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田园帝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軒十一
郁清的字高居榜首。
毕竟相比起簪花小楷这一类规规矩矩的字,看得多了难免眼神有些疲劳,再看郁清那张别具一格的草书,自然便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觉。
这场文艺大比的前三名都是有奖励的。
李孑定的奖励也相当实在。
第一名,十两银子。第二名,五两,第三名,三两。
颁发奖励的时候,台下又想起一阵惊呼。
毕竟是真金白银,像在场的农户家中,小孩子的零花钱只有几文十几文的时候,十两银子相当于一笔巨款了。
当然,对于官员富商家的小姐,这些银子也算不上什么。
更重要的,还是这些银子所蕴含的意义。
前三名,才能入学院院长和先生们的眼啊!
琴艺的第二轮比赛是在下午,很快厨艺比赛的成品也快出来了。
韩冬冬小心把做好的红烧肉盛到一个个小盘子里,再统一放到托盘上,剩下的一小碗是她专门给爹娘留的。
不一会,裁判桌后的每个人面前都摆上了统共十个小碟子。
韩冬冬正准备把剩下的那一小碗红烧肉给坐在后头观众席上的父母送过去,头顶突然多了一道阴影。
她抬头看过去,愣了下开口,“师兄。”
卫明言低头看着面前那一小碗红艳艳一晃好像还在哆嗦的肉块,咽了口口水,“小师妹,你的红烧肉可以给我尝一块吗”
他的座位就离着灶台不远,他从小鼻子就灵得很,也不知道谁安排的位置,闻着空气中飘来的饭菜香,他的肚子就有些忍不住咕咕开始交。
其中香味最甚的就是那股红烧肉的香气,
第二百六十四章 军事学院,才艺大比
北周大成三十九年,大成帝在缠绵病榻三年之久后,驾崩。
其皇七子萧成玦,登基继位,改国号为大业。
大业元年,新皇御驾亲征,历时三月之久,再次惨遭败绩。
朝堂之上不满之声甚嚣尘上。
新皇妥协,收兵归朝,开启大业励精图治之始。
同年。
作为战胜一方的漠北军,在把中秦北部边境往北推进近百里后,陈兵十万于原北周同安镇现中秦安同镇,正式向三国展露出了锋利无匹的獠牙,开启了征战天下的序幕。
年节刚过。
年初的第一场雪在大年初三这天开始纷纷扬扬而落。
漠北城北城门口,却是一片纷纷攘攘,热闹异常。
数不清的马车排成了好几条长队,最前面已经走出去老远,最后面的还等在街头。
道路两边,甲胄分明腰佩长刀的漠北军维持着这几道多而不乱的队伍。
整条街上依依惜别声不绝于耳。
一处马车旁。
年迈的老婆婆拉着小儿子的手臂,“三儿,到了安同镇,一定要托人给娘写一封平安信回来。你们这一家五口人,有小平安在漠北军,能分得一百亩良田,以后可要勤快些,给后辈挣出一份家业来。”
被拉着手臂的中年男人连连点头,“娘,儿省的。您等着享儿的清福,等地里丰收,而给您寄粮食和银子回来,让您买几个丫鬟,吃饭喝水都有人给您端。
“好好好!”老婆婆笑出一脸的褶子,“娘就等着享三儿的清福。快上马车吧,该出城了。”
“儿拜别母亲!”
中年男人携着身旁的妻子跪地磕了个头,转身眼眶已经泛了红。
李孑牵着团子的手带他看面前的这一幕幕离别。
“姨姨,明明他们去报名迁居的时候还很高兴,为什么到这个时候又伤心起来了呢”
“因为血缘亲长。他们想要去安同镇,是因为那里可以让他们和他们的家人获得更好更富足的生活,但这一离开,就要拜别留下来的亲朋好友,可能余生相见的机会都不多了。两者选其一,选择了一个,就要抛弃另一个,到底是两难全。”
“这世上,两全其美的事,总是不多。”
团子轻点了点头,顿了顿似是在自言自语,“但就算是这样,我也想要一个两全其美。既能让亲人朋友待在身边,也不用为了钱财和富足的生活选择分离。”
“那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拼出来一个你想要的两全其美。”
八岁的团子看着远去的马车,眼神坚定,“我会努力的。”
边境七城的百姓回迁,迁居安同镇,往日拥挤的漠北城顿时空了一小半。
但李孑相信,用不了多久,那些空下来的地方,就会被越来越多前来慕名而至的百姓和商人再次填满。
漠北学院,水泥制造,玻璃工坊,精铁冶炼,农户家中比之别处更加先进的浇水施肥锄地等农具,更加高产的粮食,更加富裕已经开始筹备扩建的城池每一样,都是让漠北以外的人趋之若鹜的存在。
已经扩建好的漠北学院现在已经能装下一千多名学子,而这一千多名学子中,漠北以外的学子这次足足占了三成。
就连数舍和术舍,也招到了不少有天分的学子。
学生一多,学院里原本的十多位先生明显便精力不够用了。
知之院议事堂。
李孑伸手指了两个人,“程先生,小亓先生。”
两人从座位上站起身。
“这次的学院弟子晋升学院先生的留校考核,就由你们两个负责。”
程青午和亓则修对视一眼,齐齐躬身,“是,院长。”
“胡不为。”
“在。”
“漠北军事学院筹备的如何了”
这话一出,在场几位老先生面上都是一僵。
漠北学院里有专门的数舍和术舍他们默认了,新建的女子分院他们也接受了,这个军事学院,又是什么
祁伯倾在胡不为回话之前,忍不住问出了声。
李孑偏头看了他一眼,“漠北军事学院同样是漠北学院的分院,和女子分院一样,互不统属。我创建它的主要目的,便是给漠北军一个学习的地方。在今后的漠北军中,本院长不允许有不识字,看不懂一份战报的兵丁存在,即使是在军营中做饭的打扫的后勤兵。当然,管理上自然也是依据军队的标准。但我更希望,两者之间能够相互影响,漠北学院的学子们能够激发漠北军念书的乐趣,也能从漠北军的身上,学习到什么叫铁的纪律。”
“那,这个漠北军事学院建在哪里”
李孑转了转手里的笔,回得相当自然,“新扩建的学院校舍最后面不是有两排三层的砖楼么”
祁伯倾:“”他说那两座楼为什么直到现在还空着,原来在这等着呢!
李孑侧眸又喊了一声,“胡不为。”
“在,院长,”胡不为忙应道,“筹备事宜已经跟陈将军和李老将军协调好,第一批共抽取出来一千人,其中包括了在战场上退下来的五百伤兵,授课先生暂时便是由陈将军和李老将军以及其他十余位前四字军的将领担任,等到这一千人顺利结业,授课先生便从那五百伤兵之中考教选拔出来。”
李孑沉吟了片刻,想着现如今也只能用这个办法,点点头,“好,就先这么办吧!”
胡不为拱拱手,坐了回去。
“还有女子分院一事,”李孑看向莫北棠,“棠儿留下,其他先生可以去忙了。”
等到议事堂里只剩下她和莫北棠,李孑招招手让她坐过来一些,“棠儿,你们院里我听说最近准备搞一个才艺大比。”
莫北棠点点头,在纸上写道:“是程先生班上几个弟子起了头,不知道怎么就传遍了全员,六位先生坐在一起商量之后,决定在全院准备大比。”
“怎么个章程”
莫北棠见李孑一脸兴趣的模样,干脆换了张纸写道,“大比总共分为六大类,琴,棋,字,画,珠算,厨艺,每人皆可报名,但最多只能报其中三项,且因为是分了两天举办,同一时间会有重合,必须错开,否则重合的必须有其中一项弃权。裁判便是我和六位先生,商副院长说她若是有时间也会过来,我娘则是担任厨艺比赛的裁判。”
“什么时候举行”
“正月初九。”
李孑摸着下巴想了想,“裁判加我一个。”
莫北棠一愣,随即笑着点点头。
“你们准备在哪比”
“就在分院里。”
李孑摇摇头,“不如就放在漠北学院文舍前面的大广场吧”
莫北棠:“”
她伸手写道:“院长您是认真的吗”
李孑朝她笑了笑,“刚过年,也好热闹热闹。你们这琴棋字画有很高的观赏性,更
第二百六十三章 战后抚慰
亓则修到底还是回漠北学院面对他那一班小娃娃了。
和来时一样,孤身一人,骑了一匹马,悄然离开。
李孑敏锐的察觉到,这人对她最后问的那个问题,有几分回避的意味。
这人可能真的跟北周有些关系,不过他选择的立场是漠北军,那病对于他对北周应该不是恩,而是仇。
年初的时候,漠北城及边境七城颁布了一则消息。
凡是愿意迁往原北周同安镇现中秦安同镇的百姓,减免一家三代人赋税徭役,每人还可分得十亩良田若是漠北军驻安同镇的家属愿意迁去,则无偿赠与每一位家属二十亩良田,孩子也同样算。
凡是愿意去安同镇开设上商铺的商户,则是减免一半的商税。
消息一出,漠北城和边境七城都沸腾了。
这次的优惠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他们很难不动心的地步。
民以食为天,三代的赋税徭役,十亩良田,他们只要搬个家,再勤劳一些,轻而易举就能过上富足的日子。
漠北城里本来原住民就不多,百姓们也没有多少故土难离的不舍,自然是觉得哪里好,就往哪里搬。
而商户比起普通百姓们更激动。
中秦的商税比重是很大的,你赚十两银子,商税就要抽走六两,占了一半多。
而等到减免一半,就是只抽三两。
钱赚得少的商户不觉得什么,但对于那些大商人来说,这个减免一半的税收,实在是太诱人了。
一时间,百姓和商户们连年货都顾不得置办了,纷纷赶到州衙新设的搬迁处报名。
因为人数太多,到最后只能又加了一个附加条件。
漠北军驻军家属优先。
如此一来,就连报名参兵的也跟着多了起来。
李孑眼看着这搬迁和参兵事宜就这么形成了良性循环,索性也就不多问这件事了,全权委托给了慕易。
年后通过报名的百姓们才会迁往安同镇,在这之前,李孑留下何东和李怀带领十万漠北军驻守安同镇,她和陈修带着剩余的两万漠北军和近一万伤兵,两万兵将的英灵,返回漠北城。
芒山脚下有一块英灵碑,是上一场战争时候修筑的,所有的战死沙场的士兵都埋骨于此。
返回漠北城后,通知战死沙场的将士们的家人前来积淀,发放抚恤金,所有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那将近一万的伤兵,有大半依旧还想要留在漠北军营。剩下的一小半,则是回到了各自的家庭之中。
回到家中的前漠北军,每年还会领到一定数额的银子,家中的人也会被妥善安排。
李孑把战后抚恤这一点做到了这个时代的极致。
她是带着团子一起做的这些。
从埋葬战士们的骨灰,到祭奠英灵,再到安抚将士们的家人,安排那些伤兵今后的人生保障。
林林总总,亲力亲为。
团子不解,她就
第二百六十二章 风水轮流转
真正交上手,萧虎才发现,他以为的漠北军畏惧严寒,根本就不存在。
李孑:真当她没想到这一层,在大雪里洗澡训练抗寒能力了解一下!
自从刺部的人员全部齐齐到了军营,李孑直接放飞自我了。
毕竟正面交锋有李老将军坐镇中军,陈修为前锋,何东为副将,率领飞云骑和陆行军,又有辩策堂一众在实战中飞速成长起来的军师预备役。
李孑就带着刺部的成员热衷搞事。
截运粮车便是其一。
她现在又把目光瞄准了北周军营后方的同安镇。
北周的粮草只能从同安镇经过,若是绕路,就要花费两倍甚至更多的时间。
她下一步的计划,就是截断北周军的粮草运输。
杀不死,那就饿死。
趁着两军交锋无暇他顾,李孑带着刺部顺利混进了同安镇。
同安镇自然也有驻军,不过不多,只有一千人。
不过同安镇上的百姓也不能轻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