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末之吕布再世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回头大宝剑

    “举国皆知,董卓——欺君罔上倒行逆施,残害忠良,乃是国贼,故而吾等兴义师,伐乱贼!然则——”

    袁绍话音一转,激慨的声音里透着几许不满:“吾等,猛攻虎牢关月余,兵力数倍于董卓,却依旧迟迟不能克关,何也”

    士卒们都在静静听着,无人回应。

    一些诸侯心中有数,却也没说,说出来只会丢人。

    “畏吕布,惧关险,人人不肯——效命死战!”

    袁绍说出这话的时候明显有着一丝怒气,帐下诸侯只顾各自利益,生怕死伤过多而削弱了自个儿实力,不肯死战。

    若非如此,虎牢关早已成囊中之物。

    纵观古今,战争的胜利,从来都是建立在无数将士的英魂之上,抛头颅洒热血所造就而成。

    想兵不血刃的拿下虎牢关,根本没有可能。

    袁绍吸了口气,大声说了起来:“吾欲效西楚霸王之举,破釜沉舟,只留三日粮草。三日后,若还不能攻克虎牢关,吾便将所有的粮草,全部焚毁!”

    袁绍脸色决绝,下方的众人听闻此事,俱是哗然一片。

    焚毁了粮食,今后吃什么

    “吾作为盟主,受大家抬举委以重任,然屡屡败北于虎牢,吾亦难辞其咎。此次吾亦将亲自率军冲锋,若不幸战死,请诸位攻下虎牢关之日,为我倒上一碗热酒,我袁本初黄泉路上再饮之!”

    一番话说得热血激昂,令在场之人无不为之动容。

    袁绍从来都是个有本事的人,只是在个人性格上有些缺陷,偏听偏信,优柔寡断,少了一丝魄力。

    如今被逼到了绝境,他也有了拼死一搏的觉悟和信念。

    袁绍话语讲完,下方的曹操跟着带起了节奏,高举拳头,大声呼着:“誓死伐贼!”

    在他身旁的夏侯兄弟,以及李典乐进等将士亦是跟着挥拳高呼:“誓死伐贼!”

    “誓死伐贼!”

    “誓死伐贼!”

    下方的士卒们奋声大吼,袁绍的发言激起了他们胸中的满腔热血,盟主都亲自上阵了,他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奋死而战!

    袁绍此刻亦为士卒们的情绪所感染,‘锵’的一声拔出腰间佩剑,遥指虎牢关方向,决绝果断:“目标——虎牢关!进发!”

    “吼!”

    数十万大军齐奔虎牢关而去。

    …………

    那一日,风沙急劲。

    虎牢关外号鼓声未歇,在袁绍的带领下,无数儿郎冲向了城头,倒下的士卒换了一波又一波,垒砌的尸体填满了下方的沟壕。

    攻城发起的刹那,铺天盖地的杀声犹如海浪,卷过大地,冲向云霄。

    数十架云梯缓缓而来,城头上箭如雨下。

    惨烈的攻坚,从上午一直持续到黄昏,才听得鸣金的声音。

    联军在夕阳的斜照下,如潮水般退去。

    城头上的守军脸上有着劫后余生的欢喜,同时心中也有着更大的担忧。

    今天是守住了,可明天呢

    李傕已经拿不动刀了,双手抖得厉害。一整天的鏖战下来,他透支了身体里所有的力气,疲乏至极,坐在地上背靠着墙壁,在那儿不断自言自语的叨叨着:“这些人都疯了,都疯了……”

    将近傍晚,董卓召集了麾下众将,宣布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方才本太师得到情报,牛辅率铁骑偷袭了关东贼子的酸枣大营,将他们的粮草尽数焚烧殆尽。尔等只需再坚持两三日,待到关东贼子粮尽,必不战自退!”

    董卓哈哈大笑,太过高兴的他,以至于都忽略了吕布没有归来的事情。

    帐下诸将听得这话,疲倦不堪的脸庞总算有了一丝笑意,仿佛在黑暗中寻得了一丝新的光亮。

    他们也终于明




第四八五章 临危受命
    听闻董卓要回洛阳,李儒第一个出来反对,急切呼道:“主公,万万不可!您若是弃了虎牢关,关东贼军势必破关而入,到那时腹背夹击,天下将无我等容身之处矣!”

    “难道你要我眼睁睁看着我老娘和孙女,陷入虎口而不救”

    董卓厉声反问,他对别人手段残暴,甚至于草菅人命,然则对于年迈老母,却是个十分孝顺的儿子。

    “主公,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区区妇孺……”

    啪!

    一记响亮的耳光将李儒抽得踉跄倒退两步,嘴角溢出血来,可见董卓这一巴掌的力气之狠。

    “李儒,以后说话动动脑子!”董卓面色阴戾,盯着李儒就像是一头觅食的黑熊,随时都能将他吞噬。

    常常称呼李儒为‘贤婿’的他,这一次也直呼了李儒的名字。

    李儒捂着胀痛的脸,眼中有狠色闪过,随即被他很好的掩藏起来,怯畏应下:“儒,知错了。”

    “通知飞熊军,随本太师连夜奔赴洛阳。”穿好甲胄的董卓下达命令,准备动身离去。

    “太师,您走后,这虎牢关该由谁来坐镇”有人小声询问起来。

    明日关东诸侯再来强攻,倘若关上没有坐镇指挥的大将,势必会各自为战,乱作一团,不能协调抵御,极有可能会被关东诸侯攻破。

    董卓听闻这话,脚步顿在原处,张着一双如同鱼目的粗大眼珠,在帐内李傕郭汜段煨这些人身上扫视了一圈。

    这些将领都跟了董卓多年,董卓对他们也是知根知底,武力尚勇,就是统帅平平,有些小聪明,却不足以担当统帅大任。

    这时,董卓想起一个人来,同为他麾下的中郎将,徐荣。

    初入洛阳的时候,董卓不仅收编了洛阳的军队,还意外的发现了徐荣这么个人才,费了不少功夫才将他收为己用。

    董卓曾同徐荣相谈,二人越聊越是投机。董卓对徐荣是大加赞赏,称他有大将之风,颇为喜爱。

    有能力的人,往往会遭到排挤,牛辅李傕这些人就不待见徐荣,想方设法将他排挤出了洛阳城外。

    西凉军的内部矛盾归内部矛盾,但从大的派系上讲,牛辅等人都属于西凉派系,跟徐荣所在的洛阳军,虽都隶属于董卓旗下,平日里却是势同水火。

    后来董卓沉迷享乐,也就渐渐淡忘了此人。

    危难之际,董卓倒是想起了他来。

    恰好,徐荣此时就在据此不远的偃师,手中有兵马四千余人。

    董卓令人去将徐荣唤来,让他坐镇虎牢关。

    徐荣感念董卓的知遇提拔之恩,心中愿为董卓死战,然则听到这个任务,却婉言拒绝道:“董公,末将资历平平,恐难担此大任。”

    董卓能将这么重要的任务交于自己,这也说明了董卓对徐荣的信任,但李傕郭汜这些人不一样,他们一直都跟徐荣不对眼,根本不会听他调度。

    将不能听令而行,这场仗基本上必败无疑。

    所以徐荣宁肯作为旗下将领听令,也不愿担当统帅大任。

    董卓回顾了一圈在场诸将,也知道他的这些手下个个桀骜难驯,根本不会服从徐荣。

    符节给了吕布,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董卓卸下腰间宝刀,语气郑重:“此乃危急存亡之时,此任只能交于你徐荣来担,你若眼中还有我这太师,就别再推脱。”

    说着,董卓回顾了李傕郭汜等人一眼,将宝刀交到徐荣手中:“这是本太师最喜爱的七星刀,明日你督守城头,若有不听令行事者,可立斩之!”

    七星刀交到徐荣手中,无异是给了他先斩后奏的权力。

    “末将定不负太师所望!”接过七星刀,徐荣刚毅的面庞上笃然万分。

    董卓点了



第四八六章 历史改写
    家人安然无恙,董卓舒了口长气。

    “翁翁,吕叔父有封书信让我交给您。”董白拿着一封布帛书信跑来。

    这家伙,居然还有脸给我留信!

    “老夫倒要看看,这狼心狗肺之徒有何说辞。”

    董卓脸上怒气陡涨,一双大手将书信打开。

    “董公在上,吕布拜言:回顾往昔,董公待吾极好,礼遇有加,此份恩情曾令吕某无数次夜间辗转。然,世事难料,布不得不为今后所计。所谓兵者,诡道也,布此番手段实属无奈,利用了董公信任,深感愧疚。

    虎牢关前,布力战诸将,亦算是报了董公。布此番所行,正应您当日所言: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又岂能寄居人下

    董公担心老母、孙女,吾料必会飞驰回奔洛阳。吾只需在城内设下埋伏,便能将董公一网打尽。”

    看到这里,董卓后背一凉,如果真设有埋伏,他此番回来,估计就是自投罗网。

    所幸,城内并无伏兵,董卓接着往下看。

    “抓老夫人与小侄女为质,借以胁迫董公,有人劝过。

    吾,不屑为之!

    只愿来日,能与董公正面一战,只是不知是飞熊军骁勇,还是我的狼骑营更深一筹,布拭目以待。”

    卷末,吕布敬上。

    从始至终,书信里吕布都是称呼董卓为‘董公’,念着他往日的情分。

    董卓看完之后,心中百味杂陈,不知道是该愤怒,还是欣慰,亦或是苦笑。

    “翁翁,你不高兴吗”

    董白偏过头,处在深宅的她根本不知道外边发生了什么。

    董卓低下头,丑恶的脸庞上多了几分慈爱,抚着孙女的乌黑秀发,温和说着:“翁翁能够见到白儿,就十分开心了。”

    很难想象,天下人口中残暴不仁的董魔王,也会有这般和蔼模样。

    早年,董卓最喜欢的儿子青年意外身亡,只留下这么一棵独苗。董卓为此沮丧低落了好一阵子,后来便将对儿子所有的爱,倾注在了孙女董白的身上。

    将老娘和孙女送回房内之后,董卓站在空旷的院子里,仰望天空。

    黯淡的月色,斑驳的数影,正如他此刻的心情。

    “兄长,我已经调查了城内一圈。吕布昨天夜里裹挟天子百官往长安去了,还带走了城内七八成的百姓。”

    董旻脚步急促的来到董卓身旁,告诉他这位兄长,洛阳如今几乎已是空城一座。

    董卓侧目看了他这弟弟一眼,没有说话。

    “如此庞大的队伍,他们行军速度应该不会很快。只要兄长率军追击,必能追上,救回天子!”

    董旻劝说董卓出兵追击,天子乃是一颗至关重要的棋子,有天子在手,怎么都占着一头理,倘若天子落入别人之手,他们就真的成了叛乱的反贼。

    董卓摇了摇头,月光洒在他粗犷的脸上添了几许落寞,他叹了口气:“算了,老娘和白儿没事就好。”

    他已经不打算追究此事了,吕布骗了他不假,但起码没有把事做绝,给他留了后路。

    他们之间的帐,就此一笔勾销。

    董旻却是不甘就此罢手,继续劝说着董卓:“兄长,关中那边是你经营的地盘,又有樊绸守在函谷关。吕布想要入关,得废不少功夫,别说十天半月,就是给他半年都未必能够攻下函谷关。我们只需追击过去,和樊绸来个前后夹击,定能击败吕布,夺回天子!”

    “叔颖,你觉得你能想到的事情,吕布会想不到吗

    ”

    董卓反问了一声,吕布在他身边蛰伏了这么久,怎么可能没有万全之策,就贸然带着天子百官往长安而去。

    果然,董卓话音刚落,就有人前来禀报:“太师,樊将军到了。”

    董卓听得这话,心中叹息,道了声:“让他进来。”

    很快,樊绸出现在了董卓面前。

    “樊将军,你不是镇守在函谷关吗怎么来了洛阳”董旻纳闷儿的询问起来。

    “前几天来了个叫魏木生的将领,拿着太师符节说是要与我调防,让我赶往虎牢关增援。我途经洛阳,故而在此暂歇。”樊绸如实回答起来。

    函谷关轻而易举的落入吕布之手,董旻气急败坏,指着樊绸急道



第四八七章 犒赏三军
    九月上旬,在车骑将军皇甫嵩的迎接下,天子百官成功入驻长安。

    翌日,未央宫的大殿里召开朝议。

    所议之事有二:其一,论功行赏。

    功劳最大的吕布被封为右将军,赐金印紫绶,负责典卫京师。卫尉杨彪升任太尉,王允任职司徒,黄琬迁任司空,其余有功之人亦是皆有封赏。

    其二,征讨董卓。

    群臣百官无不恨毒了这个魔头,在朝堂之上掷地有声的数落了董卓十几条大罪。每一条,都是斩首的死罪。以往董卓在洛阳作威作福,大权独揽的时候,他们战战兢兢,凡事都要看董卓眼色行事。

    如今脱离魔爪,自然是人人喊打。

    百官的意思,是让吕布带兵去征讨董卓,让他们两个狗咬狗,最好两败俱伤。

    吕布当然不肯,董卓击退关东诸侯,守住了虎牢关,以洛阳为根基。从战略地势上看,也算间接的给关中之地竖起了一道强有力的屏障。

    更何况董卓手中还有近十万将士,手下强将亦是不少。如果贸然带兵同董卓死磕,只是会鹬蚌相争,这些看戏的渔翁得利。
1...150151152153154...3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