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到这个年代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红烧豆腐干
寻常人家为了节省柴火应付寒冬腊月,白天都是等做完饭熄了火。怕冷的话,炕底下也有专门的炕洞用来烧火。
他们家不止关平安陆陆续续地在后院堆了不少木头柈子,就是关有寿也是一有空就上山打柴。
如今最不缺的就是柴火。
接近与二十四小时没熄火。
叶秀荷率先跑去查看灶膛,往里面添柴,“听到狼叫了不往后你们俩是真不能大晚上出去。”
“好。”
“孩子爹,要不,我就不去了,扣工分就扣工分。”
关有寿斜了媳妇一眼。
真不是怕学习除了城里听不见狼叫声之外,但凡是个村屯,哪里少得了出现野兽的踪迹。
“明晚我就不用过去,到点去接你就行。”
“还不如你在家教我。”
呵
然后呢,不是这里擦一下,就是那里抹一把,再不就是尿遁哼,还说闺女,这点就随了你。
“不急。”关有寿见俩孩子还想脱毛衣毛裤,连忙阻止,“我去抱些柈子进来,你看着点他们。”
要想屋内温暖如春,说来说去还是需要柴火。
而且一般柴火到下半夜就会熄火,还没到天亮被窝就开始凉飕飕;能烧到早上的,还得靠粗壮结实的柈子。
这样的木头柈子还有一个好处,已经烧得开裂或是成小块的时候,把烧黑带火的碎木头夹出来用土盖住就成了炭。
外屋地左右各盘一锅灶,都是连着屋里的火炕。
叶秀荷用火钳夹出灶膛内的这些碎木头放入瓦瓮里面,正好瞟到俩孩子蹲在另一侧灶台前。
她闺女抓着地上的炉钩子,几下就从灶坑里刨出来两个烤得焦香的土豆,又刨出一块泥团。
“你们啥时搁里头的
第426章 没想委屈自己
可不管如何,叶秀荷还是深信不疑,甚至更为较真,为了困住俩孩子在家,除非万不得已,她是真寸步不离家门。
但不知是何原因,一日两日过去了,关小竹并无回村。
“他爹,咋回事啊”
突如其来的一句问话,关有寿不解地看着凑近的媳妇,“啥”
叶秀荷竖起三根手指,压低声音,“三丫头啊。”
错了,我真错了!关有寿默了一会儿,“要不我去一趟就是不知那丫头在她姥家还是她大姨家。”
“算了。”叶秀荷连连摆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万一给遇上了咋说待在亲姥家亏不了。”
是如此吗
确实。
自从被送到她姥姥家“养伤”开始,关小竹就没想过委屈自己。
赵秋月以娘家比不上各个妯娌,被婆婆欺压为由,哭天抹泪地放下一袋子苞米面和地瓜干离开。
她就懂她所扮演的角色。
干脆利索地躺在炕上不起。
指桑骂槐更难听的话,她又不是没听过;敲敲打打她自带口粮,你们揍你们的小崽子就揍呗。
她是足足躺了大半个月,总算“能”起炕,但干活“砰”的一声倒在地上,小身板还没恢复呢。
活了大半辈子的赵老太看在眼里不是不气,但看在那些口粮的份上,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好景不长,关小竹刚顺心没几天,雪来了,在一次婆媳俩人又斗法时,她成了牺牲品,被压着去捡柴。
幸好这时出现一个人。
一个很关键的人。
赵家大闺女,她的大姨,哭出名儿的赵秋香回娘家了。
关小竹立马偷偷地跟在她身后离开。
啥
不收留
看着日子明显比外家更好的赵秋香家,尤其见到后来成为万元户的小表哥,关小竹灵光一闪。
外家各个蠢如猪,唯有她大姨家小日子是蒸蒸日上,她何不就拉拢关系的同时,顺便学两招
但是否就会如她所愿
没人家会愿意无缘无故地替连襟抚养孩子,何况他家又不是没有姑娘,赵秋香男人早就防着媳妇贴补娘家。
不等他出口,他老娘也就是极度厌恶这个儿媳妇的婆婆,憋了几天终于开始敲打起赵秋香。
这老太太的眼里只有孙子是宝,几个儿子家的孙女早早就被她给许了人家要了一笔彩礼,她容得下外人才怪。
赵秋香也非常有意思,抹了几把眼泪,又留了两天外甥女之后,趁着去公社赶集的机会,把外甥女“扔”给孩子亲老姑。
关欢喜哪知其意。
连小侄子洗三,她都是托人带人情回去,许久没回娘家,她压根不知她二哥送侄女去了岳家,还以为孩子是寻常走亲戚归来。
关欢喜是乐呵呵地带着侄女下班回家,而关小竹也不说清楚,就如她大姨所言,吃亲老姑家的,又不是外人。
就是如此,她老姑还没出嫁之前,不就是她爹干活养着妹子,连陪嫁东西都有她爹的辛苦钱
去她家过几天好日子又咋样
老李家确实条件不错。
不说关欢喜两口子有工资,就李老头也有退休金,公社终归不是城里,还能在院子里种几垄地瓜苞米啥的。
再加上李铁军上面六位兄姐明着暗着地补贴老弟照顾老父老母,他家在公社也是算得上的人家。
青砖瓦房
这还不算啥。
为了方便兄姐们回家看望父母留夜,李铁军真是下了血本,在五间正房的东西两面,还添了厢房。
关小竹过来入住是绝对没问题。
李老头老俩口如今儿女各个不愁,心态也早已今非昔比,儿媳妇娘家人来了自然好好招待。
但小孩子之间就不见得多融洽。
关欢喜生有两男一女。
大儿子李长豪和小儿子李长杰,还有小女儿李常悦,特别是因为早嫁而比关平安大了二岁的长子李长豪,他可谓是二老的宝贝疙瘩。
不止二老,就是老李家其他六房对最肖似老弟的这个侄儿也是独宠三分,时常带在身边出去见世面。
这样的孩子,无疑心智比同龄人成熟很多。
&nbs
第427章 找闺女?
转了一圈,孩子又转到手不说,谁也没料到她居然转着,却转到了关欢喜家里,好像还被退了回来。
关大爷怒喝一声,“咋回事”
“我是送孩子去了她姥家,还给了口粮。”关有禄皱紧眉头,“孩子她娘……算了,爹,咱进屋再说。”
关有福立即伸手推着关大爷,“老二,快带你闺女回去,有事你们两口子自个商量,别老让咱爹跟着担心。”
一旁的关老四若有所思地瞟了眼大哥,再斜了眼低头不语的侄女,一声不吭地先转身进了院子。
关大娘站在房门口望着大门,见老儿子进来,连忙喊道,“是不是你姐夫来了咋没进屋就走”
“你出来干啥”
“臭小子,先回话。”
关有全掀开门帘子,示意老娘先进,嘴上不忘回她,“是我姐夫,刚才他送小竹子回来,说是还要交班。”
不是闺女上门之前小孙子洗三,闺女就托人带些鸡蛋回来,该不会把老头子的话当真了吧。
“咋在你姐家不是说在她姥家”
“谁知道。”
“尽出幺蛾子。”关大娘蹙了蹙眉,“车子往哪边开的,瞅了没”
“我看着他掉头去了村口,没去我三哥家,应该是真的赶去交车。”关有全说完正要进里屋。
关大娘扯住儿子衣角。
“咋啦”
“别给你爹知道,抽空去趟你姐那,让她回来一趟。”说话间,正好关大爷他们声音接近,她又压低声音,“你姐请不了假,就跟她说说家里的事。”
关有全附在她耳边,“说我二哥”
“算了。”关大娘推了推老儿子,“刚才你媳妇喊你不知啥事,快进去瞅瞅。”
关有全瞥了眼率先进来的大哥,不再多言,掀开了东屋帘子,心里则暗暗琢磨老娘究竟是想干啥。
一夜过后,关有全醒来时已是日上三竿,洗簌过后,与往常一样,他先找娘,却发现全不见了。
也不对,他坐月子的媳妇和儿子大侄女都在家,可懒得不愿意挪窝的大哥跟着消失可就是怪事。
“你爷他们都去后院啦”
自从搬到正房生孩子开始,两家又不得不合伙,一日两餐基本都是由关小梅负责,煮完饭,此刻她又得煮猪食。
关小梅闻言摇了摇头,想想回道,“我娘去后院还没回来,我奶估摸出门了,我爹跟我爷去哪,我也不知道。”
关有全皱了皱眉,“你奶一个人出去你爷没问她也没说”
“我爷先出去,接着我奶换了一身走的,说了后响回来。老叔,我琢磨我奶是去找我老姑。”
毫无疑问,关大娘确实是去找亲闺女。
关欢喜见到她时,大吃一惊。
要知道她娘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出屯的次数一巴掌都不到,何况是下雪的大冬天,这下子她的心里不免七落八下。
可不是她不帮亲弟弟找工作,这段日子,她又不是没打听,就连城里好多人自己孩子都找不着地儿啊。
“娘你咋来啦就你一个人啊”关欢喜连忙上前扶着她要进食堂里面,“是不是小竹子闹了”
“正好队里有牛车出门,我就过来瞅瞅你。”关大娘拍了拍闺女的手,“会不会耽误你上班”
“不会,还没开饭呢。”
“那就好。”关大娘打量着四周,“先找个清静地方,娘想跟你说个事。”
外面还飘着雪,总不能待在外面唠嗑关欢喜想了想,带老娘进了食堂后厨的一间值班室。
母女俩人入座之后。
“昨晚是咋回事”
关欢喜瞥了眼门口,“我都不知道要咋说前两天亲家大姐不是赶集嘛,她带着孩子来了这里……”
&
第428章 诉苦
关欢喜看着自己的一双手,暗自叹了口气。
如今自己男人心疼她,正为她挪工作也要花钱,她哪来的脸补贴娘家。她娘话里啥意思,她懂。
可不说大哥,就说二哥,替她二哥出钱出粮养闺女压根不可能,不说公公婆婆,就儿子都不会答应。
让她三哥向爹娘服软倒是能劝劝,可回头要是又让他借粮借钱的,她三嫂还不得埋怨死她。
老四不是让自家男人牵线赚了一大笔嘛,咋还不安生她都答应了孩子爹,绝对不往外说,到底要不要告诉老娘
有钱有物确实能解决问题,她二哥也能把孩子寄养到岳家,可凭啥亲外孙养在姥家还得当姑的出钱
对哦,凭啥啊。
关欢喜皱吧着脸,“你跟我爹有吃有喝不就行了嘛,要不我去跟我三哥说说,每年给你们的口粮一定不能少”
这么多问题,只有这个好办,一年一次,她偷摸着替三哥给了就是。去劝她还怕被套出话呢。
要是说当爹的放言她这闺女的不能解决弟弟工作,就别回娘家,估计她三哥又得大闹一场。
关大娘眼里闪过失望,摇了摇头,“不用你说这个,今年都给了,有也要到明年。娘就是心里憋得慌,跟外人不好说,想找你说说,前些日子你三哥不是鸡就是鱼的,如今突然就不搭理我。”
关欢喜幽幽地叹了口气。所以让你们别作,说了多少回,还不听,居然还出馊主意帮着养孩子。
就是你们给了口粮,可她三哥本来就只有一对儿女,万一真有啥邪乎玩意招进家,还让不让人活啦。
“你三哥压根不懂娘也为难,你爹是想他拉吧其他儿子,可娘哪不是偏他一些,他跟你爹闹,娘还不是依着他。”
关欢喜烦躁地颦眉蹙额,更是为她一副好容貌添了一份楚楚可怜之姿,换个人也许就不舍得让她发愁。
但关大娘还沉醉在她的不如意上,拍着闺女的手,赫然忘了她娇花般的女儿手上居然长了冻疮。
“他打小小毛病就不少,穿件粗布都会身上出疹子,为了这事,娘采了多少药给他擦身子改过来。”
“刚来这边,你还记不记得有一回他回来小脚底都是水泡,娘给他挑了,抱着他一夜睡不着”
好像是老四吧关欢喜张了张嘴,终究放弃争辩,也许在自己年幼不记事时,曾经有这些事情呢。
“……你哥每次跑出去玩,还不是娘瞒着你爹哪次不留了饭热在锅里等他,都说养儿防老……”
关欢喜暗自叹了口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