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最强小村长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硝烟

    “刚才我们大家都喝酒了,不管喝多喝少都不算数,现在咱们重新开始,喝个痛快!”余见海端起了酒杯,“我先敬大家一杯怎样”

    “不不不,”淮海报社的记者盛华仁的酒量差一些,此刻已经有点喝多了,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我是不能再喝了,喝醉了就走不了!你们能者多劳,我陪着就好!”

    “盛哥,余总监额心意你总不能拒绝吧”省电视台新闻频道的记者吕涛笑道,“我记得盛哥的酒量不错,上次在姑苏采访,你可是喝得比谁都多哦!”

    盛华仁听了吕涛的话老脸一红,心说老子还不是吃了你们的亏,妈的老子喝醉了什么都没做,你们倒是舒舒服服的来了个大保健。今天老子说什么也不喝了,省得又错过了精彩的节目。

    “实在不行了,你们酒量好就多喝点,我已经喝好了,陪着就是了。”盛华仁打定了主意,就坚持道。

    “随意吧,”余见海打圆场道,“原则上大家都要喝好喝足,谁要是谦虚留着量,可不要背地里怪我们桂主任啊!”

    “哪里哪里!”几个记者赶紧都赔笑,“今天桂主任已经是盛情款待了,我们都有点不好意思了呢!”

    “几位从省城大老远的过来,我们哪能不招待好”桂田笑道,我们天润的生态猪肉能不能大火,就看各位的本事呢!”

    “哪里哪里,”吕涛摆手道,“天润的宣传已经很好了,我们这次来不过是锦上添花,顺便公费旅游来了!”

    一句话说出了实质,几个记者都是相视一笑,互相心照不宣的不再多说,而是端起了酒杯。

    “来!喝!”余见海一饮而尽,让刘一民他们都吃了一惊。

    “余总监,这样喝我们恐怕吃不消,你看……”吕涛皱眉道。

    “哈哈,这第一杯酒,我要表示足够的诚意呀!”余见海笑了笑,“谁让我是咱们基地的技术总监呢,又是本地人,算是双重的主人了!”

    “呃……”吕涛微微犹豫了一下,还是把杯子里的酒喝干了,他夹了块猪肉放进嘴里慢慢咀嚼着,“余总监这么年轻有为,真是前途无量啊!”

    “吕哥过奖了!”余见海笑笑,抓过酒瓶子把各人的杯子满上,又端着酒杯站了起来,“好事成双,我再敬各位一杯!”

    “坐下坐下!”刘一民不淡定了,“余总监,这酒这样喝可不行,太猛了吃不消。慢慢来,慢慢来!”

    “对呀,咱们已经喝了不少了,这样喝的话就醉了!”吕涛也说道,“我们主要是想和余总监交个朋友,聊天为主,聊天为主!”

     




第302章:旅游资源
    第302章:旅游资源

    “专访”刘一民怔了一下,“怎么个做法”

    “我们电视台农业频道不是有个‘新农人风采’嘛,我们就把余总监做一期节目,你们说什么样”吕涛笑道。

    “不错呀!”盛华仁点头道,“那可是你们电视台农业频道的重点栏目,我也警经常会看看。你的提议不错,不过我们可能帮不上忙!”

    “老盛你可别想偷懒啊!”吕涛坏笑道,“咱们几个出差是一起来的,回去当然也要一起回去。等会我们吃完饭就去余总监的村庄看看,拍点照片回去做素材,至于后期制作就等回去再说。你们觉得怎么样”

    “不错的主意!”刘海也笑道,“不过据我所知,能够上这个栏目的人,大多是地方上推荐的吧那些地方的宣传部门都有各自的推荐人选,这一期一个人物,等到余总监的这一期制作完成,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播出”

    吕涛愣住了,想了想说道,“这个先不管了,总之先把素材准备好,也许回去之后能够有机会呢!”

    这几个记者都想和余见海搞好关系,因为他毕竟是天润养殖基地的技术总监,以后少不得要打交道的。因为天润是国内数一数二的肉制品加工龙头企业,每年都要有大量的新闻报道的。

    尤其是这个新建的养殖基地,主打的产品是“生态猪肉”,这种猪肉几个记者都是品尝过的,实际上今天中午吃的就是。他们知道这种独一无二的猪肉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多大,对于全面负责养殖技术的余见海自然不敢小觑。

    得知记者们要去余湾看看,孟宪平喜不自胜。他虽然仅仅是个镇长,很少有机会上新闻,不过深知宣传的重要性,要不然政府也不会专门有宣传部门了。

    尤其是在现在的信息社会,新闻的传播速度要比以前快得多了。只要这些大记者稍微的把余湾宣传一下,那么南城也会跟着增加曝光率,他这个镇长想不被提到都不行。

    孟宪平当机立断,和镇上的宣传委员杨长江打了招呼,让杨长江全程陪同。又把镇上的小车调来两辆,专门把这些记者送往余湾。

    到了余湾之后,刘一民他们看到这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忍不住大声赞叹。说这是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要是在南方,说不定早就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特色旅游目的地了。

    听了刘一鸣的话,杨长江笑道,“刘记者,那是经济发达的地方,人们讲究休闲,讲究享受。像我们南城这么点的小地方,老百姓都忙着赚钱,哪有这个心思来休闲啊!再说,我们这一带到处都是山,哪一个地方都是一样的!”

    吕涛接过话茬笑道,“杨委员,这你就不知道了。现在经济发达的地方很多旅游资源都被过度开发了,一到节假日都是人满为患,很多人现在已经不扎堆往名气大的地方去了。尤其是一些中产阶层,现在都是有车一族,自驾游非常流行。只要你们这儿能够保持原汁原味的,再稍微有那么一两样拿得出手的特色产品,肯定会有人慕名而来的。”

    杨长江听了若有所思,想了一下笑道,“我们这儿哪有什么特色的产品如果说有的话,估计就是余村长他们这里的瓜果了。这个不是吹牛的,余湾的蔬菜虽然还没有形成规模,不过已经在我们云水小有名气了。”

    “哎呀,这就是资源啊!”吕涛拍手笑道,“只要有特色的东西,就有吸引人的地方。你想想啊,现在城里人生活节奏太快,精神压力也大,要是有这么一个风景好空气好的地方,还有独一无二的新鲜瓜果,肯定有人来啊!”

    刘海不紧不慢地接口道,“这个还真是不错



第303章:被平均
    第303章:被平均

    在余湾参观了一番,几个记者品尝了瓜果,对于这些口感独特的瓜果赞口不绝,纷纷表示这是他们吃过的最好的瓜果。

    余见海也不客气,直接吩咐给每人准备了一份,只是因为西瓜太过笨重,他们也只好一人拿了一个。

    不过几个记者都很兴奋,因为他们这次前来,天润集团已经私下里给了他们每人一千块的车马费,并且他们还结识了余见海这个奇人,估计以后要是到南城来,各种新鲜的瓜果是少不了的。

    因为刘一民的网站临时有采访任务,他不得不提前返回。吕涛他们也表示要赶回省城,正好乘坐云水晚上到省城的最后一班客车。

    余见海见他们坚持要走,就给桂田打了个电话,然后由镇里安排了专车,直接把记者们送到了车站,正好里发车已经不到二十分钟了。

    “几位大哥,以后有空常来啊!”余见海笑盈盈地打了招呼,顺便把几人的车票都买了。吕涛笑道,“我是叫你余村长还是余总监呢,要不我们叫你老弟怎么样我正好痴长你几岁!”

    “求之不得呀!”余见海大笑道,“能够和几位大记者交朋友,我求之不得呢!”

    “啊呀,什么大记者呀!”刘海笑道,“就是一份工作罢了!哪像老弟你这么年轻有为,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啊!”

    “几位大哥抬举了,有空常来啊!”

    发车了,余见海直到几个人检票上了车,这才到了站外,一直目送客车离开,这才坐着南城镇的车子回家。

    “余村长,你真是人不可貌相啊!这么年轻路子就这么广,以后肯定大有作为啊!”开车的司机老李感叹道,“不要说我们南城的村长没有一个有这本事,就是镇长书记也没有这个能耐啊!”

    余见海笑笑,心说这倒不是谦虚的,估计不要说是镇长了,恐怕就是县长也不一定能够随随便便的就把省里这几个主要媒体的记者都请到云水来吧这也就是天润集团这些年和媒体的关系一直都很好,要不然估计也够呛的。

    虽然招待吕涛他们又开支了一些钱,不过余见海觉得值得。这是他最近的出来的处世哲学,有用的朋友要常交深交,暂时用不上的朋友也要长交,因为暂时用不上,不代表将来用不上。就像现在认识的这几个记者,看似并没有什么大用处,可是将来要是请他们帮忙,谁又能拒绝呢!

    余见海下午听了几个记者的议论,心里早已有了一个宏伟的计划,这个计划很大,大到现在都不能说出来。因为时机还不成熟,现在说出来恐怕除了让人笑话,别的没有半点用处。

    不过余见海并不担心,因为他最近研读了政策,发现国家对于三农这一块非常的重视,大首长一直在强调要搞活农村经济,让农民的口袋鼓起来。上面的政策这么好,下面的农村发展的大好机遇来了啊!

    如果说像一些没有资源没有特色的农村地区,发展还比较困难的话,那么余湾现在的资源已经不少了,就看怎么整合利用了。

    首先现在的余湾是县里的蔬菜特色村,只要利用好这个机会,把余湾的蔬菜做成规模,让余湾蔬菜在一定范围内主导市场,那还愁老百姓的收入上不去吗

    按照现在官方公布的数据,云水每年的人均收入是将近两万,算是很不错的数据。不过只有生活在农村的人才知道,这个数据其实是非常不准的。不要说农民对于这个数据不满意,就是很多工作人员对于这个数据也是持怀疑态度的。

    因为这



第305章:粮仓满了
    第305章:粮仓满了

    “怎么不可能啊”施华不乐意了,“说句公道话,老表这麦子是很好了的,能比这好的确实不多。不过要是和咱们村长家的麦子比,还是差了一些!”

    “大华子你吹牛逼吧”林苏杭终于忍不住笑道,“要不然咱打个赌”

    “赌什么”施华扬了扬头问道。

    “咱就赌收割费!”林苏杭坏笑道,“要是我输了,我多给你五十块一亩。要是你输了,就收点油钱行不行”

    “没问题!”施华满口答应道,“这五十块我赢定了!”

    周围帮忙的人也跟着起哄,都觉得施华必输无疑。

    林苏杭的麦子长势好,已经是顶级的产量了,要说能和这差不多的或许可以有,说能超出二百斤一亩的,真是想都不敢想的!

    施华在林庄收割了两天,一些在外跨区作业的收割机陆续回来了。施华也就不在林庄干活了,要回去把余见海的那些麦子割了再说。

    一大早露水还没干,施华就已经把收割机开到了田头,一边等着露水干,一边给一些轴承上打黄油,把缠在收割机上的秸秆清理干净。

    余见海已经和好几家说好了,要用一下他们门口的场晒小麦。因为他们的土地都已经盖上大棚了,门口的场也用不上。

    为了抓紧时间,争取早点把麦子收割完,余见海也不用在田头装袋子了,干脆找了一辆柴油三轮车过来,从田头直接把麦子拉到场上去。

    余汉生骑着电动三轮来了,驮来了一桶纯净水,还有一些干粮。另外还拿来了两把镰刀,准备把田埂上一些割不到的清理一下。这是农民的老传统了,庄稼生长一季不容易,得最大程度的做到颗粒归仓。

    今天因为家里要收割小麦,谢若云也来到了田头,她穿着长袖外套,头上顶着宽檐遮阳帽。其实她来了也帮不上什么忙,只不过是表达了一种态度而已。

    除了余见海一家人,安娜也带着娜娜一起来了。她们两个的装束就比较搞笑了,安娜把自己包裹得跟粽子一样严实,带着雪白的大口罩,头上同样是刚买的宽檐遮阳帽,手上还套着手套。

    娜娜不准穿那么多嫌热,不过也是戴了帽子,安娜还帮她撑了太阳伞。娜娜还带了个小马扎,老老实实地坐在田头不远的地方,哼哧哼哧地啃着西瓜。

    这个天气,有片西瓜啃一啃是多么畅快的事情啊!

    只不过一般人压根就舍不得吃,也就是余见海家自己种的西瓜,一下子搬来了好几个。

    太阳渐渐地高了,麦子上的露水已经干了,施华发动了收割机,开始干活。

    马达轰鸣,收割机的拨禾轮转动起来,将整齐的麦穗揽到割台前,锋利的剪刀将麦秆从中间剪断,被输送带传送进了脱粒机。

    碎草从收割机里吐了出来,同时喷出来的还有被鼓风机吹出来的碎草屑。

    施华将油门加到了最大,稳稳地操纵着收割机前进,伴随着拨禾轮的转动,收割机身后已经是有两米的宽度成了空茬口。

    “呵呵,汉生大哥呀,你家今年的麦子可要丰收了啊!”余汉成站在边上笑眯眯的说道,他是专门来看热闹的,看看这片麦子究竟能不能收到一千三百斤一亩地。

    “哈哈,应该不错吧!”余汉生扔了根烟给余汉成,两人走得远远的点上了,“按说应该能收个千把斤!”

    “汉生大哥,那咱就按照一千斤一亩,现在我包了怎么样”余汉成笑道,“要是低于一千三,算我走眼了!”

    “能有那么多么”余汉生笑笑,其实他心里也大概有个谱的,不过他低调惯了,总不能也像余汉成这样嚷嚷吧。

    “肯定有!”余汉成把烟头小心地放在地上,吐了口唾沫确定烟头完全熄灭了,这才又用脚踩了踩,这才和余汉生走向田头。

     



第306章:这麦子给我留点
    第306章:这麦子给我留点

    “余大叔,让三轮车过来吧!”施华在收割机的粮食出口摆弄了一下,无奈地说道。

    “华子,真满了”余汉生看不到粮仓里的情况,还是有点怀疑道。

    “大叔,我哄你干嘛”施华哭笑不得了,“天气这么好,要是机器没问题,我还不抓紧收割”

    余见海已经向三轮车招手了,开三轮的驾驶员也是一脸的懵逼,不过他是说好的多少钱一趟,也就突突地把三轮开了过来。

    施华将出粮口打开,里面的麦子直接就淌出来了。施华启动了发动机,将出粮食的离合连上,脚下慢慢加大油门。

    饱满的麦粒从粮仓里吐了出来,倾倒在三轮车上。司机手里拿着铁锨,将粮食往一块收拢,嘴里不停道,“这麦粒真粗壮啊!我跟着收割机拉了几年粮食,就没有见过这么好的麦子!”

    “你才见过多少麦子”施华从驾驶室里把头伸出来说道,“我玩收割机七八年了,从湖北收各到山东,就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小麦!”

    余汉生抓起一把麦粒仔细的端详着,伸手捏起一颗放进嘴里咬着,想看看麦粒的干度怎么样。

    余见海则是围着收割机转了一圈,仔细的看着收割机的构造,很快就发现了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1...5455565758...29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