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丰玄机
大雪仍在飘着,深夜惊乱,不断持续着。
………
游艺坊,整个里坊都是杨素一家的宅院,不过杨素过世后,杨家有些衰落的迹象,目前杨玄感子承父业,世袭爵位,其余的子弟,也都高官厚禄,但跟杨素在位时候的威望相比,却弱了太多。
一座别院,被侍卫严密把守,深夜里,杨玄感与几位弟弟、族人、谋士聚在一起。
杨玄感的弟弟杨玄纵、杨玄挺、杨玄奖、杨积善,叔辈的杨约、杨慎,官僚子弟如蒲山公李密、观王杨雄子杨恭道、韩擒虎子韩世谔、李德林之子李百药,光禄大夫赵元淑、兵部侍郎斛斯政等人,都凑齐过来,密谋事情。
“奇怪了,不知谁先动手,刺杀杨广了。”
杨慎见解独到,说道:“哼,这两年开凿大运河,工程太大,沿途百姓死伤无数,荒废了农耕,但是各地郡守、县令,却照常收税,给国家的税收丝毫不少,大隋看似强盛,但是百姓已经被搜刮得没有多少存量和家产了,一旦发生大型战乱,或是洪涝灾害,地方必有暴乱。”
斛斯政diǎn头道:“不错,我大隋目前强盛,国库充盈,粮仓饱和,但并不能拿粮食衡量盛世,还要看百姓究竟是否富裕。大隋的隐患已经不少,一些别灭掉的萧梁、北齐、南陈等遗族没有完全消失,门阀势力仍强大,杨广却不知稳行施政,好大喜功,穷奢极欲,听不得人纳谏,这样下去,恐怕不久要出大乱子。”
杨玄感哼道:“这对父子狼子野心,薄情寡义,对以往的大家族,开国功勋,迫害的差不多了,家父也是因为惧怕杨广要对杨家下手,才小病养大,质疑不吃药,加重病情而逝,这个仇恨,杨广脱不了干系。而且,王世积、虞庆则、宇文忻、梁士彦、史万岁等,多少名将大臣被猜忌害死,高颎、贺若弼等人,若不是这次罗成求情,也难逃一死,他总想着对门阀世族下手,清除天下阀门,咱们若不抓紧行动,几年之后,可能我杨家都要被打压,甚至抄家灭掉。”
&nbs
第三百一十一章有缘的故人
罗昭云与宁沐荷结识多年,生死相依,他从没有把她当成仆人,如同一个姐姐般成长起来,融入他的生活,随着年纪增长,宁沐荷越来越多深入他的布局中,使他必须要给沐荷一个身份了,否则,让她如何在罗家继续待下去。
罗家陆续会有妻妾搬进来,他不想寒了沐荷的心,所以,兑现自己的承诺,收了她的身子,表示接纳了她做自己的女人,哪怕没有正式名份,宁沐荷也非常的开心,至少不必无根无底,能确定自己的归宿和位置了。
她不求很多,只求能为罗昭云办事,打理一些事物,让他安心在外征战。
折腾了大半夜,梅开二度,使得初次破瓜的宁沐荷,实在承受不住,浑身无力的酣睡过去,一身无缕,完全任由阿郎观赏、抚弄。
“咚咚咚,将军,安睡没有”
罗昭云正要搂着美人的娇躯入睡,却听到门外有家将在轻声呼唤。
他蹙起眉,被这个时候打扰,有些扫兴,站起身子,下床裹上了衣服,走到了外轩,询问道:“什么事”
“将军,后院侍卫,发现了可疑人,闯入罗府内。”
罗昭云一下子想到了隋炀帝被刺客偷袭,然后朝廷下令连夜严查的事,第一时间就想到,很可能是刺客的同伙。
“抓住几个人”
“生擒一个,还有一人已经死了。”家将在门口回答。
罗昭云穿起衣衫,披上锦袍长袄,推开房门,看到门外一名家将,带着两名侍卫,都是从幽州调来十分可靠的人,是史大奈培养多年的武士。
“那个人怎么死,被你们击毙”
“他本身就已带伤,落入院子内,又中了一箭,加重伤势,流血过多,加上天寒地冻,不一会没挺过去,就死了。”
罗昭云走出去“走,前面带路,我去看剩下的一位刺客,审讯一下,然后送给大理寺!”
“喏!”这位值夜班的家将名为史晋,跟着史大奈学习五年拳脚和刀术,曾没有大名,于是跟着师傅的姓来取了。
史晋牵头带路,大雪纷飞,仍没有停,挑起的灯笼在风里摇晃,通过长廊时候,迎面的寒气,带着几分梅花的香气。
梅花香自苦寒来!
罗昭云精神一震,也很想弄清楚,这刺客究竟那一路人历史上,只记载了在大业五年左右,有一次暴民在京城当街行刺动乱,却没有详细介绍,究竟幕后主谋是谁
须臾,罗昭云带着三名家将家丁,来到一处侧院的柴房,里面横陈着一具灰衣尸体,是一个男性,而另一人被绳子困住,身上也带着箭伤,不过伤的不是要害,左肩膀之处。
此人一身紧身的深谙色衣袍,皮肤雪白,眉目细长,眸子柔媚,虽然头发挽成了大隋男士的发髻,但是通过她的面貌和喉结的判断,这是一个女子,年约十六七间。
罗昭云看到她的时候,就觉得这个面孔有些眼熟,似乎在哪里见过一般,似曾相识。
“将军!”柴房内看守的六名家丁侍卫,手中提着横刀,戒备森严。
 
第三百一十二章行刺辛秘
罗府密室内,温暖如春,烛光明亮,由于少女身上带着伤,府内郎中是男性,她又身份特殊,罗昭云亲自为她取下了箭头,敷上了药,扎好绷带。
这少女名为高雨菲,正是五年前,在草原上逃亡时候,被罗昭云救下的女子,比他小了两岁,今年也十七岁了。
当初那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孩,如今已经是倾城之姿的大姑娘。
肌肤雪白,身材凹凸有致,在给她取箭换药的时候,近距离接触,碰到了她的玉臂,闻着阵阵女子独特的清香,多少有些旖旎场景。
那高雨菲乃是北齐战神,兰陵郡王高长恭的孙女,当年的高长恭,善于兵法,武艺超群,又是俊美无比,在北齐声威极高,身有皇室血统,可是因为战功赫赫,功高震主,引得北齐后主高纬猜忌,最后赐一杯毒酒身亡。
高雨菲是兰陵郡王的嫡系孙女,大概继承了家族的优秀基因,长得花容月貌,不起萧依依的容颜,都丝毫不逊色。
而且,这高雨菲从小逃亡,长期焦虑,又苦练武功等,既有贵族的气质,有带着几分忧患神色。
在敷药过程中,高雨菲用眸子偷偷地看着他,五年前的一幕,她记忆犹新,还是一个少年的他,曾单枪匹马,救她性命,还把她放在怀内,策骑冲杀,热血沸腾,那一幕,让她难以忘怀。
后来,高雨菲不止一次听闻罗成的消息,从十四岁从军,参与突厥之战,一步步依靠自己提拔上来,成为大隋的常胜少帅,今年又消灭了吐谷浑,名声更胜。
高雨菲在默默中,听到这些消息,既替他高兴,又有些担忧,毕竟罗昭云是官,她是匪,注定敌对的关系,她很害怕,有朝一日,跟他沙场对阵,或是被罗昭云带兵围剿她们高氏的族人。
她畅想了无数种再场景的场景,有浪漫,有邂逅,有巧遇,有惊心动魄,不期而遇等等,却唯独想不到这么快,以如此狼狈的形式见面了,
众人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
“好了,静养一段日子,手臂的伤就能逐渐痊愈,一年后,恢复如常,幸亏没有射入骨内。”
“谢谢,罗将军!”
罗昭云听着别扭,摇头道:“别称呼我罗将军了,总感觉我有些失职,称呼我罗成就行。”
“那我叫你罗大哥!”高雨菲似笑非笑道。
“可以。”罗昭云diǎndiǎn头,然后站起身,彼此身子保持了一段距离。
高雨菲穿上了外衣,脸颊微红,看着玉树临风,挺拔英伟的异性男子,再想到这几年自己一直挂念这个大男孩,一个现实人,一个想象中的人影,两者在重叠合一。
这种感觉,让高雨菲有些莫名悸动,暗忖这次遭遇,也算因祸得福了。
要不然,她真的没有勇气,站在他的面前,这可是大隋的冠武侯,右骁卫大将军,朝廷三品实权大官了。
“本该让你好好休息一下,但有几句话,我觉得,还是应该询问一下,对我们都有好处。”
第三百一十三章 蛛丝马迹
高雨菲说完之后,心中多少有些后悔,一时悸动,没有防备,把自己高氏的一些计划全盘托出了,跟她以往冷静沉着的性子完全不同了,连她自己都感到莫名其妙。
“他不会出尔反尔,去告发我和族人吧”高雨菲有些担心,毕竟知人知面不知心,她刚才因为多年离别,重逢罗成,又被他所救,没有打算举报她,而且还为她亲手治伤,所以,使她心中防备松懈下来。
此刻,她说完这些辛秘后,反而有些心中打鼓,不知对方下一步会如何行动
毕竟把这个辛秘揭发,功劳非常大,更能得到杨广的赏识和信任。
岂料罗昭云听完之后,没有什么脸色变化,只是稍微一蹙眉头,也不知想到什么,很快恢复如常,对她说道:“你安心在这养伤吧,等风头过去,我安排你出城,至于其它人,我也无能为力,这次你们动静闹的太大了,我不可能再去包庇别人了。”
他的意思很明显,除了高雨菲外,不会再设法搭救任何高氏的人了。
高雨菲闻言后,反而有些暗自松口气,以半开玩笑的语气,试探问道:“我告诉了你这么多,如果你去杨广面前高发,可是又立下一件大功哦!”
罗昭云道:“抓刺客疑犯,那是武侯府和鱼成都大内侍卫营负责,跟我没什么关系,懒得管这件事,我救你,因为我们曾经相识,无关立场!”
高雨菲错愕一下,没想到他会这般直接的回答,不过,这样也好,可以让她彻底放心了。
“已经下半夜了,早点休息,近期内不要出这个院子了,敷药和食物,我会派人带过来。”罗昭云说完之后,跟她暂时分开,回主院去了。
高雨菲今晚的经历惊险无比,险象环生,被隋兵追杀,差点又被擒杀,最后安顿下来,一夜恍如隔世。
“罗成,字昭云,想不到,会和你以这样的方式相见,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高雨菲轻轻一叹,心中还是有些庆幸和欢喜的,如此离谱的转折,让她一下子住进了他的院子里。
………
翌日,早朝的时候,文武大臣一起朝拜隋炀帝,六部九寺的侍郎们,开始汇报这半年来,朝廷各种账目,以及税收、仓禀、户籍等,还有造运河、修长城、完善江都的工程进展。
这些国政论事环节结束,隋炀帝脸色沉如水,早已按耐不住,喝问道:“鱼将军何在”
鱼成都一身明光铠,此时站出来,道:“臣将在!”
“昨日上午发生的暴民兴乱,何有查到线索”
鱼成都答道:“臣昨日已经跟武侯府将军、左右卫将军协调,封锁东都,动用所有武侯,另加五万禁军,对城内所有无民户籍的临时人员,进行暂时收押,一些可疑人员心虚,武力反抗,大多已经被镇压,经过一天一夜的稽查,臣已经推断出一些线速,要禀告陛下。”
隋炀
第三百一十四章 高句丽
隋炀帝对高句丽厌烦之极,早就要兴讨伐,始终没有一个最佳借口,这一次,不得不抬到朝会明面上来。
高句丽盘踞东北一带依旧,最早见于《汉书》,在东汉、三国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与中原政权时战时和,由于地处中原腹地偏远,所以中原朝廷,始终没有彻底消灭这个国家。
东晋五胡乱华之后,高句丽利用中原混战之机,不断侵袭幽州一带,与后来的北齐、北周也都有战争。
即便大隋建立之后,也曾发动几次侵袭,只是实力不足以攻入中原,每次折戟而归,但是对边疆造成一定隐患。
“牛仆射,你学识渊博,为众臣讲一讲高句丽的起源,还有朝政形式吧,让众卿心中有个数。”
仆射牛弘站出来,已经年过花甲,六十三四的年纪,从文臣首列中站出来,先朝着隋炀帝双手虚什一礼,然后转身环顾文武大臣,开口道:“[高句丽]一词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期,后被记录于《汉书》中,但只是地理词,并非一个国家。据《三国志》载,西汉末年,扶余王子**因与其他王子不和,逃离扶余国到东南,建立高句丽;其成立的初期可能是由濊貊人和部分迁移到这一地区的扶余人组成的。”
“后来高句丽崛起,扩大疆域,逐渐吞并扶余,向西吞了辽东之地,向东侵占部分朝鲜半岛,与汉朝对立,并且爆发战争,汉军胜利,使高句丽被迫向东迁都到丸都城。西汉亡国后,曹魏朝廷与高句丽同样发生战争,也取胜了,夺回辽东,高句丽东川王逃到沃沮。”
“不过,曹魏摧毁了丸都城后以为高句丽灭亡了,所以没有继续追击,很快就撤军了,仅过数十年,高句丽就重建了丸都城,并开始袭击辽东、乐浪等郡县,发展壮大,与朝鲜半岛的土著人建立的百济和新罗三足鼎立。”
“开皇九年,我大隋统一南北,要求周边邦国依附为臣属国,并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认可,只有高句丽对此阳奉阴违,不以为然,还不到派兵滋扰我大隋东北边界。开皇十八年,高句丽竟先发制人攻打辽西,引发第一次两国之战,但当先帝准备兴重兵问罪时,高句丽王勿忙上表谢罪,自称‘辽东粪土臣元’,于是得到赦免。但是,这些年中,高句丽仍旧四处联结反隋势力,北齐遗族,突厥,契丹,室韦,靺鞨等游牧部落,都暗中跟高句丽有往来,实乃我大隋东北边关一大患!”
朝中文武百官听完之后,脸色各异,频频点头,如此说来,这高句丽的确是大隋北边的一个祸患。
不过,兴兵之事,关乎国之根本,能不动兵,最好不要大规模发动,否则,再强的国力也支撑不住,当年西汉鼎盛时候,汉武帝曾喊出‘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的强势口号,不断作战,颇有穷兵赎武的架势!
虽然西汉大军击败不少番邦,整治边患,但西汉连年征战,消耗过多的国力,战死百万壮丁,汉朝从此由盛转衰,在汉武帝晚年时候,他也意识到了自己功业得失,并对子孙叮嘱,轻易不要动兵,国之兴亡之大事!
所以说,发动国战,一定要考虑得失,慎重分析,不但打仗是否能胜,还有看发动多大规模,是否有必要,作战的方式如何等等
朝中武将如周法尚、杨义臣、郭衍、于仲文、樊子盖、麦铁杖、鱼俱罗等人听到将有战事,轮到武将出头,自然摩拳擦掌,暗自期待。
但有文臣却觉得刚平完吐谷浑,又开凿运河,修长城等,步调太快,不利于大隋的稳定。
如内史侍郎辛公
第三百一十五章 谋划北伐
隋炀帝要伐高句丽,有很多政治原因和环境因素,绝非隋唐演义写到,完全的脑袋热,昏庸无道,为了己之{][la}Ωㄟ1z
至少有三个原因,致使隋炀帝伐高句丽之心坚定,第是高句丽的确是大隋北方的隐患,时常滋扰边境,并且勾结突厥、铁勒、靺鞨等游牧部落,企图跟大隋对抗,不甘心臣服。
第二个原因,是大隋的国力空前强盛,赋税不减,仓禀充盈,十几个粮仓,每仓存粮百万石以上,哪怕二十年不征粮食,也够国库和军队使用的了,这是隋炀帝的自信所在,所以,他不在乎动大规模的国战,哪怕征调百万大军,粮草消耗不成问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