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少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墨青空
安安点了点头。
“行了。”玄世璟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姑娘大了留不住,留来留去,再给留出仇来,这事儿啊,爹来为你操持,你就放心吧。”
安安坐在那里,娇羞一笑。
玄世璟见到自家姑娘这样,也是无奈一笑,虽然性子野了些,好歹,还是有些女儿家的娇羞状的。
“哎呀,时过境迁啊,现在想想,爹爹当年和你母亲的事儿,仿佛就在眼前,没想到,一转眼,你都这么大了,再过两年,澈儿都要上学堂了。”玄世璟笑道。
“爹爹正当壮年呢,怎么就爱跟个老头子似的回想以前啊。”安安站起身来,来到了玄世璟的身边儿,一边儿给玄世璟揉肩捶背,一边儿说道:“爹,那当年你是跟娘亲怎么在一起的”
秦冰月年轻时候的事儿,可没跟安安说过,所以安安也有点儿好奇。
母亲是太上皇和皇后娘娘的嫡出公主,爹爹也是侯门之后,正当圣宠,当年的婚事,也是门当户对,但是自家娘亲的事儿,安安却是了解不多。
“可能是因为你娘的身世吧。”玄世璟笑着摇了摇头说道。
秦冰月的往日,不适合在孩子面前提,虽说是清倌人,但是毕竟是在燕来楼里待过的。
“你娘当年也是官家的大小姐,她父亲,是当官的,你的外祖父当年是一州之长官,后来皇子谋反,把他给牵扯进去了,那是一桩冤案,随着李元景案发,这件案子,也终于水落石出了。”玄世璟说道:“当初你外公家被抄家,问斩的问斩,流放的流放,你娘能够活下来,实属不易啊。”
“安安呐,你也逐渐的长大了,亲事一定下,指不定过多长时间,你就要嫁人了。”玄世璟感慨道:“以后啊,就算嫁出去了,你也是咱们玄家的大小姐,以后若是得了空,多回来看看,看看爹爹,看看你母亲和娘亲。”
“爹爹,女儿现在连亲都还没定呢,您这都扯出去多远了”安安手下一用力,锤了玄世璟一下。
“好好好,咱们不往后头扯。”玄世璟说道。
刚才与安安说起她和窦孝果之间的事儿,玄世璟心里突然就别扭了一下,虽然还没定亲,但是定了亲,约定了婚期,这女儿,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被窦孝果的大红花轿给接走了。
这儿女都是当爹娘的心头肉,安安也是玄世璟的心头肉。
女儿嫁出去了,哪个正常当爹的人,心里能痛快了
所以想到那时候的玄世璟,不免心中生出万分感慨。
难得,父女两人在书房里能安
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时代潮流
“是啊。”玄世璟长长呼出一口气说道:“新朝新政,从武德到贞观年是如此,从贞观年到永辉年,亦是如此,以赵国公的权势地位,若这真是他的结局的话,也算是不错了,至少人还在不是也没有因为钱庄的事儿,牵累到他的名声,也算是有个善终了,这说明,陛下心里还是念着旧情的。”
跟不上时代变化的,全都被淘汰了,大唐的官场也是如此,现如今,大势在推着人往前走,人也裹挟着大势往前走,谁跟不上,要么被碾压至死,要么就被淘汰。
显然,五姓七宗是要被活活碾压致死,而长孙家,只是被朝堂所淘汰而已。
李承乾不会任由这样一座座大山压在自己的头上,去耽搁他用自己的方带领着大唐走向另外一个辉煌。
夜一深,两口子也就睡下了。
事情传到庄子上的时间比两口子想像的要快许多。
第二天的时候,走在庄子上,就能随处听到有庄户在议论这件事儿。
到庄子上市集上的时候,茶楼酒肆里谈论的人就更多了。
至于书院之中,也有学生知道了这事儿,紧接着就是一传十,十传百,在整个庄子上闹的沸沸扬扬的。
“听说了吗赵国公长孙无忌大人,被罢官了。”
“什么被罢官他不是自己辞官在家养老的吗赵国公算算也是一大把年纪了,估计也是心力不济了吧”
“谁说的赵国公丢官,那是陛下的旨意,听说是因为长孙家掺和了钱庄的事儿,赵国公的好几个儿子都跟着倒霉了呢,真是可惜,可叹呐,赵国公一世英名,怎么到老了,就这么糊涂了呢。”
在百姓心中,朝堂上的这些个名臣,声望还是很高的,也都觉得他们人品不错,但是一爆出参与钱庄贪污一事,这名声,也就保不住了。
百姓们最为关心的就是跟自己有关系的事儿,若是放在别的事情上,他们才不会管你是不是多拿了什么不该拿的钱,因为跟他们没什么关系,但是钱庄就不一样了。
现在庄子上哪个老百姓不往钱庄存钱啊。
虽然出事儿的不是他们这边儿的庄子,可是一样都是钱庄,所以人们的关心程度就跟别的事儿不一样了。
谁知道哪天钱庄的事儿就波及到他们了呢
不过现在这案子给揪出来也好,至于那些人,也实在是该杀。
他们贪的钱,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
老百姓存在钱庄里的钱是他们的钱,难不成,上缴到国库里的税款,就不是从他们口袋里出去的
点点滴滴,皆是民脂民膏。
“谁知道呢不过陛下念着旧情,没要了他们的命,也仅仅是罢官夺爵而已。”
“这也不错了,好歹陛下可是赵国公的亲外甥,太后娘娘和太上皇还在庄子上呢,能一点儿都不顾念情分”
李承乾在大唐百姓之中的声望是越来越高,但是伴随着事情的进行,李承乾却是被更多的世家大族恨的牙根儿都痒痒。
但是即便是恨又能怎么样呢如今天下太平社稷安定,他们还能造反不成
草原上的狼早就被剁了爪子,打落了牙齿。
西域那边儿,敢闹事儿,高昌国就是他们的下场。
&n
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知足
只要人保住了,其他的都好说,不就是官位爵位吗这些都是身外之物,到时候总会有机会再拿回来的。
反正人的本事就在哪儿,该有的总会有的。
只要不作死,只要不贪心,想要让长孙家重新回到往日的辉煌时刻,机会是有的。
长孙太后也知道,自己的几个侄儿的能耐,要是一点儿本事都没有的话,也不会外放做官,或者是在长安城坐在一些重要的位子上。
虽然说眼下罢官了,等到以后这阵子风波过去之后,再等个三年五年的,朝廷还是会启用他们的。
毕竟,是长孙家的人,不看僧面还是要看佛面的。
只要自己还活着,长孙家与皇室的关系就不会断的这么快,到最后,自家儿子还是要顾及一下自己,重新启用长孙家,名头也会有,无非就是戴罪立功。
“观音婢,这可是长孙家的事儿啊,你就一点儿都不担心”李二陛下诧异的看着长孙问道。
他还以为,长孙会来找自己,想让自己出面,给长孙家说情呢。
长孙太后一听,笑了。
“陛下,您说您跟妾身之间,这都是多少年的老夫老妻了,您还不了解妾身其实啊,只要长孙家的人,没有姓名之危,这就是好的。”
“你就真的一点儿不介意”李二陛下问道。
“这有什么好介意的不就是官位和爵位吗兄长赵国公的位子还在,这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赵国公的位子,这是陛下给的,承乾也是不会对自己的舅舅下这么狠的手,至于长孙家有今天,说句不好听的,其实也是咎由自取,若是他们不贪心,不插手钱庄的案子,这事儿,哪儿会落到他们头上臣妾也想着,是不是这些年,长孙家的权势实在是太过盛了,所以才会让他们有了不该有的心思,做了不该做的事儿,承乾能敲打一下他们,这也是好的,臣妾觉得,承乾现在做的一切,在情理之中,也在他自己掌控的这一个度之中。”长孙太后说道:“所以妾身一点儿都不担心。”
长孙太后的底线就是,长孙家的人,不能死。
长孙家从北周,一路磕磕绊绊的走到现在,好不容易人丁兴旺了许多,要是李承乾下旨杀长孙家的人,他母后可不干。
皇太后还活着,新皇就处置皇太后的娘家人,这不太好。
而且,皇帝可是太后的亲儿子。
“观音婢还是如此识大体啊,倒是显得朕,有些急性子了。”李二陛下叹息一声说道。
如今两口子年纪都大了,李二陛下更已经是须发皆白了,往日里魁梧挺拔的身姿,也逐渐的变得佝偻,锐利的目光也逐渐的变得浑浊。
“现如今,已经不是朕在位时候的大唐了,其实,朕也应该彻底的放手将大唐江山交给自己的儿子了。”
其实,这在他退位的时候就应该决定了不是吗
李二陛下默默的叹息了一声。
关于长孙家,他倒是想起了以前的一些往事。
那时候还是他在位的时候,长孙无忌辅佐他大半辈子,也实在是尽心尽力,因此,他想要重重的厚赏长孙家。
回到后宫之中与长孙说一声,想要让她高兴高兴,但是长孙却是拒绝了李二陛下封赏长孙家。
说是长孙家的权势已然足够大了,让李二陛下注意控制一下,一面最后造成什么不好的后果。
现在想想的话,当时她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啊。
一语成畿。
没想到事到如今,还真是应了当时她说的那些话了。
人啊,总是在变的。
或者说,这世上就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人!
&n
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换个身份
王禹作为百骑司的统领,暴漏在了诸多官员勋贵的眼帘之中,这几日,已经有不少人开始着手调查王禹了,他们都想查清楚王禹的身世甚至是各种信息,包括他是否有家人在这个世上。
若是能拿捏到王禹的软肋的话,以后在对付起百骑司来,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两眼一抹黑。
而王禹本身在长安城之中是没有住宅的,但是在封后大殿的前几天,他在长安城为自己置办了一处不起眼的宅院,然后就一直住在里头,而这些天,他的这处宅院,也从来没有安宁过。
他们在调查王禹,王禹又何尝没有在防着他们调查呢
百骑司真正的容身之处是不会让他们知道的,所以王禹搬了出来。
至于王禹的家人。
百骑司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是皇帝身边儿的人,是专门为皇帝服务的特殊机构,他们哪儿有什么家人,能够进入百骑司的,都是父母双亡的孤儿,被百骑司的上一任统领挑选带回来之后,在百骑司的容身之处不断的培训,最终成长为新一代的人才,充入百骑司当中。
有能耐的,留在百骑司之中,没能耐的,隐姓埋名做百骑司的外线,人员散落在大唐的各个州府。
百骑司是个庞大的组织,不然的话,玄世璟当初在苏州,也不会这么快的时间就能将大唐各个州府钱庄的事儿都掌控在手中,这当中,百骑司的功劳最大。
除却长安城的这些百骑司的人之外,在其余地方的百骑司之中的人,玄世璟是一概不知的,他想用到他们的时候,会跟王禹或者是跟在他身边儿的百骑司的人去说,他们自己内部,自然有办法联络。
这样的话,对于百骑司,玄世璟也就不用知道的太多。
这种特殊的机构,知道的越多,反而对玄世璟就越是没有好处,还不如乐乐呵呵的将事儿交给人家去办,自己只看结果就行了,反正,地方官员勋贵连百骑司的身份都不知道,又谈何收买百骑司,给玄世璟送假消息呢
百骑司依旧是神秘的,至于说王禹,只不过是被李承乾故意抛出来的一个人而已,就算他们要查王禹,把王禹的事儿掀个底儿掉,他们依旧什么都查不出来。
只是知道有王禹这么个人,知道王禹是百骑司的人罢了。
别的,什么都差不到。
约莫半个时辰的功夫,王禹被内侍领着进了宣政殿。
“属下王禹,见过陛下。”
“无需多礼。”李承乾抬了抬手,说道:“怎么样,这两天的日子过得如何”
王禹心中无奈苦笑,但是面色上是不敢表露出来的。
“回陛下,着实.......不怎么安生。”王禹说道。
“哈哈哈...”李承乾低声笑了几声:“朕也想到了,你的身份一旦公布,必定会招来许多人的探究,王禹,你怨朕吗”
“属下不敢。”王禹拱手行礼说道。
“若不是封后大典那天你露了面,原本你可以像以前那样,继续掌管百骑司的。”李承乾说道:“但是现在,你也看到了,你在长安城之中,一旦动了,就会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你,顺着你这条线,摸索出更多的东西来,到时候,整个长安城的百骑司的人,身份都有泄露的危险。”
“属下明白。”王禹说道:“属下既然已经在文武百官面前露面了,就已经不适合在百骑司之中待
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王禹卸任
王禹听着李承乾的话,心里也在揣摩着,明面儿上是书院的护卫,实际上,还是行百骑司的职责。
但是去书院的话,自己的命,就能保全了啊。
不得不说,这样的安排,是最好的。
王禹心中不由得对站在台阶上的李承乾心中充满了感激。
虽然当初安排他在封后大典那天露面的时候,似乎就注定了他的命运,但是没想到,柳暗花明。
要说当初对于这事儿,王禹心中没有一点儿怨气的话,那是骗人的,但是虽说有怨气,他是百骑司的统领,生来就是要为皇帝卖命的,现如今这样的安排,王禹心中的那点儿怨气早就已经烟消云散了。
“臣,定当尽心竭力,为陛下守好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王禹跪地磕头说道。
李承乾点了点头:“嗯,你是百骑司的统领,也是朕身边儿的得力干将,现如今,书院对朕是有多么的重要,你心里应该清楚,而且,这大唐各地钱庄的案子,你是从头到尾都搀和在里边儿,关于这案子,裁撤了多少朝廷官员,你也知道,而朕为何有底气这般大动干戈正是因为书院,因为那些官员被杀了之后,会有更合适的人顶替他们的位子,所以朕敢这般去做,想必你也知道,在朕委派的那些新上任的官员,几乎八成都是出自东山县的书院,朕也对他们寄予了厚望,现在是如此,将来是如此,若是往后一旦有人对书院动手,对书院的学生动手,那朕的底气,可就不会像现在这般足了,所以,你要替朕,守好书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