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锦绣农女:捡个将军来种田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记忆流觞
燕京城这天子脚下,自己人生地不熟的,要是姑母白自己赶出去,那可如何是好啊!
“罢了罢了,接下来的这段时间,你好生的跟着嬷嬷们学学,你嫁到六哥家去,是长媳,长媳代表着一个家庭门面.......”杜氏语重心长的开口,心中对杜阿若这个娘家侄女,是既疼惜,又觉得头疼。
本身,她这位娘家侄女的未来夫家,便是她在夫家这边的六哥家,到时候嫁过去,碍于两家之间的兄弟之情,不会说什么,但是时间久了,依旧是这般的上不得台面,只怕会坏了两房之间的感情。
这事情,如今弄得棘手了!
回头自己要不要事先和六嫂说一声,请六嫂日后看在自己的面上,多担待一些呢?
杜阿若头低的更低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心中恨死自己了,恨自己的不争气,恨自己改不了浑身的小家子气,恨自己在伯府的时候,没能管住自己,恨自己丢了人。
李明全,杜氏的丈夫在一旁瞧着,低着头沉思着,许久之后,抬起头来,望向杜阿若开口道:“阿若,虽然你和姑父家,并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但是姑父既然受你爷爷之托,照顾你,一切自然是为了你好的。”
“你将来要从姑父家出嫁,便是姑父的半个女儿,姑父家日后便是你的娘家,虽然姑父家中日子也不是大富大贵,但是姑父决定,除了你爷爷奶奶给你准备的嫁妆银子之外,姑父这里再添上八十两,与你爷爷交给姑父的一起凑个整数给你做压箱底的银子,另外姑父打算给你五十亩的良田作为嫁妆,只希望你不要辜负了姑父和你姑母的一片苦心!”
李明全开口说这一番话,是用了很大的勇气才开口的。
她们家里头,如今也就是五六百两的银钱,住的宅子,是三哥家赠送的,手中千亩良田,也是三哥家的侄女儿送的,此番为了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侄女儿,添了八十两的压箱底银子,以及陪嫁五十亩良田,已经是极限了,只希望这位妻子娘家的侄女儿,到了六哥家,能够好生的相夫教子,做个合格的儿媳妇,不让她们两家关系越来越差。
“姑父,这........”杜阿若一脸的惊讶,眼中满满的都是难以置信。
姑父说把她当成半个女儿,甚至给她田压箱底银子八十两,凑个整数,还陪嫁五十亩良田。
须知,在下河村的时候,她的亲爹和后娘,她叫了十多年爹娘的,她即将出嫁,却是一分嫁妆银钱都不曾给她,更甚至还恶语相向,她们杜家在下河村所有的田产加起来都没有五十亩,如今姑父还只是堂姑父,竟然不仅给她压箱底的嫁妆银子,更有燕京这边的良田五十亩。





锦绣农女:捡个将军来种田 第699章 挨训后续
杜阿若心中是震惊和难以置信的,此时瞠目结舌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一则,她觉得这样于理不合,姑父姑母没有义务也没有必要对她这样好,二则她心中为之前的事情,深深的感到羞愧和不安.......
毕竟归根究底,她与姑父姑母,其实并无直接的血缘关系,虽然嘴上叫着姑父姑母,但是却是出了三服的。
姑姑虽然和她一样,是杜家的女儿,但是女子出嫁从夫,姑姑既然嫁到了李家,那么便生是李家的人,死是李家的鬼,姑父姑母完全没有必要为了她这个远房的侄女,如此费心谋算。
八十两的压箱底银子,加上陪嫁五十亩的田产,有五六百两了!
杜氏错愣了一下之后,反应过来,含笑着望向杜阿若道:“阿若,你姑父的意思,便是姑姑的意思,姑姑把你当亲女儿一般,女儿出嫁,我们这做父母的怎么能不准备一笔嫁妆呢?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头,你好生的跟着嬷嬷学习规矩,可千万别辜负了我和你姑父的一番苦心啊!”
丈夫突然这般开口,虽然有些突兀,让自己措手不及,但是也正因此而显得丈夫对自己这个妻子的看重。
阿若只是自己娘家的堂侄女,是自己娘家那边堂叔的女儿,因为住在自家家中,将来要从自己家里头出嫁,自己的丈夫给准备了这么一份嫁妆,足以说明在丈夫的心中,对自己这个妻子的看重爱戴,爱屋及乌,这才对阿若这孩子如此的慷慨大方。
虽说丈夫允诺给阿若的这一份嫁妆,在燕京城天子脚下,可能根本不值一提,但是在青阳县那边,那可是大户人家嫁女儿才有的规格,比曾经她们艳羡的地主家,秀才公家的闺女,出嫁嫁妆还要多许多.......
罢了罢了,夫唱妇随,丈夫虽然未曾与自己商量,便决定了这么大的一桩子事情,但是夫唱妇随,自己只是个后院妇人,遵从丈夫的意思便是了。
虽然丈夫这样做,是在拿伯府那边赠予自家的田地做人情,但是也正因此,彰显出丈夫对自己这个结发妻子的看重。
“姑姑,姑父,阿若知道了,阿若一定好好的学规矩,一定不辜负姑姑姑父的一番苦心。”杜阿若感动的快要哭出来了,眼眶红红的,心中暗暗发誓以后一定好生的孝顺姑父姑母。
亲生父亲,都不曾这般的对她好,而远房的姑姑姑父,却是把她当成亲生女儿一般,不仅让人悉心教导,更是给她准备了压箱底的嫁妆银子,准备五十亩的良田做嫁妆,这些是她从前想都不敢想的!
从前的她,在青阳县,在继母手底下讨生活的时候,吃不饱穿不暖,受同父异母的妹妹欺负,无时无刻的不在担心,担心被后娘和父亲卖了.......
如今一切都过去了,爷爷奶奶出面救自己出了苦海,更是为自己寻了一门好亲事,眼下虽然远离家乡,寄居在姑父家中,但是姑父姑母,对自己如此的好,把自己当亲生女儿一般对待,一抖都有了盼头,日子会一天天的好起来的。
只是,青阳县那边小杨村的爷爷奶奶,年纪大了,父亲又是不孝顺的,自己这做孙女的,得了爷爷奶奶的照拂,日子好过了,本该是照顾年迈的爷奶的,但是如今的自己却是不在爷奶的身边,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爷爷奶奶除了父亲这个长子之外,还有另外两个儿子,但要不自己回头托人送点银子回去,拜托二叔三叔她们家照顾爷爷奶奶,也算是报答爷奶救自己脱离苦海的恩情.......
杜阿若想到小杨村那边,年迈的爷爷奶奶,心中有些失落伤感,觉得自己这个做孙女的不孝,对不住爷爷奶奶,无法在爷奶的跟前尽孝。
李明全点了点头,沉思了片刻之后,偏过头去望向杜氏这结发妻子开口道:“孩子他娘,咱们家账上还有一些银子,留下一部分作为家用,剩下的你拿着去人牙子处,买上几个下人吧!阿若这边,给阿若配一个婆子,两个丫鬟,将来算是阿若的陪嫁,一道过去六哥家吧!”
“至于咱们家里头的孩子们和夫人你,你根据手里头的银钱,一人配一个婆子,一个丫鬟或是小厮伺候着吧。”
李明全不是那种扣着银钱吝啬的人,此时手中五六百两银钱,家里头住的宅子有了,田地也有了,于是便想着让妻子等人也过上好日子,有丫鬟婆子伺候着。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他们家如今已经到了这燕京城,天子脚下,家里头接受了三哥家那边赠予的千亩良田,怎么也算得上是个小地主了,家里头的妻子和孩子们这些年也受了不少苦,以后的日子也该享受一下了。
当然,更多的是作为三哥家,承恩伯府的亲戚,怎么都不能丢了三哥家的脸不是。
他大概的算了一下,除了今日说的,给阿若这个侄女儿的压箱底嫁妆银子,以及来年的时候,阿若成亲的一些花费,留下一年的生活费用之外,家里头应该还剩两三百两,这两三百两银子,可是当初几个女儿们硬要跟着三哥家的郡主侄女种西瓜得的一部分,算是她们这做爹娘的托了女儿们的福。
女儿们都大了,在家里头也待不了几年了,可不就得好生的养养吗?不说琴棋书画,至少女红厨艺什么的,将来要拿得出手,好方便说亲事。
李明全心中暗暗计划着,杜氏虽然有些错愣,但很快反应了过来,心里头也想通了,笑意盈盈府的应承下来。
来燕京之前,她便想到了需要花费大量的银钱,如今果不其然。
手上虽然有五六百两的银钱,但是这样一来,剩下的只怕也就是一二百两了,一二百两不多,但是也差不多够他们在燕京一两年的花费了!
此外,这还有九百多亩的良田出产呢?虽不能大富大贵,但怎么也不至于说是日子过不下去的。
千金散尽还复来......
也罢也罢,说到底如今家里头的银钱,大多是几个女儿辛苦挣得,如今花在家里头的儿子女儿身上,她这当娘的也不心疼。




锦绣农女:捡个将军来种田 第700章 杜阿若娘家
至于娘家侄女阿若,纯粹是托了几个女儿的福。
添上八十两的压箱底银子,五十亩良田,她这个做姑姑的还不至于吝啬舍不得,也算是自己这做姑姑的一番心意,只为结个善缘吧!
日后,只希望娘家侄女阿若,嫁到六哥家去,日子能够过得好些,能够在夫家站稳脚跟。
如此一来,自己这个做姑姑的,也算是对下河村那边的堂叔堂婶有个交代了。
青阳县小杨村这边,杜阿若的爷爷奶奶,小杨村的村长和其妻子,两个年迈的老人此时正坐在村口,呆呆的望着远方,一脸的担忧神色,她们的孙女,阿若那孩子,跟着承恩伯府离开了小杨村去了燕京城,如今也不知道到没到燕京城,也不知道习不习惯燕京那边的生活。
杜村长浑浊的双眼,眼中满满的都是对孙女的担忧
从前也就罢了,杜村长和老伴都是要强的,因为和大儿子续娶大儿媳妇合不来,单独过日子,倒也习惯了,但是自从将大儿子原配妻子留下的,杜阿若这个孙女儿接到身边之后,享受了一段时间的天伦之乐,杜村长和老伴心中是越发的心疼杜阿若这个可怜的孙女了!
没有亲娘的孩子,就是命苦,从前她们以为便是阿若自小没了亲娘,可是还有亲爹在,怎么也不至于被nuè dài打骂,不给饭吃,顶多就是多做些活计,辛苦一些,不至于动不动便被责打,浑身上下没有一块好的地方,可是人算不如天算。
她们的大儿子,枉为人父,丝毫不顾及骨肉亲情,居然纵容那个毒妇,将阿若一个小姑娘,浑身上下打的每一块好的地方
阿若到了她们膝下,对她们这两个老的那是孝顺有加,老了老了,方才真正的体会到孙女的孝心!
“阿爷,阿奶,天黑了,咱们回家去吧!”杜村长的三儿子家的三个小子,从小杨村中过来,到了两个老人的身边,儒慕的望着杜村长和老伴。
杜村长的老三儿子,与老三儿媳妇成亲十余年,膝下孕有三个儿子,自杜阿若随同承恩伯府的人离开了小杨村之后,杜村长和老伴就被老三儿子家接了过去,一直住在老三儿子家中,由老三儿子赡养。
杜村长收回望向燕京方向的目光,望向身边的三个孙子,笑着点点头,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心中感叹,这老三家的三个孙子,怎么就没有一个是孙女呢?不仅老三家全是小子,就是老二家的六个孩子,也全是小子
老大儿子家倒是还有两个孙女,可是他和老伴,都和老大儿媳妇关系不好,连带着对老大家的另外两个孙女,也是丁点不喜爱的。
杜村长心中遗憾,遗憾无论是老二儿子家,还是老三儿子家,怎地就没有一个贴心的小孙女呢?杜村长的老伴则是笑呵呵的伸手进衣服兜里头,变戏法一般的掏出来一把糖果,笑盈盈的递给眼前的三个孙子,开口道“奶奶的好孙子,来,这是奶奶给你们的糖果,拿去甜甜嘴。”
要强了一辈子的两个老人,在年纪大了,动不起的时候,终于还是服软了,接受了老三儿子的要求,到老三儿子家中去养老,含饴弄孙。
当然,不是说杜村长的老二儿子不孝顺,而是两老思量着老二儿子家,六个小子,比老三儿子家多一倍的孩子,老二儿子和老二儿媳妇要养育几个孩子,将来还要为其娶媳妇,负担重,便选了老三儿子家。
杜村长和老伴名下有两亩上等田,四亩中等地,也是平均的分给了老二和老三两个儿子的,至于老大儿子,杜村长和老伴的决定是一点都不给
“谢谢奶奶!”杜老三家的大儿子,十岁的年纪,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与身边的两个弟弟对视一眼,笑着接过糖果,开口道谢。
乡下孩子,没什么零食吃,杜老三家虽然在小杨村也算是温饱人家,但是架不住有三个儿子,将来要娶媳妇,故而是不会轻易的给孩子们买零食糖果的,最近的一段时间,杜村长和老伴,住到杜老三家,两个老的时不时的准备一些糖果给几个孙子,也会派人给杜老二家那边送一些,因此这段时间以来,杜老二和杜老三家的孩子们,方才随时都有糖果点心吃。
杜村长和老板,跟着三个孙子回了老三儿子家,一路上,杜村长的老伴心中思量着自己手里头还有多少银钱,要不要拿出一部分给老二和老三儿子家,算是他们这两个老的帮衬两个孝顺的儿子。
对了,老二儿子家和老三儿子家的几个孩子都还小,正是贪嘴的年纪,回头自己抽个时间,和老二儿媳妇老三儿媳妇去镇上,多给孩子们买些点心糖果回来,另外这冬天了,也该准备棉衣什么的了
傍晚,杜家三房这边,杜老三和其妻躺在床上,两人若有所思。
许久之后,杜老三的妻子张氏张了张嘴,试探着开口道“孩子他爹,公公婆婆这总到村口去张望,这会不会不太好,要不你跟公公婆婆说一声,让她们别去了,这冬天天气冷,万一要是生病了,这可得遭罪了。”
杜张氏是个身材高大的妇人,生的五大三粗的,平日里头下地干活什么的,都是一把好手,此刻在夜色之中,一脸担忧的望着丈夫开口。
不是她不孝顺公公婆婆,而是公公婆婆年纪大了,这大冬天的总出去吹风,这生病还不得自己遭罪,她这个做儿媳妇的瞧着老人受罪,也是心疼的啊!
“也是,爹娘年纪大了,这万一要是染了风寒什么的,那可遭罪了”杜老三仔细思量着妻子的话,觉得有道理,喃喃的开口。
他是小儿子,从前的时候,爹娘对他也是疼爱的,如今爹娘跟着他生活,他可得为爹娘的身体健康着想,让爹娘安享晚年才是。
爹娘想念阿若侄女,他能理解,也不要生气,可是这想念归想念,也不能拿自己的身体不当回事啊!
顿了顿,杜老三无奈的开口,“爹娘是想念阿若,担心阿若一个人在燕京,人生地不熟的,也是咱们没本事,不能跟着一道去燕京,这样爹娘也不至于每天都去村口眼巴巴的望着,就盼着阿若让人带个信回来。”





锦绣农女:捡个将军来种田 第700章 杜阿若娘家
至于娘家侄女阿若,纯粹是托了几个女儿的福。
添上八十两的压箱底银子,五十亩良田,她这个做姑姑的还不至于吝啬舍不得,也算是自己这做姑姑的一番心意,只为结个善缘吧!
日后,只希望娘家侄女阿若,嫁到六哥家去,日子能够过得好些,能够在夫家站稳脚跟。
如此一来,自己这个做姑姑的,也算是对下河村那边的堂叔堂婶有个交代了。
........
青阳县小杨村这边,杜阿若的爷爷奶奶,小杨村的村长和其妻子,两个年迈的老人此时正坐在村口,呆呆的望着远方,一脸的担忧神色,她们的孙女,阿若那孩子,跟着承恩伯府离开了小杨村去了燕京城,如今也不知道到没到燕京城,也不知道习不习惯燕京那边的生活。
杜村长浑浊的双眼,眼中满满的都是对孙女的担忧.......
从前也就罢了,杜村长和老伴都是要强的,因为和大儿子续娶大儿媳妇合不来,单独过日子,倒也习惯了,但是自从将大儿子原配妻子留下的,杜阿若这个孙女儿接到身边之后,享受了一段时间的天伦之乐,杜村长和老伴心中是越发的心疼杜阿若这个可怜的孙女了!
没有亲娘的孩子,就是命苦,从前她们以为便是阿若自小没了亲娘,可是还有亲爹在,怎么也不至于被nuè dài打骂,不给饭吃,顶多就是多做些活计,辛苦一些,不至于动不动便被责打,浑身上下没有一块好的地方,可是人算不如天算。
她们的大儿子,枉为人父,丝毫不顾及骨肉亲情,居然纵容那个毒妇,将阿若一个小姑娘,浑身上下打的每一块好的地方.......
阿若到了她们膝下,对她们这两个老的那是孝顺有加,老了老了,方才真正的体会到孙女的孝心!
“阿爷,阿奶,天黑了,咱们回家去吧!”杜村长的三儿子家的三个小子,从小杨村中过来,到了两个老人的身边,儒慕的望着杜村长和老伴。
杜村长的老三儿子,与老三儿媳妇成亲十余年,膝下孕有三个儿子,自杜阿若随同承恩伯府的人离开了小杨村之后,杜村长和老伴就被老三儿子家接了过去,一直住在老三儿子家中,由老三儿子赡养。
杜村长收回望向燕京方向的目光,望向身边的三个孙子,笑着点点头,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心中感叹,这老三家的三个孙子,怎么就没有一个是孙女呢?不仅老三家全是小子,就是老二家的六个孩子,也全是小子........
老大儿子家倒是还有两个孙女,可是他和老伴,都和老大儿媳妇关系不好,连带着对老大家的另外两个孙女,也是丁点不喜爱的。
杜村长心中遗憾,遗憾无论是老二儿子家,还是老三儿子家,怎地就没有一个贴心的小孙女呢?杜村长的老伴则是笑呵呵的伸手进衣服兜里头,变戏法一般的掏出来一把糖果,笑盈盈的递给眼前的三个孙子,开口道:“奶奶的好孙子,来,这是奶奶给你们的糖果,拿去甜甜嘴。”
要强了一辈子的两个老人,在年纪大了,动不起的时候,终于还是服软了,接受了老三儿子的要求,到老三儿子家中去养老,含饴弄孙。
当然,不是说杜村长的老二儿子不孝顺,而是两老思量着老二儿子家,六个小子,比老三儿子家多一倍的孩子,老二儿子和老二儿媳妇要养育几个孩子,将来还要为其娶媳妇,负担重,便选了老三儿子家。
杜村长和老伴名下有两亩上等田,四亩中等地,也是平均的分给了老二和老三两个儿子的,至于老大儿子,杜村长和老伴的决定是一点都不给......
“谢谢奶奶!”杜老三家的大儿子,十岁的年纪,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与身边的两个弟弟对视一眼,笑着接过糖果,开口道谢。
乡下孩子,没什么零食吃,杜老三家虽然在小杨村也算是温饱人家,但是架不住有三个儿子,将来要娶媳妇,故而是不会轻易的给孩子们买零食糖果的,最近的一段时间,杜村长和老伴,住到杜老三家,两个老的时不时的准备一些糖果给几个孙子,也会派人给杜老二家那边送一些,因此这段时间以来,杜老二和杜老三家的孩子们,方才随时都有糖果点心吃。
杜村长和老板,跟着三个孙子回了老三儿子家,一路上,杜村长的老伴心中思量着自己手里头还有多少银钱,要不要拿出一部分给老二和老三儿子家,算是他们这两个老的帮衬两个孝顺的儿子。
对了,老二儿子家和老三儿子家的几个孩子都还小,正是贪嘴的年纪,回头自己抽个时间,和老二儿媳妇老三儿媳妇去镇上,多给孩子们买些点心糖果回来,另外这冬天了,也该准备棉衣什么的了.......
傍晚,杜家三房这边,杜老三和其妻躺在床上,两人若有所思。
许久之后,杜老三的妻子张氏张了张嘴,试探着开口道:“孩子他爹,公公婆婆这总到村口去张望,这会不会不太好,要不你跟公公婆婆说一声,让她们别去了,这冬天天气冷,万一要是生病了,这可得遭罪了。”
杜张氏是个身材高大的妇人,生的五大三粗的,平日里头下地干活什么的,都是一把好手,此刻在夜色之中,一脸担忧的望着丈夫开口。
不是她不孝顺公公婆婆,而是公公婆婆年纪大了,这大冬天的总出去吹风,这生病还不得自己遭罪,她这个做儿媳妇的瞧着老人受罪,也是心疼的啊!
“也是,爹娘年纪大了,这万一要是染了风寒什么的,那可遭罪了.......”杜老三仔细思量着妻子的话,觉得有道理,喃喃的开口。
他是小儿子,从前的时候,爹娘对他也是疼爱的,如今爹娘跟着他生活,他可得为爹娘的身体健康着想,让爹娘安享晚年才是。
爹娘想念阿若侄女,他能理解,也不要生气,可是这想念归想念,也不能拿自己的身体不当回事啊!
顿了顿,杜老三无奈的开口,“爹娘是想念阿若,担心阿若一个人在燕京,人生地不熟的,也是咱们没本事,不能跟着一道去燕京,这样爹娘也不至于每天都去村口眼巴巴的望着,就盼着阿若让人带个信回来。”




锦绣农女:捡个将军来种田 第701章 赴约
杜老三心中很无奈,对于自家爹娘,他表示弄不明白心里头到底是怎么想的。
从前也就罢了,爹娘要强,单独在一旁过日子也就罢了,可是这大哥家的阿若,不过是到爹娘跟前,和爹娘一起生活了一两个月的时间,怎地就让爹娘心里头如此念叨呢?
“当家的,爹娘膝下就你和两位哥哥,没有女儿,阿若那孩子乖巧懂事,你说会不会是因为阿若是孙女,爹娘心疼阿若,心疼孙女,这才会天天都跑到村口去翘首以盼呢?”杜张氏脑中快速的闪过一个想法,喃喃的开口和身边的丈夫道。
1...196197198199200...2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