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少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墨青空
若是玄世璟知道府上的人会如此看待火药,恐怕也是苦笑不得了,这玩意儿硫磺硝石等乱七八糟不值钱的东西一勾兑就能弄出来,什么仙丹余烬,净瞎扯。
这些裹着大红纸的烟花的下角,都有一条三寸长的引线,之所以做这么长,也是为了安全着想,万一点燃了跑不及,岂不是会伤着人。
玄世璟手里拿了点燃的香,下人们已经将烟花一次排在院子之中摆好了,玄世璟只需依次将引线点燃便可。
“噌!嘭!”
一个烟花升空,炸裂开来,四散出金黄色的火化,看的府中的丫鬟们一阵兴高采烈。
“好漂亮的烟花!”
“是啊,好美啊。”
玄世璟在院中跑动着,又点了几个烟花。
此时,侯府门口的爆杆,也开始点燃,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
整个长安城中都回荡着爆杆燃烧的声音,不绝于耳,长安城的大户人家,有的也准备了几个烟花,在自家院子之中燃放。
烟花这东西,虽说升空的高度没有那么高,但是长安城的宅邸建筑普遍较低,普通的宅邸能有个两层已经算得上是大户人家了,所以,站在稍微高一点儿的地方,是能够看到整个长安城燃放的烟花的。
至少,这个时候的晋阳就能够隐约看到侯府方向这边燃放的烟花,此时的晋阳正在麟德殿陪同着长孙皇后一同参加皇家的宴饮,麟德殿的殿门打开,向外望去,一片空旷,视野自然好的很。
麟德殿中在席的,都是皇室的成员,各地的藩王也都齐聚一堂,自然,李元景是不在的。
虽然在座的许多皇室中人都在疑惑荆王李元景为何缺席,但都很是有默契的没有问出口,若是不避讳,这事儿陛下自然会说出来,现在陛下不说,那也没必要去触霉头问出口来。
在含元殿修养了两日的李渊,今日脸上略微有了点儿血色,在含元殿的两名妇人的搀扶下,坐在了李二陛下的旁边,而长孙皇后,则是和晋阳公主一桌,坐在了李二陛下的右手边,韦妃、杨妃、阴妃、德妃则是坐在了长孙皇后下首的一侧。
让人惊奇的是,徐慧徐婕妤和今年才晋封了才人的武才人也在席位,被安排在了四位贵妃的下首,二人同席。
殿中坐着的,左边便是以李孝恭和李道宗为首的皇室宗亲,右边便是以李承乾为首的皇子公主还有驸马们。
可以说这是很纯粹的一场皇家的家宴,李二陛下也金口玉言说了,此次晚宴无须多礼,都是自家人,所以殿中觥筹交错之间,气氛甚是热烈。
这一过年,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如今玄临道一家子已经搬出了东山侯府,自从十多年前来了长安蹭住在侯府,李氏无一刻不在算计着如何让玄世璟出点儿意外,玄家人丁稀少,到了这一辈,也仅剩下玄世璟和玄清两个男丁,若
第一百四十三章:习俗
元日当天要举行大朝会,所以晚上侯府众人守岁的时候,王氏便让小欢将玄世璟的朝服拿了出来放在一旁准备着,子时一到,便听得街上钟鼓齐鸣,往常长安城那发出净街鼓的鼓声,现在倒是被用来敲响辞旧迎新的第一锤了,紧接着,长安城城墙四角钟楼的那四口大钟也响了起来,掺杂着鼓声,彻响长安。
侯府屋子里的下人们开始放下手中的酒杯,依次走到王氏和玄世璟身旁,叩拜行礼,道些吉祥话,多是“福延吉日,庆寿无疆”、“福清初新、寿禄延长”之类的。
而王氏,则是笑呵呵的先接受了玄世璟的跪拜,随后又接着受了府上每一个人的跪拜礼,这是大唐的风俗,元日之际,守岁的人要起身,晚辈给长辈行礼,奴仆给主人行礼,王氏也让小欢和珑儿去将放在一旁已经准备好的红利拿了过来,分发给了众人。
到了后半夜,王氏让玄世璟躺在毯子上踏踏实实的睡了一觉,反正屋子里燃着炭盆,又有人在,定会照顾周全。
府上的下人们自然不会这么早就歇息了,这侯府众人聚会一年一次,来之不易,往年哪儿有这么热烈的氛围,即使没有,也会玩儿到天亮再会各自房间歇息上一个两个时辰的,更何况是现在了。
长安城各府之间在元日当天的走动几乎没有,因为各府的官老爷们都会去参加大朝会,再者一整夜的守岁,到了白天,都是要在家休息的,就算是平民百姓亲戚邻里家的,也不会在上午出门走动,。
所以长安城高门大户的官员们守岁,一般不会通宵达旦的醒着,偶尔睡上一两个时辰也是正常,毕竟第二天的大朝会可是会进行整整一个上午,紧接着便是赐宴,参加大朝会或是之后的赐宴,一向是马虎不得,不养足精神,又怎能应付过来。
不过,虽说守岁一整宿,但是若是睡回笼觉,也不过是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便又要起身,准备元日丰盛的酒宴,唐人喜交际,爱热闹,所以在元日当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酒席,邻里相互拜年,走到谁家吃到谁家,算是个专门的名目,叫做“传座”。
天微微亮,王氏便将身旁睡着的玄世璟叫醒,此时府上的下人们也准备陆陆续续的离席回去休息了,趁着人都还没睡,要赶紧为玄世璟打扮妥当。
迷迷糊糊的套上朝服,随后用温水洗了脸,玄世璟这才清醒过来。
原来已经快要天亮了......
在小欢的伺候下梳了头,一会儿还要去府邸门口和众人一起燃放爆杆,意寓辞旧迎新,此时东山侯府的中门大开,玄世璟带领着侯府已经收拾妥帖的人到了府邸门口,早有小厮将爆杆准备完毕,将火把递给了玄世璟。
玄世璟走上前,用手中的火把点燃了爆杆,噼里啪啦的声音,不绝于耳。
石虎和高峻抬着一根木杆,而管家钟子朔也是亲自扛了一把榔头,在院子里挖了一个小坑,将木桩竖在坑中,立在了院子里,玄世璟仔细一看,这才发现,这杆子的顶上,还飘悬着一方长条形的旗子,杆子一竖起来,这旗子便在这冬日早上的寒风之中抖动着。
“这是什么东西”玄世璟看着身边的珑儿问道。
“小侯爷,这东西叫做‘幡子’,
第一百四十四章:遇故人
王氏也认同道:“是啊,往常璟儿不在府中,再怎么置办,都觉得冷冷清清的,上天保佑,璟儿这一辈子,能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我也就别无所求了。”
“娘,一切不好的,都过去了,大过年的,开心点儿,儿子这不好好的在您身边儿嘛。”玄世璟看到王氏有些伤感,连忙安慰。
“是,我家璟儿最是有出息了。”王氏笑着身手抚摸着玄世璟的后背:“一晃神,璟儿都这么大了,娘亲也该替你打量一番长安城的名门闺秀了。”
玄世璟听到这话一愣,名门闺秀这是要给自己说亲
“娘,孩儿现在还小呢,这事儿孩儿心中自有思量,娘亲将来只管看着儿子将媳妇娶进门便是了。”玄世璟连忙劝道。
“哦璟儿心中有了中意的人”王氏眼睛亮闪闪的看着玄世璟。
玄世璟老脸一红,认了:“有。”
“哦谁家的姑娘娘亲改天去看看去。”王氏饶有兴趣的追问道:“若是姑娘不错,可得先定下来。”
“娘,不必着急,不必着急。”玄世璟笑道:“儿子看中的姑娘,跑不了的。”
想到这里,玄世璟心中倒是一阵泛甜,没想到两人之间清楚直白的说出喜欢的,会是晋阳......
换言之,自己被一只小萝莉撩了.......玄世璟忍俊不禁。
王氏见自家儿子脸上那一阵阵的痴笑,心中也是有了底,既然有了人选,那便好,等适当的时候两家人见个面,将这事儿定下来便是。
只是一个苗头,王氏已经要想着见见自己的亲家了.......
珑儿也站在一旁轻笑,她自然知道自家侯爷所中意的女子是谁,那玄武搂的五楼平日里就算是房二公子没有侯爷的准许都不准上去,可是侯爷却偏偏对下边儿的人吩咐若是晋阳公主,便由她去,这摆明了晋阳公主殿下就是自家未来的主母了.......
时间也差不多了,珑儿从房间中拿出玄世璟的官帽,给玄世璟戴了上去,小心翼翼的将银鱼袋缀在腰间。
石虎已经去后院准备马车了,此番进宫参加大朝会,石虎和高峻将一起陪同着玄世璟前往。
这个时辰,长安城的街道上鲜有人出没,守岁一夜,正是个困顿的时候,都是燃放过爆杆吃了饭,回去睡个回笼觉,等精气神儿养足了,才会出门拜年。
马车缓缓的驶过长安城的街道,此时天已经放亮,越往宫门处行走,来往的马车越是多,都是赶着去宫中参加大朝会的,元日这天的大朝会,不但长安城的文武百官必须到场,就连各地的地方官也会派遣使者或者是自己亲自进京朝贺。
自朱雀门而入,到了宫门口,马车便行驶不进去了,一应官员,都需在此处下车,步行入宫。
到了元日,进皇宫之中,也是张灯结彩喜庆非凡,来往巡逻的羽林军们也舍去了平日里的腰刀长戈,换上了龙凤环首的仪刀。
说起这大朝会,玄世璟也仅仅是十多年前来过这么一次,那时候他还年幼,便一直跟在李承乾身后,如今一转眼,十年已经过去了。
参加大朝会的不仅有大唐的官员,留在长安城的那些番邦使节也都会到场给李二陛下拜年,朝臣的圈子,他们融不进去,所以,这些个番邦使节,倒是自成一个圈子,聊得不亦乐乎。
&
第一百四十五章:大朝会的故事
“对了,怎么没见到怀玉兄长。”玄世璟四下打量一番,确是没看到秦英,程处默一身绯袍,正儿八经的站在程咬金身后。
如今的程处默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爹了,小时候不觉的如何,到了现在才发现,众人虽说当年情谊不变,但是年龄的差距确是凸显了出来,比如现在,柴令武和李崇义仍旧能够与玄世璟站在一起说说笑笑一番,但是程处默就必须老老实实克己守礼的站在朝臣中。
“怀玉正陪着翼国公呢,这两年你也知道,翼国公身体不怎么好,这种场合之下,怀玉是离不开翼国公身边儿的。”柴令武说道。
太极殿前聚集的人越来越多,两两三三聚在一起叙旧着也甚多,自然,整个太极宫巡守的羽林卫也较平常多了两倍有余。
宫城四周传来一阵礼乐之声,闻声,众多朝臣都各自站好了位子,安静了下来,玄世璟身为大理寺少卿,自然是要跟在戴胄的后面。
诗云:大国礼乐备,万邦朝元正。东方色未动,冠剑门已盈。帝居在太极,肃肃钟漏清。将军领羽林,持戟巡宫城。
在德义的一声高喝下,朝臣们手持勿板走上太极殿的台阶,鱼贯而入太极殿。
李二陛下一身衮冕,玄衣纁裳,一侧的长孙皇后这是一身钿钗礼衣,头戴金翅凤凰钗,端坐与李二陛下身旁。
元日这天的大朝会,臣工须向皇帝行大礼,随后便是各地官员上奏,多事奏表过去一年风调雨顺,祈福来年国泰民安的折子。
不得不说,每年大朝会的重头戏便是魏征,大朝会这一上午别的臣工都是在说好话,拍龙屁,只有魏征,洋洋洒洒千言字总结厉害,顺带着再谏言一番。
若说对于魏征最好的形容,玄世璟觉得就是拽在人手上的气球上的一根绳子,每当李二陛下要上天的时候,总能适时的拽上这么一拽,不至于让李二陛下飘飘然飞的越来越多远。
不过对于李二陛下来说,这样的魏征,显然是足够让他讨厌的了.......
一场大朝会,似乎与玄世璟也没什么关系,光是跪坐在戴胄身后听那些各地送来的奏表便已经听的昏昏欲睡了,到最后李二陛下颁旨行赏的时候,玄世璟倒是勉强提起一点儿精神。
说来也是有意思,大唐官员的假期不少,俸禄确是不多,平日里若是府上真的与商队一点儿都不沾染,若想过的滋润一些,那是不太可能的,大唐真的说得上两袖清风的官员的一年的俸禄,都没有李二陛下的几顿赏赐来的多些。
玄世璟暗暗的打了个哈欠,熬了一宿就睡了两个时辰,再听这令人昏昏欲睡的奏表,能坚持到现在也真是不容易了。
比玄世璟更期待李二陛下的赏赐的,便是那些在场的番邦使节,来大唐走一趟,还不就是为了皇帝陛下的赏赐嘛,四夷皆知,上邦皇帝赏赐,那叫一个丰厚,多的令人垂涎。
来殿中参加大朝会的臣工将近二百余人,长安官员加上地方官员派遣的使节,再加上番邦使节,光是赏赐,德义便得捧着冗长的折子读上好一会儿。
魏王李泰和吴王李恪的用度翻了一翻,太子承乾用度不设,可随意支配内务府额度,这在以往,是从来没有过的,其他的未成年的皇子,用度也仅仅是稍微的有些增加,而那些已经就了藩的皇子,无非是在实封上,增加了一些。
长孙无忌的封地又胖了一小圈儿,房家来年赢取高阳时候的嫁妆又丰厚了将近一成,这算是
第一百四十六章:开府之争
但是也不乏陛下有别的想法,譬如为了避讳与太上皇之间的关系再次决裂,所以将这个烫手的山芋丢个玄世璟......年纪虽说是玄世璟的不足,但也是他的优势所在......
但是无论是何种情况,受益的,都是玄世璟。
听到这道旨意,玄世璟自己也是云里雾里,前面那洋洋洒洒的一大篇,说的应该就是,你很优秀,平日里的政绩作为也不错,朕很看好你,让你开个堂口......云云。
玄世璟也知道,这道旨意意味着什么,开府的权利.......这是皇子王爷才能拥有的权利,而李二陛下现在让自己开府,到底是个什么意思难不成是要自己去招募人手,对付李元景
据说昨日里李二陛下去了大安宫,回来之后便一个人呆在太极殿,思索良久......
如今整这么一出儿,怕是与太上皇李渊,也多多少少的有些联系吧。
“陛下。”魏征拱手出列,先是向李二陛下行了一礼,随后说道:“陛下,东山侯年不过十四,爵不过国候,开府之权,向来为就藩皇子及封地皇室之权,如今陛下特允东山侯行开府之权,于礼法不合,望陛下收回成命。”
“辅机,你怎么看”李二陛下将目光落在长孙无忌的身上。
长孙无忌出列之后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魏大人所言有理......”
“哦辅机也觉得,魏卿说的有道理”李二陛下眯着眼睛,似笑非笑的看着长孙无忌。
“这......”长孙无忌接触到李二陛下的目光,心中有些摇摆不定。
“陛下。”若是魏征的出列在众人眼里算是稀松平常,那李绩的出头,便让人有些看不透了。
这老狐狸不就早就不搀和朝堂里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了嘛
“英国公有何话要说”李二陛下看向李绩。
“陛下,臣以为,玄侯开府,并无不妥。”李绩的一句话,更是让整个朝堂炸开了锅。
这英国公今日是怎么了为何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支持一个小辈难不成这里面还有什么玄机不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