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江山争雄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丰玄机

    开始识字的人也越来越多,以前只有士子识字,九成百姓都是文盲,除了家庭条件艰苦,没有资金读书外,主要是没有那么多私属,而且纸张印刷落后,书籍昂贵,可不是普通家里能买得起的。

    如今大字刊报不断印刷,张贴村口、乡镇广场、城门、繁华街道之地,有人负责解读,使得百姓文化普及增强一点。

    这种舆论宣传,罗昭云是跟后来的红党所学,抓好舆论攻势,然后深深发展群众,产生凝聚力,民众是盲从的,最好忽悠,一定要反复给他们思想洗脑,灌输朝廷的好政策,走最正确的路,最有前途,其它诸侯国都是垃圾,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你们听说了,窦建德河北管辖地,出现了大灾荒,一个县城就饿死了十多万人。”

    “这算什么,宇文化及所到之地,到处杀人洗劫,据说还有一万多兵马,却为非作歹,使得周围县城百姓深恶痛绝,祸害不少百姓了。”

    “杜伏威的管辖区,因为秋季水灾和战略,冬季百姓无粮,以及吃糠皮,挖野菜,吃树皮了。”

    “有的地方人吃人了!”

    一群关内百姓凑在一起,听完本周的报纸解读后,纷纷凑在一起讨论,关内的生活如何安稳,中原的百姓如何饥荒、贫穷,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只有大华才能救中原!

    “没有罗陛下,就没有大华国!”

    “没有大华,中原就无法统一,百姓都要遭受苦难。”

    这是绝大多数百姓凑在一起,最后得出的结论,很庆幸自己是大华人。

    最后,有的长安百姓,竟然自发结群到皇城前请愿,求陛下来年开春发兵,去解救中原百姓的倒悬之苦。

    罗昭云得知这些反馈之后,微微一笑,有时候,舆论宣传可胜过十万雄兵,果然没有错。

    他走出御书房,看着外面的梅花,娇艳无比,飘出阵阵香气。

    皇宫琼楼殿宇,戒备森严,门墙高大,气势宏伟,罗昭云轻轻一叹,想不到魂穿古代生活,自己竟然真的成为了一国之君。

    “陛下,皇后和贵妃们都到了,可以开膳了。”一位宫内侍官前来禀




第七百九十章 相见不如怀念
    罗昭云拉着如意去探望萧后,其实如意是万分不想来的,不是她不想见母后,而是不想让陛下再和她见面。

    如意现在还坚信,那是一个误会,陛下喝多了,当时只是把萧后当成了她而已,所以,拉着他去相见,担心母后尴尬,触‘人’伤情。

    “陛下驾到——”

    萧后听到陛下来了,神色很不自然,甚至有些惊慌,不过,她迅速穿戴整齐,然后出迎,表面装作淡定无事。

    “参见陛下。”

    “萧夫人不必多礼,今日腊八,宫内家眷相聚,却不见夫人,听如意说你身子不适,朕特来探望一下,不知夫人究竟哪里不舒服,需要太医过来切脉不”

    萧后心下暗想:这个冤家,我某个地方疼,还不是被你折腾的,不过几日过去,也就恢复了,现在她主要是心病,不愿意见到罗昭云,避免尴尬,更不想被他看出来。

    “就是有点头疼脑热,已经喝了药,没有事了,有劳陛下费心惦记了。”

    罗昭云点点头道:“那就好,看夫人神色还可以,相信很快会完全好转过来。”

    如意和萧后对视了一眼,都脸色微慌。

    萧后脸色多少有些难为情,因为那一夜的灌溉,对她滋补很大,整个人似乎气色好转,红润不少,久旱逢甘露,被一下子滋润许多。

    如意也心知肚明,但越是如此,心中越觉得委屈,这是什么混乱关系嘛,不行必须要制止,想办法让母后暂时搬出宫外去,避开两人再相见了,否则被陛下知晓那晚的关系,以后要如何面对。

    好在他得知大姐要来长安居住,这样可以让她陪着母后。

    罗昭云趁此机会,打量着萧后,她的身材、面容还如三十四五间,看上去成熟高贵,风韵犹存,肌肤充满弹性,比实际岁数年轻十岁。

    那一晚,极尽风流,一切尽在不言中。

    聊了一会,气氛尴尬,如意找借口说犯困,拉着陛下回去午休了。

    随着年关来临,大华朝堂机构运转越来越娴熟,文武官员各尽其责,国力蒸蒸日上。

    几大学院也在扩招人才,并且公布明年开春,要进行大华第一轮的科举,名额非常多。

    隋代虽然有科举,但是名额非常少,二十多人,明经科选拔后,最后也没有被重用,因为门阀还掌握着仕途的绝大多数路径,隋文帝要改变那种状态,很难做到,后期干脆就废掉许多地方学院,中断了科举。

    到了杨广登基之后,搬迁洛阳,就要打断关拢门阀的垄断,动摇他们的根基,恢复了科举,可是没过两年,又因为隋炀帝各种大业和北巡、征讨辽东而耽误了科举选士。

    罗昭云在隋代基础上,加大了取士名额,以及取士的



第七百九十一章 大华学刊
    年关即将到来,大华的改革仍在进行中,朝廷机构有效地运作起来,三省六部以及文武百官各行其责,地方政务、军方整编、官员升调、安置流民、赋税征收、招募新军、监察机构都在有条不紊地实施和组建。

    与此同时,改版后的《关中周报》,以及首印的《大华学刊》也诞生了。

    罗昭云仔细翻阅这份朝廷权威性报纸,分有七八个版块,大部分按照现代报纸的样式和版面,分有若干专栏,新闻标题、特别报道、百姓生活、国家大事等,紧紧围绕朝廷中央周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宣传关中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对大华国君的事迹和功绩进行夸大宣传。

    同时把各地政绩,改革后取得的进展,以及中原地区百姓如何劳苦艰辛,边疆的敏感问题都有选择地报道出来,导向群众的思想。

    “非常好!”罗昭云看着报纸上的标题,大笑不止,上面写着的不是关中大丰收,无一百姓被饿死,就是清减赋税、安置流民等等,简直就是翻版的人民日报啊!

    罗昭云笑毕,对着御史台内史道:“传本王口谕,命新设的翰林院大量印刷,明日全关中城印刷发行,另外告诉翰林院的,可以在报纸上做些广告,为朝廷的一些作坊做宣传,生意更加火爆。”

    “陛下英明!”内史官一脸恭维拍着马屁。

    罗昭云放下报纸,拿起了第一期太学院的学术刊物,上面有理学、算学、力学、医理等各方面的知识,改变士子们完全苦读死书,只会做诗赋的导向,把一些小知识,小科普印在了学刊上,都是些表面的道理,却句句惊世骇俗,如世间存在万有引力,世人生活的空间不是天圆地方等等,逐渐改变世人的思想。

    审核过后,交由御史出宫传圣谕,准备印刷发行。

    两日后《关中周报》和《大华学刊》果真在王城市面上销售流通起来,关中王城内各大显赫家族、各行各业的商贾富贵和百姓佃农、酒肆茶坊、客栈车行等等三教九流人都在忙着购买周报,价格只有一贯钱,而学刊却较贵一些,毕竟能有兴趣读学术的人,也非是普通百姓家,要价在一两银子。

    “我大华重新安置的流民竟达上百万众……”

    “呀,函谷关以及被我军控制劳苦,防止中原乱军入关中!”

    “喔,河西走廊重启,元宵节时候,胡族商人即将大举前来长安贸易!”

    “还不止啊,。”

    “那李唐,效仿刘武周,要称臣突厥,其心可诛!”

    一时间大城小巷,客栈、酒肆、青楼、商舍、作坊、豪门贵族……各个阶层都在争相购买报纸,了解着关中发生的大事,以及天下局势。

    .........

    这一日,罗昭云亲自接见了一位老将军,张镇周。

    这位老将军本是隋朝官吏,年轻时候任武将,参与过平陈战争,后来大隋到了太平盛世,他被任命了刺史,在地方政绩突出,非常善于安民,清正廉洁。

    这位年过花甲的老将军,军、政都精擅,若是放任在长安城卸甲归田,闲居下来就太浪费了。

    张镇周自己不愿意再领兵出战了,因为本已经卸任多年,被李渊降尊请他出山,结果兵败投降,感觉是自己晚节不保,有些耻辱,于是,自觉无脸面再出来。

    但是,大华皇帝盛邀,他托辞两次后,第三次使节上门,他只能硬着头皮来到皇宫面圣了。

    因为再不出来,他的家人都担惊受怕得不行,得罪皇帝陛下,很可能被满门抄斩,即便皇帝仁厚,不做计较,但他的族人想要进入仕途,也会千难万难,所以,张镇周在全家人的劝解下,终于还是入宫来了。

    “参见陛下。”

    “给老



第七百九十二章 青霜伊人归
    大华朝政平稳,为除夕年关做准备,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等除夕这一日到来,家家打扫院子,挂起红灯笼,粘贴剪纸,不过没还有贴门神、对联的风俗,那是后来追加的。

    罗昭云在禁卫军的保护下,带着群臣,坐车出行在几条主要大街,与民同欢,官府发放粮食,宰杀不少牲畜,给长安城内一些难民所送去,使得百姓在除夕节日,都有肉吃,改善一下生活,举国同庆。

    “陛下万岁……!”人们的呼声犹如海啸,一片片传开,整个长安城城都被欢呼声掩盖住。

    长安民众为皇帝和大臣的车辆闪开一条道来,夹道欢呼,气氛热烈,尾随在后,跟随着大华皇帝的车辆一起涌动,人山人海。

    罗昭云站在高车之上,朝着街道两旁的人们挥手,那些饱经风霜和战乱之苦的百姓、难民们,底层人一些浑身褴褛,脸色冻得发紫,但是都有了精神,因为长安从此无战事,让底层百姓感到心里踏实了。

    这就是乱世中的朴实的百姓,只要没有战争,只要能温饱肚子,满脸都是感激,其实百姓要求也不高,只不过封建统治者,两千多年来,对百姓都视如草芥,根本不去关心他们的贫困与死活!

    罗昭云心中悯然,看着那些朴实的面孔,心中暗想:我定要广开民智,让我们炎黄子孙,人人如龙,有尊严、有素养地活着,而不是愚弄百姓,用儒家的封建愚忠、中庸为官之道的封建迂腐思想,把华夏人那股热血和刚正抹杀!

    事实上,华夏之人,在战国时期,百姓民风朴实,都充满了爱憎分明,见义勇为等善良性格,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但是秦国消灭六国,成为第一个中央集权高度集中的封建王朝帝国,焚书坑儒,控制民风思想,随后进入汉朝,汉武帝又独尊儒术,控制其它家思想,推行愚民政策,使百姓成为被统治的玩偶,没有了自己的思维。

    汉朝以后,三国南北朝,隋唐宋明等等,都是这种封建愚民策略,这样一来,国家表面得到暂时的稳固,但是这种封建思想却阻碍中华子孙,开创进取,创新求异的思维,固步自封,傲慢自大,书生误国,到满清时期都已经**到骨髓了,还一副‘我为天朝’姿态,都是百姓的思想被禁锢到了一定的极端程度!

    罗昭云要做的,是打开百姓封建愚昧的枷锁,让这个民族自强不息,君子如龙,有荣辱感、奋发图强,有强烈地团结精神,而不是明哲保身,自扫门前雪,冷漠旁观等等,甚至到了一个老人摔倒都没人敢去搀扶的地步!

    当罗昭云从街道回来,颇有感慨,觉得自己担负着振兴华族,甚至一统九州,塑造华夏辉煌的责任。

    除夕终于来了,罗昭云宣布放假八日,群臣都在家休息,不必朝会了。

    大臣们兴高采烈,拿着一些封赏的物品,回自己的里坊内过年。

     



第七百九十三章 爱她,就给她一片天空
    罗昭云来见顾青霜,相隔了两个多月,自从长安城陷落之后,没有了战事,青霜就离开了。

    有需要的时候会回来,没有需要的时候,她喜欢独处,不喜欢宫廷的生活,也没打算做一个宫内的贵妃。

    什么名誉,什么身份,她都不在乎,青霜喜欢追逐武道,喜欢自己目前的修炼状态。

    在深山老林中,练剑修行,感悟自然,逐渐接近了宗师境界,曾经作为刺客杀手缠绕的戾气,也都被化解掉。

    如今的青霜,身上看不到杀气,而是一种平和,内敛的感觉。

    罗昭云来到她的宫殿闺阁时候,青霜站在殿阁外赏雪,看着松柏和梅竹,恬静而立,身边没有什么宫女、太监侍奉,就那么一个人,仿佛自己挽袖着一抹乾坤。

    她穿着一身淡青耦荷色长衣,并没有穿着棉袄,内外不过三层衣衫,但是她浑然不觉的冷意,因为她的功力,已经不畏惧酷暑和严寒了。

    单薄的衣衫,显得身材更加玲珑有致,没有丝毫的臃肿,亭亭玉立,不可方物。

    罗昭云没有让宫女、侍卫跟随进来,都停在了外面,只有他步入庭院,跟青霜相见。

    “青霜——”

    “陛下来了。”青霜回过神,淡淡一笑,云淡风轻,既有一些思念,又有一些距离。

    罗昭云内心一叹,如今的青霜,似乎跟以前不大一样了。

    “在山里住的还习惯吗”

    “嗯,挺好的,有时候就是有点孤单。”

    “知道孤单,证明你还是正常女人。”罗昭云微微一笑,走上前,伸出双臂,紧紧搂住了她。

    从她提出离开的那一刻,罗昭云虽然有不舍,但是没有强求挽留,因为他很清楚青霜的性格,爱她,就要给她想要的自由和天空,不要让她迷失自我。

    青霜没有躲避,很自然地接受了他的拥抱,因为在她心中,这就是她的男人,已经认可过,也发生过关系,曾经毫不保留地面对,可以为他去出生入死。

    不过,她也没有太过热情去依偎,只是任君来拥揽入怀而已。

    “我想你了。”罗昭云在她耳边柔声说道。

    “这里有很多贵妃,够你分身乏术的,还有空闲想我吗”青霜悠悠说道。

    罗昭云轻笑道:“哈哈,听到你这样说,我反而更高兴了,说明你还知道吃醋!”

    “来没有呢!”

    罗昭云温柔道:“青霜,你能回来过除夕,来看到大家,说明你还是心中有我们这一家人,我很高兴,这次留下堵住一段日子吧。”

    “看你的表现喽!”青霜没有直接回答。

    罗昭云携着她的手,走入了殿阁内,关上了门,室内温暖如春,二人坐下胡椅上,面对着面畅聊起来。
1...168169170171172...2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