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丰玄机
北齐军在各自逃命,在那样的年代,一旦失利的情绪蔓延,人心惶惶,多少军队都得望风而逃,历史上不乏几万人追杀几十万大军的例子。
隋军向铁轮一般辗压过去,辗得一地死尸,零落成泥。
罗昭云威风凛凛,瞳仁冷若电芒,亲自冲锋在前,中军压上来,沿途全都是降兵,否则,会被直接横扫屠杀。
半个时辰后,大战基本结束了。
北齐军以失败告终,八万人马逃的逃、死的死、散的散、降的降,完全被撕碎了。
如此一来,燕郡的危局算是解开了,罗昭云派出了薛万仞,带兵五千,前往燕郡治所阳乐城,清除外围的一些北齐驻军,那里已经没有多少人了。
&n
第五百五十五章 固边陲
百姓高呼万岁,一时间,城内的军民、伤员、妇孺全都跪在地上,脸色带着悲戚,还有感激,不少人泪流满面,为自己活下来而庆幸。
祖珽、宋镶等人傻眼了,站着不是,跪下也不是,最后那宋镶看着周围的俾将都跪地了,他也低头跪下。
“万岁”、“万寿无疆”一类的祝贺、吉祥话儿,自春秋战国以来兴起,直至汉初,都只是吉利话儿,并不指定什么品级的人才可用。
不过,到了汉武帝时,才成为官方对皇帝的一种专有称呼,如果滥用在权贵之间,很容易被认为谋反之嫌,尤其是被那些猜忌深的君王得知,免不了要治罪了。
罗昭云身边的武官、参军们,显然也意识到了,他们先是震惊,随后眼神中带着惊喜,当下正逢乱世,大隋朝不保夕,如果罗将军在北方称王,成为新的万岁君主,他们都有从龙之功,成为开国元勋,庇荫数代,早一步进入中枢核心,正是好机会。
“罗将军万岁!”薛万仞等人也都下跪了。
祖珽身为郡守,朝廷官员,但出自大门阀,不是纯儒士,门阀利益与皇权之间,存在着配合与反制的关系,利益相合的时候,就相互拥戴,利益不符时候,门阀不会为了朝廷真的葬送自己的利益,所以,祖珽沉思一下,也跪下来。
这时候,罗昭云意识到势成骑虎,如果他欣然接受,很可能成为一个话柄,被朝廷得知,被其它势力利用,诬告他率先谋反的名声,口诛笔伐。
起义造反是一层窗户纸,现在还不到捅破的时候,古人讲究君臣大义,罗昭云身为隋朝的驸马和国公、大将军,不能率先反隋,这是不义的表现。
罗昭云上前扶起了祖珽、宋镶,大声道:“父老乡亲们,快快请起,罗成身为隋朝国公,四郡总管,食君俸禄,为君分忧,这是份内应当,朝廷既然委派给我镇守四郡的任务,我罗成绝不会让百姓们吃苦,但凡存活下来的人,每户都会分钱粮,免赋税,战死的人,家属可得抚恤金,免五年徭役。”
他张口闭口不提万岁之词,没法接话,直接跳过去,说出了利益,百姓们一听有钱粮拿,免赋税徭役,顿时欢呼起来,为自己能存活下来,享受到物资安抚,感到庆幸。
百姓的念头,来的快,去的也快,没有人再往万岁称帝方面考虑,因为他们张口的时候,也不是为了逼罗将军起兵造反,纯是一种感激的吉祥话儿。
只不过,一些别有用心之人,脸色多少有些失望之色。
薛万仞走上前,压低声道:“罗将军,不如,我们直接反了算啦!”
罗昭云眼神一冷,瞪了他一眼,喝道:“此话休提,否则,非治你罪不可!”
“喏!”薛万仞感受到罗将军身上的威压气势,不敢在多劝了。
其余武官、参军们也都纷纷起身,多少都有些失望。
他们渴望造反,因为在这种乱世之下,都对朝廷和杨广快死心了,觉得为朝廷卖命,没有了前途,看不到朝廷的未来,所以,都希望罗昭云能够称王,这样他们都能被提升官爵,是第一批跟随的人,受重用的机会更多。
“清理城池,救济百姓和伤员,侦查外围残余势力。”
“遵命!”贺若怀廓、樊东尹等人带兵去执行任务,整个阳乐城,开始整修,安顿这里劫后余生的几万军民。
&
第五百五十六章 坚守防线
窦建德亲率十万大军,谋士武将,从信都郡出发,一路北上,沿途将武邑、鹿城、下博、阜城等全部横扫,城内的隋军要么弃甲投降,要么望风而逃,大多数县令、府兵将领也都选择逃避,不敢对抗。
这些大小诚邑陆续被占据,开仓放粮,招募新军,使得河北军扩增到了十五万人马,浩浩荡荡进入了河间郡。
河间郡处于信都郡与涿郡之间,治所为河间城,靠南的几个诚邑,如饶阳、乐寿、芜萎、景城、长芦等,都被河北军攻克,这里的县令、县尉,以及郡守和地方鹰击郎将,并没有多少抵抗,就逃亡了。
使得河北军兵甲、马匹、粮食、钱币得到了一定的补给,变得兵强马壮起来,气势威武,杀气腾腾,直逼涿郡。
罗艺、薛世雄带兵五万,从河间郡的北面,挥师南下,接受了此郡清苑、郑县、高阳、博野等县邑的兵马和财力,使军队扩充到七八万人,但是跟河北军相比,仍差了一半。
两位大将军商议后,决定避其锋芒,没有直接在河间郡跟窦建德列阵厮杀,而是百里连营,守住了大清河,挡住了河北军继续北上。
王伏宝、范愿带着三万先锋军,猛攻河渠对岸的隋军,登陆中损失很大,三次猛攻都被隋军以地利优势打退了。
湍急河水,自西向东,隔绝在两郡之间,河岸被隋军守住,打造不少简单的烽火台,一旦有战事,会立即通知各处增援。
每隔数里,就有军营驻扎,连营六七十里,旌旗飘展,方阵操练声不断。
游骑、斥候不断巡视,时刻提防河北军夜里偷袭。
目前窦建德下令大军在赶造船只,用于渡江作战,同时派出了不少探子,侦查河岸防线的薄弱点,哪里适合大规模登陆,河水上下游,哪里有浅水区,可以绕过防御区,包抄到后面去。
“薛世雄、罗艺,都是隋朝将官中的中流砥柱,以前杨素、虞庆则、韩擒虎、贺若弼、宇文忻等大隋军事名将,都已经不在了,张须陀、杨义臣、薛世雄、屈突通这批过了知天命岁数以上的人,都成为隋朝廷的骁将了。”宋正本感叹,隋朝武将很多,名将辈出,如今却落得四分五裂的地步,可见军事与国力,最后抵不过人心。
高雅贤说道:“这两员老将,凑在一起,各负责一段河渠防御,调兵有度,军纪严明,不急不躁,不论如何叫骂,始终不过河跟我们决战,而是以逸待劳,等待咱们渡河攻击,于我军不利。”
“交锋数次,防御固若金汤,实在难以攻破!”
“破不了也得攻,咱们人数比他们多出一倍,这么长的防线,总有薄弱之处。”
窦建德一身戎装铁甲,身材魁梧,伫立岸边的高塬上,盯着这一条河水,神色凝重,听过谋士们的一轮后,半响开口道:“不能等下去了,罗成不在这里,说明他已经亲自带兵去平定辽西高家的兵马了,一旦高氏战败,掉过头来,继续增兵,我军就更被动了,所以,本将军决定,派一支精锐,去往河水上游,从涿县一带登陆然后奔袭防线的后方,捣毁大营,烽火为号,到时候,大军趁机渡河,就可以攻克这道防线,直逼涿郡。”
宋正本提议道:“最好每日继续进攻,一切如常,不让隋军察觉。”
“这件事当交给骁勇善战的武将去办,毕竟深入敌区,当有舍身成仁的胆气,军中除了王、张几位将军外,可有合适人选”
“窦将
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军汇合
长孙无忌二十三岁,比罗昭云略小,十年前相见,他还是一个豪门二代,谁知长孙晟归西后,家族没落,他和妹妹、生母被同父异母的兄弟赶出家族,幸亏罗昭云照料,额外给了他宅院和钱资,后来被高士廉接走了一家。
这十年过程中,长孙无忌入过军伍,也跟着高士廉学过儒家经纬之学,可谓文武全才型的年轻人。
到任后,长孙无忌按部就班,因势利导,把七八万难民安抚下来,数个月不但没有人饿死,也没有出现民乱情况,编民入户,重新划分了街道、村庄,并且外出量地,要在这里真正打造出一个县镇来。
罗昭云观摩一番后,颇为满意,对着无忌道:“一管窥全貌,看到土城内,百姓的精神面貌,就知道你的知道很成功,不错,现在我越来越相信,你有一天,肯定能超越令尊的大才,成为响当当的人物。”
长孙无忌听到他如此赞许,脸上高兴,轻叹道:“真要有家父一半的本事,也不愁安身立命,平步青云在仕途了。”
“我相信自己的眼光,你只要脚踏实地地努力下去,迟早会拥有比令尊更大的名气。”
长孙无忌都不知道为何罗成如此高看他,还以为是兄弟间的安慰,颇为感激,这些年,一直都是罗成以大哥带小弟的形式,不断拉着他前行,有时候,他就是把罗成当偶像一般,鞭策自己,从文武两个方面下功夫。
不过,长孙无忌有些懊恼地发现,自己在军事上的才能,似乎并不太出众,带兵打仗,除了需要胆气,熟读兵法外,还需要坚毅的性格,泰山压顶不变色的镇定,冲锋陷阵的勇猛,当机立断的决策能力。
要当好一个三军统帅,指挥十万大军,独当一面,调兵遣将,阵场厮杀,实在太难了。
但长孙无忌发现自己在治民方面,好像更有天赋一些,经过数个月的理论结合实际,他治民颇有心得,似乎一夜之间,更加了解自己。
“罗将军,当今百姓疾苦,朝廷衰微,你说,大隋还有希望吗”长孙无忌站在他的身边,压低声音询问。
罗昭云看了长孙无忌一眼,发现他脸上带着一股茫然,那是对大隋的失望,对乱世的无奈。
“无忌,你要记着,大隋有没有希望,人还是要活着,我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会因为朝代的更替,就会坐以待毙,至少我在北方四郡,这里就不会在允许有人饿死,有人被匪盗所杀,若是有朝一日,北方都乱,那么,我们就接手北方,还百姓一方乐土,如果天下都混乱不堪,我们就接手更大的疆域,有何不可前提是,你得有那个本事,有那个志向!”
长孙无忌听了罗昭云的一番话,满脸吃惊,心中激荡,他忽然有些领悟。
罗昭云微微一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胸有壮志,何愁干不了大事,解救不了苍生”
“我明白了。”长孙无忌眼神明亮起来,似乎听懂了。
二人都是聪明之辈,不需要点破,已经沟通完了。
“嗯,你的治民之才,我已亲眼所见,日后,现在能做县令,明年做一个郡守,应该没问题吧”
“只要罗将军信任,一个郡,无忌有信心。”
“哈哈,那就好,一个郡若能管好,日后半壁江山也不在话下。”罗昭云笑起来,要一点点给长孙无忌施压,给他更多的实践机会,这是做宰相的料子,需要培养和历练。
&nb
第五百五十八章河北雄
窦建德回了中军大营,要审一个人,那就是景城的户曹张玄素,官职并不大,正值壮年,前些日子攻克了景城,准备杀掉一些当地一些恶名官吏,来给百姓出气,但这位张玄素被捆绑推出来后,却被城一千多人苦求放掉。
他感到不解,于是派人听,才得知这是一位务实的清官,很为当地百姓着想,所以当地人在集体诉求,不要杀张玄素。
隋末乱世,人命贱如蝼蚁,许多起义军表面上着“官逼民反”的旗帜,喊着“拯救黎民”的口号,真杀起老百姓来却毫不手软,比如山东义军首领张称,史载他“比诸贼尤残暴,所过民无孑遗”,自称迦罗王的朱粲更是以人肉为军粮,号称“食之美者,宁过于人肉乎!但令他有人,我何所虑”
那些所谓的农民起义军首领,杀人如麻,破坏地方,草菅人命,作恶比朝廷军队多得多。
虽然许多朝代到了末期,往往社会矛盾尖锐,官场黑暗,上昏君弄臣,导致民不聊生,苛政猛于虎,但并非是某一个人、或是朝廷、军队的做的坏事,而是整个王朝发展到一定阶段,自得腐朽,土地兼并、官场、贵族特权化、大灾荒等等各种元素才导致王朝崩溃,即便如此,军队也要比这些叛军盗匪有原则。
相较之下,在北方这些义军首领中,只有窦建德做法可圈可点,虽然他是寒门出,却不像其它义军首领那样,见到读人和隋朝官吏就杀无赦,他不仅对普通民众鲜有劫掠,连对生擒的隋朝官吏都以礼相待。
半个月前,河间守将王琮与窦建德对垒多时,直至粮尽才被迫投降。因窦建德在和王琮对峙攻城期间,士兵伤亡惨重,其部署遂要求活烹王琮报仇,窦建德却力排众议,亲解王琮之缚,并下令无论谁与王琮有仇,都不得加害,留位己用。
挥师北上的沿途之中,窦建德对俘虏的隋朝官员一律释放,任凭他们去留,甚至还发给lu费派兵送,这种手腕,更显窦建德之高明,随着声誉鹊起,河北士人百姓都把他的统辖区域当成了投奔目标。
窦建德回到答应,张玄素穿戴整齐,一儒生士子服饰,眉清目秀,很有卷气。
“虽然我窦建德是粗人一个,但向来敬佩读人,如今天下大乱,并非我要造反,实在是隋朝廷昏君无道,天下百姓都要反他,我若不站出来,百姓会有更大的伤亡,被各地乱军伤害无辜,这种乱世,只有能者,枭雄人物,才能住一方百姓,你是读人,岂能只能死理,只听中的片面道义,而无视天下百姓的疾苦和诉求呢”窦建德坐下后,对着帐站立的张玄素,说着肺腑之言。
宋正本也是通诸子经纬之术的士子,在旁开口道:墨子曰:义,志以天下为芬,所谓大义,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分的事,以解救天下为己任,这才是读人的大义。荀子曰:先义而后利者荣。窦将军就是在广施仁义,然后为百姓、为周围的将士争取利,这是值得荣耀的事。张先生年纪轻轻,有务实才学,切不可自误,当学择木而栖。”
张玄素摇头道:“古人曾言:‘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读之人,当有气节,知有所为,有所不为也。我为隋臣,食君之禄,就该对得起上的官府,
第五百五十九章 黄雀在后
罗昭云在大帐内设宴,款待这些年轻俊杰,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
烛光明亮,气氛热烈,这些年轻的武官与参军文职,即将参与跟窦建德十多万大军的鏖战,都有些兴奋。
酒席上,众人向罗昭云敬酒,对这位闻名已久的上司,都有一种敬畏之情。
他的功绩、他的谋略、他的武功,让贺若怀廓、麦仲才、樊东尹、来恒等人既羡慕,又自叹弗如。
罗昭云经过十年征战,从当初的青涩,变得稳重成熟,脸庞棱角分明,眼眸流露坚毅之色,举手投足,散发着统帅的威仪。
杯来酒往,众人吃喝差不多后,有人询问何时出兵去往前线大营
罗昭云微微一笑道:“咱们暂时不去前线大营,就在这里整军备战。”
“哦,不去前线大营了”有人惊呆,露出狐疑,甚至失望之色。
他们赶到这里,就是为了参与前线交锋大战,磨砺自身,实战检验自己,如果不去前线,岂不是空欢喜一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