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王妃从良王爷请指教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爽口云吞

    冯锦程眼睛微微一亮,“所以姑姑是决定要告诉王妃了是吗”

    冯侧妃点了点头,“告诉是一定要告诉的,但是要怎么说却是个问题。现在王府里说不定已经多了不少有异心的人,万一消息泄露了出去,不但帮不了任何忙,反而会连累我们自己。”

    “姑姑说得对,一切就听姑姑的吧。”

    冯侧妃说得没错,这几天确实是有人盯着她的院子,事实上王府后院到处都有人盯着,至于这些人是谁,大家心知肚明。以前也不是没有,只是不像现在这样,这也从侧面证明了,王府后院的风变了,京都的风也变了。

    不过冯锦程之前也来过几次,除了第一次之外其他的次数都是堂堂正正,光明正大的来,王府后院的人也不觉得奇怪了,所以今天她过来才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怀疑。赵侍妾也听到院子里的人回禀了,但是却没有放在心上,她心里清楚得很,冯侧妃早就和冯府翻脸了,是断断不会和冯府有什么来往和计划的。

    至于杨侧妃那一边,赵侍妾已经去过了,一开始杨侧妃自然是不相信她的任何话的,但是后来不知道赵侍妾跟她说了什么,让她态度一下子就改变了,答应和赵侍妾联手。现在后院就剩下冯侧妃一个难搞的,冯侧妃在摄政王府后院从来都是独来独往,不会和任何一个人过分亲近,却又不会轻易得罪人。以前就算了,没来往就没来往,可是现在赵侍妾却不得不想法子将冯侧妃也拉到自己的阵营里。

    冯锦程来过之后没多久赵侍妾就主动找上门来了。

    冯侧妃听了赵侍妾的话只是沉默着,然后却态度坚决的拒绝了,给出的理由还十分的充分让人无法反驳。

    即便她和赵侍妾合作绊倒了王妃,她也不可能会得到什么。她还有一双儿女,赵侍妾能给她什么,她能将到手的东西拱手相让

    赵侍妾被冯侧妃的态度给气着了,一怒之下想出了个法子。冯侧妃不愿意,那她就让赵家直接和冯家联手,反正大家的心思都是一样的。只要冯家答应了,冯侧妃算什么。而且冯锦程不是和冯侧妃这个姑姑关系很好吗她倒是要看看,若是冯家拿冯锦程和她的一双儿女来威胁她,她要怎么办

    赵侍妾心里早就已经有了主意。之前她是顾念着她和王爷之间的感情,所以一直不忍心,就算父亲一而再再而三的劝说她,她也没有答应。可是现在当她知道了所有的真相,知道这十几年以来的一切都是一场笑话,知道自己十几年都在被人愚弄羞辱,他无情那就休怪她无义

    不管她做什么都是他逼的

    赵侍妾现在是由爱生恨,对宇文雍的恨意已经让她理智全失,满心满脑除了要毁掉摄政王府,毁掉宇文雍之外再无其他了。

    她回了一趟赵府,也不知道她和赵老爷子在书房里都谈了什么,只是在离开的时候脸上和眼里慢慢都是骇人的恨意和冰冷的杀意。

    白朗月和宇文伽南还有凤明阳只当什么都不知道,平日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一个多月。京都已经渐渐迈向了开春,冬日的寒冷正渐渐消退,百姓都换下了厚厚的冬衣,穿上了较为轻薄的衣服。但是京都里的气氛却依然紧绷冷凝。

    西唐和凤歧国之间的关系越发的紧张了起来,两国的战争规模也越来越大了。而糟糕的是西唐在丢掉了一座城池之后再次丢掉了另外一座城池,这让西唐民间的声音越发的大了,百姓也越来越不满,担心。之前被忘记了的话题再次被重新提起了。

    虽然摄政王不在京都了,但是摄政王一派的人还在。所以朝廷上的官员再次提起要将南平郡主夫妻交出去以平息凤歧国怒气的时候遭到了摄政王一派官员的强烈反对。他们怒斥提出这个想法的官员膝盖软,懦弱无能,凤歧国本来就无理,又率先发兵,现在更是夺了西唐两座城池。

    现在摄政王才到边关,他们西唐就要急巴巴的想要求和,简直就是荒唐,笑话不打就先认输,这是要把西唐的脸面都丢光吗以后还有谁会把西唐放在眼里

    他们以为现在把南平郡主夫妻交出去就能平息所有事情了凤歧国难道真的会将夺去的两座城池还回来天真,这怎么可能,用脚指头想都知道不可能的事,他们竟然还相信脑子里装的都是浆糊吧,这样的人到底是怎么成为朝廷栋梁的

    摄政王一派将那些人怼得面色通红,气愤得说不出话来。皇上也是面色阴沉不定。

    最后还是皇上开口平息了这场争论,说眼下摄政王已经去了边关,若是摄政王能扭转战场局势,挽回颓势,并且把失去的城池夺回来,那南平郡主的事就以后都不要再提。可若是就连摄政王都没有办法,西唐在凤歧队下依然吃亏,那就不得不将南平郡主夫妻交出去了。

    对此双方都觉得这个办法很好。摄政王一派对摄政王可是信心满满的,摄政王亲自出马,不可能不能挽回颓势,夺回城池的,摄政王就从来没有打过败仗。至于其他人到底是怎么想的那就唯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宇文雍到了边关之后迅速接手了军队,重新调整了作战策略,第一场战役就让西唐的军队获得了首赢,重振了西唐军队的士气。

    营帐里,宇文雍穿着铠甲大马金刀的坐在营帐里听着底下将领汇报这次交战的情况。

    还没有听完他就伸手打断了前面说话将领的话,锐利的视线在在场的人身上扫过,冷笑了一声,“如此简单的战役你们也能一败涂地,还连连丢掉了两座城池,本王很怀疑你们到底是武将还是文人又或者你们是故意输给了凤歧国”

    底下的人面色顿时一变,立刻跪了下来,“冤枉,末将对西唐是忠心耿耿,绝无二心,还请摄政王慎言。”

    这种事可不是随便乱说的,一不小心就是叛国的罪名,他们谁都担当不起

    “不是那你们跟本王说说,为什么西唐三十万大军对上凤歧国十几万的人还能输成这样你们都是饭桶吗”宇文雍随手拿起放在一旁的军报就朝着跪在前面的人砸了过去,双目盛满怒火。

    在这之前虽然他已经猜到了这场所谓的战争并非表面看起来的这样简单,但是来到边关,真正了解之后心里还是控制不住的震怒。

    这些人分明就是将三十万将士的安危弃之不顾,将西唐的江山治愈险地之中,这些人妄为西唐人还有皇帝,他知道他一直想除掉他,但是他还是高看他了,他为了除掉他,宁愿拿西唐江山来冒险。他对他用任何手段阴谋都可以,但是他拿西唐的江山来开玩笑,拿三十万将士的性命来冒险

    宇文雍是从来没有过的愤怒和失望。对皇上的失望,对先帝的失望,千挑万选却选了这么一个东西来继承皇位,父皇荒唐半生,竟然是连一件像样的事都没有办过。宇文雍并不觉得自己这么想先皇有什么不敬的,让他去皇陵直接骂的他也敢。

    对于宇文雍的指责,有人羞愧的低下了头,有人却是不太服气。战场上的事如何能说得准,千变万化,有输有赢,谁能保证一定能赢况且西唐会和凤歧国开战还不是因为南平郡主吗如果摄政王当真这么在乎西唐,关心西唐,那就应该将南平郡主交出去,而不是来这里指责他们

    如果不是南平郡主夫妻,这场战争根本就不会发生

    宇文雍自然是注意到了某些人眼里的怨愤,不由得冷嗤了一声,压根没有将这些人放在眼里。

    “去把郑将军叫来,本王要问问他这个老将军到底是怎么领军的。至于你们”他的视线冷冷的在他们身上扫过,神情睥睨,“若是心里不服气那就憋着,不憋着就在战场那敌人的头颅来说服本王,你们不是废物饭桶。至少本王从来没有输过,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有”

    “现在都滚出去,把郑将军叫来,本王有要事相商”

    郑将军很快就过来了,“末将参见王爷。”

    “郑将军快起来吧。”

    郑将军已经年近花甲,不过却还是老当益壮,精神矍铄,能力不减当年。这么多年以来他几乎都是镇守在边关,可以说西唐边关能平安多年全是他的功劳。所以他在军中声望很大,比任何一个将军都要令人信服。这也是为什么宇文雍来到边关之后会有这么多不服气的人的原因之一。

    本来这场战争就是因为南平郡主夫妻而起,南平郡主又是宇文雍的女儿,也是他坚持不将人交出去。这已经很让人诟病了,现在他一来立刻就取代了郑将军在军中的位置,自然是让不少士兵将领心中不满了。

    “郑将军心里可是同样对本王有不满,觉得是本王让西唐陷入了如今这样的困境里”宇文雍冷不防的问道。

    郑将军神色不变,从容的回答道“王爷严重了。末将不懂这些,只懂带兵打仗,无战事就镇守边关,有战事便守家卫国,其余事情一概不理会。况且末将也相信王爷心中自有打算,更相信在王爷心里有家人,也有西唐。”

    宇文雍挑了挑眉,“那郑将军对眼下凤歧国和西唐的战事有何看法郑将军觉得西唐能收回被夺走的城池吗”

    “既然凤歧国先挑起的战事,那我们西唐也不能退缩了。有了王爷在,末将相信不日我们就能收回被夺走的城池了。”

    宇文雍点了点头,“有郑将军这话本王就放心了。郑将军镇守边关多年,等时机到了,本王希望由郑将军领兵攻打凤歧队,夺回我们的城池。不知道郑将军是否有这个信心”

    郑将军听了他的话不由得抬眸望向了他,眼里有些诧异。似乎是没有料到他会做出这样的安排。

    他是在边关镇守多年,极少回京都不假,但是对于京都的事他也知道得一清二楚。摄政王和皇上之间多年争斗不断,这次摄政王来边关的目的也绝对不会是表面上看起来的这么简单。皇上有皇上的心思,摄政王也有摄政王的想法,他夹在中间

    想起女儿送过来的书信,郑将军眉心飞快的一蹙,眼里闪过了一抹复杂的光芒。摄政王此时让他来领兵到底是有心还是无意

    “怎么郑将军是有什么难处不成”宇文雍问道。

    郑将军垂下了眼眸,单膝跪了下来,“末将定不负王爷所托。”

    宇文雍定定看着他半响才笑了笑,“很好本王就等着郑将军的好消息了”




第七十五章 风雨欲来
    “义父,这郑将军真的可信吗兰贵妃从宫里专门写了家书过来,义父不会真的相信这家书上面写的只是简单的问候之语吧”宇文彧谦坐在宇文雍旁边紧紧皱着眉头问道。

    宇文彧谦随着宇文雍来到军营实际上并没有在军营里担任什么太高的职位,宇文雍也并没有想着说让他一步登天。西唐和凤歧国之间的战争可不是一时半会的就能结束的,没有个一年半载怕是不能结束。有的是时间让他慢慢来,免得到时候又有人拿他摄政王义子的身份来说事。

    现在就先让他跟着他积累积累一些战场上经验,学习学习怎么打仗。

    宇文雍漫不经心的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郑将军的为人我还是很相信的,这么多年以来他没有行差踏错半步。当年兰贵妃进宫也是因为他不想引来皇上的猜疑,功高震主,所以才将女儿送进了宫里,儿子留在了京都,自己则是长期镇守边关。”

    若是郑将军有什么异心,这么多年他有太多的机会做点什么了。

    至于兰贵妃宇文雍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冷峻成熟,魅力不减当年分毫的脸庞上露出了一抹意味深长的淡笑,眼神幽深。

    宇文彧谦听了这话紧皱着的眉头并没有松缓多少,对义父的话很是怀疑。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话是没错,但是现在是特殊敏感时候,一个不慎那就很有可能会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万一郑将军生出了异心,和京都的人,甚至是和凤歧国的人有什么勾结,那义父的处境可就危险了。皇帝让义父来边关本来就没有安好心不是吗

    不怪宇文彧谦担忧,实在是眼下他们的处境非常的艰险。来到军营之后他就很明显的察觉到了四周都有人监视他们,并不是明目张胆的监视,可是却无处不在,可见皇帝除掉他们的决心了。

    宇文雍见他表情凝重严肃,满是担忧,知道这段时间发生的事到底还是让他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感,心里也有些焦虑了起来,说到底还是历练不够。起码跟凤明阳那厮相比还是差了点的。即使不满意凤明阳早早就把自己的女儿娶走了,但是宇文雍还是不得不承认凤明阳年纪轻,身上的沉稳老练,淡定,冷静,是年长他一轮的人都比不上的

    也不知道这凤歧国皇帝是怎么养的儿子,把一个娇滴滴的儿子养成了这般模样。想到临来边关之前和凤明阳在书房的那次谈话,宇文雍又暗暗叹了一口气,在心里直道凤明阳这个女婿也真真是个心狠,手段了得,深谋远虑的人。

    一时间他倒是不知道是该高兴这个有这么个厉害的女婿好还是该担心有这么个厉害的女婿好了。毕竟女婿太厉害的话,女儿在夫家就很有可能会吃苦,会被欺负啊!将来他们回到了凤歧国,离西唐千里迢迢的,受了委屈作为父母的他们也鞭长莫及啊!

    摄政王突然有些忧虑了起来。

    他看着宇文彧谦突然叹了一口气,然后眼神有些诡异,让宇文彧谦一脸莫名其妙和头皮发麻,本能的有些警惕了起来,“义父,你这样看着我做什么有话直说,我一定为义父办成。”

    “彧谦啊,咱们现在的处境你一定很清楚,你也长大了,义父不能事事帮你考虑到,安排好,凡事你要多思考,要深谋远虑,要思虑周全,方方面面都要想到,不能有丝毫的遗漏。这样才能最大可能的避免出现意料之外的意外。”他看着他满脸慈爱的教导着。

    宇文彧谦很快就反应过来了,知道他指的是最近发生的事。

    他神色一正,正经严肃的应道:“多谢义父教诲,孩儿明白。”

    按照义父说的,那就是说最近发生的事并非表面看起来的这么简单了还是义父其实是在暗示郑将军的事

    宇文彧谦不禁陷入了沉思。

    宇文雍见状暗暗点了点头,并没有再多说什么。有些事还是得让他自己领悟,这样才会对他有所帮助。

    宇文雍到了边关接管了军队这样重要的消息凤歧国那边自然是第一时间便收到了消息。

    实际上凤歧营里的人知道这个消息比西唐有些人还要来得更早更快一些。和宇文雍之间的第一场对战会输掉也在凤歧国领将的意料当中。

    别人不知道,但是领兵的大将军,三军统领是知道的。所以对于输掉的这场战争是丝毫没有放在心上,本来就是做给别人看的,何须在意现在更重要的是接下来该如何。

    没有燕京那边的话,军队这边也不敢随意做决定,只得是暂时让三军休整,静待下一步指令。这落在西唐人眼里就是另外一个意思了。西唐的将士皆认为是摄政王来到军营振奋了士兵的士气,这样一来倒是减少了不少对宇文雍的怨言。

    可这就急坏了某些人。

    当日宇文雍离开京都来边关,没多久皇上就派了一个心腹跟随着来到了边关,住在了营帐里,名为监督,是为监视。既是监视宇文雍,也是监视郑老将军。兰贵妃写给郑老将军的信皇上确实是亲自过目了,郑老将军也回了信,信中一开始并不同意,但是后来也万般无奈的松口了。

    可是皇上却依然不放心,他要确保万无一失,郑老将军是他计划里最重要的一颗棋子,容不得有半点意外。边关和京都相隔千里,没有一个让他放心的人在军营里盯着,他睡觉都不安稳。

    宇文雍什么都没做,每天在军营里的活动也非常正常,该打仗的打仗,该休整的休整。他到了军营没多久就和郑老将军一起把凤歧国夺取去的一座城池抢了回来,西唐士兵的士气高涨到了一个新高度。

    这消息传回燕京自然是十分振奋人心的,百姓有时候是很宽容的,摄政王一出手便将西唐被抢走的城池夺了回来,大家似乎一下子就忘记了这场战争是因为南平郡主夫妻引起的。更加是将南平郡主夫妻交出去的想法抛在了脑后,就好像从来都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一样。

    宫里皇上听到前线传回来的捷报,当着众位大臣的面,皇上表现得非常的高兴,兴奋,爽朗的笑声传遍了整个大殿,还连连夸赞了摄政王的英勇善战但是退朝回到自己的宫里却是立刻就大发脾气。
1...235236237238239...3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