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丰玄机
“都没有逃脱,非常好!”杨广眼神一狠,说道:“先将杨玄感尸体挂在东都城门三天示众,然后碎尸万段,再烧成飞灰,洒落山野,不得安葬!”
这等若挫骨扬灰了,中原古人不活化,这等对待尸体,已经算是很变态了。
杨广越想越来气,自己本可以攻克平壤城了,却因为杨玄感背后捅刀子,带领贵族叛乱,使他大业未成,还损失了几十万兵力,鼓动许多人叛乱,罪大恶极,主犯就这样死了,有些便宜了。
“把那杨积善凌迟处死,九品以上文武官员,每人割一刀,看他能挺住几时。此外,大理寺、刑部、御史台等,联合彻查余党,对杨家株连九族,但凡牵扯入谋反者,一律诛杀,在黎阳一带,接受救济、参与谋反军的刁民及家人,全部坑杀。”杨广下了杀令,顿时朝堂不寒而栗。
这一条严厉的皇命下达后,整个洛阳城牵扯进来的人,先从几千人,最后扩到三万人,杨家上下全部诛杀,弘农杨家远支还好,五服之内的近支杨素族人,全部被杀,整个杨阀遭到了巨大打击,从此除名。
朝中还牵扯到了光禄大夫赵元淑,兵部侍郎斛斯政、周罗睺儿子周仲将
第四百二十一章 官复原职
宇文府在东都洛阳的立行坊内,这个里坊,处于安喜门大道与上东门大道的交汇口,宇文述的府邸占据了半个坊的面积,门庭开阔,九进九出,还有相配套的别院,楼阁成群,假山、小湖、修竹、梧桐、长廊等相见相错,彼此掩映,园林的规划极有讲究。
青砖黛瓦,红楼朱阁,玉石铺路,古色古香,除却杨素府外,宇文府已经算是第二大府宅了,跟裴府、晋王府规模相当。
宇文述被赦免了,官复原职,除了爵位暂时没有恢复,他仍是左翊卫大将军,被鱼城都、虞世基、封德彝、独孤机、独孤盛、宇文化及等人迎接回到了宇文府。
“这次老朽能出来全靠诸位帮忙,很是感激,请入府内小叙,我宇文家必定当成座上宾。”宇文述对独孤机、虞世基很是客气。
“宇文大人太客气了,我们一直是盟友关系,唇亡齿寒,以后我们还需要宇文大人多照应。”虞世基身为内史侍郎,家族势力单薄,所以,需要依靠宇文阀的势力,才能在朝中继续站稳、弄权。
独孤机则道:“咱老哥俩都是老交情,就不必客套了。”
宇文述道:“这次栽个大跟头,差一点被执行军法,这个罗成,翅膀硬了,下手也狠了,在边关之地,手握兵权,竟然不把我宇文家放在眼里,欲置我于死地,这个仇怨不能不报。”
虞世基微笑道:“宇文大人,你还不知道吧罗成被人设计坑害了,也不知什么势力,假传圣旨,把他诓骗出了辽东城,途中伏击,随行三四百侍卫全部遇难,他的坐骑也在闪耀找到,乱箭射死,只是他下落不明,或许死了,尸体被带走。”
“竟有此事!”宇文述吃了一惊,脸色大喜,现在罗昭云已经二十四五岁,不再是十年前那个十五岁的少年了,在军方威望甚高,武艺高强,带兵有道,不好对付,只能借助圣上的刀,才能斩了此人。
对付武将,最好的办法,就是状告他拥兵自重,蓄意谋反,一旦坐实,以杨广的猜忌性格,肯定宁枉勿纵,不杀了他,也得废掉他的职权,掉回京城闲置,到时候,困住了他,在京城内,宇文述要对付他就容易了。
“这个小崽子,成长起来,不易对付,希望这次他在劫难逃,省得我亲自出手了。”宇文述冷哼,这一次吃了大亏,颜面扫地,让他憋了一肚子怨恨。
宇文化及也咬牙道:“爹爹放心,哪怕他回着出现,我们可搜罗他拥兵自重、企图谋反的罪证,他和他老子罗艺,都逃不掉。”
“走,进府再说。”宇文述把这些老交情和归附的下属,请入宅院内,设宴款待,表示感激。
夜幕降临,一番酒宴后,宇文述醉醺醺的,把鱼城都单独召入书房密谈。
“城都啊,虽然你是我的女婿,但是我把你当成了自己儿子一般,化及、智及他们,性格顽劣,不成气候,唯独你,武功超群,成熟稳重,能成为我家族的领头人物,待我百年之后,希望你能挑起宇文家族的担子,能够保持我家族不衰。”宇文述经过此劫,突然想到自己万一死了,就这几个不成器的儿子,宇文家族肯定要衰落,被排挤,甚至能否健在都是个未知数,所以,对鱼城都寄托厚望。
鱼城都抱拳道:“岳丈,您这话说的客气了,我本是孤儿,被义父鱼惧罗抚养长大,少年时候跟随师傅去修行,根本没有体会过家庭冷暖,在这府宅内,有我的爱妻,有一家人对我的照顾,城都很感激岳丈的赏识,宇文
第四百二十二章 义军遍地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著红罗锦背裆。长矟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这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出自齐郡邹平人王薄所著,大业七年,由于山东劳役繁重,到处灾荒,使齐鲁百姓苦不堪言,王薄与同郡人孟让,在邹平与章丘之间的长白山聚集逃亡农民,举起了反隋的义旗。
次年,杨广征兵百万讨伐高句丽,王薄趁机做此诗文,召集群众拒绝出征高句丽,不要战死辽东,带有明显的反徭役、反暴政性质,附近百姓避役者争相归附。一年多的时间,义军队伍就发展到数万人,成为目前最大的义军之一。
在齐鲁长白山起义风潮带动下,各地义军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趁着朝廷调动大批军力远征辽东,无暇内顾的时候,发展壮大,杀入周围郡县,开仓放粮,召集百姓,发放武器,瞬间拉起武装队伍。
眼下正是大业九年的七月天,义军发展如火如荼,渐渐有了星星之火的燎原势头,最大的几支有河北高鸡泊窦建德、孙安祖,瓦岗山翟让,历阳杜伏威、辅公拓,鄃县张金称、渤海高士达、余杭刘元进等几十路人马,主要集中在河北山东,江淮一带。
这些义军队伍的首领,往往都是一方豪强,有绿林背景,勇武任侠,不是安分的主,被官府压榨到一定程度,自然官逼民反,敢于挑头干大事。
杨玄感起兵时,曾派人给这些义军队伍送书信,要求相互配合,响应他的反叛朝廷的大事,可是,这些所谓的义军首领反应平平,其中原因比较复杂。
首先,出身和门第差距巨大,这些义军首领都是寒门,多为一方匪盗头子,虽然也有人在地方担任过小吏,但级别很低,对朝廷没有什么从属感和忠君感,反而带着黑道绿林的性质,对杨玄感这种上柱国身份的朝廷大官,本身就有些抗拒,觉得朝廷贵族都是一丘之貉,并不积极祝他。
其次,这些义军首领信不过杨玄感,谁也不知道你起兵反隋的真假,都担心万一他成功了,掉过头收拾这些起义队伍,所以,不想掺和进来,让他们门阀势力跟皇族之间争斗,他们跟杨玄感的利益和立场都不同。
第三,义军首领们,都有坐山观虎斗的心理,希望朝廷军队跟这些贵族军队能够厮杀惨烈,两败俱伤,门阀瓦解,他们这些寒门出身的豪强们,才有机会干出大事。此外,还有观望态度在其中,都看到大隋朝廷军兵强马壮,义军不敢出来迎敌,都是躲在山区打游击,所以,都在关注杨玄感的军队,能在朝廷的围剿下,支撑多久,谁也不敢先跳出来,当出头鸟。
这些复杂的心理,使这些首领们,冷漠地看待着杨玄感起兵和失败,错过了一次联合起兵的大好机会。当隋炀帝杨广回到洛阳,接受了群臣提议,开始第一次国内围剿盗匪的部署。
接近五十岁的张须陀,本是齐郡的郡丞,曾跟随史万岁、杨素打过突厥,平过汉王之乱,是一员勇猛大将,奈何隋朝名将、统帅济济,一直没有他独挡一面的机会,所以战功并不多,在整个大隋军中的威望尚未很高,武职官爵仍是从三品将军而已。
不过这一次,他终于得到了一个统领三军为帅的机会,镇压各地盗匪,为国效力,可以施展自己的军事能力了。
张须陀武艺很高,性格刚烈,有勇有谋,带着两万多兵马,从洛阳一带折返回了齐郡。
这次作为勤王之师,他临时在齐郡征调了府兵和壮丁,前往洛阳一带解救东都之困,可是到得稍晚一步,杨玄感已经从
第四百二十三章 各奔西东
河北高鸡泊,为漳水所汇,广袤数百里,水泊荡漾,葭苇阻奥,芦苇丛生,很适合躲藏避乱。
孙安祖在大业七年,因为阻抗劳役,被官府衙役殴打,一怒之下,杀了县令和衙差数人,逃亡他乡,找到了漳南豪雄窦建德,希望得其庇护,窦建德武艺高强,漳南一带,威望极高,黑白通吃,整个贝州的绿林都以他为尊。
当时窦建德分析局势,让孙安祖前往漳南东面数十里的高鸡泊,湖泊中还有岛屿,湖泊岸边有茂密丛林和山岳,地形复杂,完全可以占山为王,若是隋军前去围剿,抵挡不住,还可以逃入湖泊中躲藏。
孙安祖听从安排,带着窦建德提供他的一些人手和物资,在高鸡泊南端山岭中,落草为寇,招揽失去家业和前线逃兵,组建了上千人的队伍。
这一日,窦建德带着女儿窦红线,挚友高雅贤、宋正本、张青特,以及数十护从来到高鸡泊。
山下的喽啰看到窦豪雄来了,没有禀报,直接领着窦建德等人山上,因为他们都清楚,这是寨主孙安祖的大哥,幕后真正的大首领。
“窦大哥,高兄,宋先生,你们怎么来了也不早通知一声,我好下山去迎接你们。”孙安祖脸上露出笑容,大踏步走过来。
“都是兄弟,不必如此客套。”窦建德性格刚烈,但是为人处世,对待兄弟朋友,却很客气。
“呀,这是线娘侄女吗什么时候回来的,有几年没见了,都成大姑娘了。”孙安祖眼前一亮,他上一次见到这个窦线娘,还是七八年前,那时候,她才十岁而已。
“见过孙叔叔,我几日前才回来。”窦线娘身材窈窕,修长纤细,按后世身高衡量,大约在一米七左右,姿容秀美,瓜子脸,柳叶眉,气质清丽,万里挑一的美人胚子。
山上的盗匪、喽啰们,都是庄稼汉,聚拢在一起,没见过什么世面,哪里见到过这样的大美人,眼神一时都直了。
孙安祖毕竟是长辈,很快收回目光,热情道:“窦大哥,请快快到聚义堂落座,咱们晌午要痛快喝一顿。”
窦建德一边往大堂走,一边说道:“不用客气,我坐一坐就要离开,有事要去办,贤雅和宋先生等人,就在你这住下,等我回来后再议起义之事。”
“哦,大哥要远行”孙安祖询问。
窦建德说道:“不错,线娘学艺归来,给我带来一个消息,战国的鬼谷派,最后一位剑圣的练功心得手札和剑谱,外泄江湖,都刻印在一张玄金帛书上,被习武世家的子弟夏侯鸣得到,修炼几年后,剑术大增,出来行走,却被人认出,一路追杀进入了太行山躲藏,现在不少武者前往,习武世家子弟,各地勇武豪强,还有古老门派传人,都会赶去,可谓一次大盛会,我自然要去转一转,哪怕得不到剑谱,能结交几位豪杰、剑客也不虚此行。”
“鬼谷剑谱,战国帛书!”孙安祖吃了一惊,想不到会有这样的江湖事。
他顿了顿,说道:“窦大哥,眼下天下动荡,你孤身一人远行,不够安全,不如多带些人手随行”
窦建德笑道:“我习武这么多年,世俗中的匪盗,谁能伤得了我正因为天下将乱,若能拉拢几位高手,为我们所用,都将是冲锋陷阵的虎贲俾将!”
“我和张大哥也跟随前往。”窦线娘插话说道。
孙安祖闻言点头,抱拳道:“既然窦大哥心意已决,那兄弟就不劝了,让高兄、宋先生等人就放心住下吧,等窦大哥平安归来。”
窦建德这是脸色沉重道:“我这一去,路途不近,进入太行山内,跟踪事态发展,至少两三个月后才能归来,现在各地义军骤起,发展壮大,都在积蓄力量,远的不说,就是咱们漳南附
第四百二十四章 太行山之旅
罗昭云和沈光上路了,途中他更换了侠武长衣,戴上斗笠,简单描画贴敷一下,容貌有些变动,加上这些日子没有剃胡子,已经长上短须,变成一个粗狂汉子的形象。
沈光也是一身长袍劲装服饰,扎着头巾,手中提着宝剑,身姿轻盈,步履生风。
二人快速穿行山野之间,江湖人,不走官路,尽量减少与世人的相处,这样才算江湖。
否则,走在阳关大道,踪迹曝光,就没有了江湖人的潜隐和神秘。
罗昭云总算知道自己为何以前见不到那些剑客、江湖豪雄,敢情是不走大道啊,有些故弄玄虚了。
他们自燕郡出发,没有再去沿途的郡城,只走乡间小路,抄近道捷径,这样既练体质和腿功,又保持行踪不定,不被人发觉。
好在燕郡离着太行山已经近了,只有几百里的路,二人运转呼吸法,然后奔跑如飞,像是丛林豹子一般,累的时候,在放缓步行,这样来回修炼,对体质的提升也有好处。
太行山巍峨耸立,气势磅礴,山形险峻,历来被视为兵要之地。从春秋战国直到明清之间,两千多年间这里烽火不息,见证了古代史的沧海桑田。
在这里发生的历史大事非常多,春秋时,齐桓公曾悬车束马窬太行;战国时,秦国与韩国在太行山“决羊肠之险”的大战;楚汉时,刘邦困于荥阳,曾扼太行飞狐之口,转危为安;三国时,曹操围临漳,袁尚轻易率军东出太行,招致大败等等,金戈铁马的往昔,见证了此地的军事要塞的重要。
太行山南北纵横上百里,要在这里面找一个人,简直大海捞针一般。
不过,当罗昭云和沈光进入之后,通过一些山外凑热闹的侠士口子得知,不少古武剑客,都去了大峡谷区那个方位。
罗昭云和沈光也赶过去,山中人烟罕至,野兽横行,若是没有一定的武艺,进入之后,肯定要被野兽攻击,虎豹豺狼时而出没,很容易丧命。
二人在山里游荡了两三日,大山茫茫,雄浑齐伟,千峰竞秀,万壑争奇,错综复杂的生态群分布,风景倒是雄健壮美。
“看,那里有人影!”沈光指向另一个山头,似乎发现了两道身影,也在四处瞎晃。
“有人影就是好现象,说明我们距离想要找的东西近了。”罗昭云感慨,原本过来也是为了凑热闹,猎奇心理,能否得到那本战国帛书,机会不大,权当一次游玩山水和长见识之旅了。
反正他暂时不想回涿郡复命,因为罗昭云通晓历史的发展脉络,结合在这个世界生活了十来年,他已经察觉,历史进程在加快了,而且发生了一些变化,很快天下义军就要四起,对大隋形成燎原之势,蚁多咬死象,大隋基本回天无力了。
但隋朝的灭亡不是一天两天,需要几年的进程,现在只有各地农民起义军而已,最多一处几万人,气候还不大,贵族和前几朝遗族们,都持观望态度,这次杨玄感叛乱被迅速平定,会延迟贵族谋反,罗家自然不能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当炮灰。
按照罗昭云的想法,先躲一躲,避避风头,不参与朝廷镇压那些义军的事,否则以后自己跟许多势力都有仇,很难拉拢、收服;其次他最近名声太大了,需要低调一些,降一降温,否则以后各路人马都惧怕他,弄不好联合起来先对付他,枪打出头鸟。
再者,如果他此时在涿郡、渔阳一带立即屯兵过重,容易落入话柄,被朝中心怀叵测的人利用,会告他一个罪名,以杨广现在喜怒无常的性格,弄不好一个调令,解除自己兵权,调回东都受审,不死也得脱层皮。
与其在明处受人攻击,进退维谷,举步维艰,不如金蝉脱壳,由明转暗,先到幕后观望天下局势,在适当的时间出现,到时候就以遇到伏击,受伤过重,失忆修养等为借口,堵住天下之口,那时局势明朗,隋朝倾崩在即,一切都好办了。
 
第四百二十五章 补天阁传人
补天阁之名,顾名思义,取意于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宗门始于战国,一位才情惊艳的女子,自称九天玄女转世,融合道家思想、儒家经学、地相堪舆之术,创建了一个只招收女子的门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