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江山争雄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丰玄机

    半晌,他的神色有些寒冷,意识到了这一场仗,很可能会是一场硬仗。

    因为太谷城依山傍势,城墙高厚,属于半山城的性质,有两面连接了山岭和峭壁,城墙横挡在峡谷,要过此路,必须攻打左侧的雄关,彻底解决隐患,大军才能通过,否则,很容易被切断,孤军被宰。

    灰色的城墙,孤冷伫立,城垛口都有唐国的军队把守,后面人声鼎沸,看到不少军民身影在搬运箭簇、滚木、柴草油锅等,进行防御。

    “将军,请下令吧!”麦仲才是副将,一身甲胄走过来,抱拳请示。

    侯君集点了点头,然后眼神冷冽地盯着那苍凉古老的山城雄关,然后重重地喝了一声:“传令,即刻攻克!”

    “遵命!”麦仲才作为今日攻城的主要指挥将领,得到主将的命令后,接过令旗,然后走下木台,然后让传令官开始传令。

    “传将军令,即刻攻城!”

    “咚咚!咚咚咚——”

    鼓点开始变化,急促有力,仿佛排山倒海,风雷欲来的势头,调动起士气。

    “吼!吼!吼——”

    前方的弓箭手方阵率先行动了,大步迈前,喊着口号,保持着方阵不乱,接近一箭之地的时候,齐刷刷停下,然后拉开长弓,放出了第一轮箭雨。

    “咻咻咻!”

    破空之声响起,接近万支箭矢朝着雄关猛射出去,密密麻麻,遮天蔽日,犹如黑云压城的感觉。

    那些箭雨覆盖了城头、城楼、城关,噗噗噗一阵声响,有的射中在木板上、墙砖上、阁楼上,或被弹开,或钉在上面,箭尾轻颤,也有的流矢射中城内的军民,非死即伤,血腥弥漫。

    “杀啊——”

    顿时间,步兵方阵开始移动,在弓箭方阵的掩护下,朝着雄关冲过去,仿佛决堤的洪

    水汹涌扑过去。

    大型的冲车器材等,都开始向前推运,大车轱辘碾压着黄土地面,一些坑坑洼洼都被提前夜里填平,此时推车向前没有多大阻碍。

    原本唐国的士兵挖壕沟,埋倒刺等,为了阻碍华朝大军的进攻,但这些小小障碍与庞大的战争比起来,显得微不足道,早已经在攻城之前的夜里,率先排查、修复,有唐军出来捣乱,一番乱箭射击,各有伤亡,完成提前的战场清理事宜。




第八百五十一章 鏖战太谷城关
    战场充斥着血火与流觞,无数的性命为之湮灭,那些年轻的面孔,不论是家中老母的儿子,还是孩子的父亲,妇人的丈夫,各种身份和牵绊,都在这一刻,毁掉、崩灭,变成一具具残破的死尸。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这些死去的将士,都在家人的思念中,以后唯有在梦里相见了。

    “当当当!”

    兵戈的交击声到处都是,喊杀声此起彼伏,不断有人被斩杀,首级翻滚,洞穿身躯,鲜血喷洒,一片狼藉。

    一些大华勇士已经登上了城头,劈砍斩杀,击毙了几个守卒,但是很快就被扑上来的唐军将士乱刀砍死在血泊之中。

    一**的猛攻,犹如潮水拍击着礁石,卷起血水浪花,但很快又落下来。

    那些大华勇士从城头、城墙云梯上,犹如熟烂的葡萄,吧唧吧唧往下掉,身上中箭,或是被滚木砸到,掉在地上已经重创餐费了。

    城墙下有救护队,在盾牌掩护下,不断向外抬运伤员。

    其实这种时候救人,就会搭上更多的人,但是,罗昭云曾经亲自下达军方规定,必须要救助战场的伤员,不能抛弃任何英勇负伤的人,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冲锋陷阵,心里有安全感。

    如果放任这些伤员到底,直到被踩死,或是流血死去,冷漠将士的死活,军心就无法凝聚,整个队伍就没有军魂。

    先锋军中有医护队,对伤员进行挪移和抢救,从战场抬出去,送去伤兵营。

    “啊,我的腿,我的腿!”

    “我的手臂,手臂掉了。”一个士兵肩膀被砍断,握着断臂处惨叫。

    “我的眼睛,啊,看不到了!”有士兵被射中了眼睛,在嚎啕着喊叫。

    这样的一幕幕,比比皆是,残酷的战场,一分一秒都是杀戮。

    城头几次危机,但是都被化解,毕竟城内还有太多的守卫,哪怕大华勇士很凶猛彪悍,但是,攻城战还是以守城一方占据优势,伤亡比守城付出更惨重的代价。

    这一场仗从上午达到了黄昏,中途更换的队伍冲击,一天厮杀下来,死伤数千,几次险些占据一块城头,但迅速被剿灭扑杀,没有攻克下来。

    不过,大华将士并没有气馁,因为攻城战不可能一天就拿下,这是硬仗,除了实力,还有士气,还谁先挡不住,率先承受不住的,自然要先败退。

    侯君集下令撤军,回大营休养,明日再战。

    当大华军队退去,唐军将士才松口气,不少人软倒在城头上,有些虚脱了,城上城下,到处是死尸,

    鲜血汩汩,形成了溪流在地上流淌,散发着血腥气。

    插在地上或是尸身上的箭矢,各种折断的兵器,被破坏的攻城器械,这些

    杂乱无章,风卷残旗,形成了一片战后的凄凌画面。

    李建成、李世民两位皇子出来,带人巡视城墙的破损程度,安抚伤员,鼓励士气。

    此时,李孝恭走过来,肩膀缠绕着绷带,战斗中被冷箭擦过,勾掉了一块肉,算是负伤了。

    “这批大华



第八百五十二章 坚壁清野
    李世民的这个计策,让周围的人都凝神注目,全都眼神一亮,觉得真要是按这个实施,还真的有可能击败华军。

    太子李建成沉思一下,左右关顾,然后压低声音道:“此地不宜多谈,晚上回将军府再议。”

    “明白。”几位将军等人都点头,因为他们都深知大华的间谍无处不在,在这种露天场合,伤员来回经过,议论计策不安全。

    接下来,慰问了伤员,检查了武器损耗和防御工事等,一个时辰后,夜幕降临,李建成等人才回到了将军府,继续那个用计谋的话题。

    李世民经过一个时辰的思考和推演,此时想法更深了,一本正经地说道:“诸位请看,从太谷山城,过了这片峡谷和山岭区,就是宽阔的汾河平原区,直通晋阳,这里是太原郡最好的一块区域,土地肥沃,但是,眼下刚入秋,因为战乱影响,田里庄稼耕种情况,不足一半,等他们收割完,估计还有半个月,加上迁徙二百里,大小村庄的,至少要两个月的时间,能够全部迁徙完,所以,我们在太谷城的防守,必须要守两个月,然后完成坚壁清野的行动。”

    “那要迁徙多少人,方圆两百里,大大小小的村庄和县城人,都要迁徙吗”

    “不错,村庄的百姓都要迁徙走,县城也如此,带走值钱的东西,动用军队帮忙搬运,全部运往晋阳城内,如此一来能够扩充晋阳城的军民,使得人口翻倍,作为后备防御力量。二来能够将可用余粮全部清空,烧掉部分房舍,让华朝军队进来,长驱直入,却没有任何价值的光秃之地,等大华军队全部赶到晋阳城外时候,他们携带的粮草有限,全靠后方的补给,从洛阳一带的几大粮仓运转,相隔千里,如此一来,我们可操作的空间就大了。”

    李孝恭疑问道:“河东还有数十个县城落入华军手里,他们可以从哪里集粮,洛阳的粮食,只是一部分!”

    李世民淡淡一笑:“不错,所以我们也要派出一些间谍,去往河东几个主要大县邑,找机会纵火烧掉城内粮仓,让他们无法给华军集粮,另外,这两年连番大战,河东耕作荒废不少,耕田不足三分之一,存粮本就不够,临时整凑,也无法撑住数十万大军的粮草。所以,后方补给,就给我们留下可撕破捣毁的机会了,只要粮草一断,前方的大军,必然会军心不稳,不得不退兵!”

    李建成想通之后,拍案叫好道:“这个办法可行,毕竟华朝立国不久,一直在征战,也没有将地方很好整合,哪怕河东、河北等郡暂时被他攻占,但是不少绿林、盗匪横行出没,不会听从华朝的调配,他们要在各地运粮,那各地的守军,并非嫡系,也未必会执行很好,如此一来,大华的软肋就在此,我们一定要坚壁防守,进行清野计划!”

    尉迟敬德在旁发表自己的看法:“可是清野的规模甚大,那些百姓肯定不愿意抛家舍业,常言道官逼民反,我们弱势强行迁徙清野,恐怕会引发争端,最后给我们造成了棘手麻烦,离心离德!”

    他的家乡就在河东,对这片土地百姓有一种乡音感情,若是强行压迫,心中自然有些不舒服。

    &nb

    sp; 宇文颖、谢淑方、冯立、李文干等太子麾下的谋士、武将等,也都有这样的质疑,盯着二皇子,想听他有何解决之法。

    这时候,李世民微微一笑道:“还记得我先前将的燕国围即墨的典故吗,我们可以借鉴,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先是强行清野,如果有少数硬户不从,直接绑



第八百五十二章 保持警惕
    祁县城,距离太谷城有百里,是一座小城邑。

    罗昭云暂时住进了城内,在这里临时修整,接受各方情报和奏折,处理政事与军事机要。

    除了三万禁卫军外,其余大军全部驻扎城外,秦琼、徐世绩、薛万仞、史大奈统领四军在城外,分属四个不同大营。

    这些日子一直太原郡推进,离开朝中有些日子,诺大的后方,没有他这个君王坐镇,危险性还是比较大的。

    好在他设置的三省六部、枢密院等,多是他的亲信,加上长孙皇后、薛芷箐等人临时处理一些政事,使得朝廷运转正常,一些更大的举措等,都需要他这个大华君王亲自过目。

    再没有回京之前,罗昭云不打算过多进行改革等,暂时维持朝廷机构现状,让他们从乱世纷争的局面入手,先稳定地方再说,一切变革与大事决策,等他凯旋回到长安,再做重要决策。

    但即便如此,朝中的奏事,各地的情况,都有情报机构不断抄写送来,让他这个君王过目,此时,他桌案上放着一堆密卷,心中对当前长安局势和庙堂朝政了然于胸,各地开展的新政如火如荼,安抚流民,分田入户,鼓励农耕和兴商,分郡县乡村层层管理,统计地区人口,编籍入户等。

    绝大地区大华临时律法全部试推行,基本保持了开皇律,同时删减很多重罪,也没有了诸多条款,一切从简,获得广大百姓的支持。

    乱世之下,必须先让流民接受,然后稳定下来之后,休养生息,再推行更全面的华朝新律。

    关内军事防御方面,各乡镇征兵服役,统一送往军营进行操练,兵马不断扩大,夯实京城附近的护卫军,西北、西南、正西等边塞驻军也都修好防御工事,在要塞处筑建关卡城墙烽火台等,将战乱后的残局,逐渐恢复到隋国未乱前的状态。

    看完这些情报后,罗昭云有些疲倦了,这时候,夜已经深了,却又加紧情报被送入城内。

    “陛下,来自太原一带的加急情报。”

    罗昭云哦了一声,太原乃是这次大华重点攻击的目标,也是关乎天下统一的障碍,所以格外关注,他接过了情报信函,认真扫完之后,皱起了眉头。

    上面的写的情报是,唐军正在迁徙太谷城到晋阳城之间的百姓,似乎在进行清野行动。

    “坚壁清野,历来有之,唐国这是要跟我打持久战,坚壁战,不到最后灭亡时候不投降了。”

    沈洛放下信函,通过此事,可以看出唐国死守到底的决心。

    “咦,不对!”沈洛忽然冒出一个想法来,目光盯着太谷城与晋阳城之间的距离,还有地形轮廓等。

    如今华军的展现太长,从长安到洛阳,再从洛阳到河东,然后北上过临汾郡、西河郡,攻入了太原郡的边缘地带,大军剑指核心腹地晋阳城。

    倘若唐国坚守晋阳,华军长驱深入,那么后方补给的问题,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n

    bsp; 罗昭云想通此点后,对补给和粮草,多少有些上心了,虽然可能是他自己的杞人忧天,但不得不防,还是得叮嘱史大奈负责后军,要保护好辎重队伍,确保粮道的安全。

    黄门侍郎萧瑀这时候门外求见。

    “让萧卿进来吧。”



第八百五十三章 儒之脉络
    罗昭云听完萧瑀的一番话,渐渐陷入了沉思,儒学的如何使用,并且用到什么程度,他暂时还没有细致的打算,但是,听到黄门侍郎的言论后,觉得该正视这个话题了。

    乱世要打天下,需要兵强马壮,军事人才,粮草充足等,一旦打完,趋近统一之后,如何治理天下,就成为关键的决策。

    许多农民起义,都风头强盛一时,最后却都被消灭,是因为缺乏政治纲领,黄巾起义、黄巢起义、宋江方腊起义、李自成起义、天平天国起义等等,如果目光不够,即便扩充足够的地盘,都会盛极而衰,很快倒塌。

    大华需要自己的治国理念,如何汲取古代旧法与未来的政策,把握一个度,才是罗昭云该考虑的。他不可能完全用隋唐宋明等制度,也不会过早使用未来的政治制度,需要一个掺和,至于儒家之学,要使用,却不能无线扩大。

    “目前儒学衰微,还有哪些人物了发展脉络如何”沈洛虽然对儒家有一个大概印象,但具体信息,还不完全清楚。

    萧瑀非常博学,所以讲述起来,也是条条是道:“启禀陛下,魏晋南北朝,甚至前朝隋朝廷,都是儒家文化处于低谷衰落的时期,众所周知,儒家自西汉崛起,东汉神化,却走向了谶纬神学的死胡同,黄巾起义打破了“皇权神授”的神话,使得当时儒学欺骗性大为暴露,地位一落千丈。”

    “到魏晋时期战乱影响,加上玄学、佛、道的兴起,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交汇,西域文化的交流等,使得儒学失去昔日独尊的地位。不过在政治领域内,儒家思想仍是君臣和家国政权的支撑,哪怕一些少数族的胡人君王,也都在最后尊孔亲儒,因为这一套体系最为温和、有效,将臣子、百姓给束缚住,按仁义礼智信来办事,天下就能够太平许多。”

    “到了前朝大隋,一些大儒提出了“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并吸收佛教、道教之理,来满足贵族与平民的需要,其中名气最大的儒学代表,就是牛弘,曾任礼部尚书,请修明堂,定礼乐制度;又奉敕修撰《五礼》百卷,从此儒学复兴。后来文帝征山东义学之士,马光、张仲让、孔笼、窦士荣、张黑奴、刘祖仁并授太学博士,时人号为六儒,不过后来因为炀帝登基,听不得这些儒家言论,所以从中枢都贬斥到地方了。”

    “这样啊,听说文帝不悦儒学,专尚刑名,是否有这事”罗昭云穿越之前,刚进修读了一年的历史系,记得上隋唐课时候,导师提过一句《隋书》,里面有记载文帝“不悦儒学”,当然那是魏征做隋书时候的一家之言,后世学者经过考据,都认为魏征在故意抹黑隋代皇帝。

    因为隋文帝出身于关陇士族集团中的门阀贵族,从小就入太学接受儒学熏陶,登基后,曾在诏书中指出“儒学之道,训教生人,识父子君臣之义,知尊卑长幼之序,升值于朝,任之以职,故能赞理时务,弘益风范。”只可惜他的儿子杨广,却没有继续遵守下去。
1...181182183184185...2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