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蠢蠢凡愚QD
    如果现在能马上穿越回去,哪怕没有这一世先知先觉的精彩,就为了戳穿朱娟这牛逼,他也认了!

    大姨,是什么成长历程导致了你年轻的时候会产生如此大的幻觉,而且还以此为膨胀了那么多年啊!

    不行了,一想起这个李宪的眼泪又出来了。

    “噗……哈哈航哈哈航……”

    从地上起了身,强憋住笑意对一旁的陈瓦匠挥了挥手,“噗……那啥,陈大爷,你自己个先回去,我去办点儿事。”

    扔下一脸懵灯的老陈,带着忍不住的笑意,李宪便跟了上去。

    ……

    猪毛屯和邦业县城其实就是紧挨着。

    这个屯的存在源自于闯关东时候的大逃荒。

    那个时候从关里家闯过来的人太多了,有的人还没走到地方就被半道街道的土匪,或者是各地的当地恶霸给祸害破了家。

    再加上很多人只是听说东北有地能活下去,根本没有什么亲人投奔就过来了。很多在路上就一无所有,甚至连亲人都丢了的,就组成了要饭大军。

    这些人走到哪儿要饭要到哪儿,就跟蝗虫一样。当时的政府也知道流民容易起乱子,特意给地方拨款救济。可那个时候的地方官都烂透了,得了拨款直接就柴进了腰包,至于救济,那是别想。

    邦业县城当时的县太爷好一点。

    当时为了不让流民进城,县太爷在城墙外面搭起了栅栏,然后一天施舍两顿名为“能立筷”,但是实则是米汤的善粥。以及名为肉食,但其实带着猪毛的猪皮汤。

    虽然这根本填不饱肚子,可是相比于其他一点儿都不往外掏粮食的县城,高低能多活几天。于是乎,一些流民就在这城外搭了棚子,住了下来。

    后来虽然大部分的人都饿死或冻死了,不过留下来的一批人愣是在冬天打野,春夏种田,跟蟑螂一样顽强的活了下来!

    因为当初喝救济汤的时候难民们总是能吐出一地的猪毛,人们就把这地方叫了猪毛屯。

    后来建国之后老邦业县城的城墙被推到,猪毛屯就和县城打通,再难分彼此。

    李宪后来没到暑假的时候就过来这里溜达,对这一带的地形挺了解。不过相比于那个时候,现在很多土房还存在,道路跟那个时候大不一样。

    远远的跟在朱娟身后走了半天,穿过了好几个自己根本没有印象的土房区,李宪的眼前终于一片开朗。

    眼前,是一个小学校。

    在小学校的后身,一排整齐的小二楼排成一排。

    这,就是自己的姥爷家!

    而对于现在,93年来说,说是姥爷的新家或许更合适一点。按照后来李宪姥姥杨淑珍的回忆,就是这一年,大舅刚刚出狱,一家人从海林搬到了邦业。

    一面回忆着往事,李宪不由自主的走到了那条跟记忆里相差无几的小二楼前。

     




第150章:猪毛屯往事(为面面盟主加更!)
    不对……

    看着院子里进进出出的四口人,李宪摇了摇头。

    按说,自己的母上大人也是在这个时候搬过来的啊。难道当初姥姥说的信息有偏差

    要知道,之所以买下那谷的宅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等待自己的姥爷一家出现。

    按照原来的历史,刚刚因为投机倒把罪蹲了几年监狱放出来的大舅,会在这里开一家小烧房。

    然后,一年后一场不知道原因的大火将小烧房毁了,顺带烧了周围十几家。刚刚出狱的大舅因纵火罪再次入狱,将这个学什么精什么,而且脑子活敢打敢拼的男人彻底摧毁。等到了四十岁从监狱出来的时候,已经完全与社会脱节。最后只能靠给人开大车凑合日子。

    而老朱,自己的原本的姥爷,也因为这场大火彻底将祖传了百年的小烧手艺荒废,在一年后搬去了**林场,开了一个小饭馆,然后醉生梦死的十几年。最后吧自己喝成了脑出血半身不遂。

    而自己的姥姥,那个温柔如水的女人,在自己儿子两次入狱,老伴瘫痪之后操持着整个家。用年轻时候学的陶艺,外加上粘烟盒针线活等副业,照料行动不便的老伴十几年。

    这种环境之下,两个女儿从现在的眼光看来,其实也没找到什么好婆家。

    不回来,其实李宪每每想到这些事情的时候觉得这都是命。但是现在回来了,回到了那场火灾之前,他觉得自己必须做些什么。哪怕在这个时代里已经跟朱家没什么血缘上的关系,但是之前的记忆让他无法无动于衷。

    即使现在做不成亲人,也要他们快快乐乐的生活——这是李宪在回来之后就已经打定的主意。

    站在大门之前好长一会儿,他才下定了打听自己母上大人的决心,走了上去。却不想,正好和出门去捡枯枝的朱娟装了个满怀。

    “哎呀!”

    虽然长得挺壮实,但是朱娟毕竟还是个未出阁的姑娘家,体力上到底顶不过一个大小伙子。一撞之下,被李宪怼了个大屁蹲。

    她惊呼了一声,待从地上爬起来看清了李宪面貌,一下子跳了起来:“嗨呀!是你!”

    李宪痛苦的揉了揉自己已经被撞出了内伤的胸口,看了看一脸惊诧的朱娟,咧嘴一笑。

    “你干啥不是要找砖窑吗咋还找到这儿来了!”经过刚才的“大姨”事件,朱娟明显对面前这个脸上红一块白一块,有的地方还暴了皮的丑小子没什么好感。

    门口的喧嚣引起了一家人的注意,见有生人上门,一家人都放下了手里的活计聚了过来。

    “娟儿,咋回事啊”老朱抹了把头上的汗,在门口站定,用下巴冲李宪弩了弩,问到。

    朱娟剜了李宪一眼,回身走到了老朱跟前,许是将刚才问路的事情说了。老朱听完一乐,但是又在自己闺女的横眉立目中压了压手,走上了前去。

    “小伙子,你家是附近的”

    “啊啊……”看着脸上没有褶子,腿脚还灵便的朱大河,李宪一愣神儿。但是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现在是一个外人。

    将心里的激动压下,他从兜里掏出了烟,递给了老朱一根儿:“嗯呢,我家附近的,也是刚搬来。”

    朱大河接过烟,看了看上面“中华”二字,放在鼻子下闻了闻,没舍得点,直接夹在了耳朵上。

    再次看向李宪的时候目光柔和多了,那眼神里透着一种同为外来人的亲切感。他伸出大手,重重的在李宪的肩膀上拍了两下:“呦!那可好,咱以后尕街坊啦!”

    “是啊是啊、”李宪点了点头,看了看院子里的朱峰和杨淑珍,“还未请教”

    “啊!”老朱这才想起来,人家上门串门,自己还没介绍。便将自己和院子里的家庭成员都介绍了一遍。

    “听完了老朱的介绍,李宪恙做感叹:“朱叔儿女双全,好福气啊!”

    朱大河一听这



第151章:刘伟汉的雄心(第一更求月票!)
    看到来人,李宪心里一阵膈应。

    这人,就是之前摔了那谷对杯的那个破烂首富,高三山。

    三月份的天气已经渐渐暖和了起来,但是这货身上的貂皮大衣依旧没换,头上也还是那顶这时候颇具特色,看起来跟老华侨似的八角帽。

    见到李宪躺在椅子上没动弹,高三山径直走了过来。打量了一下那造型别致,上面木纹纵横,平添一丝超脱之气的太师椅,啧啧一叹。

    “兄弟,以前在邦业这片没见过你啊。哪旮沓儿来的过江龙”

    李宪翻了个身,虚抬双手抱了个拳,“抬举了。老家邦业林业局的。”

    听了李宪自报家门,高三山哈哈一笑,“敢说不是过江龙啊,一个草壳子里的长虫呀!”

    见李宪丝毫没有理自己的意思,高三山拍了拍胸脯,中气十足的介绍了一下自己:“兄弟有礼了,高三,霍四,刘万发。老子就他妈高三!兄弟,实不相瞒,我看中这宅子有段日子了。现在被你抢了先手,不如这么地,你开个价,这宅子老哥不让你白倒腾,咋样”

    噗、

    听到这话,在旁边儿搬砖的周勇没忍住,喷了出来。

    在邦业,霍四和刘万发是绝对的名人。

    邦业虽然穷但是穷在老百姓,霍四是目前北林的首富,最早靠倒腾磁带录音机这些勾当起家,后来靠着手底下小弟多,垄断了邦业北林地区所有的卡拉ok和录像厅。妥妥的道上大哥。

    刘万发就不说了,邦业生人,现在是北林的市书记,可谓是牧守一方的大员。

    而高三山这货,在介绍自己的时候,把自己名号排在了这俩人前边。

    感觉有人比自己还膨胀,李宪也是好笑,“呦,那可是在下眼拙了。之前就知道邦业这儿有个收破烂儿的叫高三,不会恰好是你吧”

    老底一下子被人揭了,高三山的脸上浮现了一层愠怒。

    李宪没理他这茬,拍了拍自己身下的太师椅,“老兄,我看你倒对这宅子不像是有兴趣的。打进了门儿你就盯着我这椅子转,我虽然不怎么懂老物件儿,可是这黄花梨还是能看得出来的。我不知道你有什么门路,能把这东西卖多少钱。但是明话给你撩这儿,你那点儿小钱我看不上。买这些东西,也不是为了赚钱的,单纯就是瞅着顺眼,想自己个用。所以呀,劝你趁早绝了那点儿歪心思,免得给咱俩都添不痛快。”

    见李宪又一语道出了自己的道道儿,高三山心里一阵发虚,脸上青红变换片刻,却还不死心。

    “你喜欢呵呵……老弟,这宅子怕是你住不消停。明跟你说了吧,我准备在这附近开个垃圾场。专门收泔水,地点我刚看好。你们家门前那片土房就不错。来呢,也就是想跟你打个招呼,我们收破烂儿的干的都是埋汰活儿。夏天的时候馊臭味或者苍蝇蚊子多点儿,那老弟你就得多担待了。”

    卧槽!

    太师椅上的李宪心里一阵膈应。

    他没想到,这人竟然这么无耻。

    将高三山上下打量了一遍,他强忍住上去揍一顿的冲动。这种赖子地痞,揍一顿不能根治,得让其知道厉害,知道自己也不是土坷垃。

    他吁了口气,微微一笑:“没事儿,咱都是邦业人,谁家搁哪儿不难打听。我家里是造纸的,废水往哪儿倒也随便儿。我家门前要是有垃圾场,你老兄家哪天起来被高碱废水给淹了,那我可得提前说声对不起。哦对了......”

    见高三山还要说话,李宪伸出了一个手指头,“明天晚上我得跟刘书记一起吃个饭,认识了你高三这么俊杰的家乡人物,到时候我得和刘书记好好说说。”

    这话里软中带硬,而且脏手段和官面人都给摆明白了,把高三山直接噎的没了脾气。

    见这货冷哼一声扭头走了,一旁的周勇冲他背影吐了口唾沫。

    “什么玩意儿!大哥,我瞅这逼养草的就是欠收拾!跟那谷那边儿耍横耍无赖没人治他,他妈现在心思打到咱头上来了!用不用我找人......”

    李宪勾了勾嘴角,摇了摇头。

    拍了拍身下的太师椅,想起目前已经刮起来的古董热,知道在这个年代一把全全整整的黄花梨家具能在香江拍卖出去几万甚至十几万港币,心中不禁暗笑。

    “皆为利来呀。”

    他自言自语了一句,将屁股下边的椅子搬进了仓房锁好,然后对正在干活儿的王清河招呼了一声:“王大哥,你们先把这几间客房收拾出来。一会儿我让周勇去买被褥,你们就先住这儿吧。”

    “行!”

    那边儿,额头被汗打湿的王清河大声应了一句。

    ……

    老宅翻修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李宪也不能总在这陪着。扔下周勇和车,让他来回帮忙跑事儿照应装修队和张哑巴一行人,又跟干活儿的众人说了这一次翻新的工钱之后,他便打算回北林。

    可是临出门的时候,苏辉跟了出来。拉住李宪说来的时候苏娅有交代,这一次不管干什么活儿,干多久,工钱不能要。

    李宪知道这姐弟俩什么心思,看着苏辉腰板挺的直直的一脸认真,也就没拒绝。

    从老宅出来,他便回了北林。

    乘坐客车到达北林市的时候已经是晚上,正在为自己做大餐的李宪就接到了刘伟汉的电话。

    电话之中,一向稳重有加的刘伟汉语气有些激动难掩,一个劲儿的约李宪出去吃饭。问他为什么安排,这家伙也不说,只是说到了地方酒桌上唠。

    &



第152章:女大不中留(第二更求月票!)
    邦业县的官不好当,不论是现在还是三十年后都是如此。

    这一点李宪深深的清楚。

    邦业县的贫困是有根的,它来自于森工集团的林业系统占据了绝大部分的自然资源,又因为县内除了两家轻化和一些类似陶瓷玻璃厂之外,根本没有什么产业和工业配套。

    农业县一个,可悲的是耕地面积低气温低,农作物生长环境还一般。

    自打李宪从记事儿到高中毕业,这地方就没脱了特困县的帽子。县城里的人靠着十几个规模不大的企业苟延残喘到九几年,一波下岗浪潮来临,造就了几个富翁和一大批的城市贫民,再之后邦业就变成了劳动力输出大县。

    每到春秋农忙之际,邦业的火车站里满是背着大塑料袋的人。去耕地多的地区站大岗做短工,每天早上3点起床上地,晚上7点下地,做牛做马的干一两个月,几乎是用命换钱。

    这种情况,直到2018年都没有改变。

    邦业人一直笑称,邦业最火的地方也就是那么三个——大药房,火车站,县医院。

    强体力劳作带来的后果就是大多数的外出务工者,在不到五十岁的时候就已经一身顽疾。

    如果说这也是资源的话,那么邦业还是有点儿资源的;一个总人口不足十五万的小县城,倒是养活了大大小小一百四十多家药店,以及上千个经营“骨康王”“活络丹”“心脑灵”“痛风停”的黑保健品经销商。

    这些人,倒是在三十年后在邦业混的最好的一部分。

    因为太清楚,所以李宪没办法对眼前的刘伟汉升起什么崇敬,或者是替他高兴。
1...4748495051...3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