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师上位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漫漫步归
“听着可笑,但细一想,朕的太子
第六十章 施粥
“爹。”程二娘满脸忧心的看了一眼程厉盛,“夫君他……”
“早知荆云如此,我当年就不当把你许配给他!”程厉盛不怒反笑,“这么多年,我竟是看走眼了!”
“夫君他是遭人陷害的……”程二娘自幼对程厉盛有些惧怕,怯生生的看着程厉盛,“他也不曾想到。”
“我气他不是因为他遭人陷害,而是分不清轻重。一个钦天监入试第一而已,成得了什么大气进了钦天监蹉跎上几十年的人大有人在。这些哪比得上秋闱的事情重要钦天监有什么值得在意的又不是张家,就算张家不也……”程厉盛冷笑,“陛下不肯又如何,还不是……”
“爹,您在说什么呀”程二娘愣了一愣,望了过来。
程厉盛意识到自己一时失言了,干咳了一声,转到荆云身上,“今年秋闱不少少年英才要入场,他是副考官,何愁没有门生更有博陵崔氏、会稽谢氏、琅琊王氏的子弟入场,这蠢货,白白便宜了齐修明!”程厉不怒反笑,“蠢成这样的,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那夫君他什么时候回来啊”程二娘看向程厉盛,眼里有些惧怕。
“回来”程厉盛脸色发寒,“他这个少师能不能保得住还难说,还回来蠢货!”
“爹爹,求你救救夫君!”程二娘掩面而泣,跪了下来。
“罢了罢了!”程厉盛烦躁的摆了摆手,“西南侯要入京了。呵,若不是我,他怎会……我若开口,他不会拒绝的。”
“祖父、魏先生,你们怎么看”崔璟伸手为两人各倒了杯茶,推了过去。
“七十二人参考,七十一人舞弊,唯一没事的还是钱元的侄子,素日里荆云与钱元关系又好,这当真是……”崔远道摇了摇头,“此事当真要记上史书了。”
“史官司马宁已经记录下来了。”魏先生自笑了两声,“还当真在历史上留下笔墨了。”
“钦天监的考试与秋闱相比孰轻孰重荆云也太分不清轻重了,还被人摆了一道,结果秋闱的副考官白白落到了齐修明身上。”崔远道叹了口气,随即蹙眉,“只是这手段,当真不似乔相的手段。”
“太儿戏了。”崔璟坐了下来,“乔相的手段有礼有章法,这等近乎可笑的手段,完全不似常人,可谓剑走偏锋。我觉得此人年纪一定不大,就似稚子的恶作剧一般,但却出乎意料的有效。”崔璟说着脑海里很快浮现出一道年轻的身影,“倒让我想起了七安先生。”
“也不是没有可能。”联想到上一回,送葬途中把人拉起来,这想法还当真与一般人不同。
“九公子此次秋闱准备的如何”魏先生笑了起来,“九公子若能入朝,崔家又有参天将起。”
“状元太盛,不若稍逊一筹。”崔璟说道,“徐长山先生待秋闱考试结束后要设琼林宴,我准备出席。”
徐长山的琼林宴代表了什么意思,众人都懂,崔璟此一行的意思就是要认可成为徐长山的门生了。
“徐长山虽然明面上不偏不倚,但上一回丁忧的事情之后,怕是也算半个乔相的人了,九公子可想好了”魏先生问他。
“程厉盛与陈善勾结,自是万万不可能的了。”崔璟说道,他可没有娶青阳县主的打算,稍有气性的男人都受不了,更何况他崔璟。况且这样的手段,实在是叫人不禁有些期盼起了下一回,剑走偏锋,下一回会是什么样子
“少师抓舞弊,考者七十二,舞弊七十一,唯有尚书侄,一身清白身。殿上天子怒,殿下臣兢兢。旷世奇案出,寺卿忙回避,自古从未见,名垂青史留。”这是最近长安城盛行的一首不太工整的打油诗,却一夜之间席卷了整个长安城,成为全城百姓口中的谈资。
“考者七十二,舞弊七十一。这什么少师是不是脑子有病”百姓乐的哈哈大笑,“这样的人能当少师,我也能!”
“七安先生,前两日的事情听说了吧,那个什么金少师抓舞弊笑死人了。”
坐在闹市中的少年含笑点了点头:“听闻了,倒是史书中也不曾听闻。”少年说着目光转向随处可见的着布衫的书生,“离秋闱就几日的时间了,能发现也是好事一桩,至少太子少傅齐修明齐大人是个明白人。”
“对对对,
第六十一章 被贬
坐在马车里的几人掀开车帘一角,向闹市中的“少年”望去。
“想不到卫家还有这么一个孩子,若是男儿,定能出将入相。”乔环看向身姿笔挺的孩子,满脸的赞许,“不过如今,似乎也不错。阴阳司那条路她未必走不得。”
“是啊!”齐修明望着长长的施粥队伍有些出神,一时间竟生出了错觉,放佛时光未行,他还是多年前那个入京赶考的贫寒学子,带着母亲幼妹流落街头,也是这样长长的施粥队伍,为他带来了温暖。
“这孩子可不能便宜崔远道那只老狐狸。”乔环看着长长的队伍,转头去看齐修明。
却见齐修明神情有些恍惚的走下了马车径自走到队伍末尾排了起来。
乔环叹了口气,没有多说。
队伍排的很快,很快便轮到了他。
“可有官文”施粥的小姑娘声音脆生生的。
齐修明愣了一愣,转头看向那在闹市中独坐的少年人打扮的少女。
似乎时察觉到他的注视,转过头来,双目之中瞳光闪烁,宛如天上星子,恍惚中似乎也有过一双相似的眼睛望过来。
一时间,时光荏苒。
明珠小姐,一晃多年,你长这么大了啊!可还记得当年一饭之恩君子言出必行,这一饭之恩,我齐修明等了很久。
“齐大人!”少年人打扮的少女站了起来,“这位就是齐修明齐大人,齐大人来看大家了。”
“见过齐大人!”
“见过齐大人!”
……
齐修明回过神来,对上那双晶亮的眼睛突然,几乎是本能的弯起了唇角:“诸位好好参考,本官也期盼良才美玉能同朝为官。”
在“齐大人”“齐大人”的呼声中,齐修明转身离开。
坐上马车,齐修明眼里多了几分笑意:“真好啊,这孩子!”
“是啊,卫六小姐很不错的。”何太平有种与有荣焉的感觉,毕竟是他发掘的良才美玉。
“太平啊,你的那个吕监正已成别人的了。”乔环摇了摇头,打趣道,“下回看准了。”
“是,老师!”何太平尴尬的回应了一声。
乔环点头,看向闹市中少年人打扮的少女:“名起于民间而传扬天下,这才是江湖奇人啊,她做的很好。”
“这几日过后,安排我们见一见吧!”
“是!”
“杨公,这个可要看看”朱国公朱怀推着推椅,指了指路边的小店,这几日的功夫,已经摸索清楚杨公的脾气了,他最喜欢的就是这些民间小吃。
杨筠松看着路旁经过的行人。
“七安先生”“七安先生”之类的声音不绝于耳。
“大术仁心果然是大术人心啊!”杨筠松突然开口。
一旁跟着的李义山和朱怀不明所以的对视了一眼。
“既有真才实学就不会被埋没!”杨筠松感慨了一句,“那位大术仁心又在做什么去打听打听!”
李义山闻讯前去。
“当真是长袖善舞、八面玲珑,这个家伙当个来使再合适不过了。”杨筠松看着离开没多久就笑容满面回来的李义山,感慨道。
李义山指着长长的人群道:“两队人,一队百姓,一队考生。七安先生原本一天只一卦,一卦三十文,这几天却是不限次数了,一卦两碗米粥,百姓都拿着米粥等着七安先生看呢;换来的米粥那些进京的考生可凭官文免费换粥喝!经此一事,七安先生的名头怕是西长安这块无人不晓了。”说话间,李义山又有些激动,这个七安先生可是上过他家门,亲自帮他相看过的。
“有意思。什么比这群能言善辩的读书人传名传的更快的呢!”杨筠松笑了起来,耳尖动了动,一旁经过的一队孩子在念叨着什么。
“你们在念叨什么”杨筠松招了招手,也不管一旁半大小童愿不愿意,就从他的手上抢过一把果子,“给你们吃!”
一队孩子立刻围了上来。
叽叽喳喳的“谢谢爷爷”之后,就开口嚷开了“少师抓舞弊,考者七十二,舞弊七十一,唯有尚书侄,一身清白身。殿上天子怒,殿下臣兢兢。旷世奇案出,寺卿忙回避,自古从未见,名垂青史留!”嚷完孩子们就笑嘻嘻的跑开了。
“哈哈哈哈,这荆少师真是个人才!”杨筠松大笑了起来,拍着完好的那条腿,激动的嚷嚷了起来,“当真是旷世奇案出,名垂青史留!”
这般大力看的李义山和朱怀战战兢兢,真怕杨公把自己那条好的腿也拍坏了。
等到笑够了,杨筠松才拍了拍身边那个半大的小童:“小子,记住了么”
小童满心不情愿的点了点头。
“交给你了啊!”
&n
第六十二章 旨意
国子祭酒虞世基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荆云一时不知道如何说话,他自诩能言善辩,却从未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也会有口讷之时。
陛下的圣旨当真是下的越来越有水准了。虞世基感慨道:前不久,赐了宋仁义大人的妻子伏氏一个封号“旺”,从此以后,多了一个诰命夫人“旺夫人”,今儿个直接把荆云打回了国子监读书。荆云未出事之前是太子少师,更是今次秋闱的副考官,把教导读书人的人打回去重新读书,亏陛下想得出来。他若是荆云,还不如拿跟裤腰带吊死算了。
偏偏方才来宣旨时,陛下身边的李德全还偏偏要他三呼“陛下圣明”才肯让他起身。
“虞大人!”李德全笑眯眯的把圣旨塞到了他手里,仿佛塞了一个烫手的山芋一般,“陛下口谕,带国子司业去认识认识国子监的学生,大家要友爱相处。”
还友爱相处,若是不知道还好,若是知道了,虞世基几乎不用看也能想象得到,国子监那群出身高贵、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不知道能干出什么缺德事来呢!
奈何陛下口谕已下,他是奉旨做事啊!虞世基叹了口气,对着往日需要见礼的荆云,抬手:“荆大人见谅,陛下圣旨,不得不从,请吧!”
荆云紧着一张脸皮,面无表情的跟在了虞世基的身后。
“这位是陛下派来的新任国子司业荆司业。”
“他姓荆,这个姓不多啊。”
“之前那个抓舞弊的荆少师跟他什么关系啊”
“这个不就是荆少师嘛!”
“啊哈哈哈,不是吧,荆少师不是副考官嘛,怎么跑回来读书了啊”
“放心,荆少师,哦,不,荆司业,以后被人欺负了,报小爷的大名,小爷会罩着你的。”
……
虞世基暗道了一声“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臭小子”,连他都有些看不下去了,是以干咳了一声:“好了,回去上课吧!”
这些少年少女们不以为意,如同看猴子一般跟在后头。
“虞大人,您是不是年纪大了,记不清楚了现在还不到上课的时间呢!”
“就是啊,下课的时间,我们爱在哪儿在哪儿。”
“就是上课的时间也管不了小爷,我爹都不管我呢,有本事找我爹去。”
“就是啊,我爹也是。”
“我说什么我爹都答应的。”
……
知道你们爹厉害了,虞世基头疼的带着一言不发的荆云从太学院到四门学院,从四门学院到书学院、算学院走了一圈,后头跟了一大批不知天高地位的小尾巴。
总算带了一圈,虞世基如释重负的松了口气,借口还有事,迅速离开了。独留荆云一人面对着国子监那群出身显赫的少年少女们。
在一连几日的施粥中,秋闱总算来临了。
“七安先生,多谢这一粥之恩。”粗布长衫的书生们走了过来,“不当面向先生道一声谢总是心里不安。”
“举手之劳罢了!”那位颇受周围贩夫走卒尊崇的少年人笑了笑,不以为意的模样。
“举手之劳,说着容易,做起来却是极难的了,这世道之上如先生这样的善人不多了!”老者的声音响起。
她是善人卫瑶卿挑眉,敛去眼底的戾气,再抬头,还是那般风光霁月的少年人。
几位书生让开了一条路,但见一位满脸沟壑的老者牵着一位稚童的手走了进来。
“徐老太爷、徐小公子。”
“今儿徐老太爷穿的真精神。”
“徐小公子越来越伶俐了。”
……
看着周围熟稔打招呼的百姓,几个书生有些惊讶:“这是何人瞧着与你们很熟悉的样子。”
这老者幼童的穿着虽粗看上去并不如何,但细一看,料子却是上好的云锦,这绝对不是普通人家所能穿的起的。
&nbs
第六十三章 将星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春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塞外荒野与咱们这里的景象截然不同,它更广袤,更粗粝,却自有一番截然不同、浑然天成的厚重美感……”
勇哥儿睁大了眼睛,小小年纪却添上了些许愁色:“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能去趟塞外看一看领略塞北风光呢!”
“会有机会的。”卫瑶卿被他小小年纪皱着眉头的模样逗笑了,伸手摸了摸他的脑袋,“黄少将军戍守北疆,我大楚的热血儿郎建起了我北地的城墙。”
勇哥儿用力点了点头,眼前似有什么一闪而过,他不适地伸手揉了揉眼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