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经济大清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笔韵随风

    刘永强好奇的打开那两个袋子,发现其中一个装了一袋子的菜叶,有点像桦树叶,但是比桦树叶大还比桦树叶嫩,茎长长的,却没有根。




第一百二十三章 师徒
    “是!”那知县应道,想了又想道,“禀殿下,这房屋田宅,倒还好说,只是这粮食实在是有些不够了……要是难民们照这个速度涌入齐齐哈尔,恐怕粮食最多再撑两个月,一入冬月,就要断粮了。”

    “不是下发了红薯叶吗”胤祚问道。

    “红薯叶虽多,但也抵不住人口的消耗啊……呃……下官觉得,是不是可以……发放仓里的红薯和土豆”那知县小心翼翼的道。

    早在三四月份的时候,朝廷就下了旨在全国推广种植红薯和土豆,那时正好是这两种作物最适宜的播种季节,东北的农民们也将信将疑的种了一些,没想到收货极大。

    秋收时地里精耕细作的水稻,才不过亩产一石二斗,也就不到两百斤,而种在山坡上,没什么人看管的红薯土豆,竟亩产近六百斤,足足高三倍。

    而且土豆还非常耐寒,有的农民把种子洒在极高的山上,都能生长繁茂,这样东北大量的丘陵山地,都可以被开发利用起来了。

    可惜的是,农民们出于对新作物的不信任,种的很少,所以整个齐齐哈尔也只收上来十万斤的红薯、土豆。胤祚下了严令,这些作物不可妄动,要留作明年春耕之时的种根。

    好在红薯的茎叶是可以吃的,还是一道极健康又美味的美食,而且红薯的茎叶又茂盛,满山遍野的疯长,所以难民们每家每户才得了一大袋子红薯叶。

    听到知县的话,胤祚还是缓慢但坚定的摇了摇头道:“红薯土豆不可动,粮食的事情我会想办法的。”

    那知县继续道:“除了粮食以外,难民过冬也是一大问题,眼下已至九月,不久就要入冬,而齐齐哈尔及周围各县,棉衣严重不足。用以生火的薪柴、焦炭也十分缺乏,如若得不到补充……恐怕,又会冻死一大批百姓啊。”

    胤祚一听这话,也大感头痛,齐齐哈尔虽说地域广阔,但是人烟稀少,物产不多,能建起这些房屋田地已十分勉强了,现在各种物资都已不足,而老沟金矿还未投产,府库银子也快见底了。

    现在的情况,只可用山穷水尽来描述了,如若再不做点什么,恐怕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齐齐哈尔,就要毁于一旦了。

    “我知道了……容我自己走走……”胤祚揉着太阳穴,边走边道,那知县和众多小吏,见胤祚心情不好也不敢打扰,纷纷告退了,只有五六个做小吏打扮的侍卫,远远跟在后面。

    胤祚被齐齐哈尔的现状搞得头都痛了起来,思来想去还是没有什么好的对策,干脆就在田间漫步起来,走着走着,差点撞到一人,抬头一看,是一个眉清目秀的妇人。

    那妇人也吓了一跳,待看清了胤祚之后,连忙跪下来道:“小女子拜见大人!”

    胤祚看了半天,终于认出来,这是二丫的母亲张氏,那日自己把她从山上救下来之后,本想把她安置在城内,但张氏执意要住到这里,胤祚也就随她了,毕竟是曾委身从贼过的女子,想来是怕受不了城中百姓的指指点点吧。

    “哦,我今天是微服出巡,大人什么的就别叫了……要叫……就叫一声大哥便可。”胤祚笑着道。

    那张氏看着胤祚,不由噗的一声笑了出来,道:“奴家还是称呼恩公吧。”

    胤祚摸摸头,也有点尴尬,他心里年龄虽然有三十多岁,但是现在的身体毕竟只有十六,嘴边的毛都没硬呢,让张氏一个双十年华的妇人叫他大哥,确实不合适。

    “哈哈……那什么……二丫这丫头在哪呢”胤祚为缓解尴尬,忙岔开话题。

    “哦,在田里帮忙播种呢,奴家



第一百二十四章 救星(上)
    康熙三十年九月十八,立冬。

    关内此时还不甚冷,东北却已经连下了两场雪,虽然落到地上就化了,但是还是带来了冬日的寒气,城中的碳价,已经涨到了每斤一两银子,木价每捆也到了五十文,而且还在持续不断的飙升。

    这种价格齐齐哈尔的百姓们根本无法承受,许多家庭已经连烧灶的薪柴都没有了,冷锅冷饭冷炕头,是百姓们的生活写照,得了风寒的人也在不断增多。

    不过好在天气不算太冷,还没有冻死过人,但入了冬月,就不好说了。

    朝廷虽然派人送来了一些过冬的棉衣,但也是杯水车薪,许多难民还穿着夏天时的薄衫,穷苦一点的人家甚至衣不遮体。

    胤祚这些天也是愁眉不展,齐齐哈尔以北的hlj将军和南面的jl将军,都派人送来了力所能及的帮助,但他们治下也有难民需要消化,基本上帮不上什么忙。

    再往南方的李朝,多余的棉衣倒也是有一些的。西面的蒙古诸部也有不少牛羊,如能买过来,皮子可以做皮袄,倒是能缓解一下燃眉之急,但是奈何银子太少,再乱花的话,军饷都要发不下去了。

    胤祚此时正站在院子中,看着漫天的雪花叹气,他已经把自己的貂裘、狐裘送了出去,每天都穿着棉价度日。

    这种八旗棉甲,是内外棉布包着铁片制成的,而且这棉布是把棉花压实,叠了好几层做出来的,保暖效果也是极好,在这种天气穿着,倒也不算太冷。

    “难道这些难民未亡于饥荒,却要亡于我手”胤祚想到这里不由沮丧的重重叹口气。

    现在齐齐哈尔的难民总数已经快接近二十万人了,其中五六万人还没有房屋农田,只能搭建草棚勉强度日,一旦寒潮袭来,这些人无疑必死。

    而没有燃料、棉衣的其他难民们,也难以幸免,如果冬天持续得久一些,就连齐齐哈尔原本的居民也会死伤惨重。

    这一切的源头,都是因为难民的陡然增多,超出了齐齐哈尔的承载力,原本朝廷估算难民数是五万,这些人齐齐哈尔还是能消化的,但是因为胤祚推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极大的提升了难民的存活几率,所以来到齐齐哈尔的难民也越来越多,远远超出当初的预料。

    朝廷对此也是措手不及,康熙每天早朝,就会听大臣们抱怨一通“胤祚破坏朝廷大计”之类的话,满朝文武也没什么对策,毕竟国库也没钱没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在胤祚望着雪景,怔怔出神的时候,他的侍女丫丫走了过来,递给他一个黄绸盒子“殿下,皇上御批下来了。”

    胤祚打开盒子,里面是他一个多月前上奏,请求康熙支援物资的折子的朱批,胤祚心中燃起一丝希望,打开折子一看,心里顿时亮了半截,全看完之后,不由苦笑了一声。

    “我看这黄绸布挺好的,拿去做衣服吧。”胤祚惨然道。

    丫丫吓了一跳说:“六爷!这是天子明黄,用了是要掉脑袋的!”

    “算了,算了……下去吧……”胤祚挥挥手,神情说不出来的疲倦。丫丫躬身告退了。

    胤祚又看了一遍折子,鲜红色的朱批显得分外刺眼。

    “移民之事,兹事体大,不可轻慢,朕早有叮嘱,然尔独断专行,致移民冗多,资用短缺,此诚尔一人之过也,着令尔一力解决,待明年三月,革职回京



第一百二十五章 救星(下)
    胤祚接过财务报表之后,仔细的翻看了起来,这两份报表无论是格式还是勾稽关系,都与胤祚后世的报表一模一样,不同之处就是更加简单一些。

    片刻之后,胤祚已经读完了报表,抬起头来看着云婉儿,眼中满是惊喜之色,笑着道:“柳掌柜不愧是名满江南的商业奇才,短短两个月居然就吸纳了四百余万两的存银,盈利高达二十五万两。”

    胤祚顿了顿又道:“不过最让我高兴的还是,短短几个月,银行竟然能编制出完美的财务报表了,可见会计水平突飞猛击,这一切都是云姑娘的功劳啊。”

    云婉儿闻言脸上一红,柔声道:“六爷谬赞了,这一切都是我们东家龙公子的功劳,要不是他,婉儿恐怕现在还在以声色娱人呢。”

    胤祚一愣,继而明白了云婉儿的意思,她口中的龙公子,便是胤祚在银行找的替身“龙六”,也是银座银行名义上的创办者兼东家。

    毕竟是在大厅之中,周围人多耳杂,云婉儿怕别人误会他们二人的关系,便一口一个龙公子,事实上,胤祚明白云婉儿口中的龙公子,便是指得他。

    心中不由又赞叹一声,倒是聪明。

    “哦,对了,小女子这次来,还带来了十万两银子,此乃龙公子两个月来的分红。龙公子对大人东北的义举十分仰慕,便打算把这些银两全部相赠大人,用以资助难民。”云婉儿说完又从袖子里拿出了一张十万两的银票,递给胤祚,银票上,大大的银座银行标志,极为醒目。

    胤祚也不推辞,把银票收好,道:“龙公子真乃高义之辈,改日胤祚必登门拜谢。”这些银子本就是自己的,自己拿了自己的银子还不停的感谢自己,这种感觉还真是奇妙。

    胤祚感谢完了之后,看着周围的侍卫仆人们道:“好了,你们下去吧。”那些人领命退下,大厅中只剩下了他们二人。

    “哎……端着说话真累啊……”胤祚感叹一声,“终于可以直来直去的了。”

    云婉儿看着胤祚,眼中的喜色渐渐褪去,担忧的道:“六爷,这大冷天的,你怎么就穿了一身棉甲啊难道齐齐哈尔已经一件裘皮都找不出来了吗”

    胤祚笑嘻嘻的道:“盔甲穿着威风,我喜欢……倒是你,你一来给我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啊!”

    云婉儿一愣道:“什么”

    胤祚大喜说道:“可怜我之前还一直为银子发愁,差点忘了我最大的金手指是什么,我这满脑子的商业才华,不都是用来捞钱的嘛。”

    说罢,看向云婉儿道:“我从报表上来看,银行里虽然有四百万储银,但是只贷出去了不到一半,这是怎么回事”

    云婉儿苦着脸道:“银行吸储虽快,但是贷银却慢,少有信誉良好的商人来借银,来的,大多都是些资信不良、无力偿还的人,按照银行的规章,这些贷银我们都是不发放的,所以,大量的存银就滞留下来了。”

    在清朝,最有钱有势的是地主阶层,这些人往往是不需要借贷的,而那些商人往往又因为观念受限,不愿意借款,所以造成了银行放不出贷的情况,和后世贷款火热的情况,大相径庭。

    胤祚点点头道:“正好,我有一个放贷的绝佳对象!”

    云婉儿眼睛一亮道:“谁”

    “我!”胤祚微微一笑,“齐齐哈尔副都统,胤祚,愿以齐齐哈尔一地赋税为抵押,



第一百二十六章 奸商(上)
    这一片红线就是后世的双鸭山、鸡西、鹤岗、七台河等地,俱是heilongjiang著名的煤矿产地,其煤炭储量在全国都是拔尖,其对于东北的重要性,完全不亚于老沟金矿。

    采矿的人手,是那五万难民。

    这些人没有房屋田地,留在齐齐哈尔也是难逃一死,不如就去煤矿上碰碰运气,矿上至少能吃饱了,守着煤炭也不用担心受冻,至于今后房屋土地之类的事情,等能活下来再说吧。

    抱着这种心态,难民们纷纷的答应加入采矿队伍,齐齐哈尔的难民压力终于得到缓解,而且还得到了稳定的煤炭供应,可谓是一举双得。

    剩下的五万两银子,胤祚全都用来找蒙古诸部采买牛羊和李朝采买粟米、棉衣了,这些东西被运往齐齐哈尔之后,也不是无偿向难民们发放的,而是要难民们以来年的收成为担保赊买。

    这样,齐齐哈尔也能早早的收回一些钱粮,尽快把欠银行的银子换上。

    康熙可威胁了三月份革胤祚的职呢,万一下一任齐齐哈尔副都统不认账,那银行可就要亏大了。

    至于胤祚自己手里的这十万两银子,被用于开办了一家以民间手工业为主的产业,名叫“百事行”,主要经营各种民间手工业,如打铁、成衣、纺织等,吸纳民间的手艺人进入其中,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使得原本各自为政的民间手工业连成一体。

    短时间看,这样的商业结构松散脆弱,而且投资高、回报慢;但是长远来看,这样却能强行打破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

    比如一个妇人家织出的布匹,各种成本加起来肯定要高于百事行的织布,质量也相差甚多,因此就会她就会倾向于去百事行购买,如此一来消费的需求就会上升。

    在消费的刺激,货币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而有一技之长的人,为了获得更多的货币,就会加入到商品经济的社会中,或者出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以此来获得更多货币,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

    此消彼长之下,商品经济会发展,社会分工会加剧,自然经济的壁垒就会被打破!

    历史上,中国的自然经济一直持续了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价格低廉的洋布涌入才被逐渐打破的。

    中国手工业界向来是壁垒森严,全都是小作坊式的发展模式,凭借师徒传承延续,同行业的竞争关系虽算不上激烈,但是想要一起合作,就千难万难了。

    不过这一切,在胤祚银子开道的万能方法下,就都不是问题了。

    二十万两银子一到,顿时胤祚的烦恼化为乌有,这就是资本的力量,二十万两银子就可以颠覆三十万人的命运。如果是二十亿两白银,就能颠覆社会存在乃至意识形态。

    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力量的推动,这股力量无形的,却又是无往而不利的。

    进入十月份的之后,胤祚在蒙古各部盟采买的五千头羊抵达了齐齐哈尔,全部宰杀,羊肉熏制起来以备后用,羊皮加工成皮袄。过了几天,李朝的一万石粮食和一万件棉衣抵达齐齐哈尔。

    一时间齐齐哈尔热闹非凡,官府的小吏化身货郎,走街串巷的兜售粮食和衣物,前来购买的百姓要么就用银两铜钱支付,要么就以来年的收成担保赊账。

    而在胤祚的命令之下,这些物资都是平价卖出的,官府没有赚一分银子。

    虽然物资的短缺依然存在,但好歹能撑住许久了,胤祚大感宽慰,胸口一块大石落地,也换上了便装,出门看看。

    现在齐齐哈尔的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简直比平时过年还热闹,街上除了



第一百二十七章 奸商(下)
    胤祚不死心的道:“咳……我是想问,你这人参为何如此便宜啊城里的药铺一根人参最低也要一两五钱银子呢。”大有质疑质疑意思。

    那商贩闻言,抬头看了胤祚一眼,也不着恼,笑嘻嘻道:“公子倒是个识货的,不瞒公子说,在下的人参是朝鲜皇宫里偷来的,没有本钱,自然想买多贱就多贱了。”

    胤祚闻言吃了一惊,仔细打量了那商贩,又不像是有这种本事的人。

    那商贩说完,把包袱一收,左右小心的看了看,神神秘秘道:“我看公子颇有见识,有个物件想让公子上眼。”说着从怀中拿出拿出一只红色的小碗,造型简单古朴,又不失大气稳重,而且表面有一层光泽,乃是一件漆器。

    “这也是从朝鲜宫里带出来的,是位贵人用过的。”那商贩紧张的说道,看起来这件漆器也是非同小可。

    “哦哪位贵人”胤祚这时也来了兴趣,暗想莫非这回真要碰到好东西了
1...3132333435...1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