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淘宝混古代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杨柳爱豆包
去年的时候,左弗就设立了一个发明奖。来官府干活的工匠,只要有了创新,就会得到一笔丰厚的奖赏。而今年,左弗似又将这个目标扩大了,无论是谁,只要有创新,被证实有用后,立刻给钱!
这些工匠有手艺,虽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可这社会地位也的确不怎么高。
现在左弗这么一搞,这些工匠也是水涨船高,无意中竟也成了左弗的拥趸。左弗说的每一句话,都会用心记在心里,有人甚至给左弗立了长生牌位,感觉她老人家其实是鲁班转世来的。
武进百姓用他们为数不多的想象力,尽量想象着左弗的来处。这人太神奇了,无论是做事还是拿出来的东西,总是与这世界格格不入,那么神奇,那么惊艳。
守住了他们的家园,带他们过上了有奔头的日子,左弗的名望在这个时候,已达到了顶点了。只要是她说的话,就有一大堆人拥护,而且人们很快地发现,左弗这位女县官不但喜欢拉人游街,还特别喜欢贴标语。
随着春播的开始,城里的大街小巷内就贴上了各种横幅。
“辛苦一季,安乐一年。”
“开垦一方,惠及三代。”
“农民读了书,产量翻一翻。”
诸如此类的标语帖得满城都是。而城里的基建现在由战俘负责,在他们工作的地方也帖上了许多标语。
“真心忏悔,努力劳动,早日做人。”
“主动干活,争取减刑,早日回家。”
“失足未必千古恨,今朝立志做新人。”
这些标语大多简单明了,即使是没读过书的,听一遍后也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虽不知县太爷为啥这么喜欢贴标语,不过每次劳动时,想想这些话便也觉得挺带劲的。
特别是那些战俘,想着劳动就能减刑,干活就更起劲了。
其实能在城里干活的战俘都是跟着上官投降的,手里也比较干净,所以比起在卜弋那群挖煤的,他们并不觉得自己在坐牢。
常州卫所的房子比他们自己家里的房子不知好了多少,虽说是大通铺,可垫的,盖的一点都不差。且卫所还盖了澡堂子,他们每天干完活还能去洗澡,每人还能得到两套新衣服,新鞋子以及一套洗漱用品。
说句难听的,以前自由时他们都没过过这样好的日子。干活虽辛苦,可待遇也好啊!
&
第262章 名望
特别是……
这两日大人还能了个积分制。
干活卖力,有创新,认字快的人能得到积分。
这些积分能加菜,能换生活用品,积分两字他们不是太懂,但一琢磨这性质,这不就等于给他们发月钱了
顿时,这积极性就提升了!
啥减刑不减刑的,他们这些人最多的也就判了三年,就这样的日子,再多过两年也愿意!而现在卖力还能换积分给自己改善伙食!没得说了,明天干活得再卖力点!
积分制,是左弗这几天弄出来的东西,目的就是防止人产生惰性。若是在这些战俘这里运行顺畅,下一步,她就会用到民夫身上。
毕竟,一个制度若没有奖励机制的话,那么很快就会失去活力。
这些教训,都是后世种花家用血泪换来的。在经过了早期的收拢后,左弗觉得是该尝试使用这套奖励机制了。
钱币她不能去搞,私下铸造货币,除非她疯了,不然碰都不能碰。
既然不能铸钱,那么积分制无疑就是最好的选择了。若实验效果良好,下一步她就会开放惠民超市的积分兑换制。
钱这玩意,说穿了就是信誉的世俗化身,是用黄金呈现,还是用虚拟概念出现并不重要。只要确立了其信誉度,那么就会产生价值。
朝廷已跟清廷展开了谈判,外部压力暂时缓解;而在常州地面上,最强势力均已被拔除,所以眼下,搞好民生经济就成了头等大事。
现在的左弗除了要看各类学科书,研究疫苗外,她还得看一些经济与社会发展等书。
有些概念她虽也懂点,但毕竟不是很精通。而她也想试试,后世种花家走出的路子能不能在大明走成功,所以一些新种花家发展史的书也得看,尤其是经济变革这一块。
作为一个新手,她选了一些后世比较热门的书籍。这些书,她以前只听过名字,但却没看过。现在为了搞活常州的经济,她就得花时间来研究了。
好在,左弗也是一个能沉得气来搞研究的人。在别人眼里看来很枯燥的事,在她看来却也是颇有趣味的。
因为她正在实践着“民富”的工作,所以一些理论结合了当下的工作,便能得出感悟。一些不明白的地方,还能通过看书学习得到解惑。
对于一个官场新手来说,这样的学习无疑是充满快乐的。
常州的建设还在继续,左弗的学习也没停。时间,便在这样白天实践,晚上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度过,转眼,便进入了六月,水稻开始抽穗了。
这对常州来说是件大事。
在这个季节,在水稻在抽穗时,最容易得穗颈病。这种稻瘟病一旦爆发,水稻秸秆的颈部枯死,营养难以输送,将会导致正片水稻坏死,这对农民来说,那将是灭顶之灾,对于刚刚建立起民望的左弗来说,也将是最为沉重的打击。
而这种稻瘟病难以根治,只能预防。而预防的时间却只有初抽穗的十天内有效。
南京虽带了不少有经验的老农过来,但左弗还是不敢大意。她买了许多喷洒农药的器具与农药,让人装上车,顶着大太阳,亲自下乡去指导农民预防稻瘟病。
而在这过程中,左弗还得指导农民分片喷洒农药,以免影响稻田里鱼类的生长。这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几天下来,左弗就觉得自己累得不行了,好像脱了层皮似的,疲劳占据了整个身体思维。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果然,农民是这世上最辛苦的职业了。
不过辛苦归辛苦却也是值得的。
 
第263章 城里有怪兽
按理说,常州文风这般鼎盛,找些读书人是不难的。可真要干活了,左弗还是觉得人才缺乏。
后世社会的稳定就是建立在一条十分细密的管理制度上的。而这制度的运行需要大量能写会算的人。若没有这点,许多事都是寸步难行。
特别是随着夏收的接近,这种人才紧缺的状态就又一次呈现出来了。
现在世人看到了常州的变化,一些文人来相投,左弗自然是欢迎得很。这些人基础好,学东西快,上手也快,所以能在最快时间内减轻自己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对于这样的人,左弗是来者不拒,一旦聘用就是开高薪,搞得各大铺子的账房先生们都坐不住了,纷纷在心里盘算,是不是也去衙门给县太爷干活算了
那待遇……
真叫人眼红啊!
而那些从外地赶来常州投奔左弗的这些落魄书生在进入武进后,也是集体傻眼了。
这马路竟是一丝缝隙都没有!
路面上也是干净的可怕,竟是看不到一点污秽垃圾。
在道路两旁,竖着许多杆子,他们抬头望了半晌,心里琢磨着这个应该就是传说中吃太阳光的路灯了。
只是眼下是白天,所以灯还没亮,心灵还未受到太大的冲击,但期待是免不了的。
这回来常州,除了有试运气的念头外,他们也很想看看这天下是不是真有这样的神器,不用吃油就能亮的灯那得亲眼见了才算!
只是这马路到底是用什么铺的这世人竟有这样大的巨石吗还有这城楼……
竟也看不到一丝缝隙,这是将哪个大山炸了,取出了惊天巨石!
路灯亮不亮还不知道,可常州这些新鲜事物却是将这些外地学子给惊到了。
而经过他们仔细观察后,发现马路两边的排水道也经过了修缮。像他们那儿的,排水道都未封闭,时常都散发着臭气,一到夏天更是可怕,那味道能将人熏死。
而这儿的排水道,显然是经过修缮的,全部封闭起来,只留了一下孔以便雨天时,雨水的排入。
中国古代城市的排水系统其实相当牛逼,有些排水管道在后世依然在运行着。
常州在宋时,是全国第四大的城市,经济发达,下水道也被修整得十分好。明时,虽城池规模有所缩小,但这些宋时建设的排水系统却未遭破坏,还对此做了改进。
所以左弗也不用再对这些地下排水系统做更多的改善,只需经过一些小小的修整,用现代的一些材料与理念再完善下后,一个全新的排水系统就成了!
将露天排水系统封闭,分段弄出排水孔,再挖一些新通道,城里那股臭烘烘的味道顿减了不少,居民生活质量与健康问题也是得到了大大提高与保障。
而除去这些,道路两旁的风景也是让这些外地来的学子感到新奇。
在这些道路两旁,每走一段路就会看见两个桶与一个篓筐。材质是什么,他们也说不上来,就只觉那桶子的颜色很鲜艳,红的像血,绿的像草,两个桶上还写了字,红色那个写了湿垃圾,绿色的写了干垃圾,两桶后面还分别竖了两块板子,上面画着图,即便是不认字的人,看了这图也能知道怎么将垃圾扔到对应的桶里去。
而那个篓筐上面也有个板子,这就比较简单了,一看就懂,是扔纸的。
扔纸这真是奢侈的行为。且若书写了圣人文字的纸怎能扔!不出意外,在翻开红绿两桶时,他们看见了各种垃圾,可在篓筐里却是没有一张纸。
这个……
有点多此一举了啊!
这左弗听说行事颇为古怪,手段
第264章 指点
“大人来我这破家陋室真是蓬荜生辉啊!”
杨廷鉴抿了口茶,笑着道“夏收在即,多有外地学子投奔,大人竟还能抽身来与老夫闲谈,当真是意外。”
“我说靖山先生(杨廷鉴号靖山),您就莫要取笑我了。”
左弗顶着个熊猫眼,一脸倦怠地道“这夏收在即,各方都需人手,我这是没法了,只能厚着脸皮上门来搅扰您的清净了。”
“你招了不少人,怎么还不够用”
“不够,不够啊!”
左弗连连摇头,“春天时,我找了几处地儿,弄了网箱养鱼,这块得有人盯着吧邱县丞对常州水域清楚,所以这块让他盯着。可他一个人哪里做得来这么多事得配些人给他吧”
你是盯梢吧
杨廷鉴笑笑,没揭穿左弗。需要人手不假,可盯着邱云平也是真的。这左大人年岁不大,做事倒谨慎。
像邱云平这等人,防范是必要的。
“城墙还没建好,这钱首辅又陆续送难民过来,这些难民过来总得有住的地方吧我是不是还得拨人给他们建房子这块也得有人盯着吧建房子要测算吧要布局记录吧虽然有图纸,可这用料几何得有人统筹吧您说,就这两处得去掉多少能写会算的”
左弗像是打开了苦水桶,忍不住倾倒了,“这西郊这多田,今年我也是豁出去了,水田都种上了高产稻,这为了以后更好地推广这稻种,我得有人观察记录吧还有,旱地上我也种了不少新物种,那些土豆红薯传说产量可高了,这样好的东西我得琢磨吧这是不是又要人
还有我这衙门里,大大小小的民事纠纷得管吧夏收了,粮食税收得有人统计衡量吧”
左弗的脸成了个大苦瓜,“这人哪里够啊!唉,靖山先生,我听说您门生不少,那啥……”
杨廷鉴呵呵一笑,“我这儿都是迂腐儒生,您看得上”
“现在只要能写字就行。”
左弗连连道“您老是常州士林领袖,若是您老在常州日报写个一篇文章啥的……我相信,会有不少人来投奔您的。”
“你说的老夫跟啸聚山林的土匪头子似的。”
左弗讪讪一笑,“若是先生肯出山,那就更好了。”
边上的仆人忍不住翻白眼。
您可真敢说。
堂堂状元公,居想拉去当壮丁
他家老爷愿出仕,什么官当不了
“老夫倒的确想出山。”
“啊”
左弗一愣。
之前大战结束后,她就恳请过杨廷鉴出山。可这老头却无心仕途,很干脆地拒绝了。
可这会儿怎么又
望着左弗吃惊的样子,杨廷鉴呵呵一笑,“我听人说,你在建学堂而且规模颇大”
“是的。”
左弗点头,“我是想培养点人才,这世上也不是人人能当官的,但若是能读书看报,能写会算也是好的。”
顿了顿又道“所以我打算在新城建上一所学堂,将其分为小学,中学,大学和技校四部分。其中小学五年,中学五年,大学四年,技校三年。中学有中考,按分数来决定是上大学还是技校。
技校顾名思义,就是学各类手艺的。而大学……”
左弗抿嘴一笑,“那就要深奥多了。”
杨廷鉴点点头,“这倒是有点意思,因材施教也很重要。”
“就算不能考上大学和技校,但读了十年书总也不至于当睁眼瞎了。”
左弗道“一个国家要强大首先要重教育,我们只有从娃娃抓起,在教育上投入,我们的国家才可能强大!”
杨廷鉴虽是
第265章 内阁
“呵呵,做人要当完人,可当臣子的若是无欲无求,那便是其心可诛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