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武道旅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明道真人

    没有惊喜、只有讶异,韩胜眉头一皱,一边向外走着,一边向胡刀传音道

    “她是怎么出来的”

    “深宫大内之中,怎会任她来去”

    有了上一次的事情,皇宫中一定加紧了戒备。韩胜不认为朱徽婧有机会,再次从皇宫中走出去。

    “难道上次真的是天启皇帝召见我,因为没有成功,派她出来见我”

    有些想不明白,韩胜和胡刀一起,来到了贡院旁一个僻静处。远远地,韩胜便看到朱徽婧旁边带着一个宫女,正在巧笑倩兮地等着自己过去。

    没有立刻走过去,韩胜盯着“朱徽婧”,看了好一会儿,这才沉声问道

    “你是谁”

    “为何要扮成遂平公主的模样”

    “难道你不知道,用易形术装扮皇族是大罪”

    锦衣卫之所以被传授九易诀,为的就是让他们发现使用易形术的人。装扮皇族的事情,历来都是大忌。

    作为一名修成九易诀的锦衣卫,又和朱徽婧有过肌肤之亲,韩胜很快就看出眼前的“朱徽婧”不是本人,而是其他人用易形术,假扮她蒙骗自己。

    “这个人的武功,一定非常高深”

    能够修成易形术,眼前的人至少有宗师级的修为。韩胜虽然不知道自己为何没有感应到危险,却不妨碍他对这个人实力的判断。所以这个时候,他已经全身戒备,随时留意周围,注意有无他人。

    闻言,对面的“朱徽婧”咯咯笑了几声,似乎对韩胜这么快发现自己有些意外,道

    “看不出来,你还真是个锦衣卫。”

    “想不想要知道,我的真实身份”

    声音婉转温柔,又带有一种娇媚入骨的感觉。相比朱徽婧清脆动听的声音,显得更为诱人。

    脸色顿时大变,胡刀向韩胜请罪道

    “主公,属下没有明察,还请主公降罪。”

    又悄悄向韩胜传音道

    “主公,狐尾鞭在她手里,而且她身上还有一种狐尾刀的气味儿。”

    “我怀疑她修炼的功法,和香狐经有关”

    本以为是韩胜传授给朱徽婧,胡刀对这些并没有怀疑。但是在听到对面“朱徽婧”的声音后,胡刀顿时明白这件事情有异。

    所以立刻将自己的发现,全部告知韩胜。

    没有向胡刀问罪,韩胜让他退后警戒周围各处,自己向对面伪装成“朱徽婧”的女子道

    “你是闻香教什么人”

    “还有遂平公主,如今是在哪里”

    “咯咯”又是一声轻笑,对面的女子说道

    “我是闻香教什么人,还不需要你管。”

    “你只需要知道,公主是在我手里就是了”

    “你是想保公主的命,还是把融合神兵的方法交出来”

    手中狐尾鞭一甩,这个女子笑道

    “你的那条狐尾鞭,可真让人惊讶的”

    “若非亲眼见到,我真不敢相信”

    “融合神兵的方法”听到这个女人的这番话,韩胜终于知道了问题所在。狐尾鞭是他融合狐尾刀和黑水鞭而来,普通人或许看不出,知道内情的却能够隐约猜出来。

    “这么说,她是宫里的人”

    想到皇宫中能自由出入的女子,韩胜很快想到了一个有名的人,顿时望着对方,若有所思地道

    “我是该称你为奉圣夫人,还是闻香教的圣女呢”

    “看来十三年前王森被擒的事,应该和你有关”

    生擒一位大宗师,远比围杀的难度要大。魏忠贤虽然有醉龙草这种奇物,但他想要让王森将醉龙草服用下去,却必然有内应。

    所以韩胜在知道眼前这个人能出入皇宫、还疑似修炼香狐经后,很快想到了如今天启皇帝最宠信的女人、和魏忠贤一起并称“客魏”的奉圣夫人客印月。

    这个疑似闻香教圣女的人,多半就是魏忠贤当年的内应,如今和魏忠贤一起,权倾大明朝野。




第131章 儒门学派,三大先生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次进京锄奸,不知几人得还”

    易州城外不远,韩胜和冯从吾在易水旁边,心中同时想到了荆轲刺秦的事情。冯从吾感慨了几句,声音又转为坚定,铿锵有力地道

    “阉党不灭,天下难定!”

    “惟愿扫除阉党,还天下一个太平!”

    语气慷慨激昂,充满了为国锄奸的正气。

    听到冯从吾这有些悲壮的话,韩胜知道他已经有了死志。虽然他不认为扫除阉党后天下就会太平,但是一路行来,他却知道冯从吾这样的人,极其难以劝动。

    而且,以冯从吾如今不到大宗师境界,就敢参与围杀天下第一大宗师的事情,可见他此次进京,已抱定必死决心——

    这种壮烈的心情,和当年刺秦的荆轲,又是何等相像!

    不忍他这样去对付魏忠贤,韩胜想到儒门中声望最隆的三大先生,询问冯从吾道

    “东林先生顾宪成,真的已经死了吗”

    “蕺山先生和嵝山先生两位,这次会不会来京”

    儒门三大先生,东林先生顾宪成最长,也是最早达到大宗师的人。虽然十五年前此人已举办了丧事,但是天下间又一直有传言说他没有死去。儒门三大先生,一直有他的名字。

    想到冯从吾这次的假死,韩胜便认为东林先生顾宪成多半没有死去。很可能和冯从吾一样,只是假死脱身。

    一路上的交流,冯从吾对韩胜已极为信任,对于这种机密事,也没有隐瞒韩胜,道

    “自从王阳明百年前成为圣贤后,天下儒门功法,大多出自心学。”

    “东林先生早年同样是修炼心学法门,但他后来到东林讲学时,又得到了龟山先生杨时的理学传承。”

    “所以他后来转向理学,并且力辟心学。自己则是在心法冲突之下,不得已假死脱身。”

    “如今有没有解决这种冲突,天下人谁也不知道。这次魏忠贤的事情,不知他是否现身。”

    东林先生顾宪成的理学传承,号称源自龟山先生杨时。此人是北宋时期人物,是程朱理学之中“二程”嫡传弟子。留下的“程门立雪”典故,至今仍旧是尊师向学典范。

    顾宪成能得到他的传承,可以说是得到了程颢、程颐的直系传承。所以他自然摒弃心学,修习理学法门。

    只是,因为奠基时用的是心学法门,顾宪成在达到平天下的境界、想要知至之时,才发现自己在格物、致知上面有所缺失,很难达到“所知无不尽”的地步。

    所以他一直力辟心学,不希望东林书院的后辈,走上他的老路。

    冯从吾和顾宪成交情颇深,对这点也是熟知。只是即便是他,这时也说不清东林先生顾宪成到底是什么样。不知他是根基冲突而死,还是已解决这个问题。

    “蕺山先生刘宗周,是第一个参劾魏忠贤的人。”

    “这次我都来了,他必然会来京!”

    刘宗周是冯从吾的师弟,也是三大先生中年龄最小的人。此人早年和冯从吾一样学习湛若水一脉的心学,后来和顾宪成、高攀龙相交后,开始倾向理学。直到中年罢官,领悟“天下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学”后,才转向陆王心学修行。

    刘宗周天资极高,对学问也是至诚,如今虽然还不到五十岁,却已经被誉为“千秋间气,一代完人,世曰麒麟凤凰,学者泰山北斗”。在儒门中声望极隆,被誉为心学一脉继陆象山、王阳明之后,最杰出的人物。

    “嵝山先生吴道行,可能不会来京!”

    嵝山先生吴道行,是儒门圣贤朱熹弟子吴猎的后裔,家传理学法门,一直以讲学授徒为业,从未走上仕途。三大先生之中,他是最可能不理朝堂是非的人。但他同样不可能投靠魏忠贤,为魏忠贤的事情张目。

    听到儒门三大先生,只有蕺山先生刘宗周确定参与此事,韩胜终于明白,冯从吾为何来京

    “儒门虽然势大,却到底不是百年前全盛之时。”

    “那时不但有圣贤王阳明在世,还有三个曾和他齐名的大宗师。”

    “现在的儒门看着实力庞大,其实却已经有些空虚。以至于对付魏忠贤,都要拿宗师去顶。”

    用宗师对付大宗师,而且还可能是天下第一大宗师,任谁都知道这些宗师在战斗中面临的险境。然而儒门却不得不这样做了,代表如今的儒门,其实已经中空。

    “天地元气衰退,正气也会衰退。”

    “这些宗师都战死的话,儒门的力量很难得到补充。”

    正气没有衰退之时,儒门都已经有许多人不敢修炼正气。正气衰退之后,他们就更有理由不修行了。所以冯从吾等人战死后,儒门再诞生新的宗师。整个儒门的实力,还会继续降低。

    “唉!儒门前些年的斗争太激烈了,数十年前张居士杀何心隐、沈一贯杀李贽时,恐怕绝对想不到只是区区几十年,儒门就衰弱成今天这个样子。”

    “如果王门心学没有走入歧途,儒门应该比今天更强盛!”

    王阳明成为圣贤后,他传下的学问在天下间大昌。然而在他离去后,他的弟子很快就分化成七派。甚至王门心学和佛门禅宗一样,又分为顿悟、渐悟两派,并且和禅宗一样,以顿悟法门为主。

    心学顿悟派中,以心斋先生王艮的泰州学派和龙溪先生王畿的浙中派最为强盛。尤其是泰州学派专注于在下层中传播,不但影响极大,还接连出现了数位宗师。但是这一派的思想太激进,最终在各方忌惮之下,当时担任首辅的张居正杀何心隐、沈一贯杀李贽,接连杀害了泰州学派的两位宗师,将这一派彻底打压下去。整个王门心学,则是在龙溪先生的带领下渐渐转向于禅学,沦为清谈之流。

    这也是为何顾宪成在建立东林书院后,理学迅速大昌、重新成为儒门主流的缘由。



第142章 妖孽,滚开
    “这个宫女有问题!”

    一路上,韩胜有一搭没一搭地和这个宫女说话,很快发现了这个人存在的问题:

    “说话时心灵没有丝毫波动,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宫女应该做到的!”

    精神完全收束,让他人感受不到心灵波动,这是精神凝聚成实质的宗师才拥有的能力。韩胜在完全悟通行度大师的能力、将他心通也修炼入门后,敏锐地察觉到眼前这个宫女的心灵丝毫没有波动,甚至不像是一个活的灵魂。

    “是修炼了某种特殊的功法”

    “还是被他人控制了心灵”

    无论是哪一方面,对韩胜都意味着危险。

    “白云观在京城内部,潭柘寺在京城西郊。”

    “奉圣夫人舍近而求远,让这个宫女带我去潭柘寺,可见她心里可能有其它打算——”

    “我要小心防备,不要着了算计!”

    随意打探些宫里的事情,韩胜跟着前面那位宫女,一路往潭柘寺走去。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一句话道尽了潭柘寺在京城的地位。作为北京城最古老的寺庙之一,明成祖朱棣的谋士姚广孝,昔年便曾在潭柘寺修行。后来他奉命主持修建北京城时,大量参照潭柘寺的样式。紫禁城许多宫殿,就是参照潭柘寺佛殿而建。

    这样一座寺院,在大明朝的地位可想而知。奉圣夫人能很快将潭柘寺清空,可见她的权势。

    看着空荡荡的寺庙,再想到自己从贡院到这里还不到一个时辰,韩胜对奉圣夫人的权势,自然体会更深:

    “权力,真是一个好东西啊!”

    “我若有奉圣夫人和魏忠贤那样的权力,别说清空一座寺庙,就是让天下人为我建生祠,都能很快建起来——”

    “难怪许多大宗师,一辈子都勘不破权力!”

    再想到魏忠贤在天下间建立的两千多座生祠,韩胜对两人所拥有的权力,更是感到敬畏:

    “两千多座生祠,每日由官员带领祭拜,魏忠贤能收集到多少香火愿力——”

    “如果我也有这样的权势,何必又到处去搜集源力!”

    虽然以魏忠贤在天下间的名声,他这样收集到的香火愿力必然极不纯粹。但是这种方式,却让韩胜艳羡。

    “一位太监就能这样收集香火愿力,如果成为开国帝王的话,甚至能把自己的画像、塑像,遍布中原大地——”

    “这样收集到的香火愿力,甚至比神佛还多!”

    心中想着这些,韩胜却丝毫没有停下脚步,在这座千年古寺的大雄宝殿中,收集到260点源力。

    “比我想象的少得多!”

    “看来是有人收集过,或者拜佛的人信仰不纯粹!”

    作为京城第一寺院,潭柘寺虽然远在西郊,前来烧香拜佛的人却一直络绎不绝。这样一个寺庙的主殿中只收集到260点源力,让韩胜实在有些失望。

    “罢了!这点也足够了!”

    “而且为奉圣夫人融合神兵,不一定需要消耗到源力!”

    看着大雄宝殿中的三世佛,韩胜向那位宫女道:

    “奉圣夫人呢”

    “怎么还没来这里”

    没有回答韩胜的问题,那位宫女取出一簪一钗,向韩胜扔了过去:

    “你先将这两件神兵融合,让我看看效果!”

    伸手接了过来,韩胜打量着一簪一钗,见它造型精美,形状别致,顿时饶有兴趣地道:
1...4344454647...8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