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丰玄机
黄君汉接话道:“大将军,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如今李密的名声越来越响亮,已经超过了大将军你,若是不能将之压制和威慑,后果不堪设想。”
翟让听完,也上了心,此事关乎了身家性命,以及荣华富贵的命运,不能掉以轻心了。
诸人统军两万抵达,禀告之后,放行入城,看到如此规模的大城,繁华的街道和人群,翟让等人都有一种惊呆,以前占山为王,坐拥小城,如此规模的大城池,还是首次被瓦岗军占为己有。
沿途不少百姓都在热议‘李密当有天下’的传闻,翟让、单雄信等听后,都感到吃惊。
特别是翟让,他自己本无争夺天下的野心和胸襟,目光决定他不可能统御了这么多英雄豪杰,所以心中也在打退堂鼓,如果平衡他跟李密的关系,如今他有些后悔,早知李密如此厉害,人中之龙,就不该接收他
第六百零二章 抵达西海郡
翟让心中总不安生,特派人找来贾雄,深夜密谈,旁敲测推李密的势力和心思。
贾雄开始避开主要,谈及一些旁枝末节,不想在中间挑事。
最后,翟让叹道:“贾雄,你我结识十多年了,又都是家乡人,最初在一起密谋起义,对抗朝廷,占据瓦岗山,当时也有你的出谋划策,如今,李密势大,而且能力很强,远超我辈,所图是那霸业,这一点,你我都清楚,很多人都明白,不少人就是冲着李密才加入瓦岗军,要成为开国功勋,可是推翻朝廷,压住群雄,谈何容易至少,我没有那个野心,如果李密他真有此本领,我倒是不介意退位让贤,让他带领诸位豪杰,去争夺天下。”
贾雄见翟让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对他推心置腹,心下不免有些感动,他也清楚,翟让有些仁厚,对自己这样征询意见,也算非常重视他了,作为昔日故友,贾雄真情流露道:“翟兄弟,我还是称呼你大当家吧,关于这方面,本来我不愿牵扯进来,但你如此信得过贾雄,那我有几句话,就直说了。”
翟让捋着短须,蹙起眉头道:“贾兄,但说无妨。”
“不敢当!”贾雄拱手托礼一下道:“大当家,李密的确有惊艳大才,当今天下,枭雄林立,但李密的才能,绝对是最强之列那批人,只是瓦岗寨,已经融入不下这头蛟龙,故此,若是大当家能够看清形势,早一些成人之美,让权与他,显得高风亮节,胸襟宽广。这样李密称王,甚至称帝,顺应了大部人的利益,到时候,大当家你,肯定也是王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何等尊贵,比如今占山为王的地位,恐怕还要强出很多。”
“要知道,天下乱局,不会一直这样下去,隋朝将亡,就会有新的王朝取而代之,瓦岗山也好,窦建德的河北军也罢,以及李渊、薛举、杜伏威、罗成等势力,迟早要分出胜负,各地起义军也会被收编、镇压,百姓更热衷大一统,可以不再有战事,过上太平生活,所以,大当家,你要提前考虑,如果李密成功,是否比窦建德、李渊、杜伏威、刘武周这些人成功,更对咱们有利否”
翟让听过贾雄这一番话后,沉默不语,内心也在挣扎,放下第一把交椅,从老大位置当了老二,这种落差,还是需要一定适应、排遣。
“你说,李密最后能成功吗,这可是一条不归路。”翟让怀疑问。
贾雄解释道:“至少现在军心坚定,士气如虹,相信了谶语,认为他是真龙天子,机会比窦建德等人更大。”
“那些新来的武将们,似乎对他很是敬佩和拥戴”
贾雄道:“这是李密运筹帷幄,最近用战功换来的,那些桀骜不驯的武将和绿林豪杰们,对他都很推崇,而且,各地起义军首领都在称王称帝,这关乎他们的利益,试想,一旦李密称帝,那么论功行赏,眼下的这批人,都算核心人物,封官起来,都不会小,占了先机,所以都希望李密能站出来,除非,翟大当家现在就称帝,许以高官
第六百零三章 走马上任
罗昭云目光眯起,看着远处滚滚而来的烟尘,那是千余骑,声威雄壮,战马奔腾。
由于西北的战马品种优良,那坐骑速度要比中原战马快,而且健壮高大,神骏异常,薛万仞、长孙无忌等人看了,都露出惊讶,感到这支骑兵的精锐。
“罗将军——”
骑兵未至,却呼声响起,兴高采烈地席卷而来。
李靖、侯君集亲自带兵前来,还有不少熟悉的面孔,都是当年跟随罗昭云在西北攻打吐谷浑时候的旧人,梁元礼、崔师也在其中。
行到近处,这些将士勒马停住,然后翻身下马。
“拜见罗将军!”李靖等人抱拳行礼,单膝跪地,神态非常的恭敬。
毕竟他们虽然在西北,但是罗成的战功和威名,这几年还是不断传来,让他们打心底敬佩。
罗昭云下马后,上前伸手做虚扶状,朗声笑道:“诸位将军,快快起身,上次一别,数载不见,我罗成终于回来了。”
“哈哈,得知罗将军即将到来,继续做我等统帅,都非常高兴。”侯君集大笑起来道。
李靖目光深邃地望着罗昭云,两人对视,兄弟情义深重,一切言语,尽在不言中。
“请罗将军回到伏俟城帅堂宣读圣旨,接受帅令。”李靖越过客套话,直切主题。
罗昭云微微点头,也知道刻不容缓,顺利接受这里的兵权,以防出现意料之外的变故。
“好,进城!”
众人纷纷上马,然后赶向伏俟城。
长孙无忌、薛万仞、杜如晦等人,先前有些担心,不知道这里的边戍将领能否听从罗将军的调遣,毕竟人心隔肚皮,相隔数年后,光凭朝廷的圣旨,能否让七八万大军归顺,这是他们所担忧的。
如今的朝廷,威望不在,各地反王中,有一半都是府兵将领,如果李靖、侯君集等人中,有图谋不轨罪者,他们进入城内,将会被围攻斩杀。
不过,他们看到李靖等人亲自来迎接,神态恭敬,对罗昭云有一种身为下属的觉悟,都觉得有些意外,想不到他的影响力,隔了数年后,还是这么大。
半个时辰后,诸将入城,进入了当年吐谷浑的王城,如今是西海郡的治所。
昔日王宫被暂时封存,没有武将敢入住皇宫做指挥所,这是僭越,容易被御史弹劾,被猜忌日重的杨广处以大罪,所以,当年罗昭云为避嫌,只选择一座吐谷浑的亲王府改造成了帅府。
李靖后来接任这里做府兵郎将,也是在帅府内办公,中规中矩。
罗昭云此次入城内,依然进入帅府,召见都尉以上的偏将、俾将、将军等,云集一堂,宣读朝廷圣旨。
尽管各地起义消息传出,边戍将领心思也变了,对朝廷没有了敬畏之心,没有直接造反就算不错了,李靖
第六百零四章 立足西北
聚将会结束后,罗昭云留下了李靖、侯君集、郭孝恪、长孙无忌、杜如晦、薛万仞几人,参与了核心会议。
整个帅府的防卫,则由麦季才、程名振、周仲隐三人带兵接管,全部换上了随行带来的侍卫。
节堂内灯火通明,罗昭云询问了一下目前军力、后勤补给、粮草、马匹等细节问题,由杜如晦来做笔录,长孙无忌负责查看账目,这样做,并非信不过诸位将军,而是一种接管程序,马虎不得,只有事事按章办事,上下军纪才能如同一辙,不开马虎豁口。
李靖如实地将目前伏俟城兵力,以及其它几座小城驻军禀告出来,伏俟城大约有三万主力军,其它三座小城各有一万兵力,除此之外,还有两座军营,各有一万五千兵马,正规军加起来,足有八万人。
罗昭云思忖一番,说道:“八万兵力,能够随军出战,征讨叛军的人马,恐怕只有五万,毕竟西海郡还要留下防守的驻军,以防叛军来袭,或是吐蕃趁机压境。”
李靖点头道:“不错,只能抽调出五万精锐,远征其它地方,当然,如果我军能占据其它郡,开仓放粮,继续征兵,收编降军,队伍就会越来越大。”
罗昭云觉得李靖所言,颇有道理,对照沙盘地图道:“李将军,对于接下来的用兵,你有什么想法”
李靖沉思一下,说道:“西部面积很大,有河西走廊,能与西域数十国联系,如果我们能先一步拿下河西走廊上的诸郡,划到我们的势力范围内,地域之广,汲取西域诸多色目种族人加入队伍,组成混合军队,然后对抗西北的一些自立为王的势力,就会游刃有余。”
罗昭云皱眉道:“李将军的意思,先在西部发展,扩增地盘,储备实力,然后向东推进”
李靖解释道:“嗯,正是此意,中原混战,群雄逐鹿,虽然中原腹地是天下中心,洛阳更是东都,谁能掌控,便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中原没有天险可守,易攻不易守,任何势力占据后,都会轻易被抢夺走,我们并不急着去中原夺取地盘。”
“西部就不一样了,只要积累足够,把各郡相连,组合更大的军队,向东推进,只要最后能拿下长安城,整合西北、西南的疆域,物资、兵源都要比中原那些起义势力强大许多,如秦一般横扫**,不是难事。”
长孙无忌道:“这样做,会不会贻误战机,一旦有人先一步攻入长安,攻入洛阳,各自称帝,抢占了先机,我们还在边戍征战,只怕到时候会被当成异类,反而被中原新起的王朝,聚集中原之力对抗,西北贫瘠,如何能消耗过中原的富足”
诸人点头,觉得长孙无忌说的也有道理,门阀贵族、贤者才子们,都在中原,西北只是偏僻未教化之地,在这里长期发展,肯定不如中原迅速,如果错过了争霸时期,到时候就成了边塞王,如何能对付中原的新王朝
&nb
第六百零五章 赢得生前身后名
会议过后,各自回去更换锦衣长衫,脱去甲胄,因为晚上有一次酒宴,为元帅等人接风洗尘。
宴会就设在了将军府的前厅,罗昭云坐在猛虎上山图的屏风下主位上,虎踞龙盘,坐得上半身挺拔笔直,剑眉星目,神情气度,自蕴威严,虽然二十五六岁的年纪,但是久经历练的他,见惯了大场面,所以稳稳压制住了气场。
带着西北边戍风格的美味佳肴,很快放满桌案,众人喝着醇酒,吃着美味,欣赏着西域舞蹈,气氛热烈。
有不少武将心中充满了兴奋,因为罗成威名赫赫,如今来到西北,接受了军权,很快西部将会有大动作,兵马会增多,实力强大,日后说不定也会称王称霸,他们跟了潜力股的首领,前途自然光明许多。
以前不少武将私下都有了其它杂念心思,毕竟李靖是一个合格统帅,却不是一个枭雄,在乱世中无法带领众人干大事,自立为王,分封爵位,自然就会有所怨言,但是李靖治军严谨,而且提拔不少忠心耿耿的中层军官,一些别有用心者找不到破绽,也就不敢贸然起义。
如今罗成来到,就会将这股潜在隐患消除了,他们都认为,到了关键时候,这个年轻的少帅,肯定不会愚忠朝廷,继续陪着隋王朝覆灭,所以充满了期待。
酒宴进行得顺利,将领们主动向罗昭云敬酒,表达自己的效忠之意。
深夜,宴席过后,罗昭云留下了李靖,在后堂叙话。
“李兄,西平郡多亏了你镇守,才能一直稳住到今日。”罗昭云没有称谓李将军,反而兄弟相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李靖叹道:“若是没有少帅的举荐与提携,恐怕我李靖,现在还在长安城内厮混,做一个九品官,或是外放成为县令而已,哪能到边戍指挥三军,成为统帅。”
罗昭云敬重道:“兄长有军事大才,迟早会大放异彩!”
李靖感慨道:“盛世兴文,乱世兴武。中原大乱,才轮到我辈出头,不过,没有明主,纵有军事才能,也没有用,倘若贤弟若有意图谋天下,那么愚兄我便可以放手一搏,为你开疆拓土,只求开国后,写入青史,有愚兄一笔。”
罗昭云听到李靖肺腑之言,不禁有些感动,他很清楚,李靖一是在表达他的诚意和忠心,愿意为他打天下,二来也是释疑,让自己对他不要猜忌,他只想成为一代名将载入史册,而非自己要称王。
罗昭云神色郑重,微微点头,开口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我能理解!”
李靖见罗昭云听懂他的话中意,会心一笑,诚心公开,这样减少误会,更有利于团结和兄弟情义。
“对了,慕容公主和索哲他们回到吐谷浑的西边,目前情况如何了,信上交待过于简单,能否为我细说一番。”
李靖颌下三
第六百零六章 退位让贤
这一日,瓦岗军的大小将领聚集荥阳的将军府白虎节堂,校尉以上武官,以及长史、司马等文吏也到场,而通知者,竟是刚到不久的翟让大当家。
许多新加入瓦岗军的武将、山寨头目,桀骜不驯,对翟让并不多敬重,不过也不敢故意缺席,明目张胆对着干,只是心中有些轻视而已。
李密早就到了,低调谦逊,心下则是兴奋不已,因为他从贾雄那里得知,翟让可能要退位让贤,把大权交给他,退居第二,为了大局,希望他能够称王。
这是李密最近的心头难题,因为他投靠瓦岗山,不是这里的创始者,有许多老人,并不真心接受他,但这两年李密大显身手,在外面聚集了大量人武人才,已经超过了瓦岗寨本土的实力。
如果要发动政变,李密担心背负忘恩负义的名声,那就被天下人唾骂,好名声丧失,对争霸天下很不利,不到万不得以,他不想那么手黑,铤而走险,
翟让见大伙到齐,从主位上站起身来,双手虚按,让众人肃静下来。
“诸位豪杰,相聚于瓦岗,就是一种情分,最初我与几位故友建立瓦岗寨,设聚义堂,就是想要上山的弟兄们,有兄弟之情,大碗吃肉,大碗喝酒,远离朝廷的压迫,战乱疾苦,抗击权贵和响马,保护自己的家人。随着瓦岗军做大,加入的英雄豪杰越来越多,它已经超出了预期发展,特别是经过李密将军的运筹帷幄,消灭张须陀,攻克兴洛仓,占据荥阳,瓦岗军地盘和队伍都在扩大,成为天下反王中,最大的几支之一。”
此时此刻,翟让说的质朴、诚恳,使在场的人,听着都在微微点头,觉得大当家的话很在理,猜测他究竟要做什么,难道要称王,分封部下吗
有些武将心中,略带冷笑,觉得翟让称王的资历还不够,如果是李密,还差不多了。
翟让继续说道:“目前窦建德在乐寿城自称长乐王,年号为五凤,封赏百官,建立王制。刘武周在马邑自称皇帝,改元天兴;薛举在金城府自称西秦霸王,建年号为秦兴,杜伏威自称楚王,在联合南方起义军逼近江都,这些豪杰枭雄,无不自立为王,声势瞬间高涨,我瓦岗军也到了称王的时候。”
翟弘等人听完,还以为翟让要称王,甚至称帝,他们可能自此就是皇亲国戚了,混个亲王当不成问题,脸上掩不住兴奋。
岂料翟让话锋陡然一转,感叹道:“常言道,地势坤,厚德载物,我翟让祖上皆为务农之辈,贫苦寒门,何等何能,有称王立国之运,能封王、得富贵已是最大造化,那乱世中的帝王位,我翟让无心去做,但瓦岗军不能因为我翟让无此雄心,就这样颓废,所以,今日打算退位让贤,不再任瓦岗军的总统帅,退下来,让给蒲山公李密。”
此言一出,在场许多人全都愣住了,王伯当、徐世绩、单雄信等人都有些不可思议。
除了贾雄、李密事先有了一些预料推测,但仍不够准确,不知道翟让是否舍得肯交出第一把交椅,退居二位,如今当翟让亲口说出来,二人都松了一口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