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当匠神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王不过霸
“这位便是长沙太守刘毅刘伯渊先生。”赵云与一名有着一对眉间带着白毛的青年微笑着说了几句,带着他来到刘毅身边,介绍道:“伯渊,此为宜城马良,马季常如今在主公麾下任从事一职,颇得主公倚重。”
赵云如此郑重的引荐,显然这位马良在刘备麾下的地位不低,或者说在刘备心中的份量不轻。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久仰大名。”刘毅笑呵呵的对着马良拱手一礼道:“今日能得一见,实乃幸事!”
马良温言笑道:“伯渊兄谬赞,些许薄名不足挂齿,伯渊兄之名,如今在这荆襄之地倒是流传甚广。”
没有去提天工坊的名头,今日刘备宴请诸般名士,而天工坊、渔乡虽然出名,但多是利益方面的问题,在这等场合提及,多少会给旁人上不了台面的感觉,就跟当众说刘备织席贩履一般不尊重,虽然刘备从未否认过,但明白人不会在这个场合提,这个时候若跟刘毅讨论天工坊如何如何或是渔乡如何如何,那就属于找茬了。
两人寒暄几句,便见刘备一名亲随出来,对着众人躬身一礼,随后对刘毅道:“伯渊先生,主公已等候多时,请伯渊先生入内叙话。”
刘毅点点头,便与赵云、马良一同往府内正厅而去。
将军府算不上奢华,陈设极为简单,但却胜在宽敞,按照亲疏远近,一张张矮桌左右排开,大概有四五十桌,大半已经有人坐下,刘备坐在上首处,左手边坐着诸葛亮、庞统、糜竺、简雍、孙乾等一帮文臣,右手边则是关羽、陈到、刘封、关平等武将,黄忠、魏延赫然也在列,见到刘毅,两人连忙起身相迎。
“伯渊终于来了。”看到刘毅,刘备亲切的笑道:“快坐!”
刘毅的位置,被安排在诸葛亮和庞统的中间,这座次,某种程度上也算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如今刘毅被安排在这里,虽说代表了刘备的态度,却也引起了在座不少人的不满。
“多谢主公。”刘毅也没有多话,对着刘备一礼,这个时候还是低调一些为好,说不定就能蒙混过去了。
刘备倒是微微一怔,没记错的话,这是刘毅第一次称他主公,有些怪异的看向刘毅,心中思忖是不是受什么刺激了
“伯渊,许久未见,倒是比往日更加精神许多。”诸葛亮见刘毅坐在自己身边的桌案上,微笑道。
“哪里哪里,还得多谢孔明兄的照顾了!”刘毅哼哼一声,将照顾两字咬的极重。
诸葛亮却仿佛没听懂一样,微笑着摆手道:“亮不过略尽绵力尔,你我之间,何必言谢”
“呵呵”刘毅不想跟他说话了。
大厅里,随着刘毅等人的到来,陆续又来了极为颇有名望的士人落座之后,今日宴请之人,基本也都到了,自有侍女流水般进来,为众人摆上餐食,刘备这里有天工坊专门打造的厨具,而且是最新一批生产出来的,那些食盘刚刚端进来,香气已然扑鼻而至,令人不觉食指大动。
又有舞姬进来献舞,刘毅看的津津有味,虽然古今有别,但相比于前世看惯了的舞蹈,这年代的舞蹈少了几分喧嚣,却又多了几分沉淀下来的韵味在里面,初时不觉,但看的久了,配合那清越的钟鸣,会让人不觉沉湎其中,那是一种意境之美,难以言喻,与现代的又是两种不同的境界。
当然,前世的刘毅混的虽说不错,但也只能算小资,真正高档的地方没去过多少,这种东西,传承两千年下来,并没有真的失传,只是在当时的社会,能够欣赏的人却是越来越少了。
以前刘毅也欣赏不来,如今吗,看着看着,倒是有了些感觉。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宴会的气氛也开始变得热络起来,刘毅跟诸葛亮请教一些奇门遁甲之类的事情,他自己最近虽然也在研究,但感觉颇为晦涩,那八卦到如今他也没有吃透,数术之奥妙,没有个懂行的人教,想要自学成才,恐怕只有传说中的天才能够做到了,很显然,刘毅并不是那种天才,所以他只能求助于人了。
这些天来的疑问一股脑搬出来询问诸葛亮,诸葛亮倒也是有问必答,每每三言两语,便能让刘毅有种豁然开朗的感受。
“伯渊对数术见解倒是颇有独到之处。”一番询问之后,诸葛亮看着刘毅,微笑道,他发现刘毅对一些数字的规律颇为敏锐,但在如何利用这些上面,如何以数术来推演阵法,却是一窍不通,这种偏科偏的这么严重的,诸葛亮还是头一回见到,好像将数术之中的一些东西单独抽出来一般。
刘毅也是这时候才知道,数术并不是数学,或者说数学是数术,而数术却并不完全是数学,数术是通过数字来探讨宇宙万物、自然规律的一门学问,包括阵法之类的,都是其中的一部分。
&nbs
第二百零一章 怪诗
名叫范宇的名士大概没想到刘毅的回答会这么简洁,皱眉道:“伯渊兄可否细说”
刘毅看了诸葛亮一眼,诸葛亮在那里默默地端详着手中的酒觞,显然没有接茬的意思,这也是荆襄名士对刘毅的一个考教,毕竟在大多数名士看来,刘毅匠人出身,要资历没资历,要功劳……也算有,但只是如此的话,还配不上刘毅如今享有的地位。
太守之位,如今刘备麾下也就五个,而那匠作中郎将看起来是有名无实,但实际上,墨城、渔乡的收益都在刘毅手中,墨城还只是分成,渔乡的利润如今可都在刘毅手中把持着,那财富便是世家豪族也会眼红,毕竟名士也是要吃饭的。
当然,巧取豪夺是不可能的,刘毅如今为刘备所重,刘备没这个心思,借他们一个胆子也不敢乱动刘毅,如今对刘毅最大的不满,恐怕还是觉得刘毅德不配位。
这里的德并非指刘毅个人的品德什么的,而是名声、出身还有资历配不上他现在身兼一郡太守以及掌握财权的匠作中郎将之位。
“详细些来说便是,对外结好江东孙氏,双方之间尽量不起冲突,与曹军也莫要轻启战端,对内则勤修民政,接纳流民,修整军备,以待时变。”刘毅思索道。
这个时候的刘备在三大诸侯之中,依旧是最弱势的一方,地利之便不如江东有长江天堑,论才雄势大更远不及曹孙两家,这个时候自然是降低自己的存在感,苦修内功,等待合适的时机西进巴蜀。
得了巴蜀之地,并能守住荆州,稳住局势,那诸葛亮的隆中对便能一步步实现,国力也将远远超过江东孙氏,依托地利,至少能跟曹操分庭抗礼,但到那时,刘备将要防备的,就不止是曹操,还有孙权了。
范宇倒是不好再问,刘毅说的要说多好,那是骗人的,实际上自刘备占据荆襄之地以后,对于天下三分的说法,已经不算是什么秘密,大多数时候,人们讨论时势,都是围绕着这三分之策而来的,只能算是中规中矩,在场随便拖来一位名士,都不会比刘毅说的差,但却无从反驳,刘毅说的这些,放在现在来说,等于是正确的废话,这样一个答案,范宇自然是不满意的。
只是这年代士人讲究名士风度,说话做事都讲究点到即止,像庞统这样刨根问底的,终究是少数,之前刘毅的态度已经表明了不想多说,如今再三询问的话,难免让人觉得自己有些咄咄逼人了。
犹豫再三之后,范宇还是决定保持风范,对着刘毅道了一声佩服之后,默默地退开。
“伯渊先生,在下周赟,说起来,与伯渊兄还有些渊源。”一名年轻文士来到刘毅面前,先对诸葛亮一礼,而后方才看着刘毅笑道。
“哦”刘毅挑了挑眉,跟自己有渊源我怎么不知道。
“邓氏周筠乃是沔南周氏,算起来,与在下也是血亲。”周赟微笑着解释道。
哦,邓氏的堂兄啊。
刘毅闻言,倒是正视了不少,还了一礼,说起来,还没见邓艾那小子呢,这两年不见,也不知道成什么样了,明日找机会去诸葛亮府上看看。
“在下曾听闻伯渊先生精于诗赋,所做诗词自成一派,曾在桂阳时做过一首诗,每每拜读,颇有心潮澎湃之感!”周赟带着几分神往道。
周赟所说,便是当初刘毅在郴县时赠给崔州平的那一首,崔州平可是名士,哪怕是客居荆襄之地,在荆襄也颇有人脉,这首诗随着拜访的人多了,自然也就在士人圈子里流传开了,对于刘毅所做的这首诗,在士人圈子里却是褒贬不一,有人觉得刘毅一个不过而立之年的人,做出这样的诗词来,多少有些无病呻吟之感,而且诗词虽然豪迈,却是任侠之风,非名士该有的风度。
但喜欢的人也有,而且还不在少数,多数是少壮派,周赟算是这首诗的铁杆支持者之一。
不过也只是喜欢这首诗而已,到目前为止,很多人对于这首诗是否是刘毅所做都持有怀疑态度,毕竟刘毅跟崔州平的关系已经不需要去考教,否则以崔州平的名声才学,何至于跑到刘毅麾下做个郡丞很多人都觉得这诗其实是崔州平所做,之所以拖刘毅之名,也不过是帮刘毅张目而已。
刘毅脸上带着微笑,心中却是有些警惕,这一上来先是拉关系,然后又是各种吹捧,放一般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身上,恐怕早就开始飘飘然了,但刘毅却很清楚,捧得越高,往往摔的越惨,还是看看这周赟倒地想做什么吧
“先生不知,赟便生于这仲秋之月,自小最爱仲秋,只恨才学浅薄,虽总想为这仲秋之月赋诗一首,以为佳话,却总是不成。”周赟摇头叹息道。
求诗
刘毅看了看四周不少人都投来目光,有些好笑
,文章写得再好,与这乱世又有何用
周赟有些期待的看着刘毅:“请恕赟厚颜,不知先生可否助我为这仲秋之月赋诗一首,赟愿千金求之!”
刘毅摇了摇头,看着周赟道:“此间名士汇聚,才学之士不知凡几周兄既有此心,何不向列为高士相求以周兄之诚意,我想无人会拒绝的”
或者说,你觉得在座的人都不如我厉害
刘毅可不是任人揉捏的傻子,诸葛亮坑他也就算了,连名字都没听过的人一个个跳出来,真当他是好想与的
“先生有所不知。”就在周赟有些不知该如何接话之时,一名二十出头的青年
第二百零二章 对问
一首水调歌头渐渐在将军府中传播开来,要说惊艳全场自然是不可能的,毕竟这词与当下流行的主流风格格格不入,在许多人眼中,这首诗很怪,文风怪,按说算不上什么好词,但偏偏给人的感觉却颇有几分难言的意境。
这个时候,所谓名士之间的高下也就能一目了然了,大多数人都觉得这词不好,或是根本就人云亦云,也只有真正对诗词有着深入研究的人,能够体会到这诗词之中的意境,选择了沉默。
对于诗才之名,刘毅不怎么上心,争议就争议吧,自己又不靠这个吃饭,而且在这个年代,自己所知道的大部分词,跟这个时代的风格都是有着不小差异的。
不过倒是没人再来从这方面来为难他了,这一关也算过去了,不过宴会的气氛才刚刚到了**,刘表文治荆襄十余年,也养成了荆襄之地文风鼎盛的风格,却又不似后世宋朝那般抑武崇文。
想想也不难理解,这等乱世,若荆襄之地真的抑武崇文的话,恐怕别等曹操,江东打过来怕是都挡不住。
对刘毅来说,这宴会算是结束了,黄忠和魏延纷纷过来跟刘毅叙旧,喝了些酒之后,又被刘备招过来,对于刘毅,刘备如今是越发看重,能造奇物,能批量生产兵器装备,还能带兵打仗,治理地方也有些手段,算不上最顶尖的那种,但这种面面俱到的全能型选手却是最适合独当一面的。
夜风微凉,吹散了几分酒意,正厅中的欢宴之声还在继续,几点灯火下,刘毅与诸葛亮并肩走在将军府的庭院之中,看着那月光下波光粼粼的湖面,诸葛亮扭头看向刘毅:“听说新城建设已经到了尾声”
“说不准,秋收已过,就看今年能否招够万人吧,这今年荆州农桑大兴,我也算是功臣吧。”刘毅摇了摇头,这几个月来虽有储备,但一想到入冬后那每日百万的开支,心情就有些抑郁,如今因为渔乡的事情,整个荆襄之地,农桑养殖大兴,对整个荆州来说无疑是好事,但渔乡的生意还是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明天得好好跟刘备商量商量这事儿,看能不能给他捐出一个亿来。
诸葛亮是何等人,刘毅一开口,诸葛亮就知道刘毅想说什么,摇头叹息道:“伯渊有所不知啊,虽然今年税赋颇丰,但主公刚刚在荆襄之地立稳脚跟,招募兵马、囤积粮草,修缮城池,兴修水利,这方方面面都要钱,福库之中余钱不丰呐!”
“孔明……”刘毅无语的看向诸葛亮,自己还没跟刘备开口,诸葛亮把自己的路都给堵死了,这算哪门子朋友,刘毅好笑道:“你编这些理由之前,可否考虑考虑我,招兵买马、囤积粮草便算了,这修缮城池、兴修水利,我为匠作中郎将,我怎不知道”
如今刘备已经习惯了刘毅的建筑带来的种种利好,若真有这些工程,怎会绕开他怎么现在觉得自己好坑,坑起来都不走心了是吧
“准备。”诸葛亮哈哈一笑道,倒是难得见他这般模样,随即却是正色道:“不过如今主公正值收拢人心之际,荆襄士人对伯渊……”
刘毅看了诸葛亮一眼,默默地点点头,诸葛亮虽然没说完,但他大概明白这其中的意思了,刘备对刘毅太好,让这些新投奔的人心中生了不忿,御下之术,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个均自然不是平均分配的意思,但分配原则,至少得让大家觉得合理才行,如今刘备已经许诺了长沙两年税赋不需上缴,再加上墨城的税赋抽成以及渔乡的暴利,如果这个时候刘备再大量给刘毅拨钱的话,恐怕会让更多人心生不满。
而刘备如今,要控制这份不满情绪继续蔓延,是为了维持稳定,同时也是为了保护刘毅,只是这话刘备不好说,只能假诸葛亮之口了。
“对了,那乐进与文聘如何了”刘毅不想再提这些事情了,想起自己抓捕的两员大将,笑问道。
“文聘已被主公说降,他本就是荆州将领,昔日赤壁之战前,曹操虽然对他颇有笼络之意,但对荆州军却多有防范,如今归降,却也不难,只是那乐进……”诸葛亮说到乐进,默默地摇了摇头:“誓死不降!”
“这般忠诚”刘毅诧异道,下场也没问,毕竟乐进是曹操麾下大将,若不能降,肯定也不会放回去他日再跟自己为敌,就算不杀,也是终身监禁了,刘毅自问做不到被俘后还能做到这种视死如归,但却并不妨碍他佩服这样的人。
“确是忠义之士。”诸葛亮点头笑道:“倒是伯渊荐来的两位将领,颇有才干,黄忠老成持重,颇似古之廉颇,那魏延……”
刘毅看向诸葛亮道:“其能不在刘封公子之下!”
刘封本事潜力都不弱,在刘毅看来,这天下三分之局一成,未来恐怕这个平衡的局面不会太短,
第二百零三章 伐蜀之议
喧嚣的人群已经走得差不多了,当刘毅和诸葛亮在此回到厅堂之中的时候,只有将军府的仆役、婢女在收拾那些残羹剩饭,见到两人过来,纷纷行礼。
刘备并没有留在这里等他们,诸葛亮带着刘毅径直穿堂而过,来到后堂时,庞统、关羽、马良、陈到、糜竺、简雍、孙乾已经在后堂之中各自落座,这些人,算是刘备如今的核心骨干,刘毅能够进来,显然也是被刘备倚为心腹。
见礼过后,刘毅对着诸葛亮示意了一下,诸葛亮点点头,看向众人道:“自赤壁之战后,我军占得荆州五郡之地已有年余,赖伯渊之助,这一年来,荆州境内农桑畜牧大兴,钱粮广盛,到如今,我军已练有精兵七万之众,此番召集诸位前来,却是与诸位商议我军下一步该如何行事。”
从这些事情上来说,刘毅对刘备的帮助不可谓不大,南郡拿下,虽然江东多有不忿,至今还在为这件事情扯皮,但按照当初的约定,这荆襄之地,两家谁打下就是谁的,刘备如今还将江夏割让出去,在道义上,是站得住脚的。
而渔乡兴盛带来的财富暂且不说,带动荆州各处豪族争相效仿,还有曲辕犁、新式播种机的推广,这一年来,荆州在经济上的发展让刘备的底气充实了不少,天工坊那边就算没有刘毅雇佣的人手,锻造出来的兵器也比一般兵器要强出不少,最重要的是效率快,省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