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个系统来读书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火车大王
《唐诗三百首》是值得仔细品读、反复品读的书,唐明耀看了两个小时,也只读到第十二首诗,平均一小时四首。
这主要是他在刻意背诵里面的诗句,花的时间较多。
【进阶任务:读书两小时,积分+10分。】
今天总体算下来,已经有8分的盈余了。
如果整个暑假都保持这个进度,唐明耀能赶在开学前把《唐诗三百首》背完,还能再读一读宋词。
虽然速度不快,却能受用一辈子。
当然,仅仅这么看一遍是不够的,唐明耀还准备遵循科学的记忆法,在今晚、明天、下个星期、下个月都把今天的内容复习一遍。
该休息了。
唐明耀随手把书快速翻了翻,就准备把它放回缝纫机上。
突然书页之中一抹绿色从他的视线里闪过,令他停下了手上的动作。
“什么东西”
慢慢又翻了一遍,这次找到了,是一联邮票,四张,水仙花的图案。
唐明耀脑子里蹦出了很久以前的记忆。
他记得这几张邮票,当年也曾从书里翻出来过,觉得漂亮,就珍而重之的夹在自己的书里收藏起来,上初中还带到了学校里去,可惜后来不知是被人偷了,还是自己收在哪儿搞忘了,总之后来是没有再见过。
但这几张邮票,还是开启了他年少时代的一个爱好,集邮。
还记得那些年,他把父亲寄回家的信封全撕了,就为了把上面的邮票揭下来收藏。
每次父亲寄信回来,他第一时间不是看信,而是看看信封上的邮票是不是自己没有的。
上初中最痴迷集邮的时期,他甚至会省下早饭钱,就为了去学校小卖部买个新的信封,因为那上面有他没有见过的新邮票。
只是后来随着时代发展,手机普及,网络崛起,寄信就不流行了,集邮也变得越来越小众,唐明耀把自己所有的收藏送给了一个姐姐,从此再没有玩过这个。
此时见到这几张邮票,他久违的情怀又被勾了起来。
老家这里穷乡僻壤的,除了钓鱼,没有任何能勾得起他兴趣的娱乐活动,如果能玩玩集邮倒是不错。
唐明耀当即回到母亲卧室,翻箱倒柜,把家里这些年存留的信件全都翻了出来。
基本都是父亲从外地寄给母亲的。
他随手拆了一封看,抬头写着:“亲爱的妻子……”
咦,真酸!
唐明耀一边觉得父亲这么称呼母亲很酸腐,一边又觉得有狗粮的味道。
他把注意力集中到邮票上来,很多都是民居邮票,四#川民居、云#南民居、广#西民居……10分的,20分的,50分的,80分的,还有挂号信,上面有价值超过1元的邮票,在这里非常少见。
唐明耀找来剪刀,把邮票连着背后的信封剪下来,泡在水里,过一会儿泡湿了,就轻轻揭下邮票,把背后的胶洗干净,最后晾干,就变成一枚枚全新的邮票了。
这方法是他当年从集邮的同学那里学来的。
据说专业的集邮,需要一整套专业的工具,集邮册、手套、镊子、装邮票的塑料封套、防潮箱……反正挺讲究的。
唐明耀曾经是个随缘的集邮爱好者,他不会管邮票有没有破损,有没有泛黄,只要有就行了。
不过既然重生一次,此时唐明耀觉得,如果能玩得专业点,自然有更多的乐趣。
于是这一刻,他重生后第一个不属于基本需求的念头出现了,买一套集邮工具!
“这不属于基本需求,得从系统里扣积分去买,虽说不是很贵,但几十分还是要的,最近得好好读书,攒点积分!”
还有钱的问题。
几十块钱唐明耀现在是没有的。
读小学他拿过最大的一笔财富,是上个月在乡上期末考试,母亲给了他五块钱让他中午吃顿好的,被他拿去买了个火皮枪。
想了一阵,现阶
第4章 钓乌鱼
乌鱼是淡水水域里比较常见的野生鱼类,又叫黑鱼。和其他鱼类不同,这种鱼会一对一配偶,并自己抚养后代,春末到夏末的季节会生活在水草繁茂的浅水层,冬季则沉入水底过冬。
这种鱼是凶猛的肉食动物,生长快,重量上限高,三五斤的重量,对于这种鱼来说稀松平常。
因为少刺和肉质鲜美的缘故,这种鱼的价格并不低。
唐明耀村里有个捕鱼人,平时就从村民手里收购这种鱼,五元钱一斤。他转手拿到乡里的集市上卖,能卖八元。
会钓这种鱼的人,在河边跑几趟,钓三五条大的都很正常。
唐明耀保守点算,自己每天钓两条,每条乌鱼平均两斤,卖收购商都能卖20元,自己去集市上则能卖出32元。
最多两三天,就能钓够买集邮工具的钱了。
所以,通过一番精密的计算,他立刻决定转钓这种乌鱼。
钓乌鱼用的工具,和钓鲫鱼梭鱼的工具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鱼竿得用更大更粗的,不然那么重的鱼猛地一扯,细的斑竹直接就给扯断了。
其次,鱼线也要换专门的粗鱼线,还有鱼钩,要用成人大指头那么大的加大号。
鱼竿好办,唐明耀自己家有片斑竹林,钻进去砍一根合适的,剃掉枝丫,用火烤一烤有点弯的竹节,撇直,把尖端最细的那一截舍掉,留下三到四米的长度,就是一根合格的鱼竿了。
至于鱼线和鱼钩,这玩意就得花钱买了。
唐明耀所在的乡集,是每逢3、6、9赶集。当他准备好钓鱼竿,已经是27号上午了,刚刚错过前一天的集市。如果去集市上买,就得再等两天。
唐明耀现在可没有耐心慢慢等这两天,他回屋把自己的私房钱偷偷摸了出来,数了数大大小小十几张票子,拢共六角四分钱!
真是寒酸!
唐明耀简直不能想象,改开已经整整二十年了,自己居然还这么穷,所有财产加在一起,竟然不超过一块钱。
贫困山区伤不起啊。
他记得重生前,还在央视看到了隔壁县的宣传广告,广告词大致是这样的:xx故里,国家级贫困县,什么什么的。
他自己这个县也好不了多少。
所以,穷不是自己的错,而是地理位置不好。
所以身处山区的大人们,卯足了劲要送孩子上学,只为下一代不用再在穷山沟里刨食。
扯远了,说回正题。
唐明耀拿着所有的积蓄,想了想大概够买几米鱼线和一只鱼钩了,于是关了门,带着跟屁虫弟弟,沿山路下到河边,来到一户邻居家里。
“李兵兵!”
“李兵兵在不在”
唐明耀羞耻的喊了几声小学同学的名字。
屋里很快跳出来两个跟他差不多大的少年,前面一个正是李兵兵,后面跟着的,是他的弟弟李平平。
这两兄弟都是他的小学同学,因为住的离河近,他爹常年在河里捕鱼养家,俩小子从小耳濡目染,也学了一身捕鱼的本事。
唐明耀来这里,就是想从他们手上买点鱼线和鱼钩。
至于借,或者凭关系直接讨要,作为内心沧桑的大叔,他是没那脸皮的。
更何况唐明耀还记得这两兄弟曾经抓了一只野兔幼崽,游说他花压岁钱买回去的往事。后来那只兔子带回家没养一个小时就跑了,让他怨念了好久。
嗯,虽然总共也就一块钱。
“幺鸡,你来干甚去河里ban澡不”李兵兵高兴地喊着唐明耀的小名说。
“不了,我来就是问一下,你这里有没有多余的鱼线和鱼钩,钓乌鱼的,卖我一套,我给你五毛钱。”
“有,你等着,我给你拿。”
李兵兵说着回屋扯了几米线,又拿了个鱼钩给他,乐滋滋的接过唐明耀递过来的钱,一点都没不好意思。
就这短短片刻,他就赚了两毛钱呢。
唐明耀没有计较,和两兄弟约好过几天一起下河ban澡,径直回家弄钓具去了。
这天他在家里看足了三个小时书,完成了写作任务,下午三点多,才出发钓鱼。
乌鱼喜欢吃肉食,唐明耀
第5章 考试通知
这条乌鱼足足有三斤多重。
两兄弟打开随身携带的塑料口袋,先装了点水,然后把乌鱼放了进去。
这家伙劲头十足,在口袋里挣扎了好几下,尾巴甩得口袋啪啪作响,唐明耀不由担心这袋子会不会被甩破了。
他也没心思钓鱼了,和弟弟一起带着收获,兴冲冲的奔回家里,直接把鱼放进了水缸。
嗯,安全了!
唐明耀趴在缸边,看那乌鱼沉在水底,鱼鳃有节奏的开合着,放下了心。
活着就好,活的才能卖钱!
死了就只能自己吃了。
这时天色还早,安顿好了这一条鱼,唐明耀坐不住,又带着鱼竿和弟弟,下河接着钓鱼去了。
一来一回,花了快一个小时,他们也不嫌累得慌。
遗憾的是接下来就没那么好运气了,先后发现了两条大乌鱼,但都没有上钩。
第二天读完书,唐明耀又下河走了一趟。
这次他换了条蛇皮口袋,没有一钓到鱼就往家里奔,合理安排了时间,半个下午下来,收获颇丰,一共钓了四条鱼。
不过像昨天那条那么大的只有一条,另外三条都小了点,三条加一起才四斤多。
两天下来,五条鱼,差不多有十斤。
下一天就是29号了,到了赶集的日子。唐明耀天蒙蒙亮就起床,以卖鱼为由,问母亲“借”了两块钱船费,然后带着难得早起的弟弟,早早去河边等着船来。
“哥哥,卖了鱼我就可以吃酸梅糕了吗”
唐明耀:“嗯。”
“哈哈,我终于有酸梅糕吃了!谢谢哥。”
唐明耀懒得理他,小样儿个没见识的,一只酸梅糕就被哄得团团转,这以后要是尝到了冰淇淋,还不得跟个哈巴狗似的。
嗯,逗傻小子真好玩。
嗵嗵嗵嗵嗵嗵……
一阵柴油机的轰鸣声,打破了大山清晨的宁静。
唐明耀站在河边眺望,看到一艘铁皮船从上游的薄雾里钻出来,很快到了他们附近。
弟弟唐凌风跳着脚招手。
等船靠岸,两人提着家里挑水的水桶,登上了船。
“每人一元,一共两块钱船费!”售票阿姨喊道。
唐明耀交了钱,走进长不足十米的机动船里,把桶放在脚边,检查了下桶口蒙的蛇皮袋并没有松动,这才开始打量船里船外。
这船,是家乡的一大特色。
因为乡镇就在河边,大山里陆上不通公路,水运自然而然就发展了起来。
大船开不进这条不算很宽的小河,只有这种小型机动船,在船尾装个柴油机当动力,才能在河里来回自如的跑。
其实运量也不小,装满一船,不比载重卡车拉的少。
清晨的河风迎面吹拂,有些凉嗖嗖的。
船里有二十来个人,都是早起去乡上赶集的,有老有少。在嘈杂的机器轰鸣中,他们高声喧哗着,谈论着农村里各种鸡毛琐事。
唐明耀把手探出船舷,手指张开伸进水里,河水从指间挤过,泛起一连串白色的浪花。
忽然之间,他的心无比宁静。
这一刻,他仿佛找到了心灵的归宿,第一次真正摆脱了前世大城市那无穷无尽的压力。
这时,唐明耀觉得自己不再是个险些被生活压垮的中年大叔,而是切切实实的一个少年郎。
他的眼眶莫名有些湿润。
不知过了多久,“哐”的一声大响,把他从出神状态拉了回来。
定睛一看,船已到站,人们正纷纷踊踊跳上岸,投入薄雾遮掩下的集市里去。
唐明耀收拾心情,提桶跟上去,很快到了街上,发现乡镇的基础建设真是有够差,路是不规则石板拼的,连水泥路面都没有,坑坑洼洼,好些地方还有前些天下雨的积水,跟稀泥混在一起,脏兮兮的下不去脚。
农村的集镇,除了
第6章 不省心的弟弟
等着卖剩下两条鱼的时间里,唐明耀又遇到了熟人。
这次不是大人,而是几个八#九岁的小屁孩,都是弟弟唐凌风的同学。因为都在同一所学校,所以唐明耀也认识他们。
几个小家伙围在摊位前,叽里呱啦的,吵得唐明耀有点受不了,于是他大手一挥,抽出两块钱拿给弟弟:“买你的酸梅糕去!”
唐凌风拿着钱欢天喜地的跑了。
又过了一阵,最后两条鱼也有了主顾,唐明耀顺利完成今天的任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