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江山争雄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丰玄机

    三日过去,两人伤势都好转许多,伤口愈合,只留下疤痕,淤血全都通畅顺开,有了反抗和自保之力,随时可以从容离开。

    青霜询问:“昭云,我们真的跟去仆骨吗”

    “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既然我堂堂正正答应了塔格,就不能失信,跟她去仆骨,我也想提前认识一下可敦,以后中原发生战乱,如果能认识可敦,跟突厥的外交关系,就可以搭上话,虽然到时都是利益交往,但总比不熟悉好。”罗昭云回答。

    “那好吧,我跟你同往。”青霜在他身边待的时间长了,有一种依赖感,自己没有其它地方可以去,跟在他身旁,能经历许多事。

    罗昭云点点头,问道:“青霜,若有一天中原大乱,群雄割据,相互争霸,我也会加入其中,与天下豪雄们争锋,你会助我一臂之力吗”

    “帮助你什么,帮你杀人吗”青霜冷淡地说。

    罗昭云摇头道:“不,我不希望你再出手了,就在后方,帮我训练一些精锐吧,有些情报人员、行动组成员等,只要学到你的一些侦查、躲藏、跟踪等本事,也足够他们提升一大截能力了。”

    青霜陷入犹豫,半晌道:“我考虑一下吧。”

    她以及厌倦了杀人,也讨厌继续杀人,所以才会想着离开楼外楼杀手组织。

    如果罗昭云找她来刺杀对手,她会感到失望,甚至阻抗情绪,因为那只是把她当成了一个杀人工具,不是真正对待她这个人。

    但罗昭云的一番话,跟她心中做的坏打算并不同,所以,有些犹豫,要不要帮他做这件事。

    “你不打算继续效忠隋朝皇室了”

    罗昭云叹道:“当一个王朝腐朽,君王昏庸的时候,朝代更迭不可避免,谁能阻抗天下大势当百姓水深火热中,我愿出力,创一方净土,让百姓安居乐业。”

    “你们罗家也打算自立为王”青霜吃了一惊问。

    罗昭云从容一笑道:“那是后面的事了,等具体形势到来,在做具体打算吧,一旦各地都纷纷反隋,我罗家肯定也会有所行动,否则,会被各路大军攻击、吞并,没有明主出现,我就做那明主有何妨!”

    就在二人谈论的时候,车外传来一阵马蹄声,仆骨的迎接队伍出现了。

    .............

    东都洛阳,皇宫内,如意公主得知罗昭云遭遇伏击,下落不明后,担心害怕,日夜茶饭不思,没过几日就病了一场,虚弱无比。

    萧皇后过来探望,看到原本花容月貌的小女儿,如今没有了一丝朝气,病怏怏的样子,憔悴无比,感到心疼。

    “如意,你这是何苦啊罗成只是下落不明,没有发现尸骨,就是好消息,说明还有生还的可能,你不要相信外面谣传,本宫就不信,武艺高强、智计百出的罗成,会躲不过此劫。”萧皇后在安慰着小女儿。

    如意公主杨采玉,听到这样的话,似乎来了几分精神,一把抓住萧皇




第四百三十八章 瓦岗豪杰
    “瓦岗寨上英雄将,杀贪官,断皇杠,开官仓、放义粮,黎民百姓都欢畅……”这是河南东郡一带最近两年流传的歌谣,越传越广,陆陆续续不少壮丁、流民纷纷登瓦岗山,加入了翟让的义军队伍中。

    这翟让武艺不俗,最先加入隋朝的地方衙门的捕快,然后做了小吏法曹,绿林朋友认识不少,为人豪爽重义气,所以在东郡韦城内颇有几分名气,奈何因抱打不平得罪上司,被打入了牢狱,判了重罪,监管地牢的狱吏黄君汉,因敬佩其才能和义气,便偷偷放了翟让,然后一起离开韦城,落草为寇。

    不久,翟让带着兄长翟弘、侄子翟摩侯、挚友王儒信等人,在东郡附近的瓦岗寨,招兵买马,举起义旗,引得不少义勇之士络绎不绝来投奔,其中有贾家楼富商贾雄、饱读诗书贾润浦带着一些族人加入,带来不少物资和财宝,壮大队伍。

    半年内,翟让的一位绿林好友单雄信,在本乡召集了数百血气方刚的壮士青年,前来助阵,使得瓦岗声威更震。

    这一日,瓦岗寨的聚义堂热闹非凡,一些山寨的头目聚首,大碗吃肉,大碗喝酒之后,商讨起瓦岗寨下一步的发展大事来。

    翟让三十五六岁的年纪,国字脸,短胡须,眉锋浓密,方口大耳,气宇不俗,目前是瓦岗寨的大当家,环顾一周说道:“诸位兄弟,在这都不是外人,咱们也不说外道话,如今隋朝廷昏庸**,杨广穷奢极欲,穷兵黩武,不惜民力,闹得天下沸沸扬扬,各地锋盗四起,朝廷已经无暇四顾,谁发展的快,谁的队伍壮大,便拥有了立足乱世的本钱。”

    “我瓦岗寨地势险要,在群山峻岭之间,易守难攻,算是一块宝地,只不过,随着前来投奔的义士、豪雄增多,加上避难的百姓、家眷等,瓦岗寨的用粮、日常补给等短缺,我们不能在山上自给自足了,必须要相隔法子,维持山寨的生活,光有金银财宝也不行,我们没有足够的粮食、酒肉、布匹等等,有钱在山上也花不出去,要购买外物,离着山城都很远,不大方便;再说,上万人花销巨大,山上的积蓄,也不够一年的开销。”

    贾润浦道:“大当家,本人建议,我等应该攻下东郡的韦城,作为我们自己的山下城邑,如此一来,山寨与韦城便可相互依托,控制粮库仓禀,以及武器、布匹等作坊,将物资源源不断往山上运,我山寨也可在城内开自己的酒楼、当铺等,接纳投奔而来的义士,安抚一方百姓,好处很多。”

    “这个主意很好啊!”贾雄、王儒信、黄君汉、蔡孝和等人都附和、赞同。、

    只有一人忽然插嘴反驳道:“这个办法虽好,只是不够大胆,太过保守了。”

    众人望去,眼见说话之人,正是一位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俊杰徐世绩,他本是富贵之家的子弟,但是好武斗勇,一身本领,平时仗义疏财,有侠胆之气,看到朝廷**,各地乱起,于是离家出走,主动投奔瓦岗山,成为山上一员小将。

    “世绩,你有什么好法子了”翟让问向了他。

    徐世绩起身,在众目睽睽下,从容说道:“大当家,我是这样想的,附近是我等家乡所在,乡里乡亲,不少老邻少居,实在不宜侵扰,若是我们抢夺了他们的店铺,分了他们的财产,恐怕我们以后也无法在这里立足,这一方百



第四百三十九章 仆骨王部
    魂雄气壮九州东,一敞天门旭日升。百代帝王趋受命,万方处士向蓬瀛。

    这是描述五岳之首泰山的诗句,古之帝王,文人墨客,对登泰山皆情有独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虎踞龙盘于齐鲁平原上,东临烟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滚滚波涛的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方圆上百里,巍峨又雄奇。

    王薄自长白山起兵后,得知齐郡的张须陀开仓放粮,招募府兵,要来攻打他的队伍,于是将队伍拉至鲁郡的泰山脚下驻扎,与孟让合兵在一起,足有十万义军,驻扎泰山下,想要借助这里的地势,以及雄浑气魄,击垮隋军。

    这十万义军中,大多武器不全,衣甲不全,无法保持统一的颜色,旌旗混乱,完全的杂牌军。

    以前王薄与孟让都分别击败过几股地方隋军,但那都是缺少训练的半农半军性质的府兵,临时组建居多,斗志不高,没有对义军造成多大威胁,但是这一次情况不同了,张须陀乃是军中的正规将领,曾跟随史万岁、杨素打过突厥,镇压过汉王叛乱,有多次实战经验,虽然最近几年,名声并不显赫,但的确是一名战将。

    而且这次张须陀在齐郡招募许多壮丁,打折保家卫国、维护地方安宁的口号,颇得军心,凝聚了三万人马,武备精良,战骑就有三四千,来势汹汹。

    王薄与孟让登上了泰山,眺望远方烟尘飞扬,滚滚本来的骑兵,还有整齐又素的正规军队伍,都感到了压力。

    “孟贤弟,你有何对敌高见”王薄主动询问。

    “王兄,愚弟以为,咱们合兵之后,足有十万大军,听说张须陀只带了三万人,相差悬殊,而且,他们的士兵,与我们的将士,都来自这片齐鲁之地,可以说,都是一方水土的人,我就不信,都是新招募不久,他的军队就能打败咱们的兵马,都是一个脑袋两只手,咱们三打一,还打不过他们吗”孟让长得有些粗犷,身材高大,学过一些武艺,曾代表击败当地几股府兵围剿,心高气傲,已经不把隋军放在眼里。

    王薄微微点头,说道:“咱们兵马的确三倍于隋兵,只是带兵之道,讲究兵法和计谋,绝非人多一方就能够胜利,张须陀在军中虽不算赫赫有名,但也有几分本事,我等不能轻敌,先派人叫阵,跟隋军厮杀一下,试试隋军的斤两,再做后续的部署。”

    孟让赞同道:“也好,那就按照王兄的意思办,我军中有一位悍将,名叫秦英,父亲是当地的一位拳师,他自幼跟随父亲习武,本领高超,使一手好刀法,不妨派他出去迎战,斩几员隋军虎贲俾将,先杀一杀隋军威风,扬我三军士气。”

    .........

    罗昭云撩开车帘子,发现一簇人马前来迎接兰依娜塔格,在那里客套一番后,前面带路,前往十里外的仆骨王部。

    仆骨族是一种民族统称,真正的仆骨人,遍布方圆几百里的草原,肯定有大大小小不少的小部落族群,而塔格要赶往的地方是仆骨王部,也就是仆骨酋长和几位贵族居住的大部落。

    铁勒诸部中,仆骨族的实力居中上等,薛延陀最为强盛,在铁勒族群中占用主导的地位,但是薛延陀人好战,而且这一代的薛延陀王性格残暴,在铁勒中不得人心,所以一些小族群,往往跟仆骨、回纥团结起来,共同抗衡薛延陀的欺压。

    赶路小半个时辰,车队终于接近了仆骨王部,这是一个土城,比邻水草丰富的湖泊与水系,围建了一个土城,城墙只有一人多高,用积土夯实,上面插着木桩倒刺,作为防御线。

    &nb



第四百四十一章 塞上曲
    罗士信、程知节带兵掩杀在后,八千兵甲,追击两万义军,厮杀声惨烈。

    本来兵败一方,没有了斗志,就容易混乱不堪,加上这些所谓的义军,本就是乌合之众,没有严明的军纪,平时缺少训练,加上没有完整的官方体系,就是临时凑在一起,缺少一个凝聚力,没有斗争纲领。

    两大都尉带兵冲杀,血流成河,沿途死尸横地,惨不忍睹。

    一些叛军丢盔卸甲,扔掉兵器,蹲在地上,免遭屠戮的下场,稍有不慎,就容易被隋军士卒砍杀。

    好在张须陀带兵严明,明察秋毫,军纪如山,所以这些士卒见到有人投降,并没有趁机屠杀,全部给凑在一起,看押起来。

    八千甲士追到了义军的大营百步前,这才止住了去势,因为营地内的弓箭手,已经开始放箭了,箭羽纷纷落在了脚下空地,百步之内的范围。

    “停止追击,布阵后退三十步,准备叫阵!”罗士信没有打够,开始在孟让大营前喊话。

    程知节看似粗犷,却胆大心细,勒马上前道:“孟让与王薄的军营相隔两里,与泰山成品字犄角之势,当心王薄派兵从侧面杀来,包抄咱们的后路,还是暂且退去吧,我们的任务完成了。”

    罗士信虽然勇武过人,但年纪不大,对程知节很是敬重,点头同意,于是领军返回。

    隋军辕门前,张须陀带着樊虎、唐孝仁等俾将走出来,看到收押回来了数千乱军贼子,还有被斩得敌将首级,微微点头,感叹道:“英雄出少年啊,从这罗士信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当年打突厥时,小将罗成的身影,神形兼备,又一位少年将军要崛起了。”

    樊虎、唐孝仁等人都有些惊讶,想不到大帅竟然给罗士信得如此高的评价,罗成是谁,他们都心知肚明,那是大隋无敌少帅,罗士信真的能及得上他的几分之一吗

    顷刻,程知节、罗士信归来,下马向张须陀复命,递交调兵令牌。

    张须陀当场宣布,擢升程、罗两大都尉为俾将,官职升了一档,让他们再接再厉,为国立功。

    “谢将军提拔!”程、罗二人抱拳感激,他们刚一参加就被破格提拔成校尉,打了几个小仗后,提升到都尉,如今又擢升为俾将,前后不足半年,这等信任和知遇之恩,让二人都非常感动。

    张须陀道:“本将军已经想好破敌之策,过几日,就可以实施,将王薄、孟让联军,一网打尽。”

    ………

    罗昭云和青霜在仆骨住下来,虽然暂时没有见到可敦,但是他俩从塔格那里,得到了自由出行的腰牌,可以在仆骨王部内走动,练功外的空闲,二人就四处溜达,感受仆骨族部落游民的生活。

    这是草原部落的生活常态,到处都是帐篷,街道勉强还算规规矩矩,走在街上的牧民,都是穿着胡服,颜色各异,有的带着皮帽,有的披散着头发,眼眶凹深,额骨和颧骨都很高,跟中原人差别很大。

    一些少女的皮肤也很粗糙,整日风吹日晒,缺少了中原女孩子的娇嫩和白皙,但是都很有力气,扛着东西,不亚于中原男子的力气了。

    有的地方还有胡琴、羌笛传出,一些人围绕着载歌载舞,不外出游牧的时候,这些牧民倒是挺会自娱自乐。

    二人转了一圈部落内的交易坊市,那里除了拍卖牛羊、马匹、武器、胭脂水粉、绫罗绸缎外,竟然还明码实价拍卖活人,有男女、小



第四百四十二章 声东击西
    夜色低沉,天空淅淅沥沥下着雨,还有雷电之声,营地的篝火都显得黯淡,不少被浇灭了。

    今晚张须陀全副武装,调动兵马,准备要对叛军大营动手了。

    程知节、樊虎、唐孝仁、罗士信等一干俾将全都身披铠甲,手持长兵站在帅帐之前,刚才已经在帐内接了军令,此时等待张将军出来壮行。

    一些都尉、校尉也在外面,听候调度,篝火已经被雨水浇灭,但是每个人的脸上,都露着兴奋之色,因为今夜,就要偷袭叛军的营地,进行歼灭战了。

    对峙数日,终于迎来了最终的生死战。

    张须陀接近五十岁的年纪,老当益壮,看上去像是四十许间,脸型线条棱角分明,沉稳刚毅,颇有大将之才,只不过,隋朝的名将太多,从文帝时候到杨广登基,这二十多年间,张须陀一直在熬,可惜上面的大将军全都压在他的上面。

    杨素、高颎、贺若弼、宇文忻、韩擒虎、虞庆则、史万岁、李景等等,名头都要比他大很多,所以能给他独自领军,独当一面的机会太少了。

    大隋统一南陈时候,他资历尚浅,家族也非门阀,不受重用,随后大隋进入太平时期,很少有战事,一旦出现边疆的战事,他往往也是一员俾将而已,导致他三十岁到五十岁之间,并没有更好的成名机会。

    现在老一辈的元帅、宰相们,基本都挂了,老死的老死,被斩的被斩,大隋当下乱了起来,反而给他一次坐镇齐鲁,统领三军,独挡一方的机会。

    张须陀老练志坚,镇定自如,根据这几天叛军的作息规律和防御漏洞,已经制定了围歼破敌的计划。

    “今夜事关重大,刚才已经发号施令,眼下就是诸位将军,为国效力,平定叛乱的大好时机,去吧,各就其位,按信号行动。”

    “属下明白!”这些俾将、都尉们全都拱手应诺。

    很快,营地的侧门、后门开始出动兵马,各自奔向不同的方位设伏。

    最先出手的是几百名斥候,悄然出动,在雨夜中如同鬼魅一般,干掉了王薄、孟让两军设立的游哨和岗哨,让两军外围的警哨全部哑掉了。

    罗士信手持长矛,带领了一千骑兵,全副重甲,已经悄无声息来到了孟让主营外百步。
1...96979899100...2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