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推理悬疑

舰娘之红色血统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王子虚

    说完这么一句没头没尾的话之后,她就慢慢的转头,面无表情的看向周围的环境。

    沐风眨了眨眼睛。

    自己真的猜对了,真的是她,094型,战略导弹核潜艇。

    水下排水量11500吨,主武器为12枚巨浪2乙战略导弹。

    那六个小时的建造时间,应该主要是建造容器生成战略导弹的时间,而不是单纯的构建舰体需要的时间。

    与长城201那种实验艇不一样,作为战略导弹核潜艇,是真的要参与战备值班的,所以她的武器应该是真正的,带有装药的可以战斗的导弹。

    以想到这一点,沐风心情就控制不住的激动,手心慢慢的开始冒汗。

    沐风看着眼前的少女,似乎对什么都不怎么关心,沐风尝试着挥了挥手:

    “你好,我是这里的司令官沐风,欢迎加入我们的司令部。”

    少女回过神来看了沐风一眼,眨了眨眼睛,缓慢的点了点头:

    “嗯。”

    声音很很软很好听,但是语气格外平淡,表情也是一样。

    沐风张了张嘴,有点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跟她打交道了:

    “那个,关于你的名字,我要怎么称呼你,教你小十吗”

    少女再次看了沐风一眼,用她那平淡至极的声音说:

    “我们没有名字,我们只有代号,只要能够分




590、真正威力
    小十把两枚导弹塞进了沐风手里,稍微停了一下,又补充似的说:

    “我的导弹都是需要专门生产的,单独安装的,我本人是无法直接转化出来的,如果司令官不能给我补充,射完就没有了。

    “不过,我的导弹,应该基本属于威慑武器,可能永远都用不着的……”

    小十一如既往的表情平淡,语气也完全没有一丝的波动。

    沐风在旁边听得是相当的认真,心里也在思考,小十说的也是,战略导弹,平时真的是用不着的。

    但是一个战斗系的现代舰娘,如果一直闲着的话,实在太过浪费。

    如果可以的话,自己当然想让她行动起来。

    最简单的方法,把弹头换成常规的,她就可以直接参与战斗了。

    不过一次就要报废一件装备,这消耗真的是挺大的,除非装几吨种的炸药,攻击敌人的大型工事,否则得不偿失。

    这个想法刚刚冒出来的时候,沐风就陡然反应过来,这里不是地球。

    在这个世界,这些小型战术弹头,未必就真的是用不着的。

    自己刚刚发现了大面积的深海基地,正是需要更大破坏力武器的时候。

    而且,只有100、200公斤重的弹头,可以装到反舰导弹和巡航导弹上。

    反舰导弹的普通战斗部都有100到200公斤,如果换了穿甲弹头,或者巡航导弹的弹头,重量会再次翻倍。

    所以鹰击和长剑系列的导弹,携带这些弹头是毫无压力的。

    弹头变轻了,导弹甚至还能飞得更远。

    逆向工程完成之后,自己把弹头的外形修改一下,装上去就能用。

    当然,也不是随便用。

    对于环境的破坏,也是必须考虑的。

    沐风这么思考的时候,旁边的小十稍微看了一下沐风:

    “司令官,你在想什么”

    沐风随口回答道:

    “我在想,对弹头展开逆向工程,然后装到巡航导弹和反舰导弹上……”

    小十眨了眨眼睛,表情没有变化,但是继续追问道:

    “您……知道这些弹头的具体威力吗”

    沐风明显愣了一下。

    和绝大多数普通人一样,沐风以前并没有去认真了解过,裂变和聚变武器的真正威力。

    只是受到、电影、游戏的影响,理所当然的觉得,它们威力非常大。

    有非常恐怖的核辐射,能导致生物变异,能够灭绝人类,灭绝生态圈,甚至能够推动大陆移动,造成核冬天,文明重启,甚至毁灭地球。

    更有甚者认为,地球上的聚变和裂变武器,能够把地球毁灭好几遍。

    所以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沐风下意识的回答说:

    “一枚弹头能摧毁一个城市吧”

    小十闭着眼睛摇了摇头:

    “这不叫了解,真正的了解,应该是首先查找真实的数据,然后去分析,去计算,得到一个准确的杀伤范围。

    “这个范围,不是说一个城市这种的笼统的范围,而是具体的,半径多少米,辐射影响多少米,持续多少时间。

    “举个例子,10万吨当量的聚变弹头,在城市、乡村、军事设施、海面、水中、空中、地面等不同环境,不同高度,不同方式引爆。

    “造成的冲击波超压,对于人员的直接致死范围,大概率致死范围,安全范围,半径分别为多少公里除非时间分别为多少分钟

    “火风暴的触发条件,影响范围的因素,持续的时间和条件。

    “辐射落尘的触发条件和避免方式,致死范围,影响范围,安全范围,半径为分别多少公里持续的时间分别为多少小时

    “不同等级的防御工事,不同类型和尺寸的军舰,对于冲击波超压、火风暴、辐射落尘等杀伤方式的防御效果如何”

    沐风听着这一大段问题,张了张嘴,根本不知道怎么回答。

    小十见状,把两枚导弹,从沐风手里拿回来,放回舰装里面:

    “在司令官完全了解这些知识之前,我不会允许您使用这些武器的。”

    沐风愣了一下,忽然反应过来:

    “这个其实简单啊,我去拿科研设备模拟计算一下,不就清楚了吗……”

    &n



591、好像并没有那么恐怖
    (这两章主要是研究聚变武器的真实威力,本来就非常了解的,或者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跳过去,基本不影响剧情。)

    科研设备模拟的结果,与自己的惯性认识有着明显的不同。

    沐风觉得,自己的认识,和模拟设备,至少有一个出了问题。

    沐风打开旁边的说明条目,仔细的阅读里面的内容。

    这里面不仅有基本介绍,还有各种公式、参数,以及各种历史记录。

    裂变和聚变武器不仅爆炸威力大,而且杀伤方式也更多,有冲击波、光热辐射、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核电磁脉冲等。

    冲击波是最容易理解的,它是最为有效,最为可控的杀伤方式。

    光热辐射,聚变武器爆炸之后,除了单纯的能量冲击波之外,还会以极强的光热辐射的形式,向外放出大量的能量。

    强光和高温,能够点燃城市中的各种可燃物,引发大面积的城市火灾。

    大爆炸之后,城市消防机构肯定已经瘫痪了,再加上冲击波的推动,火灾会连成一片,形成一场恐怖的“火风暴”。

    早期核辐射,是爆炸的当时释放出的中子和γ射线,能够直接杀伤人员。

    放射性沾染,是爆炸产生的蘑菇云,激起的尘土、微粒,在空中受到放射性污染,降落到地面之后形成的“辐射落尘”。

    电磁脉冲,是一种无差别大范围磁爆攻击,主要是对电子器械造成破坏。

    在实战中,可以根据对于不同的目标,不同的环境,选择不同的引爆高度和方式,对需要的杀伤方式进行优化。

    一般不会把聚变弹头当作专电磁脉冲武器来用,同时,早期核辐射的杀伤范围,一般不超过冲击波的杀伤范围。

    所以实战中关于聚变武器的打击规划,主要考虑冲击波、火风暴、辐射落尘三种杀伤效果的作用范围。

    而在这三种主要杀伤效果中,又明显的分成了三个不同的重要性等级。

    具体的杀伤范围,也都是有不同的方法可以估算。

    首先是冲击波,它属于瞬时杀伤,是核打击规划中首先要考虑的。

    冲击波超压的强度,可以用psi表示,关于不同psi的具体破坏效果,可以从各种文献中找到答案。

    1979年美国国家情报评估nie11-3/8-78里面对“软目标/面目标”的摧毁标准是15psi,这“足以摧毁一座钢筋混凝土建筑物”。

    苏联的人防规划中,城市周边的疏散“缓冲区”,目的是防止人口受到14psi的冲击波。

    这种强度的冲击波作用下,房屋的玻璃会被震碎,木质棚户之类的低强度的建筑可能倒塌。

    1979年美国技术评估办公室的报告《核战争的效应》里面认为

    爆炸冲击波超压达到5psi,人员有50的概率死亡,冲击波超压达到12psi以上,人员近乎100的概率死亡。

    这是在城市环境中,考虑建筑倒塌,产生的二次伤亡的情况下。

    如果单纯使用冲击波,在空旷平地对人员进行杀伤,则需要30psi左右。

    城市范围内,以50死亡概率的5psi的超压范围,作为有效杀伤范围,是一个获得比较多的认可的数据。

    这个杀伤范围的具体大小,有一个相对简单的计算公式。

    爆炸当量开立方根,乘以爆炸比例常数1493885,得到的结果就是有效杀伤半径,当量单位是万吨,半径单位是公里。

    10万吨,杀伤半径32公里。

    100万吨,杀伤半径69公里。

    1000万吨,杀伤半径149公里。

    大伊万,5000万吨,杀伤半径约255公里。

    从公式和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大当量的聚变武器,其实并不划算。

    当量与杀伤半径的关系,是立方根递增,杀伤半径想要提升到原来的2倍,弹头的当量就要提升到原来的8倍。

    &nb



592、毁灭世界一次就够了
    至于辐射落尘,可以视为短期的持续杀伤。

    在普通人的感观中,放射性沾染是非常恐怖的,但是在核大国的实际打击规划中,它实际上处于边缘地位。

    只要爆炸的高度达到一定程度,辐射落尘是可以完全避免的。

    1956年5月21日在比基尼环礁空投的tx-15-x1试验装置,试验代号cherokee,试验系列红翼行动operation

    redg。

    该聚变弹头的当量为380万吨,最终就没有产生任何辐射落尘。

    三叉戟iid5导弹搭载的w88弹头,最大当量45万吨,优化10psi冲击波范围的最优爆高应该是1700米。

    而一旦爆高大于645米,w88弹头将无法制造放射性沉降,辐射落尘这种杀伤机制的影响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就是说,成熟的聚变武器,为了达到最大瞬时杀伤效果,几乎都不会在冲击波范围之外产生大范围的辐射落尘。

    这是一个被动效果,实际上甚至不是故意避免的,而是只要追求最大瞬时杀伤效果,就不会出现大范围辐射落尘。

    至于那个诡异的核火箭筒,也是真的不会伤到自己。

    50致死的5psi冲击波超压的范围是180米左右,1psi冲击波超压和火风暴的影响范围为400米左右。

    正常射程2公里以上的火箭筒,只要打出500米距离就是安全的。

    这东西的威力当量只有10吨,而不是10万吨,只是相当于10颗1000公斤的铁炸弹爆炸而已。

    而且没有弹片,不能穿甲,空爆的话甚至不会有弹坑。

    10颗铁炸弹空爆,怎么可能杀死2公里之外的人

    小男孩的杀伤范围也只有两公里左右而已,在历史记录中,小男孩爆点2公里外,人员死亡概率已经降到了5。

    在那个疯狂的时代,产生了各种疯狂的武器,但是不会生产脑残武器。

    媒体为了博人眼球,为了渲染苏联的邪恶与恐怖,拼命选夸大对方生产的各种武器的恐怖和反人类程度。

    而普通人恰好就喜欢看这些东西,于是低级的媒体就更是毫无节操的投其所好。

    以前有各种地摊文学,现在又有了网络自媒体,当信息爆炸之后,一切就变得更加的没有谱了。

    实际上,他们宣称的数据可能每次都不一样,基本上是一路飙升的。

    大伊万摧毁砖石建筑的距离,从最初的33公里,提升到60公里,然后提升到100公里,200公里。

    影响范围也从55公里,一路提升到了1000公里,后面才出现了更夸张的,推动板块移动9毫米。

    传播的人自然而然的觉得,上一个人说的是准确的,自己说给别人听的时候,再稍微夸张一点,应该也差不咧。

    但是就这么一路循环下去,都不去计算和验证,数据只会越传越夸张。
1...200201202203204...24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