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仙道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长安安君
元玄子虚步蹑太清,素手把玄门。
他按照顺逆时针分别旋转两兽头上的发绺,左八右七,暗合“天道左旋,日月右行。”及“乾八坤七”之理数。
两扇拱形石门徐徐打开,一股阴森砭骨的冷气,扶摇而出,袅袅而上。
进入洞天,方知:
洞门深锁碧窗寒,石室云封丹灶暖。
地宫呈长方形状,左壁天丁力士参随太乙真君,怒目圆睁,法相威严。
右厢玉女金童,簇捧紫薇大帝,披发仗剑,道貌森然。
对面整幅墙面画着太乙九宫式盘,内有:
东宫苍帝,其精青龙;南宫赤帝,其精朱雀;西宫白帝,其精白虎;北宫黑帝,其精玄武;中宫大帝,其精太一。
环抱二十八宿星君,后列三十二帝天子。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方。神居太一,相连昆仑。
墙壁之下,站立有四方天神,头冠凤鸟,手执龙蛇,面朝西北,有目无珠,面貌庄穆。
元玄子面对此面大墙,伸开双臂,将左右手同时按到八门(太乙九宫式盘外盘有休门、生门、伤门、杜门、景门、死门、惊门、开门共八门)中的生门和开门。
与此同时,顶穹上点画的七星(天枢星、天璇星、天玑星、天权星、玉衡星、开阳星、摇光星)亮了天璇星和摇光星,地宫内刹时光明如昼。
“今天是什么日子”元玄子问。
“今天是2009年5月6日,辛亥日。”燕玄龙答。
元玄子在太乙九宫式盘外盘遵循道家隐踪奇门三奇六仪的排布(顺布六仪戊、己、庚、辛、壬、癸,逆布六仪戊、己、庚、辛、壬、癸)点了几下。
忽然,听到轰隆隆一声闷响,墙壁裂开一道缝隙,四人依次侧身进入,里面有悬空木梯,顺梯而下,来到地宫。
黑暗中元玄子伸出手指向上点去,念动咒语,天花板上立时星光闪耀,仰面观看,只见九星连珠,天蓬星、天芮星、天冲星、天辅星、天禽星、天心星、天柱星、天任星、天英星九星呈顺时针运行。寓意自然生命“既济”已终,“未济”无穷,天覆地载,周而复始,无有穷尽。
原来是室施机关,地转天旋。
天气环列八方,地气遁替九宫;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天光下临,地德上载,是故天地交合,交合则有摩荡。
阳气左旋,阴气右旋,这是天地交合之道。
天之气,在天环布八方,入地则随九宫遁替。
乃是中宫之气通窍于坎(此为地宫设计的秘密),故玄关开窍于此,戊由此顺步六仪,复逆步三奇。
在洛书九宫里,以中宫为立极点,名曰“皇极天心”。
位镇中央,临制八方。
道家谓之“中黄”。
实为天地万物运化之枢纽,亦为宇宙万有变化之指归。
康节邵公有诗赞曰:乾遇巽时观月窟,地逢雷处看天根,天根月窟闲往来,三十六宫都是春。
《周易参同契》又云:“易统天心”。
道家曰:“顺则成人,逆则成道”。
天地之顺逆,一顺一逆间阴阳交感,二气冲和,万物(亦即中宫)负阴抱阳,故而逆之,导引吐纳,乃成大道,乃得长生!
“饶他聪慧过颜回,不遇真师莫强猜!”做为师父虽是心中有数却不会轻易挑明。
再观下方地界,雕塑有一尊北方真武,脚踏灵龟,趿履顶冠。
四方墙壁各绘有四御神像,像旁皆画树木。东面青木应春,南面朱木应夏,西面黄木应秋,北面黑木应冬。代表奉天道,顺四时,循五行,与天地合其德,与四时合其序,天人合一。
元玄子俯身打开真武大帝脚下的龟背,里面铁蛇吐信,他将信子塞回蛇口,只听吱哑,墙旋一角,又是一间密室。
里面凿有壁光,星星点点,自然明亮。房间极大,是方才的三倍还多,呈回字型排列的书架,令人以为走进了图书馆。回字中央,摆着竹炭榻榻米,上面搁有茶具卧具,以及四个百衲碎布蒲团。
元玄子脱下十字鞋,上了榻榻米,盘腿坐在蒲团上,他示意三位弟子也上来坐下。
“你们知道什么是太乙”元玄子注视着徒弟们。
“太上老君化身元始天尊,有玉虚十二门人,即十二金仙:广成子、赤精子、玉鼎真人、太乙真人、黄龙真人、文殊广法天尊、
第52章 亡书
看到四位弟子目瞪口呆的样子,元玄子转身拉开榻榻米侧面的木抽屉,从里面拿出四本古旧的线装书。
四人探身注目,原来是《离欲上人遗方海上仙方》、《药王山医录释海上仙方》、《传信适用方温隐居海上仙方》和《孙思邈太白山海上仙方》四本医家圣典,存世孤本。
“师父,这就是传说中的《太乙仙方》”
燕玄虎惊喜捧在手上,嘴张得老大。
元玄子郑重其事地介绍道:
“这些都是著名的医书珍本。当年太上老君离开终南山楼观台时,留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其后,又在太乙山秘授太乙真人修真成仙的无上**。太乙真人将此法用十大毒药炼成金书,名为《太乙仙方》,藏于深山宝穴。
太乙仙方实乃天乙真人亲手秘制的金丹大道。”
“师父!看来太乙仙方不是民间传说,它能让人长生不老吗”燕玄飞也急着发问。
“岂止是长生不老!这只是起步!太乙仙方外参天地宇宙,汲取日月精华,服饵采药;内调脏腑气血,练气还神,意守三田,通导任督,炼成大药,长生久视,升仙达道。
所谓: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一粒金丹吞下腹,始知我命不由天。”元玄子说。
“师父,这四本医书都是您收藏的吗”
燕玄龙奇怪师父既不介绍医书却又把它拿出来给大家展示,显然意在言外。
元玄子看着燕玄龙说:“是花静虚存放在我这里的。”
“花静虚”
大家心里咯噔一下,本能地感觉到要有奇异的事情发生。
“花静虚是燕玄飞的亲生父亲!”
元玄子平静地说。
但此语一出,犹如晴空霹雳一般,燕玄飞愕然地怔在那里,其他两人则瞪着燕玄飞。
元玄子将四本医书收回,又从抽屉底板夹层摸出一个古旧的信封,递给燕玄飞。那是褐色的牛皮硬纸,火漆封口,已经微黄发脆,透露着悠久历史的伤痕。
燕玄飞如托千金,郑重地拆开,轻声读起来:
玄飞吾儿青览:
汝接手示,如见吾面。一别经年,思何可支海天在望,不尽依依。汝读此函,已至桃李之年,正值人生春风送暖,三阳普照之季。料想身心均健,意气兴发。
然,十多年来,汝未受父慈母爱,不知高堂姓字名谁,心必凄怆,魂无所寄,情何以堪!此乃为人父母之大悲!
汝命运蹇厄,襁褓丧母,古称墓生。
连接阴阳,欠母大恩,行义报母。如华山睡仙陈抟,禅宗大德虚云,皆为出生母亡之墓生人也。
汝命中四柱,华盖逢空,三奇八字,日柱十灵,属天煞孤星,与杀(七杀)破(破军)狼(贪狼)合格两大绝命。
应一生自取孤贫,非僧即道,舍身玄门,弘扬道法,如此方可保全性命,不枉托胎。
吾亦幼年失怙,家贫如洗,形同乞儿。早年自立,引车卖浆,织麻贩履,穷居陋巷,委身草莽。
性僻幽寂,高下不慕,晏如自守。唯嗜读书,每有会意,辄废寝忘食,浑然忘我。尤爱道统与医理,视为中华文化参天古树之根祗与枝杆。
尝趋百里外,执经叩问德隆望尊者,常负箧曳履,行深山老林,皮肤皲裂,流血如注,概不所知。
某日,入山采药割藤,遥见老者杖藜而来,身长八尺,双目紫棱,开合闪闪如电,须眉皓发,衣冠飘逸,盖得道之仙人相貌。
吾忙倒身跪地,口称师父,望讫指教。
老者乃问余平生之志,吾答曰:“平生之志,不在温饱。非戚戚于贫贱,非汲汲于富贵,唯愿清虚修玄以终老。”
老者叱曰:“既慕清虚,何必求师心安即大药,自可回去罢了。”
吾告之曰:“世幽昧以眩耀,吾失童心,愿寻师以拾之。”
老者曰:“夫童心者,真心也。绝假以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若失真心,便非真人。真人之道,天下至宝,吾愿与天下人共之。”
后方知,恩师乃域内奇人,遁隐高士,世称握灵蛇之珠,抱荆山之玉。江湖地位,如高霞孤映,明月独悬,无人比肩。自称混沌道人,世人尊之为紫阳真人。
吾随恩师于终南山拔仙洞天闭关十年,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佩兰蕙之芳,撷冰雪之泽,习金丹之术,治无为之学。
结茅自蔽,拔俗离尘,方外荣华,去滋味,游心于虚极八荒。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心凝形释,与万化相冥合。
出关之日,恩师嘱曰:“修道之人,须自取孤贫,隐身匿迹。江湖摧危,人心叵测。众皆竞进以贪婪,凭不厌以求荣。道人当避智如避刃,避色如避剑,避利如避仇。如此方无死地。反之,死矣。”
彼时,吾年青涉世未深,恩师教诲挂耳未铭心。
下山之后,云游四海,遍访五湖。
某日竟在峨嵋后山偶遇汝母。彼时,天色陡变,雷雨交加,汝母与同游失散,与我共避雨于岩穴。
绝地相逢,一见钟情。
吾如实相告:玄门弟子,当禁情爱,心虽向往,却不可越雷池一步。
汝母名林雨霏,乃秀外慧中,博学多识之才女,谓余曰:“不俗即仙骨,多情乃道心。何谓道一阴一阳之谓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仙道贵生,岂隔阴阳”
吾当下无语。
恩师得知此事后,摇头叹曰:
“**原因总一般,有情有欲亦自然。
第53章 信物
燕玄飞含泪读完父亲的手书,泪洒衣衫,已哽噎得不能言。
燕玄龙晕晕乎乎地倒了杯清茶,并想递给师妹,却一扬脖,自己一饮而尽,连茶叶也吃进嘴里,很苦很涩,他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十年前,一场大火吞噬了你父亲租住的小屋,片瓦不存,尽成灰烬。”元玄子见大徒弟燕玄龙心中明悟,行有收敛,便低沉地对燕玄飞说。
燕玄飞再也克制不住,失声痛哭起来,她的心在无声地呐喊:
泪飞因何为天命与我违。
俯仰悲身世,冥冥恨星魁。
“师父,莫非真的是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前缘注定,今生难改吗”燕玄龙有些愤愤不平地问。
“红尘若问受生因,便叩老君上清门。
欲知今日真明主,须问当年嫡母身。
一体真如转落尘,合和四相复成人。
五行论物元是虚,三界无我脱沉沦。”
元玄子用偈语开示。
“师父,我听说花静虚一向与世无争,一心行善,怎么会与人结仇”燕玄虎一边给师妹递毛巾擦眼泪,一边问。
“花静虚确是良善君子,志在道德。他容貌清俊,性情刚敏,才华卓著,在医道两界皆赋有盛名。
由于他去怀弘远,耿直果敢,见善如亲,嫉恶如仇,敢爱敢恨。
如鸷鸟之不群,自本性而难易!
故于道于医,于仙于俗,均难容予。不得不幽居山野,悬壶自守,济世利人,默默遁形。
因他天赋极高,道医精研,又搜集各类仙方孤本,以至独步杏林,能解百毒,有起死回生之妙手,故招忌者为仇,图者为害,亦不为怪。”元玄子说。
“师父,花静虚怎么知道自己可能死于非命”燕玄龙振作精神,直起身子问道。
元玄子说:“一则,花静虚本身一直在苦寻太乙仙方,而天下寻仙方者如过江之鲫,得之即成他人猎杀的目标,听说他就是死于仙方。
二则花静虚精通太乙、奇门,擅长遁甲、梅花,六壬、神课亦不在话下,怎么能不事先知晓呢”
“师父,他既然能事先知晓,为什么不能破解化煞”燕玄龙问。
“道家认为夺命有先兆,想逃逃不掉。对吧,师父”燕玄虎望着元玄子说。
元玄子说:“道家讲天道,墨家讲帝道,儒家讲王道。
中国思想,常见为浑然一体。究其根子全在道家,天道无常,似乎不可捉摸,其实天道无所不包,无所不生,无所不杀。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日月有数,大小有定。
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人窥天意,如同婴儿窥母体,全是臆想。唯有顺天,方可求全。”
“师父,您的意思是花静虚没有顺天而为,因此才会死于非命吗”燕玄虎唐突地发问,被燕玄龙狠狠捅了一肘。
元玄子说:“死亡,虚静也;虚静,无极也。
生死为气之聚散,生不足喜,死不足悲,顺之而已。
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先天而生,生而无形,后天而存,存而无体,然而无体未尝存也,故曰不可思议,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
“师父,道家既然齐生死,为何炼仙丹求长生,寻找太乙仙方?”燕玄虎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