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弗端起茶盏,拎起茶盖子,遮了自己的表情,轻声道“来日怕是吃不了兜着走啊。”
众人一凛,,忙躬身道“府尊请放心,琼州风水好,苍蝇飞不进来,生出的蚊子也飞不出去,直接就拍死了。”
左弗点点头,“诸同僚都是心思剔透之人,我想这等事也不会发生的。不过就算有什么事,本官身为你们的顶头上司,自是脱不开干系的。”
众人感动不已,连连躬身作揖,齐声道“我等定与府尊共进退。”
当大哥的可不光光要有气势,还得能顶事,不然哪个小弟敢放心上你船?
“说起来……”
左弗抿了口茶,“我师父那倒有条大船,全是铁打的,可那船却不知怎么操作。本官研究了好几年,虽有些心得,可许是无天赋,操弄很久也不称手。若是用那船去运人,一次运个五六千人不是问题。”
“铁船?”
众人惊异,“能装五六千人的装那得是多大了?!还是用铁打的?!那不会沉下去吗?!”
“这数理化的课你们好歹也听了不少,怎么就理解不了呢?”
左弗叹了口气,道“这铁船是空心的,它的平均密度比海水的密度小。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在液体中的物体上浮,最后漂浮,故铁船沉不下去。”
“一看就是平时没好好研究。”
琼山县令摸着山羊胡晃着脑袋,颇为自得地道“这铁船非实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它自身的重力,当然就沉不下啦!”
“嘁。”
毛榆冷哼,“一个三轮皆坐红椅末名之辈倒是忽然精于科学了。”
“毛成林!”
琼山县令大叫道“我忍你很久了!你为何总羞辱我?!”
“呵,爱卖弄之人自是招人厌恶。”
“行了!”
左弗呵斥道“谈事就谈事,扯其他做什么?!既然你们都同意刚刚那方案,那我们得行动起来了。这些年天气反常,北边冷得很,我们若想救同胞,现在就得筹划起来了。师父晚点会将大铁船弄来,到时找些可靠的水手过来,看看能不能开起来。”
众人见左弗有生气的迹象,忙闭嘴,不敢多话了。只是想到能装五六千人的铁船,心里便好奇得不行。
这天上的东西总是不同的,也不知这大铁船到底是有多大?
共事多年,对于左弗那点事,大家已是了然于心。
民众的传言虽荒唐,但思来想去的却是最为合理的解释。从未见她去港口拉货,可惠民超市的货却总不断;跟百姓收购的手工品,药材从未见哪个仓库里有过,可却总不见踪影。若说此人无神异,便是他们自己都骗不过去了。
所以现在左弗再拿什么东西出来他们也只会惊叹而不会震惊了。他们会惊叹东西的精美,新奇,但绝不会去好奇货物的出处。
不该知道的别打听,不然可容易没命。而且,现在他们是一伙的,跟着有神仙手段的上官岂不是祖坟冒青烟的事吗?
心里好奇,眼里便是热切,尤其这事还关系着用人的事。琼州有个造房小队,其他事不干专门就是在各州县城外造活动板房的。这些房子都是用来安置难民,以后拿来售卖的。
所以他们并不担心难民来了没地方住或没造成粮食压力。他们只关心,这船能跑多块,是不是像飞剪船一样快?若是那样的话……
劳力缺口可就解决了啊!!
第392章 抢抢抢
公元1652年,明隆武八年,清顺治九年的夏日,两封天子大婚的诏书让臣民们陷入了喜悦。
大明的天子登基已有八年之久,可迟迟未大婚,亦未有宠幸的宫婢让臣民担忧不已。
国朝历经大难,唯靠天子勉励才将半壁江山保留。若天子身体有恙,无法生育,那是不是意味着大明终究气数已尽,这一切不过是昙花一现?
担忧一直在臣民心里击沉着。天子已二十四岁,这个年纪从来不亲近女人,这显然不正常。
但要说天子好男风吧,也未见有宦官被宠幸。天子所有心思都在朝政上,听说极少娱乐,完完全全继承了先帝的勤奋。
这虽说是好事,可到底在血气方刚的年纪,这女子不爱,男儿不好的,莫不是有什么隐疾?
如今终是诏书告天下,臣民这下也放心了。只要诞下小皇子,那说明大明气数未尽,正是鼎盛之时。
听说迎娶的姑娘虽出生小吏之家(明朝不许权贵高官之女进后宫,但小官,平民之女可以),但在苏州一带也颇负盛名。
一手簪花小楷写得极妙不说,还继承了身为教谕的父亲的智慧,精通四书五经,熟读典史律法,一手工笔画更是惊艳,那是画鸟尽显禽鸟活跃之态,画花尽显花卉芳艳之色。
最关键的,听说生得还极为美貌端庄。更有传说,说她出生那日,家中牡丹尽开,当日便有相术者言此乃贵不可言之兆,来日必凤冠戴头,极享荣华。
教谕心里高兴,但读书人总显谦卑,且也不会像粗鄙村夫那般,见牡丹便叫牡丹,如此这般岂不显得粗俗?故反其道而行之,取岸芷汀兰谦卑圣洁之意,起名山芷娴。
如今诏书天下知,真应验了当年之说,山家的欢喜就不用提了。
天子要大婚了,大明的百姓高兴。这几年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日子,便是那些老人家都说,往年光景好的时候也没想过白米饭能敞开吃的一天。
现在能敞开吃白米饭了,要谢两个人。
一是天子,二是左家那位女菩萨。
如今天子大婚,天子家事和顺,自是臣民之福。
当然,若天子能答应那位安顺侯的请求就好了。那安顺候以前不是个东西,可为了左家那位姑娘宁可打光棍也不娶妻,如此深情倒也值得托付啊!
当然,他们小民也管不了这些事,只知天家有喜,县衙里发几颗喜糖吃,这便是高兴的事了。
糖虽珍贵,可如今却也没那么珍贵。之所以高兴,还不是因为这是天子的喜糖吗?吃了保佑自己平安长命百岁的。
朱慈烺要大婚了,而北边的顺治帝的皇后也选好了。此刻入关未久,不似后面那般多繁文缛节。但因着是入关后第一位天子的大婚,内务府和礼部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皇后人选自然不是现在选的,早在多尔衮还在世时,皇后人选就选好了。相关部分也是从那时起就开始筹备婚事,林林总总忙到现在,总算将所有事都办妥,就等着天子开口举行婚礼了。
只是让诸朝臣郁闷的是,天子似乎很抵触这位新娘,一直在拖延婚事。
要知道,二月间,蒙古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就亲自送女儿上京,等待举行大婚典礼了。可天子倒好,总是在拖延,似对皇叔父摄政王为他选定的皇后多有不满,诸借口不断,就是不肯举行婚礼。
眼下吴克善正四下活动,听说已去太后那里哭闹了几回,太后本欲下旨令天子举办婚礼了,可偏偏这个时候沿海一带又出了事。
自三月起,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伙怪人,自称来自倭国,说的也是倭国方言。可,可开着山一样大,全船用铁打造的倭人你见过?!
这就好像见到了猴子穿龙袍舞剑一样,太惊悚了好不好?!
当然,这些倭人并不是来朝贡的,他们只是来抢人的。他们开着大铁船,后面还跟着好几艘造型怪异的大船(飞剪)沿着海岸四下掠夺。
且战斗力十分恐怖!人人手操一根会发电的法棍以及一根钢制的铁锤(棒球棍),遇汉人使法棍将其电倒,遇满人直接一棍子上去,不是将人敲死就是将人敲晕,且不偷不抢,只绑架人,而且还是整家整户地绑。
且来去如风,跑得比贼还快,往往还未等官府反应过来,人便已经跑了。
而且他们遵循打一枪换一地儿的做法,打完就走,绝不拖延。待过了一段时间后,莫名其妙的,整村整村的人就消失不见了。
他们也出海去追击过,甚至排查过附近的岛屿,也曾设下过埋伏。但这群倭人似长了千里耳似的,只要他们设埋伏,就立刻围过来,拉起一种便携火炮(迫击炮)便轰他们。
几回下来,人死不少,却没对方的影子都没见着。这样打法不是个事,且沿海一带驻防的本就汉人多,他们满人不善水,只能将这重任交给汉人。
汉人最是狡猾,哪里会去死拼?吃了几次亏后,便再也不敢出海了,只敢缩在窝里,盯着沿海一带的村庄。
只是让这些人纳闷的是,这些人的行动特别快。今天还在海州(连云港)一带抢人呢,明天就出现在了沂州日照一带。
等日照那边的人出动,他们早抢了人跑了。等再过几天,忽然又到了江北一带了。
如此诡异的速度着实有些吓人了。若是他们再北上呢?直接登陆天津,那岂不是京畿危险了?
可问题是这群人到底是要做什么啊?!
专门抢人做什么?!开始满人还被敲死,敲昏,可随着时间的转移,这些人连满人也抢了。
而且他们抢人根本没什么规律,只要是个人就抢,老弱妇孺也不放过。如此精良的装备,如此诡异的行动,让人不由想到了左家军。可随着一个坊间流言在大清流传后,他们又否定了这想法。
大员上的确盘踞着一群荷兰人,而荷兰与倭国关系较好,多有倭人在大员岛上居住。若因荷兰用工荒,前来抢人,倒也不是不能理解了。
只是……
妈蛋!
当我大清是摆设吗?!居然敢抢我大清子民,当我们死了不成?!
于是,刚刚亲政的顺治立刻以这个借口将婚礼又延后到了八月。
眼下可不是风花雪月的时候,有人正在沿海劫掠朕的子民呢!
。
第393章 要战便战
对于左弗来说很难的事对于木二这些老水手来说似乎不是很难。在了解了相关仪器的操作后,经过几个月的训练,竟是开得有模有样的了。(小说,yy的,别太计较了哈)
左弗从淘宝租了一艘中等邮轮,带着亲卫们将上面能拆动的东西都搬了下来,然后往船上塞了一堆药品,粮食,睡袋以及充气式冲锋艇。
然后左弗亲自跑了一趟舟山,在舟山建立了个油料库,买了油料堆放在那,并让李想亲自带人在那守卫,并且放下了大量的物资,用以接待难民。
如此大的动作想要不惊动当地官那是不可能的。但在见了左弗,并接受了镇国公一堆礼物后,这些官忽然就患了眼疾和耳疾,并派出人围住舟山,不让任何人将消息走漏。
有了这样有利的条件,抢起人来当然顺风顺水了。而且木二他们也狡猾。先是抓两个舌头带到邮轮上,展示了一番“神迹”后,将带路党们先洗成神棍后,再放回去在村里接应,等他们上岸,将人一阵抢夺后,再过来时,所有村民都已准备好家当,一等船来了,便是跟着自动走了。
他们愿意跟着这些人走倒也不完全因为神迹。
大明将华夏大地最富裕的地方都占了,清廷虽比历史上更早提出了满汉一家,可汉人的社会地位却并没多少改善。
只是历史上是直接用屠刀,而这会儿却又用一种方法进行盘剥。
小冰河期的气候是很不稳定的,而北边因为过分的开发面对气象灾害时更显无力。所以大清虽占据了半壁江山,可日子却并不好过。
而原本成就了康乾盛世的土豆,红薯等作物因着左弗的出现也被阻挡在了长江。没了这些高产物,清廷日子就显得很难过了。
上头的日子一难过,就免不了要盘剥,而汉人就是最好的盘剥的对象。所以这些年汉民一直在盼王师,倒没左弗心里设想的情况出现。
实在是日子太难捱了,既然这些人有神迹,还说是去琼州享福,那自然要去了!
别看现在是两个天子各占据一边,但消息却不怎么闭塞。他们也听说了巾帼女英雄左弗的事迹,得知她在琼州当家,那信任度一下就上来了。
都派这样的大铁船来接他们了,还有什么好说的?本就没什么家财了,去了琼州还分地给房,保证一日三顿饭,那就去吧!总比在这里熬死得好!
几月下来,待台风季到时,左弗这边已抢了五万多人。清廷那边气得到牙不说,心里琢磨着台风季了,你们总该消停了吧?
消停了。
造型怪异的木船不来了,但又多了一条大铁船。这回他们好像已经完全不将清军放眼里了,居然开始往内陆深入,只要见人就抢,连山里困扰清军很多年的山匪也没放过,直接用法棍敲昏,拖走。
嚣张猖狂到如此地步,不出动大军整治简直没王法了!
刚刚亲政的顺治帝心气十分高。尤其是多尔衮一死就发生这等事,这无疑是在打他的脸。
根据情报来看,这伙倭人明显是得到了大明汉狗的资助,那法棍有人曾在战场上见过。
于是乎,顺治一边召集武将集合军队,一边派大臣前往南边抗议,在他看来,此举严重破坏了当初的协议,必须给大明一点颜色瞧瞧。
沿海的军队立刻集结,埋伏在各沿海城市,就等着这伙倭人上岸,狠狠给他们一个教训。
大明面对大清的指责很是莫名其妙。
倭人来华夏抢劫这事又不是什么新鲜事,以前大明也是这样跟倭人干的,我们说什么了吗?
你们可倒好。
自己弄不过倭人,居然想将屎盆子扣大明头上,还说什么山一样的铁船!简直荒谬!这铁怎能造船?那不沉了吗?!
一番唇枪舌剑,大清使者与大明臣子吵得是不可开交,到后来干脆将人骂成汉奸,甚至暗暗怂恿民众去驿馆伏击殴打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