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丰玄机
这些官职极高一列的大臣们,听到杨广说出这一番话,心中知道,陛下恐怕又有大事要说了。
罗昭云的心里,也咯噔一下,猜到杨广又要折腾了,十有**会跟大运河有关。
果然,杨广说道:“朕要开凿一条运河,可以连接洛阳与江南之地,以前走水路,是先入黄河支流汴河,从汴河到黄河,再入东海,然后从海里的淮河,再到江南之地,但此路必经孟津,那里水流湍急,十分危险,而且数次绕路、换程,十分不便,所以,朕要做一件大事情,可以福泽后世,让千百代人,都享用不尽的恩泽,就是这条运河。”
他说完之后,一摆手,两名太监站出来,展开了山河社稷图,上面绘画着几条河段线,正是他和几位心腹谋士提前议论好的大致路线,利用一些古河道,进行开凿和连接。
当然,具体如何开凿,还是需要宇文恺等专业人才来实施和执行。
宇文述是杨广的第一心腹,立即站出来附和:“都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第二百三十五章 早有择取
隋炀帝杨广脸色阴沉,很不好看,听不进去劝谏,因为他觉得自己三十五六岁才登基,到花甲之年,剩下二十多年,许多大业,根本来不及一件做完,再开启另一件。
再说,大隋强盛,修一条河,建一座城,有那么难吗,可以让一个王朝动摇
杨广不信,一个国家,动工的项目多得去了,又不是各地都建城、凿河,而是只建造了一个东都洛阳而已,凿出一条运河,还是福泽百姓,怎么会有反意,难道百姓就不能体会他的良苦有心
即便动用民力,东都用得是洛阳一带的人,凿河是河北、山东、江淮一带的人,又不重复,有何困难
难道堂堂富强大隋,承担不起这些开销吗杨广心中冷哼,税收和国库储存,他心里清楚,用在这两项上,根本动摇不了国本,而且是一劳永逸的事,为何不弄
不是他不听劝,而是杨广太自信了,这些事情,绝非头脑发热才决定的,而是早在数年前,他就跟谋士们讨论了,分析利弊,以及困难程度,对国家的好处等等,这时候有人反对,他根本不会听进去。
高熲还有说什么,却被元寿打断了,没有让他继续说话,这也算变相的保他吧。
杨广拍板之后,确定下来,等三日后朝会,就要公布了。
“朕对督建大运河的官员,还没有确定,杨国柱,你的身体如何了”杨广冷冷地问。
杨素答道:“老臣进来顽疾复发,多是当年征战的暗疾,这么多年下来,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在这时候叠加迸发,只能在家安生休养了,恐怕不能为陛下再分忧了。”
罗昭云闻言一动,心中想着历史记载,似乎大业二年,杨素就要一命呜呼了,现在是六月份,没剩下几个月了。
杨广点头,看不出是喜是忧,说道:“回头朕会派去御医,为你诊断,如果真的是伤病复发,以后可以不必上朝了,在家安养吧。”
“多谢陛下体谅老臣!”杨素谢恩。
但是,杨广和杨素,再也不像当初那样如胶似漆的合作关系,反而有些隔阂和冷淡了。
原因不难理解,杨素身为尚书令,隋朝第一官,还在宰相之上,加上杨族势大,功高盖主,连太子、齐王等人,见了杨素都不敢得罪,以小辈自居,许多官员更是不断拜访他,企图被关照一些,加快提拔,简直就是大权臣。
这一年内,许多御史台递上来弹劾杨素收取贿赂、卖官的折子,让隋炀帝有些烦感了。
而且,杨广现在信心膨胀,越来越想干大事,成就圣君,但是一看到杨素,就会想到当初自己身为晋王时候,为了抗衡太子,不断花重金来拉拢杨素,还有敬重他,依仗他等等往事,这让杨广心里不舒服,就好像有根刺,不拔掉,总是无法斩掉过去的阴影。
几个月前,他在宫内,听闻杨素在府上因病昏倒的消息,不知为何,竟然莫名地兴奋几分。
“众人觉得,谁负责此次开凿大运河的总管更适合”
宇文述瞅了裴世矩一眼,后者会意,拱手道:“陛下,臣以来,宇文述将军,文武皆通,威望甚高,是最为合适人选。”
 
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稳少女心
罗昭云主动提出去边关锤炼,回到军伍之中,让杨广多少有些意外,毕竟那是苦寒之地,通常一些被贬斥的将领,才会从京城撤离,派往去边疆镇戍,有的人可能一守就是十年,二十年,一辈子,耗费了青春,难以调回京城来。 .
苦寒之地,与京城的风花雪月比起来,自然待遇上要差上太多了。
所以杨素、宇文述、高熲、苏威等人全都露出诧异之色。
听完了他的言论,大家沉默了,心中不知是在敬佩他的少年方刚,还是嘲笑他太傻了。
不过,罗昭云的这一番话,还有这样的决定,的确让高熲、牛弘等正直的人,露出几分钦佩之色来。
杨广却有他的考虑,建洛阳,凿运河,游江都,这些只是大业开始,他的确有北巡塞外的想法,威慑番邦突厥、铁勒等游牧民族,同时打通河西走廊,让西域三四十国都能依附大隋,番邦朝拜,成为圣可汗。
但要打通河西丝绸之路,通往西域,就必须通过青海高原的地盘,这样一来,吐谷浑就像一颗钉子,定在那里,必须要拔掉。
这也是隋朝、唐朝都要打吐谷浑的原因,开通向西去的丝绸之路,连通西域往来。
杨广赞许了罗昭云的请求,并且觉得,这个少年不爱慕虚荣,而且能想到他下一步的规划,深得欢心,于是,赏赐他了一把金麟剑,代陛下去边关镇守,周围府兵将领,都要听他调令。
“多谢陛下!”罗昭云抱拳,弯身谢恩,心中松了一口气。
他这次要去边疆,有许多考虑,一时实在不想参与开凿运河的事;二来大业二年,朝廷多事之秋,杨素、杨昭都是在这一年,离奇去世的,他不想参与其中;三是继续去边关磨砺,总在京城待着,容易磨掉锐气,这三年,他把不少兵书都翻过了,需要去战场锤炼,理论与实践结合。
此外,天高皇帝远,他不必隔三差五地去上朝,高呼万岁,也不想跟隋炀帝走得太近,成为宠臣,以后杨广名声越来越差,站在他身边,估计也要受诋毁了。
以后江山大乱中,名声高洁,还是很重要的,罗昭云不想自污,能不折腰最好。
商议结束后,罗昭云回府上,吩咐沐荷准备行囊,他又要离家外出了。
“还去边关,这次要去多久”
“没准,至少两三年吧。”罗昭云回道。
宁沐荷身子发僵,脸色有些不安道:“两三年,当你再回来时候,都二十岁了。”
“是啊,二十岁,刚刚弱冠,成年而已!”
“可是,那时候沐荷都要老了。”宁沐荷眼里转泪,要流淌下来了。
罗昭云微笑着说:“你现在是桃李年华,虚岁才二十,三年后,也刚成熟,怎么会老了呢”
&nbs
第二百三十七章 草莽朋友
罗昭云要去西部边塞戍守的消息,在朝廷圈内,小范围传开了,而且越传越多,毕竟他这两年风头正劲,先后立下过大功,在仁寿宫变中,更是对隋炀帝、太子有很大的帮助,这件事心照不宣,品阶高的大臣们都明白,这罗昭云为何如此受器重。
但就是在这种受宠的时候,却主动提出来,去边关锻炼,虽然有些年轻气盛,不知深浅,不计得失,甚至有些愚蠢,但这种行为,这种气节,还是赢得不少正直人的敬佩。
“这个少年,是个人杰,有胆识,有智谋,文武全才,日后前途不可限量啊!”李渊在家中感慨,让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侄子李孝恭、李道宗等人,都要以罗昭云为榜样,不可懈怠学文与习武。
长孙府上,长孙晟刚跟子女说完,长孙无忌就嚷嚷着,也要跟随罗昭云出去历练。
“父亲大人,这是一次机会,孩儿已经十三岁了,当年罗成兄长,只有十四岁就上阵杀敌了,我固然不能与他相比,但是这次可以跟随他去边疆历练一下,跟他涨涨见识也好啊,请父亲大人一定要准许孩儿!”
长孙晟虽然儿子好几个,但是这长孙无忌,长孙无蓉却是他现任妻子高氏所生,宠爱有加,对前妻的几个孩子,根本没有对他二人这么疼惜。
“不行,你才十三岁,弓马射箭,练得都娴熟,你啊,天生不是做武将的料,还是专攻文赋和儒术,日后在朝堂上发展,未必不能做到尚书、宰相职位,何必去边关冒险”
长孙无忌坚持道:“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可是罗成兄长的诗句,他文辞那么好,却还是热衷武略,孩儿哪怕日后不能为将为帅,但是多懂一些疆场经验,见识一下边荒风貌,总也有些益处!”
高氏自然也舍不得,在一旁劝慰。
不过长孙无忌年级虽小,主意倒是很正,软磨硬泡,陈述利害,最后还跑去罗府求罗昭云出面帮着说辞,才最终被放行。
同行者,自然少不了郭孝恪了,他在京城府兵内,毫无根基,算是罗昭云提拔上来的人,打上了他的烙印,所以,罗昭云外出上任,他麾下的都尉、校尉,也可以申请跟随出行的。
除了他之外,长孙烨、侯莫陈婴,这两位昔日跟随他平叛汉王的偏将,也打算跟他一起出征,这让罗昭云有些惊讶,本以为是苦差事,没有人会愿意去,想不到,这两个曾经桀骜不驯的属下,经过几次接触和共事,已经对他相当敬佩了,愿跟随去边疆立功。
罗昭云答应下来,准备数日后出发,因为临走之前,受到不少请柬,还有一些酒宴要赴。
比如李密、王伯当等人,纠集了不少草莽人物,介绍给他认识,至少七八个陌生面孔,罗昭云对其中两人的名字有点熟悉,一个叫王君廓,一个叫侯君集,都是隋唐历史上,名字响亮的武将。
“早有听闻,罗成将军的事迹,今日一见,英伟不凡,果然少年俊杰,名不虚传啊!”
“虽然我等虚长几岁,但是比起罗成将军的征战事迹,还是差了太远了。”
“今日为能结交罗成这样的俊杰,我等再干一杯!”
大伙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酒宴就设在了烟雨楼上,现场氛围不错,都是直性子人,大碗吃肉,大碗喝酒,很快就熟络起来。
罗昭云也没有端架子,摆将军身份,所以这些草莽之士,反而觉得罗成将军给他们面子,都觉得脸上有光,多敬了几杯酒。
&n
第二百三十八章 酒楼切磋
罗昭云看到宇文化及兄弟出现,脸上有些不喜,他虽然跟宇文述都是杨广宠信之人,但是罗昭云知道宇文述是个老狐狸,他的儿子们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所以有意疏远。
那宇文述担心自己第一宠臣的地位失去,对罗昭云也有所提防,所以表面不温不淡,私下没有太多交情。
由于独孤家族曾刁难过罗家和罗昭云,而宇文化及等人跟独孤家的人关系很好,因此,在头几次见面中,宇文家的人,自然也得罪了罗昭云。事后虽然他不断立功,成为京城新的俊杰人物,但是这更让宇文化及等人嫉妒,暗恼,担忧,因为一旦有了冲突和梁子,想要化解,就不容易了。
而且宇文阀势大,他们并不会在乎罗昭云是否得宠和风光,态度依旧和从前一样,没有和解的意思。
罗昭云冷淡地说:“宇文少卿到烟雨楼饮酒,这是瞧得起我罗成的产业,但是这后院,并非宾客可以随便进来的,这些人更是罗某的朋友,似乎也轮不到宇文少卿指手画脚吧”
一旁的王君廓、侯君集等人,听到罗昭云把他们当朋友,当面维护,得罪宇文家族的人,心中都有些钦佩,热血涌动。
这宇文化及曾是杨广当太子时的护卫官之一,属于东宫的高级僚属,为人凶残阴险,依仗父亲的权势,胡作非为,不遵法度。他因多次收受贿赂而多次被罢官,但因其父关系,是以每次罢官后不久,便恢复了官职。
再加上他的弟弟宇文士及尚娶了杨广的长女南阳公主,攀上了皇亲,这小子就更加骄横,目中无人了,在同公卿百官交往中,他言语多有不逊,许多公卿都受到过他的侮辱。
隋炀帝即位后,便授宇文化及为太仆少卿;他倚仗与隋炀帝的老交情,更加贪婪妄为,横行不法。
宇文化及道:“到烟雨楼来宴饮,是瞧得上你罗将军的招牌,顺道过来点评一下酒楼的菜肴和服务。不吐不快,你酒楼歌姬少的可怜,也没有陪睡的娘们,能有这么多人来赏脸,真的算是走运了”
罗昭云哼了一声:“不是所有贵族的人,都像你这样肤浅的。”
宇文化及被轻辱了一句,脸色也难看起来,动了怒气,但是他也清楚,罗昭云是战场厮杀过来的实权将军,有自己的亲卫军,家财现在也不小,结交不少朝廷贵族,现在又是得宠耳朵时候。
今天要在这烟雨楼起手来,自己在理儿上吃亏,闹到陛下面前,他也讨不到便宜,所以没有直接发作,也是冷笑道:“我们来烟雨楼是消费的,也没有在这给你使绊子,罗将军,我独孤阀已经够给你面子的,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今晚凑巧,我们这群人中,也有一位习武高手,就是这位独孤羽公子,河内郡公的后人,跟随江湖高人习剑多年,近日归来东都。目前在洛阳城内,不断寻求对手而不得,除了鱼成都外,还没有敌手。他听闻罗将军枪法超群,武艺不凡,所以才想过来见识一番,找机会,可以切磋一下。想不到这就在院子里遇到,大家多是习武之人,就不妨切磋一下如何”
独孤羽站出来,是个二十四五岁的青年,穿着一身青色蟒袍,武士服的装扮,手里提着一把宝剑,用剑而不用刀的人,如果不是文人佩剑来装饰自己,就是江湖的剑客了。
&nb
第二百三十九章 不敌
独孤羽剑术凌厉,后发先至,这一剑,可以说非常玄妙,快得离谱,几乎要刺中了对手。
好在王君廓也是个生猛的人,练刀十多年,已经半步化劲了,平时没少在道上儿混,刀下不知砍杀多少劫路匪,好勇斗狠,所以在这种关头,激发血气,硬是中途变刀,斩下去,挡住了剑锋。
当!
清脆的响声,震响不绝,独孤羽的剑尖被刀一磕,偏离了刺去的路线,但是那股狠劲仍差一点刺中了王君廓,在他的衣衫上,化出了一道口子,没有见血,但是衣服破口了。
王君廓有些背脊发凉,因为刚才那一剑,差点刺中他,即便侥幸避开了,但是他感受到有一股无形的剑气,刮得他肌肤如针刺痛,令他大吃一惊。
唰——
独孤羽撩起了第二剑,像是挽起一个剑花,步法轻盈,如鬼魅般急冲,宝剑一展,抹向了他的脖颈。
王君廓急忙侧开退步,同时反手就是一刀,仗着自己的血勇之气,还有对生死的压迫,才能在这样高超剑术之下,做出相应防御。
当的一声,王君廓再次挡住了,不过,他的身子失去重心,不得不蹬蹬连退了几步,刚才想抢占先机,现在已经完全落空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