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墨香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徐三问

    简雍却顾不上吃喝,正向刘备问道,“主公,多年以来,我等终于有了一处立足之地,当真要弃此基业,前往酸枣投效袁本初”

    “当今董卓乱政,关东豪杰并起,兴兵勤王。”刘备眼中露出兴奋之色,“正是我辈匡扶社稷、建功立业之时,岂可偏安在此,不思进取”

    他自负汉室宗亲,乃中山靖王之后,怎会满足区区一县之地至于投效汝南袁氏,不过是一时权宜之计。

    “讨伐国贼,义不容辞!”关羽熟读春秋,更看重师出有名。

    张飞举起酒碗,一饮而尽,这才哈哈大笑道,“西凉董卓终于有个像样的对手了!”

    大约在一年前,刘备等人追随都尉毌丘毅,前往丹阳募兵。

    途经徐州下邳城时,适逢当地叛贼攻城,刘备等人平贼有功,经毌丘毅举荐,出任北海郡下密县丞。

    不久改任平原郡高唐县尉,因政绩卓著,数月后迁为县令。

    期间作战机会不多,且敌人多为地方毛贼,对张飞来说,这些人完全称不上是合格的对手,他那破军蛇矛,早就饥渴难耐了!

    “董卓、吕布,相传俱为炼神巅峰强者。”关羽一听,同样战意沸腾,“关某也想会上一会!”

    “老豆腐来涅!”正在这时,张三皮一声吆喝,来到近前。

    张飞顿时把董卓之事抛到一边,继续吃喝起来。

    刘备三人见状,相互对视,俱都哈哈大笑起来。

    ------------

    半个月后;陈留酸枣。

    除接到桥瑁传书的众人之外,又有更多关东州郡大员主动响应,或亲自率兵前来会盟,或遣人运送兵马粮草支援。

    短短十余日内,酸枣一地陆陆续续,集结了各地人马多达二三十万,声势浩大,震动朝野。

    酸枣地处陈留郡西部,与河南尹、河内郡相邻。当时大河尚未改道,酸枣位于河水南岸,西南百余里为桃峪渡,东北不远则是延津渡。

    因有地利,酸枣进可攻,退可守;东郡太守桥瑁借朝中三公传书,首倡大义,选择酸枣作为会盟地点,可谓明智之举。

    此时,酸枣城外的会盟场地上,战鼓声中,群雄登上高坛。

    鼓声一停,作为发起人,桥瑁当仁不让,首先发言,“我等在此会盟,讨伐董贼,首要之事自是选出盟主,听其约束,然后进兵。”

    “桥东郡在传书之中,曾推举袁渤海为盟主,王某全力支持!”话音刚落,河内太守王匡立即表态。

    王匡向来亲近袁绍,如今更是毫不犹疑。此前他曾邀陆翊等人同行,途中因白波军东来,他另拨郡兵千余,让陆翊留驻河内,以防敌军突袭。

    “本初兄四世三公,名




122 袁车骑 刘荆州 下
    会盟之后,曹操刚回到自家营地,好友鲍信就找上门来。

    “孟德计略超群,才智过人,能够拨乱反正者,非你莫属!”鲍信开门见山,直言不讳道,“若无这般才能,虽强必亡!”

    当日雒阳城中,劝说袁绍抢先对付董卓无果,鲍信就对袁绍失望透顶,愤而离开京师,返回泰山。

    他这一番话,并非一时冲动,实有前因。

    “允城慎言!”曹操神色一凝,沉声道,“如今大敌当前,理应齐心协力!”

    鲍信还待再说,帐外夏侯惇快步进来,“孟德,袁车骑派人来请!”

    曹操与鲍信对视一眼,难掩诧异之色。

    “允诚在此稍后!”如今袁绍身为盟主,曹操更加不能怠慢。

    曹操与夏侯惇策马赶到袁绍大营,孤身入帐,让他更加意外的是,里面除了袁绍之外,再无他人。

    “孟德,董贼兵精将广,据有武库甲兵。”袁绍一见曹操,上前道,“我等麾下多为新募乡勇,倘若战事不顺,又当作何打算”

    昔日京师之中,他有何颙、荀彧叔侄代为谋划,并不怎么倚重曹操,如今三人全都不在身边,群雄人数虽多,却只有曹操可以商讨大事。

    战争尚未开始,袁绍就在谋划退路,曹操心底略感失望,装作若无其事,问道,“本初兄认为该当如何”

    “当拥河北之众,南踞大河,北阻燕代,联合鲜卑、乌桓精骑。”袁绍显然已有腹案,沉声道,“以此争夺天下,孟德认为是否可行”

    事到如今,或许有些得意忘形,袁绍并未掩饰自己的野心。

    经历十常侍之乱,并目睹大将军何进兄弟遭遇,曹操早非昔日心态。

    他对汝南袁氏所图,自然早有察觉,当下并不惊讶。

    “地利固然重要,人和却是根本。”曹操斟酌道,“首要之事,理当任用天下智士豪杰,匡扶正义之道,则无往而不利!”

    在关东世族眼中,桓帝、灵帝失德,如今又有董卓乱政,天时显然已经具备,场上两人所讨论的,仅限地利、人和。

    袁绍听了,笑而不言。

    在他心底,所谓人和,谁能比得了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曹操在雒阳追随自己多年,竟然连这一点也看不透,不足为虑!

    ------------

    雒阳城内,相国府。

    自从董卓专权以来,除了重大祭祀典礼,宫中朝会早已形同虚设,但凡有事发生,均在相国府中计议。

    东郡太守桥瑁矫令传书之事,董卓早有耳闻。

    他起初不以为意,随着各地州郡兴兵的消息不断传来,董卓这才重视起来,召集朝中文武前来商议。

    “袁本初等人拥三十万之众,齐聚酸枣。”董卓冷然一笑,沉声道,“为防万一,某家打算大量募兵,充实军中。”

    董卓麾下,原来有西凉精锐两万左右,后来整合京师兵马,又得将近五万人马,若仅仅比拼数量,不到关东群雄的三分之一。

    此外,关中尚有左将军皇甫嵩领有三万精兵,并未归顺董卓。若非西凉韩遂、马腾叛军羁绊,对董卓的威胁不在袁绍等人之下。

    即使这样,董卓也不得不派精兵驻守潼关、函谷关,以防不测。他今日提出募兵,并非毫无根据。

    场上众人一听,神色各异。

    “为政之道,在于贤德,不在人数多寡。”尚书郑泰见状,朗声道,“明公何须招募兵勇!”

    董卓一听,神色不愉,“如此说来,兵马并无用处”

    言下暗藏杀机,倘若对方应答不合心意,他并不介意杀之祭旗。

    “并非如此,只是山东众人,不足兴师动众。”郑泰神色自若,侃侃而谈,“明公出自西凉,少为将帅,闲习军事。”

    他口中所谓山东,意指崤山以东,与关东涵义相同。

    “袁本初公卿子弟,长于京师;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能言善辩。”

    他见董卓面色转好,继续道,“这干人等,俱无军旅之才,临阵交锋,远非明公敌手!”

    这一番话,说得极其高明,虽仅举了袁绍、张邈、孔伷三人为例,却将关东群雄的弱点说得淋漓尽致。

    &



123 弘农王 郎中令 上
    酸枣,袁绍大营。

    曹操刚离开不久,袁绍就迎来一名鹤发童颜的道人,正是昔日在雒阳城中出现过的神秘人物,河内张成。

    “如今本初得以出任联军盟主,当真可喜可贺!”张成的面上,仍是一副人畜无害的笑容。

    “张世叔见笑了!”袁绍急忙道,他在来人面前,丝毫不敢托大。

    “数月前,南华夫人对本初兄弟多有不满。”张成不再寒暄,转入正题,“幸亏于师兄亲自分说,这才有沧月少主前往桃峪渡,相助本初脱身之事!”

    此前袁绍逃出雒阳之时,被吕布等人追杀,若非沧月现身相救,他能否保得性命,尚属未知之数。

    南华夫人的身份,袁绍自然早就从族中长辈口中得知;至于沧月,他虽然早闻大名,却是刚刚得知对方竟是公羊阁少主。

    “还请世叔代为谢过南华夫人、沧月少主!”袁绍感激道。

    汝南袁氏能有今日,其中多赖公羊阁这支神秘力量在幕后支持。

    袁绍的高祖袁安,因为精研春秋经学,得以进入公羊阁的视野,成为当时的幸运儿,开启了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的辉煌。

    面对这个盘根错节的神秘势力,即使是如今的袁绍,依然心生敬畏。

    张成颌首应允,转而问道,“你等如今会盟,打的甚么旗号”

    “讨董贼,迎天子。”袁绍目露疑惑,问道,“莫非不妥”

    关东群雄三十万大军会盟,声势何等浩大,口号早就尽人皆知,张成既然当面问起,其中必然另有缘故。

    “却不知迎的哪位天子”张成问道,神情似笑非笑。

    “当然是-”袁绍正待脱口说出天子刘协,忽然如梦初醒,顿时明白对方此问的深意。

    张成见状,不由微笑问道,“本初可是想通了”

    “小侄愚钝,幸亏世叔点醒!”袁绍衷心感谢道。

    “哈哈哈~!”张成大笑道,“此乃于师兄的谋划,老夫岂敢贪功!”

    关东群雄会盟,口号虽然是讨董贼、迎天子并提,其实商议的重点还在讨董贼,背后缘故,说来也简单。

    只因无论现任天子刘协,还是被董卓废黩的弘农王刘辩,如今都在京师皇宫之中,生死全看董卓一念之间。

    商议迎天子,必然面对一个天大的难题,迎刘协还是刘辩

    如果是前者,则董卓有拥立之功,如何讨伐

    如果是后者,董卓得知之后,刘辩必死无疑。

    这个问题,对别人来说是难题,对汝南袁氏,却是难得的良机。

    在雒阳之时,袁绍过于自信,导致京师兵权尽丧董卓之手,正在惊悔之际,得神秘谋士提醒,决定以退为进,这才有如今会盟的成果。

    袁绍显然还不够狠辣,并未在第一时间想到逼死刘辩,张成抛出前面的问题,却让他茅塞顿开。

    但他兴奋之后,忽然心生顾虑,“此计虽好,但如何通告全军,仍是难题。”

    正如前面所说,众人皆知迎立如今的弘农王,则刘辩必死无疑。无论谁提出此事,均难免受到非议。

    且袁绍身为盟主,无论由谁提出来,最终担负责任的,依然是他。

    “呵呵呵~!”张成再次发出人畜无害的笑声,“本初多虑了,此事无需明确提出,只需稍微修改盟军的旗号即可!”

    “呃~”袁绍一听,心生好奇。

    张成神色自若,微笑道,“诛讨董贼,迎立天子。”

    袁绍听罢,越想越妙,不由击掌赞叹。

    迎立二字,犹如神来之笔,可以作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解:恢复天子刘协的帝王权力;重新尊弘农王刘辩为天子。

    倘若董卓听闻,必然作第二种理解,但袁绍却不会落下确凿的把柄。

    这个难题解决之后,袁绍却又想起一事,问道,“如今尚有数百族人留居京师,大军进击,众人的安危如何确保”

    汝南袁氏明面上的代表虽然是袁绍,但真正在幕后布局的,却是张成口中的于师兄,也就是太平道的“上师”于吉。

    二者之间的纠葛极深,因为牵连太大,



124 弘农王 郎中令 下
    雒阳城,相国府。

    得知关东群雄打出的旗号,董卓果然暴怒,立即遣人招来女儿董白,以及郎中令李儒。

    “桀桀桀~!”董卓发出一阵令人心寒的大笑,良久方止。

    他如今权势熏天,喜怒无常,每次这般发笑,必然会有人头落地。即使董白见了也有些胆寒,李儒却依旧神色自若。

    “迎立天子!”董卓眼神冷冽,寒声道,“只怕袁儿没有这种好命!”

    他对诛讨董贼的旗号,反而没有太大反应,其中缘故,常人难以理解。

    “父亲大人还请息怒!”董白眉头一蹙,开口道,“诚如此前郑尚书所言,关东群贼多为眼高手低之辈。有天子在手,只要不失大义,京师固若金汤!”

    她言下之意,并不担心关东兵马,只要董卓自己不胡作非为,对方根本无法造成真正的威胁。

    “大义!这可是关东群贼的伎俩!”董卓嘿然一笑,面露狰狞道,“某家这就命人杀了弘农王,看他们迎立何人!”

    “大人不可!”董白疾呼道。

    “有何不可”董卓反问道。

    “袁绍等人打出这个旗号,只怕正是要借弘农王的性命,败坏大人在朝野之间的名望!”董白斟酌道,“大人若杀弘农王,反而中了对方奸计!”

    董卓听了,不置可否,转头问道,“文优以为呢”

    “弘农王该杀!”李儒目露寒光,森然道,“如今朝堂上下,不乏先帝旧臣、关东世族,若有人借机放走刘辩,落到袁绍兄弟手中,终是祸患!”

    “文优深知某家心意啊!”董卓颌首道,“小白身为女儿家,到底心软。这天下的大义,不过是块遮羞之布,最终决定兴亡的,还在双方实力!”

    董白听罢,心急如焚,但一时之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主公英明!”李儒先是拍了一记马屁,接着道,“依属下之见,袁儿兄弟如此无礼,司空袁逢难辞其咎,不妨满门抄斩,以儆效尤!”

    李儒被称作“魔士”,并非毫无来由。昔日董卓征讨诸羌,他随军参赞,诸多平民杀戮,均由他发起并执行,只是知者不多,全都记在董卓名下。
1...3839404142...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