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华山刷副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五谷大帅
只见这锦缎长三尺有余,宽约一尺半,虽然不懂刺绣工艺,但能将景色绣得这么栩栩如生,巧夺天工,想必不是常人做得到的。
而且这丝线流光溢彩,坚韧非常,不知道是什么材料做的,光这锦缎,拿去卖的话……
李昭还真不知道该卖多少,毕竟没有卖过这种东西,但这锦缎这么漂亮,拿回去给师娘和小丫头也挺好。
“还有别的吗”李昭有些贪心不足的问道,一副不够送人啊!
&
第174章、龙母壮骨
四人一步数丈,顷刻之间就逃出数百米,但毫不停留,绝不松懈下来。
尽管体内剑气反噬,破体而出,弄得四人浑身血淋淋的。但四人只是点住穴位,止住流血,至于伤势,活下来什么都好说!
越逃越远,奔出数十里开外的四人同时看到远处有个白影,好像是匹马,心头一震,抢了马跑的更快。
等四人奔到面前一看,整个身子都软了,原来他们看到的,居然是李昭和白马,而与此同时,也看到了其他几个人狼狈的身影。
鬼打墙
四人脑中同时闪过这个念头,但感觉还没活够的四人,忍浑身的伤,忍着奔行数十里,已经达到极限的身体,一同出手,发挥出毕生的功力,向李昭……
打了个亲切的招呼。
为啥不动手
废话!跑这么远,力气全耗光了,内力也所剩无几,血液流失严重,感觉眼前都在晃了。
这种情况下,怎么动手
一动手人家轻松愉快的收下个人头,回头吐上一口唾沫,来上一句不自量力,死了也就白死了。
人生七十古来希,比起其他三个五六十的老头,北长老还想过八十大寿呢。
所以四人中他笑的最亲切,仿佛见到了心心念念,几十年不见的亲人一般,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哟~这么巧,又见到了,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既然咱们这么有缘,不如一起去喝一杯。”
“同去同去!”东西南都应和着,个个语出真心,恨不得立马就找个酒店,敞开了喝。
别看他们跑了几十里,跑的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其实在李昭眼中,他们四个一直围着附近,上蹿下跳,左冲右突,不时还来个急转弯,充分展示了高超的轻功和顽强的求生意志。
这是李昭对于精神力量的运用实验,借助他们体内的剑气为引,趁他们受了伤,精气涣散,神思不定的时候。
悄然以神御气,以气动神,不光用精神影响对方精神,还以真气引起对方气动。
急着逃命之下,几人也无法静下心来检查自身异样,因此才达成了这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效果,引得他们在附近转圈。
别说李昭对老年人太狠,葵花派的这几位,对于杀人就和打牌一样习以为常,手下不知道沾了多少条人命。
就算不从正邪思想来看,这种活这么久,报复心又强的杀手,如果放虎归山,难保他们不会去伤害其他华山弟子。
为了亲人朋友的安全,李昭不得不将他们留在这里,用他们来实验精神武功,算是废物利用了。
当然,要是精神力量影响失效,李昭立刻就会引动种在他们体内的剑气,穿心破脑,立毙当场。
如今看来,这招效果还不错,四个一流高手,个个都有一甲子功力,这样都能迷惑他们,完成度已经很高了。
能在面对同级高手的时候,使对方五感失灵一刹那,或者恍惚一瞬间,足够奠定胜负了。
至于这四位葵花派长老嘛……
……
李昭把买的东西都拿出来,不顾白马的抗议,全都放在他背上,摸了摸它的头。
“乖~就这么一小段路,听话点回头多给你准备几个鸡蛋豆饼。”
白马耳朵竖了竖,感觉条件还可以,就昂首挺胸的跟在李昭后面,进了华山派。
“掌门师兄回来了!”
“嗯,回来了。”
“掌门师兄好!”
“赵师弟好~”
路上遇到的弟子纷纷和李昭打招呼,李昭都笑着一一回应,看着他们朝气蓬勃的样子,心情也好了很多。
&
第175章、蜜甜药苦
小丫头闻着这股药味,想到待会儿要喝这么苦的东西,不禁悲从中来,有一种想哭的感觉,眼睛已经开始水汪汪的了。
心里偷笑了两声就算了,可不能让小丫头生气。
李昭提了提手里的罐子,“师娘,正好我买到一些蜂蜜,等下加在汤药里,会甜一些。”
大好人!
大师兄真是大好人!!
虽然大师兄说过,不要给他发好人卡什么的,不过不妨碍此刻小丫头心里对他好感度上升。
果然大师兄最好了!!!
小丫头水汪汪的眼睛眯了起来,想着待会可以喝到甜甜的蜂蜜,一下感觉站桩都不怎么累了。
还有一股气流在身上暖乎乎的流动,流到哪里,哪里的疲惫就被消除了。
嗯
李昭和宁中则都感应到了小丫头身上自然发动的紫霞内力,这份内力源自李昭灌注在繁星手链中的真气,因此逆转过来,可以补充生命力,间接的消除了疲劳。
宁中则眉头一皱,又松了开来,疲劳消除,可是锻炼效果却会稳定下来,不过不能懈怠,看来要重新调整珊儿的练功进度了。
示意李昭将蜂蜜罐子放在一旁,看李昭掏出一副锦缎,展了开来,阳光下显得流光溢彩,美丽非常。
宁中则露出感兴趣的颜色,看着锦缎上的景色,夕阳之下,斜照着宝塔,塔前波光粼粼,水面如同正在荡漾一般。
“好漂亮!”小丫头偷看着,不自觉的发了声。
李昭看着她笑了笑,对她招了招手,小丫头看了宁中则一眼,见她目光正在锦缎上,果断放弃站桩,一溜烟跑过来,扒在李昭边上,一起看着这个漂亮的东西。
李昭看着小丫头和师娘都很喜欢的样子,感觉不虚此行,这趟去县城和县令瞎掰了半天,总算是值了。
“大师兄这是什么”小丫头开口问道,惊醒了沉浸在其中的宁中则。
看到小丫头擅自跑了过来,她柳眉倒竖,正要发火,小丫头已经机灵的跑到李昭后面,把李昭当做盾牌,挡住宁中则的目光,不时悄悄露出半个小脸,偷看一眼又缩了回去。
宁中则又想气,气不起来,反倒看她这样子,心里很想笑。
不过为了保持母亲的威严,她还是严肃的喊了声,“灵珊!”
小丫头露出半张小脸,看了看宁中则表情,耸拉着小脸蛋,慢慢移了出来,低着个头,一点一点的,蹭向站桩的地方。
“师娘,今天灵珊已经够了吧,要劳逸结合嘛!”李昭这时开口说道。
一听李昭求情,小丫头立马停了下来,虽然没有回头,不过耳朵微微动了动,如果是小兔子的话,就能看到她耳朵高高竖起,转向这边了。
宁中则看着小丫头的背影,心头一软,“那……今天就到这里吧!”
小丫头兴奋不已的跑过来,扒在桌边,问起李昭,“大师兄,这个是什么”
李昭面带微笑,轻声回答,“这是一副锦缎,上面绣得是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
“哦~”小丫头点点头,虽然还是没听懂,不过反正这是一块漂亮的布就行了。
“花了不少钱吧!”宁中则有些嗔怪得说道,虽然确实很漂亮,不过感觉李昭有点乱花钱的迹象。
李昭笑着摇摇头,“没有花钱,这是几个老人家送的。”
小丫头眨巴着眼睛,问道:“这么好啊在哪里送的啊”
宁中则感觉不太对,这种工艺,不是一般人做得出来的,而且看这个大小,这副锦缎明显是观赏用的
第176章、消息
小丫头把药喝完,急匆匆的往小嘴里送着蜂蜜,试图冲淡那股苦味。
李昭又和师娘聊起黑道悬赏的事,宁中则江湖经验较为丰富,判断极有可能是魔教的人干的,因为光悬赏五岳剑派,针对性实在太明显了。
不过很奇怪的事,按说魔教的人一动手,必然不择手段,偷袭投毒,阴谋诡计,以多欺少之类的,只是基本操作。
挟持百姓勾引正派人士,借机埋伏暗算更是常用手法,甚至在无辜群众身上设下机关暗器,火药剧毒之类的,通通一网打尽也是他们的作风。
总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他们不敢做的,加入魔教的不是声名狼藉,就是行事偏激之辈,就算魔教嫡传,从小就在魔教总坛长大,被精心培养的真正主力们,也是出手无情的人。
像这种动用杀手对付别人,按说应该还有人埋伏在周围,但李昭却只遇到了葵花四长老,这事儿非常奇怪。
宁中则微微思索着敌人的用意,感觉有点不对劲,华山上也没有遇到外敌入侵,虽说是好事,但难免有点不放心,不知道魔教的人在搞什么阴谋诡计。
小丫头把蜂蜜喝完,舔着勺子,粉红色的小舌头伸出来,刮着勺子上的蜂蜜。
宁中则一回神,就看到了小丫头这不淑女的举动,秀眉轻轻动了一下。
咦~
小丫头放下勺子,看了看,李昭和宁中则都在各自想事情,并没有看自己。
奇怪!
刚刚怎么了难道是我感觉错了。
小丫头歪着头,看两人都没啥异样的表情,放下心来,不过却没有再舔勺子了。
她拉了拉李昭的衣角,想让他带自己出去玩。
“师娘,多想无益,我们谨慎一些就是了,这段时间,弟子必定打起全部精神,不让任何人入侵华山。”
看着李昭坚毅的神情,宁中则点头赞许,“不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倒要看看,魔教贼子,能使出什么样的手段!”
说完拉过小丫头,给她擦了擦嘴。
李昭起身告辞,不顾小丫头气嘟嘟的样子,出去调动华山弟子警戒去了。
封不平他们那边,李昭也没有瞒着,而是请他们过来,把这事儿说了,征求了一下他们的意见。
“掌门~”
封不平顿了顿,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魔教贼子,阴险毒辣。以防万一,这些时日,我和两位师弟一起,轮流带弟子守夜。”
成不忧和丛不弃也面色沉重的点了点头,同意封不平的说法。
至于李昭,封不平请他保持好自身状态,只要一有人上山,他们就会发出警报,作为华山最强战力,李昭需要能随时投入战斗。
不光是被动防守,还要主动了解魔教动向,这方面,身为地头蛇,华山派有先天的优势。
只要魔教大部队一入华山境内,很难瞒得过眼线的,除非是动用少数高手突袭。
不过封不平他们也判断,如果魔教此次真的同时对五岳剑派动手,那华山很有可能不是主攻的方向。
不光是华山离魔教地盘远,地势又险,还有当年魔教十大长老齐出,却失陷在华山的事,也会让魔教的人有所顾虑。
说归说,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华山上下还是进入了警戒状态,上上下下的弟子都小心起来。
白天黑夜都有人把守各处要道,还有弟子到处巡逻,不要求他们强行挡住敌人,而是要求一发现敌人,就大声示警,不令敌人偷袭得逞就是。
随着气氛肃杀起来,连还只是个一米八的孩子的空空,都自觉的巡逻起了后山山林,虽然不知道谁有那么好的轻功能爬上绝壁。
&nb
第177章、中毒
一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下,县令几乎都快给一群大小尼姑跪下了,她们才却不过县令的哀求,暂时停了下来,帮助医治百姓。
别奇怪为啥县令身为堂堂百里候,一县父母官,这么没有尊严,谁被锦衣卫的刀子架在脖子上,心里都不会安稳的。
这次叛乱波及北地数省起因是因为马政,自大明开国以来,就把牧养官马的任务以官府威权强加给了人民。
养马户的主要工作是照顾马匹,遇到战事就把马交与前线,相当于寄存,还算可以;到了永乐及以后,没有那么多战事了,朝廷就要求“孳息”,就是大马生小马,不准养死。
问题是,马是动物,是动物就有生老病死,怎么可能如此顺利更可怕的是,养马户顺利“孳息”,养出一堆小马,就意味着必须供养更多的马——养的越好,负担越重。
为了养马家破人亡的不计其数,“响马”一词,就是从落草为贼反抗朝廷的养马户那来的。
“民有养马之苦,官无养马之利”。
尤其是北方地区,随着气候的变化,和开发过度等等的原因,明朝的经济中心本来就是在向南方转移。
北方地贫人薄,民风彪悍,本来就负担重,马政只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而当今皇帝为了与文官集团对抗,扶持起了宦官们。
宦官们搞争斗个个是好手,捞起钱和权来,也更是非同一般,上面的捞一两,下面的翻个倍,自己加上一两,这么层层下来,剥削越来越重。
因此在河北当响马的刘六,杨虎等人只是被逼举起反旗,区区几十号人,却掀起了波及数省的动乱。
人数从几十号,短短几个月变成了几万人,还攻破了山西、河北、北直隶的数十个州县。
当然,打仗不是靠人多有用的,而且大明王朝底蕴犹在,还没到改朝换代的时候,加上发生了某些变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