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神的游戏之我是星球的远大意志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虚无行者北冥

    “旧贵族,也就是没有加入准备议会并已经吞并许多正统派贵族的开明贵族,他们对此感到非常愤怒。”

    “这些生于优越本土地带的贵族向来就看不起来自遥远菲比博的阿托纳家族,认为阿托纳家族想要靠政变推翻议会掌握政权简直是痴心妄想,并且这时候旧贵族已经无需亲自下场,只要给启蒙者强硬派提供支持,便可以不脏手的推翻所谓的临时议会。”

    当塞利提三世提出临时议会成立主张的时候,启蒙者们正在进行组织的重组,因为与沃纳尔等人的冲突提醒了启蒙者,他们虽然与部分开明贵族暂时结成同盟,增多了准备议会的力量,却也使得准备议会鱼龙混杂。

    但是这种不稳定的同盟极其容易发生波动,这次分歧无疑就是先声,所以他们得在准备议会之外再组建一个组织,以团结真正的启蒙者,以及真正向往启蒙的开明贵族们。

    而这个组织的名称,与另一个话题紧密相连,那就是悉伯历史上从未有过今日一般的场景,如此接近阿鲁埃等先辈梦想的启蒙时代,而在这个时代终于要到来的时候,启蒙者们到底该干什么要用什么方式去称呼这次运动

    后世将之后的运动称作“大革命”,但在现在即便是因为“六月起义”名声鹤起,从而成为强硬派领袖的季伟罗,都没有想过自己这些人要发动一次扫除一切的大革命,即便是他也认为自己的目的不过是通过强硬的态度,确保塞利提三世接受自己这些人的主张。




第七百九十二章:制霸南疆(十八)九月起义
    随着时间的流逝,“消极抵抗”这一概念在极短的时间中便涌出巴蒂罗斯,传播到悉伯本土各地,获得了相当多的支持者,以至于只看纸面数据的话,几乎以为全系博都是改良同盟的支持者。

    事实显然并非如此,外省贵族立场大多与正统派一致,极度厌恶准备议会的存在以及他试图做的事情。

    但是厌恶是一方面,是否举行消极抵抗却又是另一方面,因为从7月到9月是悉伯的税收季,许多阶段性税收都是在这一段期间开始准备,首先是派遣税吏下乡进行稽查,这便成为外省贵族抵抗的目的,逃税才是最重要的。

    贵族这么做了以后,很快当地商团也有学有样,毕竟少缴税嘛,谁不喜欢所以刹那间准备议会的头上就接了一顶又一顶的大锅。

    然后是那些参加临时议会的投机者,很快就被准备议会各种抨击排挤,阿托纳派贵族与本来就颇有势力的议员倒还好,那些有些家底却并不算大富大贵的,顿时成了重点打击对象,支撑不住的他们纷纷退出议会。

    可是这种议员在临时议会的比例偏偏还是最多的,按照现在流失的速度,可能两三月后临时议会就要因为人数不足而被迫关闭。

    因此洛林不得不一边派城防军去保卫议员,一边又加大对议员的薪酬奖励,一套组合拳下来,才勉强将局势给收住。

    巴蒂罗斯虽然被称作万城之王冠,是整个南疆大陆最庞大的城市,但是再大的城市也终究不过是城市,洛林还能掌握得住,然而对于广大的整个国家来说却不一样了,而广袤的国土才是支撑悉伯的经济来源。

    所以当十月份税收结果汇总到巴蒂罗斯时,那难看的财务表,让任何一个稍微有经济常识的人都没有任何好脸色,尤其以洛林为首。

    消极抵抗在打击临时议会权威性的同时,也在搅乱整个悉伯的财政,如果说之前几个月还不明显的话,等到十月份的时候,即便是最无知的平民夫妻,也察觉到物价在逐步上升,尤其是他们赖以生存的谷物。

    只是这个时候,大人物们都还将目光放在最顶层的斗争之中,每天喝酒吃肉饱到要吐的他们,并没有闲心去在意开始缓慢却稳定增长的谷物价格,直到所有人都不能忽视谷物价格为止。

    地方上税收的难堪,只是各方势力心有灵犀的配合,斗争的焦点仍在巴蒂罗斯之中,改良同盟也不关是单纯的消极抵抗而已,他们当然有主动出击,而被选中的突破点,则是可怜的牺牲品布罗杜夫。

    作为第三军团主将的布罗杜夫,自然是出生于悉伯的大贵族家族中,可是随着他一脚踏入巴蒂罗斯的旋涡后,这个锅实在太大,连他的家族也不敢接,更不用说现在这种行为还被塞利提三世定性为犯上作乱。

    因此在“六月起义”结束以后,布罗杜夫就被家族给抛弃,只能自己一人独自承受猛烈的风暴。

    布罗杜夫没有将幕后主使给抖露出来,这时候幕后主使就是布罗杜夫最后的救命稻草了。当然如果塞利提三世态度硬一点的话,布罗杜夫肯定就会招了,可是塞利提三世根本没有太在意幕后主使究竟是谁。

    “六月起义”结束后,第三军团高层以非法入城的罪名被暂停职囚禁在府邸中接受调查,而基层士兵也被勒令待在驻地被城防军看守而不准出去,这种待遇使得他们恐慌且不满,他们明明只是单纯的听从军令而已。

    布罗杜夫按照自己祖辈传下来的政治经验去推测自己的命运,这种行为唯一的作用就是让布罗杜夫的心情越发沮丧,因为不管怎么推测,自己的结局就是作为大佬们妥协的筹码,被推出去做背锅侠,以揭过巴蒂罗斯武装镇压事件。

    可是让布罗杜夫惊讶且窃喜的是,自己这个猜测居然落空了,尽管他们初期遭受颇为严厉的对待,并且已经派遣大使下来对这一事件进行调查,可是随着塞利提三世与改良者的同盟开始破裂,对第三军团调查一事也就不了了之。

    等到都进入七月的时候,布罗杜夫等人的处分还没有下来,布罗杜夫就大喜过望,自己不会变成替死鬼了。

    事实也和布罗杜夫最新的猜测一样,很快大部分军队都被释放为原来驻地,只剩下布罗杜夫在内的部分直接当事人还继续被软禁着,不过从使节越发温和的态度中来看,布罗杜夫知道自己的案件迎来了转机,起码在最近一段时间内。

    但是幸运并不始终庇护布罗杜夫,随着改良同盟将布罗杜夫挑选为攻击塞利提三世极其临时议会的突破口,他又被卷入了风暴之中。

    被关进监狱以后,布罗杜夫的日常除了作息以外,就是阅读报纸,他相信能从报纸上读到政策的蛛丝马迹,而事实也是如此。

    从9月22日开始,就有报纸爆料出第三军团的近况,作为“六月起义”的反派,第三军团并没有遭受到严惩,仅少数军官被罚



第七百九十三章:制霸南疆(十九)博弈
    摘自《旧制度和大革命》

    “……虽然在近来的文学作品中,洛林要么是启蒙者笔下心如蛇蝎的美艳妖妇,要么是旧贵族笔下不知世事崇尚文学的温柔贵妇,但是历史显然比单纯的脸谱化角色要复杂的很多。”

    “洛林错误判断了形式导致‘九月起义’的爆发,但是在起义爆发以后,洛林却做出了至少是我想不出更好方法的抉择。”

    “很多反对洛林的旧贵族觉得,洛林这个愚蠢的女人不抛弃巴蒂罗斯逃出去,简直是导致塞利提三世最后死于非命的罪魁祸首,但是从秋收之后各地对临时议会的抵制,显然让洛林意识到,自己的统治并不得人心。”

    “这时候,还位于巴蒂罗斯,还位于王宫中,是塞利提三世最后正统的象征,一但将这一层身份给抛弃掉,塞利提三世并不是法乌提二世,经济危机也使得他威望所剩无几,再抛弃掉首都,那便是荡然无存了。”

    “可是在不逃出首都的情况下又该如何应对‘九月起义’呢又有一些启蒙者认为,洛林随后既不坚决镇压又不与改良同盟和谈这种蛇鼠两端的态度,导致既没能迅速处理掉起义,也没能迎合起义,显示出她是一个色厉胆薄的女人,并导致了塞利提三世的死。”

    “而我认为这也是错误的猜测,因为在某些情况下,蛇鼠两端并非犹豫的表现,而是经过对政治局势谨慎试探之后所反应出来的结果,就比如这次。”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们要回答一个问题,那就是当时巴蒂罗斯附近有几个军事力量”

    “有4个,基本被缴械而失去战斗力的第三军团,改良同盟组织战斗力较差但最有战斗精神的民兵,本应该守护巴蒂罗斯的城防军,以及塞利提三世最可靠的王家禁卫军。”

    “第三军团早就失去武器,军官也被在远处软禁,再加上事发突然,以及三个月的冷遇,早就让这个军团失去了基本的战斗力,可以被排除在外,因而‘九月起义’,其实就是民兵、城防军和王家禁卫军三方势力的博弈。”

    “在这种情况下,洛林的处置策略,是让他的哥哥多凡越过洛林,对城防军下令镇压‘九月起义’。”

    “传统一些解释认为,这是洛林色厉胆薄的体现,即愤怒‘九月起义’的她既想将起义给镇压下去,却又不敢沾染上屠杀起义者的名声,所以指示她的哥哥越过自己,下令城防军镇压‘九月起义’。”

    “可是这么做的结果,就是城防军没有接受正规手续因而思想混乱无法出兵,起义者又恼怒洛林镇压起义,最终导致洛林夫妇的死亡。”

    “然而这些解释都没有仔细分析城防军在接到命令以后的行动,从而草率的得出这样的结论。”

    “要知道,多凡是洛林的亲哥哥,也是洛林最信任的人之一,他几乎可以代表洛林本人的任何意志,去资料馆查阅史料,你可以发现无数多凡无视正规程序胡作非为的史料,而这些事后都被洛林所承认。”

    “因而多凡此时的行动就可以代表洛林本人的意志,我相信这一点不少人也相当确信,甚至就连那些传统解释也在他们的论据中声称,多凡是洛林意志的代表,虽然他们的结论是这证明了洛林对起义的镇压态度。”

    “然而我们再看看,这份可以被当做是洛林态度的命令传达到城防军那里以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呢目前可查阅到的是有七个支队奉命行动,可是三个支队在出发前就发生内讧,两个被其他中立支队所牵制,最后实际参与镇压的只微不足道的三个支队。”

    “并且在民兵打到武器库的时候,守卫武器库的城防军更是发生哗变,坚固的堡垒没有经过多少战斗,就对起义者们放开了大门,一如‘六月起义’一样。”

    “当时包括希艾烈在内的这些人,都声称这是因为城防军心慕改良的影响,然而真的是这样吗接下来我就列出一些人的资料,这是我们收集到的当时参与哗变的城防军军官资料……”

    “……从这些资料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军官并非心慕改良的人,甚至和我父母一样,在后来都是对改良极度厌恶的死硬派分子,所以他们的指示者就无需多说,毫无疑问是黎溪匿这一派人所支持的结果。”

    “……所以我认为,洛林真正的图谋是等待城防军的结果,如果城防军会响应她的命令,那她就会下令王家禁卫军参战,从而彻底解决准备议会,但是如果连城防军都不可靠的话,那洛林就准备妥协。”

    “事实上这一策略造成很好的效果,事实证明城防军已经失控,于是洛林转向暂时妥协的态度,并安排多凡立刻出逃,而并非洛林亲自下令的结果,也让准备议会与洛林都有下台的借口。”

    “更重要的是,由于王家禁卫军没有出手,导致洛林成功保留下一支仍然忠诚于塞利提三世的军队,这给之后的政局造成很大影响,其中之一无疑是让塞利提三世的寿命变得更长了。”

    &n



第七百九十四章:制霸南疆(二十)普特尼辩论与妥协案精神
    这次改良同盟的议会是在普特尼剧院中召开的,因而后世将这次辩论称之为“普特尼辩论”。

    “普特尼辩论”的核心与焦点,在于即将到来新制度中的选举权问题,辩论的双方代表,是希艾烈和季伟罗二人。

    作为一名市民出生的启蒙者,季伟罗曾经无比崇拜希艾烈,因为他是改良运动的领导者,拥有出色的文笔与优秀的口才,在季伟罗失业时正是通过聆听对方的演讲,从而为自己的人生确定新的方向,加入轰轰烈烈的改良事业之中。

    希艾烈也对自己这位崇拜者投桃报李,在“六月起义”以后力排众议将他提拔为准备议会的议员。

    可是随着改良运动进一步发展,希艾烈和季伟罗产生了严重的政治分歧,关系也开始走向恶化,并随着“普特尼辩论”而正式决裂。

    未来代表国家的议员将要以选举形式产生,这一点是改良同盟的共识,但是怎么个选举法就有了分歧。

    希艾烈要求对选举者进行财产限额,只有财产到达一定程度,才能拥有选举权,而如果想要有被选举权,那所需要的财产还要更多,这样一来,被选举权只落在少数商团手中,只有部分富裕市民拥有选举权。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按照希艾烈的理论,穷计富长良心,穷人就说明他们没受过良好的教育,容易被各种蛊惑给打动,所以不需要去操心国家大事,单纯接受有良心的富人领导他们就可以了。

    季伟罗对此提出激烈的反对,他的反驳让希艾烈一阵头疼,更加头疼的是季伟罗的演讲风格明显是从自己这里学过去的。

    “按照这种标准,我们民兵,大部分属于市民的民兵甚至不会有选举权,你的意思是这些民兵没有道德吗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加入改良如果市民没有任何发言权,那是否国家是否该立案对他们有影响吗”

    希艾烈根本没有办法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拥有武装的民兵是改良同盟的实力来源,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在其他方面胡搅蛮缠。

    “那么阁下的选举提议就可以了吗选举权需要的财产资格如此之低,以至于除了那些在荒野中游荡或者失业的底层居民以外,都可以参与选举与被选举,那么这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我们祖国富人和市民的比例是1:5左右,如果富人和市民都成为完全平等的选举人,那么结果很清楚,他们会强迫选举人制定出符合他们利益的法律,通过各种短视的手段,让资产和地位平等,这是公平吗这是暴民的公平!是短视的暴乱!”

    双方就此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谁也不能说服对方,改良同盟不希望在这时候就发生分裂,这样只会便宜了贵族,于是进行妥协案的商讨,以尽可能弥合双方之间的冲突。

    为了确保妥协案是真正的妥协案而不是分裂法案,改良同盟又提出了“妥协案精神”,当同盟内部提出的妥协案得到三分之二票数同意以后,所有同盟内部成员就必须遵守这个妥协案,直到妥协案通过为止。

    一些人激烈反对“妥协案精神”,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义务绑架,“不合理的提议不管再多人同意,也仍然是不合理的提议!”这些反对者这么说着,可是他们无法阻止“妥协案精神”得到通过,只能以宣布退出改良同盟作为最后的抗议。

    退出改良同盟的人有两种,一种是真的不喜欢“妥协案精神”,不愿意违心去赞成自己不喜欢的提议,这群人后来基本成为议会的中立派。

    另一种是因为立场过于激进,知道议会通过的妥协案必然与自己的目的相去甚远,所以退出同盟,这群人退出同盟以后,自行与立场相似的人又组建了大大小小的其他同盟,不过这些同盟内部后来也开始推行“妥协案精神”。

    总之,随着“妥协案精神”的提出,改良同盟迎来第一次退盟浪潮,不过希艾烈、季伟罗与沃纳尔这些人都没有退,他们都同意了“妥协案精神”,决定留在同盟内部与对方进行交战。

    改良同盟妥协案的商议经历相当艰难的历程,期间几乎要流产与让同盟迎来第二次分裂,不过最后终于还是在会议开始前一天勉强通过“第三号妥协方案”。

    比起双方最初的诉求来说,“第三号妥协方案”在各方面都做出了调整,比如被选举权在希艾烈的标准中略微下调,而选举权则大幅度降低以接近季伟罗的标准,此外引入财产加权的概念,富裕者投票权将会比贫困者更多。

    “九月起义”结束之后,各个主义的俱乐部就意识到,过去俱乐部之间偶尔举行沙龙各自为战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像改良同盟这样,将所有同一倾向的俱乐部团结起来并在外地设立分会,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斗争。

    因而一时间巴蒂罗斯联盟四起,不少是因为“妥协案精神”而从改良同盟内部分裂出




第七百九十五章:制霸南疆(二十一)十二月风暴
1...255256257258259...27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