袋一个,大横刀一把,磨刀石一块,大觿一个。军帽、军装、绑腿,九斗麦饭,两斗大米,这些都得自备。”

    卢小闲听罢,吐了吐舌头。

    他大致算了算,光一个府兵,就得带六种器具,还要自备军装。每十个人,要带十三种工具。每五十个人,要带八种装备,这些都要自备。难怪他们要每十个人备六匹马呢,这些东西可真不少!

    卢小闲从怀中掏出几张银票,看也不看便交给郭振:“郭大人,你当过县尉,对里面的门道比我清楚!这事就交给你了!”

    卢小闲理直气壮的做甩手掌柜,浑然已经忘了郭振可是堂堂的朝廷使节。

    见郭振一副哭笑不得的模样,卢小闲附在他耳边轻声道:“有些东西可以到折冲府去想想办法,他们的武器库有不少好东西!实在不行把陈校尉拉上,他是羽林军的人,说话好使!”

    卢小闲的声音虽然很小,但还是被一旁的陈玄礼听的真真切切,他气的直翻白眼。这一路上,羽林军被卢小闲折腾的像孙子一样,现在有了难处却想起羽林军了,简直是什么人嘛!

    ……

    夜幕降临,伏俟城内一片寂静。

    伏俟城不仅是吐谷浑的王城,钦陵的元帅府也设在伏俟城。

    “伏俟”是鲜卑语,汉意“王者之城”。当年吐谷浑夸吕即位称汗,定都于此,名伏俟城,距现在已经有一百五十多年了。

    此时,宽阔无比、平时能容纳上百人会议的帐篷里面,两个人相向而坐,面色沉重,谁也没有说话。几根燃烧殆尽的牛油火把正发出微弱的光芒,时不时发出“噼啪”爆裂声。

    年龄大些的老者向着华丽的官服,衣袖上缀着代表吐蕃官员最高等级的大碧玉告身。

    吐蕃的告身分为六等,即碧玉、金、银镀金、银、铜、铁,每等通常又分大、小两级,制成纹章缀在臂上,做为官员级别的标志,除官员外,百姓有木制告身。

    碧玉告身是吐蕃官制中的最高等级,能享有此告身的除了吐蕃的大论,再不可能有别人。

    没错,此人正是吐蕃的百官之首噶尔钦陵大论,陪坐在一旁的是他的胞弟赞颇。

    终于,还是忧心忡忡的赞颇忍不住先发问了:“二哥,逻些城有什么动静吗”

    赞颇的忧心并不是杞人忧天,而是有原因的。

    吐蕃贵族都有自己的姓氏,如娘氏、卫氏、蔡邦氏等等,噶尔家族的姓氏出自苏毗。松赞干布的父王囊日松赞攻灭苏毗后,为了防止娘氏、韦氏、蔡邦氏等豪强大族势力做大以保持政治上的平衡,遂刻意培植苏毗国王的家臣之一噶尔家族,赞颇的祖父赤扎孜门担任了吐蕃大论。

    到了松赞干布做赞普的时候,赞颇的父亲噶尔家族的首领禄东赞成为了松赞干布的智囊,协助松赞干布谋划统一雪域高原的伟业,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松赞干布驾崩,禄东赞担任大论开始执掌吐蕃朝政,扶持幼君即松赞干布的孙子芒松芒赞、制订法律、定税赋、分庸桂、查户口、立丁册、征服吐谷浑及用兵西域,成为吐蕃史上一代名相。



第二百零四章 飞鹰传书
    想到这里,赞颇轻声道:“二哥,我觉得在这个节骨眼上,你应该镇守在逻些城,有你在,那小子会收敛些,我怕赞刃不是他的对手!”

    赞颇口中的“那小子”,便是吐蕃赞普赤都松赞。

    赤都松赞和太后对于噶尔家族的忍耐已经达到了极限,毕竟赤都松赞已经二十岁了,这个年纪早就应该执掌吐蕃的朝政,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政令均出于噶尔家一门。

    赤都松赞丝毫想不起噶尔家族建立的那些丰功伟业,他的心中只有刻骨的仇恨。

    钦陵看了一眼赞颇,没有说话。他何尝不想留在逻些城,可这对于噶尔家族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钦陵不是没想过要造反,可他心里很清楚,这样的事情大唐或许可以成功,在吐蕃根本就行不通。

    如同大唐的君主叫做“皇帝”那样,吐蕃人把自己的国王称为“赞普”。 在吐蕃语中“赞”是“强壮”之意,“普”则是“男人、儿子”,因而“赞普”合起来就是“最强的男人”。

    在吐蕃人的传说中,赞普真都是天神的子孙,第一位赞普聂赤就是从天上突然掉下来的,他奉天神的旨意降落在大地称王。

    因此,在吐蕃人的心目中,聂赤赞普被视为神的化身,他的后代自然也就是神的后裔,吐蕃赞普的各种尊号,也多表达了这种观念,如“圣神赞普”、“天赞普”、“天降之王圣神赞普”、“天神而为人主圣神赞普”等等。

    吐蕃赞普既然是天神之子或天神化现,因此赞普本身就具有神的特质与能力,其统治权的继承直接而具体,不必经由任何媒介,也不必经由中介者的转授,其本身就是权力的来源。这与与中原皇帝自称受命自天,系天之子,故又自称“天子”,二者间实有不同的意义与内涵。

    事实似乎也证明了这点,除了远古传说时代曾有过一次大臣篡位的成功记录外,吐蕃的王位一直都属于神圣的悉补野家族,从来没有例外。所谓“非悉补野不王”,这种观念从远古一直流传下来,在吐蕃民间早已根深蒂固,成为世世代代人人认同的社会规范。

    钦陵并不甘心噶尔家族就此退出政治舞台,既然没有扯旗造反,自立为王的想法,那就只有在战场上为吐蕃立下更大功勋,来向赞普表示噶尔家的重要性。

    所以,这一次钦陵尽起青海之兵攻洮州,为的就是像以往那样用显赫的军事胜利挽回噶尔家族日渐衰落的危机。

    赞颇接着又说:“其实,和大唐作战,完全可以交给我和莽布支,您的主要精力应该对付那小子!”

    交给他能行吗

    钦陵眯眼看着赞颇,他对自己这个二弟太了解了。

    论起勇猛来,赞颇可以说是吐蕃第一人,他悍不畏死率铁骑冲锋,经常可以鼓舞士气,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可是,打仗光靠勇猛不行,尤其是作为军队的主帅,更多的是要靠智慧和谋略,在这方面赞颇就差得太远了。

    钦陵不是没给过赞颇机会,三年前唐军派孝杰挂帅进攻安西,钦陵因为国内动荡,便让赞颇率军出征。结果他大败而归,不仅让钦陵在西域几年来的经营化为乌有,而且他的五弟还战死在疆场。若不是因为这一战,他怎么可能只让势单力孤的赞刃一个人留在逻些城呢

    至于自己的儿子莽布支,他还是不错的,在这方面有些天赋,只可惜历练还少了点,若是假以时日,钦陵肯定会放心让他挂帅的。可是,现在不行,这一战关系到噶尔家族的生死存亡,半点马虎不得。再说了,大唐主帅王孝杰可不是好对付的,他若不亲自挂帅,怎能放下心来。

    虽然赞颇不是领



第二百零五章 袭击
    大唐坑王第二百零五章袭击一队千余人的吐蕃骑兵,打着五方旗,身着虎豹衣,漫无目的在荒野中奔行进着。

    这些骑兵人数虽然不多,但却不容小觑,他们都是吐蕃军队精锐中的精锐。一般来说,穿虎豹衣的军队就是吐蕃的王牌部队虎豹军,吐蕃军人中只有立下过战功的人才可以身穿虎豹皮制服。

    为首的是一个年轻的军官,他的袖子上缀着银镀金告身,此人正是吐蕃大论钦陵的儿子莽布支。

    按照吐蕃官制,银镀金告身被称为“颇罗弥”,仅次于第一等级翡翠告身,以及第二等级的黄金告身,也就是说莽布支已经是吐蕃第的高级军官,其地位与大唐的三品府卫大将军相仿。

    身为东代长官,莽布支统领着一万名吐蕃精兵,可他每次只能带一千人出来,这是大论给他下的死命令。

    大论钦陵虽然是莽布支的父亲,但同时也是吐蕃大军的统帅。在军中服从命令是第一位的,根本不会因为他们是父子而讲情面,莽布支就算心中再不乐意,也不敢违抗统帅的命令。

    远处,有几个小黑点向他们奔驰而来,看样子是莽布支派出去的斥候回来了。

    果然不出所料,小黑点越来越近,转瞬便到了近前,能有这么快的速度,是因为他们都骑着青海骢。不仅是这些斥候,莽布支的这一千多人都配备了青海骢。

    青海骢是吐谷浑人的骄傲,吐蕃征服了吐谷浑之后,青海骢便成了吐蕃人的骄傲。

    吐谷浑人十分重视马的培育和驯养,早在辽东的时候,他们就长期与乌桓、契丹、女真等游牧民族生活在一起,吸收和学习了各民族培育和驯养马匹的经验和知识,在迁徙途中,他们又在河西一带寄居一段时间。河西作为自秦以来就开始驯养马匹的地方,他们也吸收和学习了这里的养马知识。

    后来,他们又辗转到青海湖周边地区肥美的草原上养马,到了吐谷浑第十八代传人夸吕的时候,他干脆就把城郭修筑在了青海湖畔住了下来,并给他们的城池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伏俟城。

    吐谷浑地域辽阔,草原广袤,河流众多,水草丰美,环境幽静。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举目环顾,犹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将青海湖紧紧环抱其中。这里是天然的牧场,是绝好的培育和驯养马匹的天地。

    吐谷浑人是天生优秀的驯马师,这些驯马师掌握着辽东、河西两个地区自古以来发展和总结出的马匹培育和驯养技术,而青海湖地区的羌人也掌握着符合当地气候和环境的马匹驯养技艺,三种技艺相加,就是最好的马匹驯养技术,这方面的人才也大有人在。

    他们买来了波斯的草马,并以这种来自国外的高头大马为父本,以当地羌人培育出来的土马为母本,进行马匹品种改良。他们给这种改良的马取名为青海骢,据说青海骢能日行千里。

    骑兵在吐蕃军队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骑兵为吐蕃军队开拓疆域立下了汗马功劳。吐蕃人体格健壮、善骑射,寓训练于日常生产和生活之中。因而吐蕃骑兵精良、马技高超,较之唐朝、南诏等的骑兵略胜一筹。特别是吐蕃人拥有了青海骢之后,在与唐朝的战争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斥候兵没有下马,直接向莽布支禀报:“报告玛本,前面十里处发现唐军的粮草车队,大约五百人,二百辆大车!”



第二百零六章 焦急等待
    大唐坑王第二百零六章焦急等待马影绰约,车队内闪出百余骑唐朝骑兵,看来是想要阻截吐蕃人靠近。

    “这还有点意思,勇士们,抄上去!”

    莽布支吆喝着,抡起大斧,第一个冲了上去。一望平野之上,马矮甲轻的唐军骑兵,显然抵挡不住箭疾马快的吐蕃骑兵轮番包抄侧击,更何况,他们的人数少了何止数倍。

    不多时,他们已被冲得七零八落,一声唿哨,或三人一队,或五人一聚,星散向西南驰去,不断有人中箭坠马,其余同伴,却不停留,甚至不回头看哪怕一眼。

    青海骢的速度哪是唐军马匹所能比的,若要去追准保他们一个也跑不了。莽布支扬声大笑,却不去理会这些只顾逃命的家伙,他的目标是那些粮草车。他大斧高举,领着骑兵朝着粮草车而去。

    吐蕃骑兵越来越近,已经可以清晰的看到瑟瑟发抖唐军士兵惊恐的面庞。

    哭骂声,刀枪和皮肉的碰撞声,只一眨眼的功夫,刀光,火光,血光,便无情地撕裂了原本和谧安详的荒野。

    押运粮草的大唐军队措手不及,还没来得及挣扎到马背,摸索到刀枪,便一个个被砍倒在血泊中,粮草车一个个被点着了,红红的火光冲天而起,浓烟弥漫了大半个天际。

    马蹄过处,没有烧尽的大车兀自冒着缕缕残烟,望不尽的伏尸逸马,让舒适的荒野平添了满目的肃杀和凄凉。

    骑在马上的莽布支,对仇恨水笑道:“这仗打的真叫畅快,这几日横扫数百来里,荡平了唐人四处屯落,赶得他们连人带马,一路哭爹叫娘啊。捎带着还干掉了两个辎重队!哈哈,哈哈!”

    仇恨水眉头紧锁,看着四周的景象,并没有答话。

    高兴之余,莽布支这才想起了此次的主要任务,赶忙问道:“对了,仇堂主,这里面有你要找的人吗”

    仇恨水默默的摇摇头。

    “这是怎么回事”莽布支很不满的问,“按你的说法,不是这两日他就该出现了吗”

    按照仇恨水的估计,文武的团结兵的确应该就这两天向洮州集结,可却一直没有见到他们。

    难道是自己的判

    断有误

    仇恨水现在只能等,等派出去打探消息的人回来,才能布置下一步的行动。

    ……

    傍晚时分,莽布支又袭击了一个村庄。女人孩子们哭喊着,光着脚,甚至光着身子,在草地上哭喊着,奔跑着;脱缰的马匹,惊恐的牛羊,在人群火堆中狼奔豕突着。

    “女人孩子不要杀,牛羊牲畜也不要抢,赶开他们,赶得越远越好,让他们去喊,让他们去怕……”莽布支的声音,在一片嘈杂混乱之中,传得很远很远。

    一夜驱驰,让莽布支的脸色显得有点疲惫。

    “仇堂主,明天我们还出动吗”

    莽布支对这个大唐人并没有什么好感,不但说话文绉绉的,而且还有藏着一肚子的坏水,哪像他们吐蕃人那么爽快。不过,仇恨水是父亲看重之人,莽布支也不能怠慢了他。

    别的暂且不说,至少仇恨水的出现,能让他痛痛快快多打几仗了,这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在这之前,钦陵严令莽布支待命,不准擅自出击,现在他能借着仇恨水这块挡箭牌四处扫荡唐军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只能带一千人出来,但也聊胜于无。

    “当然要出动了!”仇恨水淡淡一笑,旋即敛然,仿佛在思索着什么。

    见仇恨水不再说话,莽布支觉得索然无味,也识趣的闭上了嘴巴。

    仇恨水知道莽布支的心思,有意识挑起话题:“玛本不但有谋有勇,还约束军士,不滥杀妇孺牲畜,仁义之师,理当如此啊!”

    莽布支笑着看了仇恨水一眼:“仇先生到底是斯文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此举可不光是为了一个仁字,我军出海西,意在乱敌方寸,断敌救应,这些到处哭喊奔窜的妇孺牲畜,正好帮我们一个大忙,把惊恐和混乱带到我们
1...6263646566...2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