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野心家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遍地沧桑
贾瑞和胡杏山租了船,顺流而下。
望江县距离金陵一百三十多里,不到一天时间就到了。
胡杏山家就在县城,住一个很大的宅子,城外的茶园,很多都是他家的。宅子里面就有茶厂。
一看这个宅子的规模和茶厂的兴旺劲儿,贾瑞就知道胡杏山没有吹牛,他家确实是当地的大户。
胡杏山的同科朋友,胡家自然热情招待,住了一晚上之后,第二天,胡杏山就带着贾瑞去船厂。
船厂在望江县城的东边,距离县城大约三里地左右,紧挨着江边。
在官道上停住,远远就能看见江边一大片房屋,足有上百座。
一条三尺宽的小路,从官道分岔,通往那片房屋。
小路两边,是茂密的蒿草,几乎有一人来高。
“这一带,原来都是贾家卫的土地,如今都荒废了。”
胡杏山介绍道。
“如今贾家卫还有人么”
第61章 贾家卫
这个贾琣的话,有些无奈,又有些哀怨。给人的印象就是,京城的荣国府人,似乎把他们给抛弃了。
“你是哪一房人”
贾瑞问道。
“你听说过贾湖这个名字么”
“这个……。”
贾瑞还真就不知道。
“唉,你年轻,不知道也不奇怪。贾湖是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的弟弟。不过他是庶出的,我们这一支人,就是贾湖这一房的。”
原来如此。
这个贾湖虽然是两位国公的兄弟,但因为是庶出,一定是分家出去单过的。不可能留在国公府中。
兄弟之间还会有些来往和扶持,到了后代,嫡子和庶子之间的差别,就会越来越明显。
嫡子的后代不愿意搭理庶子的后代,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加上地域的分割,来往越来越少,自然就越来越疏远。以至于几十年都不通音讯。
连贾母自己都说过,贾府的人都有一颗富贵心,两只势利眼。他们不愿意搭理这门穷亲戚,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你们跟金陵的十二房,是否有来往”
贾琣摇摇头,叹了口气。
“那边门第也高,我们高攀不起。”
贾瑞有些尴尬,恰好此时胡家来人,说胡杏山的父亲回来了,叫他回去,才在外人面前解除了尴尬。
“我其实也不是荣国府、宁国府的嫡系,只是旁支。这次也不是代表他们两家来的。只是到金陵科考,等着发榜,胡杏山邀请我到他家来,就到这里走一趟。”
“听说荣国公以前在这里监造战船,一时好奇,就到这里看看,没想到这里竟还有贾氏一族的人。”
“我叫贾瑞,字天祥,玉字辈的。”
“原来我们是同辈。呵呵,刚才那些话,你别在意。既然来了,就是有缘,进去走走,看看祖宗的地方也好。”
“这里虽然没有两府那样繁华,倒也吃穿不愁,住的地方也有。既然到了这里,还是住在自己家里为好。”
“同宗同族的就在这里,住到别人家里,反到叫人笑话我们不认亲。”
贾琣的态度变得热情起来,说的也确实有些道理。
贾瑞正想好好了解一下这里的情况,就跟着贾琣朝里面走去。
走了不远,就遇到两块石碑。
一块上面刻着“贾家营”,一块上面刻着“贾家卫”。
据贾琣介绍,贾家营和贾家卫,其实两者一体。
从兵营的角度来说,就是贾家营。从卫所的角度来说,就是贾家卫。
包括船厂在内,都是贾家营或者贾家卫范围内的东西。
“那一片就原来的船厂,当初是建造官船的。船厂自然也是朝廷的。”
“如今还造船么”
“船厂早已经裁撤,不过船坞什么的还在,如今也就是自己造几艘小船,除了自己用,偶尔卖给别人。一年也不一定能造上一艘船。”
“这里还有多少人”
“我们这一支,当初人口也有一百多人,后来多数人都迁居各地。目前留在这里的,只剩下我们兄弟三户人家,一共二十三口。”
“虽然算不上富裕,但没有赋税、徭役负担,种点儿地,打点儿鱼,倒也能自给自足。”
“这些水田都是你们的”
“是,那边蒿草那里,一直到官道,这边到江边,上面到县城,下面到船坞那里,一共三千多亩地,当初都是良田,只是如今大多都撂荒,任其荒芜。”
“既然都是贾家卫的,为何不开垦出来”
“如今贾家卫名义虽然还在,但是已经名存实亡。以前的军户也都跑掉了,便是有土地,也没人耕种。”
“如今到处兼并、纳献,我们在这里也没有多少势力,便是开垦出来,也未必能保得住,倒不如撂荒在那里,也没人惦记,倒也省了很多麻烦。”
大德皇朝初建的时候,太祖皇帝沿袭前朝旧制,也在全国各地设置了很多卫所,寓兵于民。
卫所的官兵都是军户,每个士兵分给五十亩土地,在家乡的亲人还可以免除一个人的赋税和徭役。
平时的时候种地,农闲时训练,有战事的时候就出征打仗。
开始的时候,卫所
第62章 荣国公的遗物
在堤坝上待了一会儿,贾瑞就跟着贾琣到了船厂。
“这个船坞,有一百二十丈长,十五丈宽。当年造大船的时候,能同时建造四、五艘二十丈长的大船。”
二十丈,至少有六十来米,这样的大船,即使在贾瑞的前世,也很可观了。
尤其是这个巨大的船坞,更是一个庞然大物。
不说别的,仅仅这个巨大的船坞,就足以说明当年船厂之兴盛。
据贾瑞了解的历史知识。至少在唐朝的时候,中土造船业就已经开始应用水密舱技术。
到了这个时代,龙骨结构、风帆错位配置、平衡舵、航海罗盘等核心技术都已经应用。
中土的造船技术,并不比西洋技术落后。南洋、东洋的造船技术,甚至还是中土技术的山寨版。
如今外面的造船业发展的如火如荼,中土本身却如此衰败,令人不胜唏嘘感叹。
“那个时候就能造出四层的楼船,上面还有不少火器。”
“还有火器”
“是啊,最大的战船上,有六十多门铳炮。最大的火炮两千多斤,一共十二门。一千多斤的火炮二十四门,五百斤火炮三十门,在船舷两边排列,开火的时候伸出来,平常的时候就收回船舱里面。”
“战船上的军士,也大多使用火器。大船到了海上,无论是倭寇,还是海盗,都躲得远远的。哪里象如今这样,水师见了倭寇和海盗,不是闻风而逃,就是在港口里面龟缩不出。”
“水师如今不也有几万人么”
“哼,光说多少人有什么用处都是空额,就是为了吃空饷,从朝廷那里骗钱。”
“咱们这里,在朝廷的名册上还有一千来人呢,。如今除了我们三家,哪里还有什么人”
“朝廷还给钱么”
“给什么钱这里也没有什么兵马,几十年前就不给了。咱们也没有象别的地方那样,弄一些人摆个样子,就跟朝廷要钱。”
“他们不给钱也好,没有兵马,用兵的时候他们也不来找咱们,倒是省心不少。”
过了船坞不远,就是一座化铁炉,周围还有不少炉渣。
“这里就是当年铸造火炮的地方。”
“还能铸造火炮”
“自然能,大小火炮都在这里铸造。就连火铳、火药、弹丸都能制作。”
这里不仅仅是一座造船厂,还是一座兵工厂啊。
贾瑞还记得红楼梦里面有一些描写。
说的是修建大观园的时候,准备到苏州买一些优伶回来。
当时有个赵嬷嬷去找王熙凤,给他的两个儿子赵天梁和赵天栋找差事做。
当时赵嬷嬷就跟贾琏和王熙凤说贾家祖先监造战船的事情。
赵嬷嬷的极力描述当年造船的盛况,口气极为自豪。
现在看来,赵嬷嬷确实有理由自豪。
“那边的小楼,就是当年荣国公的办事房,过去看看。”
这座小楼一共三层,是一座很精致的建筑。虽然年代久远,依然保存完好。
贾琣打开了门锁,两人进去。
屋里很安静,不象是长期没人居住的样子。里面的桌椅和一些木柜,都保存完好。
“这里如此干净整洁,难道有人在此居住”
“荣国公的地方,哪里会有人居住。我每月初五都过来打扫一回。没有荣国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总不能忘了他老人家的恩德。”
贾瑞看看贾琣,心里不禁叹了口气。
想不到这里还有人记得荣国公。便是在荣国府里面,如今也没有几个人记得当年荣国公,早忘记了他们如今的家业,是荣国公给他们留下来的。
每年的祭祖,不过是个仪式罢了。
倒是这些荣国公庶弟的后代,还记得他的荫蔽。
“当年的宁国公和荣国公都是文武双全,荣国公在这里的时候,也是手不释卷。经常读书。那边的书柜里面,还有不少荣国公留下来的书籍。”
“我去看看行么”
“自然行啊,这么多年也没人来看,你是头一个。”
贾琣打开了书柜,就见里面足有上百本书籍。除了四书五经之外,还有一些野史,趣闻,图志之类的书籍。
一堆叠在一起的图纸,引起了贾瑞的注意。
打开一看,竟然是造船的图样。
“这就是当年的造船图
第63章 也有个退路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最快更新!无广告!
贾瑞觉得机会来了。
“琣二哥,这些东西在这里既然没什么用处,我倒是有个主意,你看是否可行。”
“瑞兄弟,你说。”
“既然是荣国公留下东西,我觉得还是拿回荣国府保管为好。你若是同意,我回去的时候,就随便带回去。”
“这么多年了,你们还保存着荣国公的遗物,府里知道,也一定非常高兴。说不定会专门派人来感谢你们呢。”
派专人来感谢,是不大可能的,要说有人来,也就是我来。
不过到时候打个荣国府的旗号,还是能办到的。
那些四书五经什么的,拿回去也没什么用处,就放在这里好了。
至于这些海图、水程表、游记、图纸什么的,对于府里那些败家子儿也没什么用处。交给他们,还不如放在这里呢,说不定拿回去就叫他们给烧火了。
这些东西,我就不客气留下,将来会有大用处。
“这么多东西,一路上舟车劳顿,你就不嫌麻烦”
“荣国公的遗物,再麻烦也得拿回去啊。”
不麻烦,又不用我自己扛着。再说了,这是无价之宝,再麻烦也要弄到手啊。
“你若是不怕麻烦,就带回去。也省得放在这里,说不定哪天就让人给烧了。”
“王三,把这些东西收拾一下,一会儿带走。”
“东西太多,走的时候我帮你们送过去。”
三个人就一起动手,贾瑞负责挑选,王三就开始收纳。
“琣二哥,这些四书五经,就给你们留下来。”
“家里也没有什么读书人,要它们也没什么用处。”
“琣二哥,你这么说就不对了。贾家是诗书簪缨之家。此刻没有读书人,将来还能辈辈都不读书”
“不读书,终究难成大器,儿女若是有那个天分,还是叫他们读些书为好,府里的小姐们都是读书的。”
“瑞兄弟说的也有理,那我就留下。谢谢瑞兄弟关照,一会儿好好喝几杯。”
不用谢我,只是四书五经这些东西没什么用处,大老远的把这些废纸拿回去,我不成了二傻子吗。
在如何看待四书五经这个问题上,贾瑞在内心里,跟宝玉是一个观点。
这东西其实没有什么用处,不过就是读书人博取功名的一个工具。
真正当了官儿,那些大臣,甚至包括皇上在内,有几个真正按照圣贤的话去做的
嘴上喊着圣人之说,实际操作起来,大多都是法家的权谋之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