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神豪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雅玩居士
放眼望去全是烤肉和塔吉锅!还有特色蜗牛汤、羊脑和烤羊心串。来到当地出名的餐厅,发现摩洛哥菜其实根植于柏柏尔人的食物,又经过法国人的熏陶,既有非洲的原始粗犷,也带一点欧式的小情调。
前菜先来份清爽的摩洛哥沙拉,混合西红柿、黄瓜和洋葱粒,加入香料调味,黑胡椒必须够烈,才能hold住接下来的重口味。
若说摩洛哥的国菜,必须是塔吉莫属。早在9世纪的《一千零一夜》故事中就有记载塔吉的做法,有趣的是内容却可以千变万化。既可以是炖牛肉羊肉,也可以是凤尾鱼西红柿,甚至芝士鸡蛋,任你天马行空想象。
最经典则是牛肉加乌梅和鸡蛋的组合,以庄臣的标准来看,摩洛哥人并不擅长烹制肉类,不是老了就膻气,幸好乌梅带有酸甜的果香,一定程度上化解肉的劣势,大饼沾上塔吉的汤汁,有种飞扬跋扈的满足感。
比起味道,模样古怪的塔吉锅倒更令人印象深刻:红色的圆形陶土锅,锅盖如同一顶锥形小帽子。
在水匮乏的北非沙漠地带,防止水分蒸发而极其密封的塔吉锅应运而生,食材加入香料、橄榄和坚果等配料,经过简单焖蒸即可,汤汁立刻浓郁又熟烂,和蓬松的阿拉伯大饼是绝配。
尝一口古斯米,典型的马格里亚柏柏尔人食物,虽然看上去像小米,实际上是一种蒸粗麦粉,搓揉后分成小米形状的颗粒而已,晒干后可以存放数日。
食用前只要稍微一蒸,立刻变得蓬松柔软,吃起来粉糯糯的,浇头基本是轻简水煮蔬菜,如西葫芦、胡萝卜、土豆、洋葱等,茴香、孜然、罗勒等香料自然不能少。
犹如一个巨型的咸味蒸蛋糕,羊肉煮得酥软,汤汁浸入到浅黄色的古斯米当中,油香扑鼻,已经相当奢侈和用心。
吃饱后来一杯薄荷茶,先烧上一壶水,沸腾后加入绿茶和糖同煮,最后加入一点薄荷叶滚一下,倒入放有新鲜薄荷叶的杯子里,甘甜清新。
第318章 阿拉丁神灯
第二天让酒店安排导游,这座城仿佛是古代给现代人设置的一座迷宫,即使有现代电子地图在手,九千条密集交织的小巷子,沿街的集市,形形色色的陶瓷、皮革、地毯和染色手工作坊,众多的小商店和摊点,定会让你无所适从。
向导带众人穿梭在古城小巷,欣赏特色和古老犹太文化相交融的宫殿、寺庙和手工艺作坊,集市里干果、草药混合着皮革、染料的气味,加上眼花缭乱的瓷器、地毯、皮包和铜器,让人多少有点迷失在这座手工艺之城里。
来到一家叫做poterie de fes陶瓷工坊,一个还保留着古窑遗址的小工厂,用小院子分开不同工序的区域,每个区域有许多的工艺师在一丝不苟地制作瓷器的每道工艺。
从陶土的毛胚、上色、烧制、描图和黏贴,可能习惯游客们的围观,丝毫不理会周围镜头狂闪。
庄臣发现当地马赛克陶瓷完全不同于华夏瓷器,由菲斯特产的一种灰色矿物质粘土烧制而成,颜色以蓝调为主色,利用一块块细小的瓷片,拼成各种花色和复杂的图案。
贴在房屋墙壁上,甚至洗脸盆、碗和盘子等器具上,当地叫做zillige。有些类似咱们的景泰蓝,不过景泰蓝是铜与陶瓷的结合,而蓝色马赛克陶瓷则是陶土与瓷片组合。
咱们的景泰蓝以雅致精巧为美,而摩洛哥的陶瓷色彩绚丽,热情奔放,风格强烈。每件产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手工制品,花色看似相似,件件又有不同,有它独特的韵味和价值。
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无论是哪国的游客,好像最大兴趣都是这里,从洗脸盆、桌面、天花板、地板砖,到罐子、杯子、水壶、碗和盘子,涉及到生活的每个元素……
有上万元一件的奢侈品,也有十几块的可爱的小盘子,面对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彩色陶瓷工艺品,连庄臣都忍不住会买几件当作手信。
穿过狭窄的巷子,走进一户人家,别看小门毫不起眼,里面却别有洞天,这是手工地毯工厂。进入建筑内,三四层楼高的庭院天井,各色地毯像瀑布一下倾泻而下,仿佛幻境。阁楼上有几位妇女,正编织着地毯,如其是生产,更像是对游客的一种生产演示。
最有名的是柏柏尔地毯,作为非洲最古老的游牧民族,崇拜自然,地毯也是非洲大地的沙色、岩石的褐色、骆驼的驼色为主,图案有沙漠的波纹、骆驼、植物等等。
拿起一块,看起来很粗,其实用料讲究,即使是简单几何图案,做工也非常细腻,结实和耐用,一张好地毯可以用几代人。
好的纯毛地毯并不便宜,用纯植物染料,一块居然卖六七千美金
二话不说打包回去,每个房子客厅铺一块!
最后来到传说中臭名昭著的地方,皮革加工工厂,历史最悠久的已经上千年。向导七拐八拐带众人进入一处堆满皮革制品的房间,拿起一片薄荷叶让庄臣放在鼻子前面闻着,清凉薄荷香味依然无法掩盖刺鼻的皮革制品气味,难怪被戏称臭名昭著。
穿过墙壁四周挂满各式皮包皮鞋的房间,销售大妈兴致勃勃向几位外国游客推销皮包,摩洛哥式的销售很有说服力,先从牛羊、骆驼哪个部位的皮子说起,告诉你这些皮是如何用花等纯植物染色的。
&nbs
第319章 深入撒哈拉
从马拉喀什驱车前往撒哈拉沙漠,翻越摩洛哥最高的山脉ats阿特拉斯山,一路深刻体会北非的地貌甚是丰富。有城市,大海,丘陵,雪山,戈壁,沙漠,峡谷……
向导开车,在崎岖的山间弯弯绕绕,途径无数荒凉原始的村庄。非常意外居然还能看见雪山,北非这么很热的国家冬天居然也会下雪!
进入撒哈拉前,在一个叫dade gorges的小村庄落脚,四周都是戈壁荒山,这才是摩洛哥的既视感。这里的人民淳朴到爆。
路上的小孩会对你露出稚嫩羞涩的笑,围着头巾的女子会对你眨一下眼,身边路过的行人会用难以形容的眼神打量你,但却在对视的时候露出友善的笑意,还有街上小哥走过来用蹩脚的英文说china welce to our city...
长久被封闭在这只有一条街的小镇上,就好似一个断了腿的人又偏偏住在一个没有出口的巷子里一样的寂寞,千篇一律的日子,没有过分的快乐,也谈不上什么哀愁。
没有变化的生活,就像织布机上的经纬,一匹匹的岁月都织出来了,而花色却是一个样子的单调。
感叹小镇里的人,一辈子可能都走不出这座城,不知道外面的灯红酒绿,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和庸人自扰。
准备好所有物资,第二天准备深入传说中的撒哈拉,小时候的书本上就介绍,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为什么摩洛哥的撒哈拉最有名,因为只有这里拥有撒哈拉火红的沙子,其他地方的沙只会呈现黄土色。
出发首先会经过很大一片荒凉之地,也是天然的化石博物馆。很久很久前这片曾经是海洋,因此随处可见的都是海底生物的化石,泼上水的时候,看的更真切。
不知何时,进入视线的是远方泛着红色的山,那就是撒哈拉沙丘。停车,众人绑上极具摩洛哥风情的头巾,跨上骆驼,开始走进撒哈拉。
进入沙漠的时候,刚好赶上日落十分,庄臣眼睁睁看到太阳一点点下沉到沙子中,夕阳打在沙子上,一望无际,更加赤红。
骆驼大约是1个小时行程,带入沙漠营地。到达的时候,日落已经接近尾声,星星开始点亮夜空。帐篷里的晚餐后,大家在外面围着篝火,同柏柏尔人打着手鼓,唱着他们语言的歌曲,一同载歌载舞。
九点多的沙漠,天完全暗下来,篝火燃尽,繁星四溢。抬头可以清晰的看到高空中闪亮的银河,和各个星座,星群,繁星环绕。
夜晚沙漠很冷,沙子十分冰凉,披着厚厚的毯子,坐在静谧的沙漠里看着头顶大片大大的星空,美的那么原始,美的没有边际。
这里的空就像那个小王子,纯净聪慧的不可思议。坐在高高沙丘上,向前,向后,向四面八方望去,到处都是闪烁的星星,眼前就像是铺开了一大片洒满碎钻的黑色绒布。
一夜无话,早晨的沙漠,像被水洗过了似的干净,天空碧蓝,没有一丝云彩,远处温柔的沙丘不断地铺展到视线所能及的极限。
凌晨的沙漠不会很炎热,温度适中,赤脚踩上去是软软的温热感,找到一个高点的沙丘等待着日出,给大地带来万丈光芒,远山尽头出现了一条红色的线,慢慢的,一颗大红球一点一点慢慢从沙层中挤出来……
 
第320章 土豪的婚礼
走出沙漠的时候,已经在突尼斯境内,这里是个神奇的国家,一半海水,一半沙漠。
蓝白小镇位于首都突尼斯城的一个富人区,在沿海的山丘上,这里所有的墙都抹成白色,窗户和门涂成蓝色,有点像希腊圣托尼里的蓝白小镇。
当地居民都格外友善,有时候简单眼神碰撞,换来的是对方真诚微笑,心里不禁一暖,主要还是人少,好容易遇见一个外国人,能不笑笑
三五朋友坐在宽敞的露台处,面朝大海,看着海浪拍打沙滩。漫步小镇,一束束蔷薇花越过墙来,一路的心情都和盛开的蔷薇一样五彩缤纷。
傍晚粉色的海天一线,整个小镇从清新的少女变成了温柔的女人。这样的日落,将浮躁的心都沉静下来。
老城里有不少美丽的小店,卖地毯、纺织品、瓷器、首饰,都无一例外地绚丽缤纷着。今晚住在山顶上的一座百年大宅,远方清真寺的塔顶上,偶尔传来祷告声,让众人走进期待已久的阿拉伯世界。
主人早年在英国留学,行走过54个国家,也是见多识广的猛人。客厅视野开阔,进门后还有一小段楼梯。门边上种满了茉莉花,那些青嫩的藤牙带着许多小白花,沿着墙壁爬满了客厅的窗户,到达阳台。
每一次回家,清风中淡雅的茉莉香扑鼻而来,那身体的那份炎热,也淡去了。布置精致而优雅,入口的正对面,有一个读书吧,以及一个老式唱片机,古老而优雅。
大厅左后边,书吧的边上,有条长长的廊道,链接着厨房和房间。廊道总长15米左右,廊道墙的另一边就是房间,所以老宅的房间也很大很长。
中间有个走向阳台的门。阳台的正对面是广袤的海景,右手边是茉莉花,还有远方的一个清真寺塔。阳台的右手边可以通往宅院的两个房间。两个房间之间,有一个公用衣帽间联通着。
晚上睡觉时,打开房间的梦窗,在床头小柜子上洒满刚摘下来的茉莉花,海风伴随着它们的香味吹进梦乡里。
最特别的是居然还遇见一个当地人的婚礼,女方家在当地有钱有势,直接邀请一个著名的歌手和乐队,新娘子首先换上一套漂亮传统服饰,在舞池中翩翩起舞,女士们也开始围着新娘子跳舞。
一个小时后,新娘子换上第二套衣服,继续跳舞。在热烈舞蹈中,一些平时在街上看似保守的,把自己包得严严瑾瑾的女人们,原来她们的笑容和舞姿,拥有撞击心脏的感染力。
然后新娘子穿着传统婚纱,满是黄金的嫁衣,脚踩一双镶满黄金的高跟鞋,披着黄金色的头纱,被家里人缓缓地带进舞台。
女方站在舞台上,披着头纱,随着音乐舞动起来。,等把头纱自己揭下来后,长辈们逐一上台,给女方红包,白花花的钱币放在新娘子的头顶上,很多时候甚至是支票。
晚上11点,几辆豪车开进会场,感觉就像奥斯卡的颁奖典礼。穿着现代婚纱和西装的新娘和新郎,沿着红地毯,穿越会场,走上婚礼舞台。接着又是一场盛大舞会,在场的所有人,都随着音乐舞动着,直到凌晨两点。
在庄臣眼里只看见两件事:
跳舞和炫富!
跟随导游来到马特马他,位于突尼斯的东南部,由黄土、砾石构成的崎岖山区,既没有苍郁树林,也不见青翠草地,特有的壮观山丘、峡谷和谷底,呈现出一种外太空般荒芜凄凉的美。
星球大战将这里作为外星人迪斯科场面的拍摄地,长期受阳光直射,且受
第321章 打是亲骂是爱
沿着亚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开车狂飙中可以充分感受到生命的律动,一望无际的荒芜戈壁上,似乎可以闻到死亡的气息。
荒芜干枯的土地上寸草不生,路边偶尔有着杂乱的茅草屋。在50度高温下,时不时有赤脚的孩子追着吉普车奔跑,地平线上蠢蠢欲动的龙卷风似乎时刻准备吞噬掉一切。
颠簸三小时后,到达达洛尔硫磺湖。车内温度计显示室外51度。打开车门,一股热浪迎面扑来。太阳在无云的天空中无情地烘烤着大地,周围一切仿佛都慢下来。
越是热,越要穿好防晒服,每走一步都汗流浃背,仿佛行走的人形桑拿。穿过岩浆石堆积的山丘,一路向硫磺湖走去。
腐朽鸡蛋的味道在热空气下越来越刺鼻,瞬间像走进一个魔幻星球,色彩斑斓的湖泊里点缀着熔岩泡沫,在这诱人的景观下隐藏着可致命的硫磺水域,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离开硫磺湖,车继续在一望无垠的戈壁上飞驰,直到看到远方洁白的一片产盐区。采盐者都是通过双手一点点地凿盐出来,再走几个小时用骆驼把盐送到盐场。
在干涸土地上,烈日烧烤下,这些采盐者一天都喝不上几杯水,更别说吃东西,背影让人有些心酸。
虽然之前看到的景色已经让众人震撼,下午4点左右到达basecamp,太阳似乎毫无休息的迹象,只能藏在茅草屋下,为晚上的攀登养精蓄锐。
这里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均年收入在600美金左右。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经也是领先世界、闻名富裕的古国。
太阳终于下山,众人向火山口走去,没过多久发现脚下由缠绵柔软的黑色细沙,变为崎岖的火山石,夜色渐渐降临,但感觉还是在蒸笼里行走,几乎每步都要往喉咙里灌水。
繁星开始爬上夜空,不久就看到前方的红点在黑暗中闪烁。红点渐渐扩大,火山熔岩产生的热浪渐渐将人包围。
深夜11点左右,终于到达山顶,看到烟雾缭绕的火山口近在咫尺。顺着陡峭的悬崖,可以到达火山口。熔岩在眼前沸腾、喷涌、起舞,在空中留下一道道划痕,周围的岩石被岩浆映照的赤红,震耳的轰鸣声随风层层散去。
这是自己离火山最近的一次,
永生难忘!
心中无比自豪,哥也算爬喜马拉雅雪山,下过活火山口的男人!
这里已经是埃塞尔比亚的境内,东非高原上的文明古国,大裂谷纵贯埃塞境内,传说中的人类起源就位于这里。
全国大部分地区为高原,气候舒适,平均海拔近3000米,有着非洲屋脊的称号。
人狠路子野,全世界一年都只有12个月,这里却硬多出来个13月;大家都在12月25号过圣诞,在1月1号庆元旦,它却偏偏不走寻常路,把圣诞节定在1月7号,把新年定在9月7号。
来到奥莫河谷,至今还是一副原始蛮荒的模样,地广人稀,散布着繁茂的森林和灌木丛,大部分的原始部落就生活在其中。
这个地方在20世纪80年代才被国家地理发现,并被认定是最后的一个原始部落的古老地域,生活着50多个部族,在这之前他们从未接触过外族人,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
部落文化保存完好,在他们看来,自己只属于这片土地,只属于所在的部落,完全没有国家国民的概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