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鞑靼人细作的事情,也是假的”
“谢大哥凭什么就认为是假的为什么就不是真的呢”
“好吧,瑞兄弟果然出手老辣,来,喝酒,喝酒。”
两人喝了一杯。
“谢大哥既然能找我来吃酒,就证明还拿我当兄弟看,兄弟有几句肺腑之言,不知道谢大哥愿不愿意听。”
谢鲲又是微微一笑。
“这话我爱听,若是不拿你当兄弟,也不会找你来吃酒。有什么话就说,我洗耳恭听。”
“那我就不客气了。小弟以为,谢大哥的手伸的太长。”
“哦说说看。”
“锦衣军本是皇上的亲信,是对付那些王公贵族和大臣的。如今这些人,却整天在街头上横行霸道,欺男霸女,欺压百姓。”
“难道谢大哥就不觉得给你丢脸么锦衣军什么时候沦落到跟市井无赖一样了”
“再说了,都是些平民百姓,有什么油水可捞的钱没弄到几个,却落下遍地骂名,何苦来哉”
“一个东城兵马司,想拿出五百两银子都费劲儿,何况那些百姓呢”
“你的意思是,叫我专门对付那些有钱有势的人”
“我可没这么说,谢大哥怎么做,用不着我教。我若是有你那本事,我也做锦衣军统领了。”
“哈哈哈,你把我的手下给整了,让我丢了脸,可我偏偏又挑不出你什么毛病来。行,有本事。”
“你在兵马司屈才了,到锦衣军来怎么样我给你个千总干。”
“还是算了吧,我还得张罗省亲别墅的事情,这个兵马司的差事清闲一些。我可不想到你那里受累。”
“唉,那就遗憾了。算了,喝酒。”
第171章 卫若兰来试探
东城兵马司把锦衣军刘百户扳倒的事情,很快在另外几个兵马司中引起了轰动。
巡捕营、巡城把总两家,也在密切关注此事。
对于扳倒锦衣军,他们虽然暗中高兴,但是也为东城兵马司捏了一把汗。
锦衣军是好惹的么若是好惹,他们早就惹了。
就在他们以为锦衣军会对东城兵马司大举报复,甚至会牵连到自己的时候,传来了刘百户已经被皇上勾决,秋后问斩的消息。
随着这个消息的传播,他们发现,在另外几个城区的锦衣军,也悄悄地撤了回去。
担心中的锦衣军报复没有来临,反而撤了回去,锦衣军是认栽了么
他们这些年一直受锦衣军的气,现在这个样子,让他们有点儿不敢相信。
另外四城兵马司的头目们聚集在一起,核计了半天,决定派卫若兰到东城兵马司去打听一下动静。
卫家跟贾家是世交,卫若兰跟贾瑞也认识,派他来打探消息,最为合适。
卫若兰是南城兵马司的副指挥使,跟陈也俊也认识,首先找到了陈也俊。
“天祥不在么”
“回家去了,他还主持着省亲别墅的事情,一连几天没回去,今儿个回去看看工程上是否有什么事情。你怎么想到这里来了”
陈也俊对卫若兰其实多少有些不满,不仅对卫若兰有些不满意,对于另外四个兵马司的头头们,也都有些不满。
原因也简单,就是因为在东城兵马司跟锦衣军博弈的时候,另外几个兵马司都采取了袖手旁观的态度,躲得远远的。
即使刘百户已经被移交到了都察院,都察院已经定案,他们也对这件事情不闻不问。没有一家前来跟东城兵马司接触,更没人表示支持。
直到如今锦衣军的人悄悄撤走了,卫若兰才来到这里。
陈也俊也明白他们的心里,就是怕跟东城兵马司接触,引火烧身。
“你们扳倒了锦衣军,我来祝贺一下,也请教一下,看看你们有什么秘诀。”
“若兰,你也不是外人,我就给说实话吧。没有秘诀,就是被逼无奈,才奋起反抗。”
“不会吧,贾瑞和郑天伦都刚刚上任,两眼一抹黑,哪里有这个本事”
“他们确实两眼一抹黑,但是我们知道详细请啊,也知道刘百户的把柄和弱点。你们那里不也一样么,你可别说,你们不掌握自己辖区那些锦衣军的把柄。”
“虽然掌握了,但我们既不是国舅爷,巡城御史也不是我们的座师。”
“若兰,你以为贾瑞是依仗自己的靠山才敢出手么这你就错了。”
“我们动手的时候,巡城御史徐大人并不知情,似乎他还曾责怪贾瑞鲁莽。贾瑞跟贾贵妃,也不是亲姐弟,关系也不十分亲近。”
“郑天伦虽然是郑贵妃的亲哥哥,但此事也没有依仗他的妹妹。此事他虽然参与了,但完全是听贾瑞的调遣。”
“此事原因很简单,就是刘百户逼得太紧,又要冰敬,还威胁打骂我们的属下,忍无可忍之下,我们就干了。”
“此刻想起来,我们这些年忍气吞声,实在有些窝囊。若是我们不是一味地忍让,锦衣军也许不敢步步紧逼,那么嚣张。”
“你或许说的有理,不过,这回锦衣军为何悄悄就撤了,是否有什么计谋在里面”
陈也俊看看卫若兰,不禁叹了口气。
唉,也难怪他如此小心,看来是锦衣军的淫威之下,让他们至今还心有余悸。
“此事我也不清楚。不管怎么样,他们撤走,对我们也是一件好事儿,至少不用再受他们的盘剥。”
锦衣军悄悄撤走的原因,陈也俊是清楚的。
贾瑞曾经跟他分析过原因。
那就是谢鲲接受了贾瑞的建议,不再把精力放在百姓和兵马司这样的小衙门身上。
这当然不是谢鲲因为刘百户事件,就怕了兵马司。而是他从自己的利益考虑,觉得贾瑞的建议对自己有利。
别的不说,就以捞钱为例,在一个普通百姓或者市户身上,甚至周总甲这样的人身上,有多少油水儿可捞的榨干了他们的骨髓,也拿不出几个钱儿来。
相反,如果把精力放在那些大商人和大臣身上,一开口,就是几千两上万两银子。
再从破案的角度来说,一个百姓的小偷小摸案子,一个小商人的缺斤短两案子,能跟一个三四品、二三品官员的案子相比么
所以,对于谢鲲来说,把锦衣军跟五城兵马司负责的琐碎小事搅合在一起,就是吃力不讨好。
遇上刘百户这样的手下,引起公愤,还让自己惹得一身骚。
权衡利弊之下,谢鲲就做出了调整。
至于贾家和谢家是世交,贾瑞跟谢鲲的兄弟情谊,贾瑞对这些从来就没抱有多大的幻想。
一些小来小去的事情,谢鲲可能给贾瑞一个面子,卖他个人情。
涉及到公事,和自己的官位、前程之类的重大利益上,世交和情谊这些东西,基本上都没有多大用处。
最核心的东西,还是自己的利益。
如果贾瑞认为自己对谢鲲有很大的影响力,未免就想的太简单。
在官场上混,如果抱着这种天真的态度,几乎就跟白痴没有什么区别。
当然,这些只是贾瑞和他私下的分析,陈也俊也不便于跟卫若兰直说。
“贾瑞刚刚上任,这第一把火算是烧起来了,他下一步有何打算”
探听东城兵马司的动静,也是卫若兰来此的目的之一。
“若兰,这件事儿你还真就问着了。不瞒你说,贾瑞说了,下一步他还真就要弄出点儿大动静出来。”
“什么动静”
“具体想做什么,他还没有透露,但是他确实在策划此事。其实,我觉得你们南城那边,也不妨有些动静。”
“贾瑞的意思是,只有弄出一些大动静,叫人见识到了兵马司的本事和业绩,才能树立咱们的权威。有了权威,别人自然就尊敬咱们,没有谁敢轻易就来欺压咱们。”
“道理是对的,可就咱们兵马司这些差事,能有什么出彩之处这么多年了,不就是那些婆婆妈妈的琐事”
“琐事也能做大文章啊,我相信贾瑞会有不同寻常的举动。”
“其实,咱们五个兵马司,以往都各自割据,孤军奋战。若是能同心协力,拧成一股绳,也是一股不小的势力,别人未必就敢小瞧咱们。”
“也俊,你说的有道理,等贾瑞有了什么新举动,你就知会我一声。若是可行,我们南城也不妨跟你们合作一回。”
“贾瑞确实有些不同寻常之处,若是紧跟他的步伐,还真的可能闯出一条新路来。”
“哈哈哈,这才象我兄弟的样子么。好,等贾瑞那边有了消息,我就告诉你。”
第172章 前来取经的
贾府的省亲别墅工地上,今天来了两拨客人。
说是客人,其实不太准确,他们是来参观的,准确地说,是来取经的。
一拨客人是周侍郎家,也就是周贵妃的娘家。由周侍郎带队。
另一拨客人是郑家。也就是郑贵妃的娘家。由陕省布政使郑向带队。郑向的儿子郑天伦也在其中。
陪同的客人的是贾政、贾珍、贾瑞、贾琏,还有省亲别墅项目部的人员山子野、贾环、晴雯、林之孝、张华。
此时,这群人站在工地门口,正由贾政给客人介绍情况。
“我家的工程,进展顺利,进度很快,主要得益于两个举措。其一就是成立了一个监事会。负责监督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金钱使用,物料采买,安全劳作等诸项事宜。”
“每隔七天,就由主持贾瑞向监事会禀报一次,若是有什么不当之处,就及时纠正。”
贾政的意思,主要就是监事会领导得好。
其实这个监事会根本也不领导什么,除了贾政和贾珍还时常到工地上走两圈儿,问问情况之外,老祖宗和贾赦根本连问都懒得问,更不用说管了。
贾瑞虽然不时地跟他们汇报一下情况,绝大部分事情基本上就自己做主。
但既然有人来取经,就不能这么说了。所以贾政就临时发挥。好在他是官场中人,套话总会说一些。
“另一个举动,就是我家的一个创举,那就是在开工之前,所有的主子都签订了承诺书。”
“这个承诺书,主要承诺两个事项,一是不把自己的亲戚朋友送往工程上管事,二是不往工程上送货。”
“哦这个倒是新鲜,还是第一回听说,存周,你详细说说”
周侍郎立刻来了兴趣。
“是啊,存周,我也是头一回听说,愿闻其详。”
郑布政使说道。
见两人急切的样子,贾政心里就有些得意。
于是就介绍了这个承诺书出台的过程、意义和好处。
至于过程,自然就是他和老祖宗、贾珍几个人的功劳,是他们为了避免亲友插手的种种弊端,主动提出的回避措施。
接着就大谈这个措施带来的好处,比如把真正的人才用在了关键位置上,在物料上严格把关,物美价廉,有效地控制开支,每一文钱都花在刀刃上云云。
在一旁的贾瑞听了,都觉的贾政讲的很不错。
只是有一点,这个承诺书当初可是我逼着你们签下的,现在叫你这么一说,似乎全是你们主动的,没我什么事儿。
你们什么时候变得如此高风亮节,我怎么就不知道呢
贾政说完,郑布政使就有了感慨。
“存周说的有理啊,对于一些不知进退的亲戚,你对他好,他觉得理所应当。对他跟别人一样,他就觉得吃亏。我家就在这件事情上吃了亏,不仅误了工程上的事情,还伤了亲戚情分。周侍郎,你家如何”
“唉,不说也罢。如今好几家亲戚见了我,就像仇人似的,到处说我六亲不认。他们把事情管得乱七八糟,各种物料多是质次价高,至今还有一大堆废料在那里堆着呢,白白花了许多冤枉钱。”
“存周啊,这件事情我可要怪你啊。咱们可是多年的交情,你有这种妙招,竟然不跟我说一声,是不是就想看着我破财啊”
“岂敢岂敢,这是事情都是家事,我哪敢随便就去指手画脚的。”
贾政听说周侍郎在这事儿上倒霉,就不禁有些幸灾乐祸。
哼,你是侍郎又能怎么样,还不是当了冤大头
一群人准备进入工地,在门口被一个门子拦住。
“各位大人,请带上安全帽。”
说着,门子就把胳膊上托着的一摞藤条安全帽,发给各人。
“这个。”
周侍郎和郑布政使等人就愣住了。
“哦,这是工地上的规矩,无论何人进入,必须带上安全帽,防止什么东西落到头上,伤了脑袋。环哥儿,你给说说安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