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他还有好多作业要做呢,课文也要背的。
他现在先读几遍,记下来后等上了车就可以闭着眼睛默诵,他现在读书的时间少,肯定赶不上满宝的进度了,不知道回去以后会不会被她取笑。
隔着老远的一条道路,满宝也在认真的听庄先生给她开小灶,她觉得现在善宝正坐在车上,一天都没别的事干,那肯定是在看书,看书,还是看书。
他的时间那么多,又比她聪明那么一点点儿,万一她不努力,等他回来,俩人差距很大,他取笑她怎么办?
所以她要努力啊。
庄先生在上面看得满意不已,忍不住点了点头,本来她昨天上课还有些走神,显然是不习惯白善宝的离开,但今天就很认真了。
庄先生对此很满意,嗯,不用和小弟子谈心了。
开完了小灶,庄先生看了一下沙漏,便对她道“已经消食了,你睡上两刻钟吧,两刻钟以后上课。”
满宝应下,将书收好,便躺在榻上闭上眼睛,但这会儿她睡不着,便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刚才学的知识。
农家小福女
第320章 建鸡棚
老周头坐在门槛上抬头看天,满宝刚把笔记做完,听科科的建议出来远眺养眼睛,见老爹坐在门槛上,她便也坐在门槛上,和他一起抬头看天。想免费看完整版请百度搜
一大一小坐在门槛上都莫言不语,有路过的村民见了忍不住乐,“爷俩看什么呢?”
老周头慨叹,“看天啊。”
满宝一脸严肃的点头,“看云呀。”
村民便也抬头看天,只见漫天落霞,便也靠在墙壁上一起看,“金叔,你看这天能不能晴?”
今天又下了两场雨,一阵一阵的,虽然下午就出了太阳,但这样的天大家也不好开镰割稻谷。
老周头摸了摸自己烟枪,道“不管明天能不能晴都不能等了,地里的水稻黄了就得割。”
“你家明天开镰?”
“嗯,割了就挑回来,在家里晒,不留在田里了。”
村民便有些羡慕,“金叔你家人口多当然没问题,我家就不行了,就六个人,还有两个娃娃,一天也就能割一块地,挑回来是不可能了。”
老周头有些自傲,但还是哈哈笑道“我家人多,但地也多呀,都是一样的,一样的。”
一样的才怪,一个人割一块地和两个人一起割两块地的速度也是不一样的。
虽然他不知道是为什么,但就是不一样。
他们不会计算,却会用眼睛看,会直接对比。
满宝嘟了嘟嘴道“先生秋收不放假。”
老周头就笑哈哈的道“不放就不放吧,反正今年水稻也没有多少,用不上你们这些小娃娃下地。”
“这倒是,我家总共种了十二亩的水稻,毁了一半,”村民有些庆幸的道“幸亏朝廷免税,不然今年我们都过不下去了。”
其实虽然朝廷免税了,大家的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
以前的水稻一亩大概能收两担半,现在可能连一担都没有。
好多水稻都还没有灌浆,伸手一摸,全是空壳,割下来也只能用稻草而已。
老周头家的运气在水稻上并没有好一点儿,也是这样的情况,其中还有好几块田是直接被冲垮了,现在田里的草比稻子还要多。
不过现在他们家的压力没那么大,因为麦子的收获不错,最近周二郎每天都有固定收入,加上茯苓这笔横财,所以现在老周头颇有些不动声色的稳重。
老周家决定收稻谷了,消息一传出,不少人家也去田里看了一下稻子,已经进八月了,哪怕遭过水灾,大部分水稻也都黄了,可以准备收割了。
他们看了看天,便也决定明天开始收割。
乡下人的决定就是那么迅速且没有道理,前一天大家还闲得拿着麻线坐在树底下分线,第二天天都没亮大家便拿了镰刀,挑了竹筐出门。
瞬间从农闲变农忙。
稻谷比麦子还要好收,但七里村的村民却没多少人开心,因为今年稻子的收成真的是很差很差,以至于大家都没多少动力。
老周家干脆都没让何氏和方氏下地,剩下的人干个六七天就把田里的水稻全给割回来了,然后就开始慢悠悠的脱粒。
因为很多稻壳里没有米,用簸箕铲起来迎着风一吹,瞬间吹出老大一堆去,落下来的好稻子根本没多少。
不过大家早已有意料,虽然叹息,但还不是非常难过。
大家会把吹出来的稻壳也给收好,要是来年春天家里粮食不够,这些磨成糠也是可以吃的。
老周家也收着,不过老周头算了算家里的粮食,觉得还够吃,便决定拿来喂鸡。
钱氏看着收起来的十来袋空稻壳,叹息一声道“再去集市上买十只鸡回来吧,正好去年养的那几只母鸡老了,过年的时候正好可以杀了吃。”
“鸡棚不够大,”满宝嫌弃的看了一眼鸡棚道“娘,它们太挤了就不爱下蛋。”
小钱氏看了一眼满宝,趁机提议,“娘,要不我们把屋后的那块荒地整一整,在那里盖个鸡棚,既宽敞,家里也不脏乱。”
钱氏犹豫,“那毕竟是在屋外,万一被人给偷了……”
“谁那么大胆子呀,而且我们家里养的鸡不少,真有人去偷,鸡一叫,我们就知道了。”
小钱氏不止一次的嫌弃家里的鸡棚在院子里,虽然每天都是孩子们打扫院子,但早起是她最早,晚睡是她最晚,一些脏污不免就入了她的眼。
满宝显然是听到了她的念叨才提起这事的。
满宝果然双手双脚赞成大嫂的建议。
“万一有黄鼠狼怎么办?”村子里偷鸡的不仅有人,还有老鼠和黄鼠狼呢。
而其中老鼠和黄鼠狼的危害才是最大的。
七里村还比较淳朴,虽然也有懒汉和讨人厌的混混,但因为人少,大家又都沾亲带故,并没有特别祸害乡邻的人。
村里嫌弃的混混也不过是好吃懒做,喜欢在上山下河乱转悠的人。
比如周四郎就曾经被归纳在混混行列。
周大郎想了想道“去年家里建房子不是还剩下一些石头吗?我们干脆底下用石头来建,上面再用黄泥,外面再围一圈栅栏,黄鼠狼应该跑不进去。”
周二郎继续道“六月那会儿踩烂的瓦片还堆在角落里呢,我们拿去盖鸡棚,老鼠也就跑不进去了。”
钱氏这才答应。
从周家的右面一直延伸到屋后的那一片全是他们家的菜园。
右边的那块菜园是老周头的爹娘在的时候开的,后来钱氏接手,因为家里人口越来越多,她便一点一点的往外扩伸,反正那也不是谁家的地,所以她种着种着就种到屋后面去了。
屋后那块地往外三百米左右就是一座山,那是村里分给周大郎的口分田。
山脚往上一点儿天然长着五六丛竹子,而山脚下之前则是种着麻,现在全被砍回来了。
山离他们家不是很远,中间那三百多米的空地都是无主的,平时都少有人走。
钱氏自动将那片地划到了自家范围,然后都不用告诉村长,家里第二天便开始糊泥准备建鸡舍了。
等真的开始建的时候,满宝跑到那里来来回回的看,然后发现后面放鸡棚也不错,“以后可以把鸡赶到山上去找虫子吃呀。”
钱氏笑,“山上能有多少虫子?还不如去田里呢。”
钱氏说到这儿一怔,“是啊,我们可以把鸡赶到田里去吃虫子呀。”
第321章 养鹅
“是啊,是啊,我们都不用往回捉了,”满宝道“还有地里的虫卵,草籽全都吃了,这样明年的虫子和草就更少了。”
满宝还惋惜了一下,“可惜鸡不会游泳,不然还可以在田里养,它那么爱吃田螺,放一群下去,我们就不用担心田螺吃稻子了。”
周四郎“好像鸭子会游泳吧,就不知道它会不会吃稻子。”
周二郎“上哪儿找鸭苗啊,十里八村养鸭子的人家一个手指头都数得过来,倒是养鹅的不少,不然抱几只鹅回来养?”
“不行,”周大郎想也不想道“那么大一只鹅放到田里,那是吃田螺,还是压稻禾?没得坏了庄稼。”
“就是,就是。”众人应和,此事就不了了之。
满宝却想起了曾经在善宝家吃的烧鹅,忍不住咽了咽口水,然后隐晦的看向四哥。
周四郎对上她的目光,眨了眨眼,没能领会她的意思。
不能领会没关系,等大家散去,满宝便跟去找他商量养鹅的事。
周四郎道“大哥他们都没同意,我买回来谁养?”
“我们养呀,”满宝道“反正他们不可能把鹅丢出去的,买回来我们不放在田里,放在河里也可以呀。”
“四哥,烧鹅很好吃,很好吃啊,”满宝道“反正鸡棚都放在屋后了,再在旁边搭个草棚给鹅住就好啦,它那么大只,老鼠咬不了它,黄鼠狼也偷不着它。”
周四郎觉得她说的有道理,他转了转眼珠子,看了眼正忙碌的三个哥哥,压低了声音道“这事我和老五他们几个来,不能叫大哥他们知道。”
“你先把鹅买回来。”
周四郎就伸手,“没钱。”
满宝嫌弃的看了他一眼,“四哥,你都是成亲的人了,怎么一文钱都不存?”
“我倒是想存,可我也没机会进县城呀,每次采回来的茯苓和野菌都是二哥带去县城的。”
而且老爹早就发话,因为水灾,接下来挣的钱都要交公,就算是二哥去县城,挣回来的钱也到不了自个的口袋,除非……
周四郎盯着满宝,小声道“幺妹,四哥跟你商量件事。”
满宝哼哼道“什么事?”
“你能不能从庄先生那里多买些糖果回来,我进县城里叫卖,到时候收益我们对半分怎么样?”
满宝认真道“糖果不是庄先生给我的,是我一个朋友给的。”
周四郎敷衍的点头,“行行行,我知道,那你去和你朋友说嘛,和你看,你四嫂怀孩子了,我还想给肚子里的孩子扯块布呢,结果爹把白老爷给的工钱也给收去了,你四哥我总不能真用你四嫂的陪嫁吧?那得多丢脸啊。”
用媳妇的陪嫁,尤其是头年就用媳妇的陪嫁是很丢脸。
满宝勉为其难的点头道“行吧,不过四哥你得把大头他们也带去。”
周四郎一愣,问道“带他们去干啥?”
“他们也有糖果要卖。”
“行吧,带他们就带他们,你等我从县城里回来就把小鹅给你带回来。”
正想给四哥掏钱的满宝一听,立即收手,点头道“这主意不错,卖了糖果就买鹅,那样我也不用花钱了。”
还伸着手的周四郎……
满宝拍了一下他的手,道“你等着吧,我晚上就把糖果给你。”
鸡棚并不难建,老周家人多,不过两天半的功夫就建好了,考虑着鸡会越养越多,所以特意建大了点儿。
小钱氏把鸡都赶到新鸡棚里,又买了十只鸡苗送进去,认真的照看了两天,看它们都熟悉后,便不怎么管了。
将鸡都交给底下的几个孩子,由他们每天赶着鸡到田里吃虫子,吃草,家里再给些菜叶子伴着米糠给一顿,鸡就养得很肥了。
与养殖一道上,老周家的人好像天生就擅长,就是几个小一点的孩子都做得像模像样。
大头就很放心的把鸡交给底下的几个弟弟妹妹,和他们轮着跟周四郎跑到县城里去卖糖。
在把附近的几座山都走遍,再也找不到茯苓后,周四郎就不再往山上跑了。
而随着秋日萧瑟,县城里的菜也越来越少,老周家的菜蔬生意更好了。特别是小钱氏做的豆腐,虽然每天都带了两板去,但依然不够卖。
老周头见了,当即决定今年的豆子都不卖了,留着自家做豆腐。
和老周家一样决定的人家不少,不过他们留豆子不是为了做豆腐,而是为了留待明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可以煮豆饭吃。
本来秋收过后粮价会有所下落,但今年的情况正好相反,粮铺在收不到足够的粮食后,只能从外地调运粮食,于是因为免税公文压下的粮价蹭的一下又上涨了。
连带着菜价都上涨了。
本来粮铺的粮价咋样并不关老周家的事,因为在确定今年不交税后,老周头就觉得今年的收成足够熬到明年冬小麦收获。
既然不用从粮铺里买粮食,而他又不会卖粮食,那就没必要盯着粮价看了。
但老周家还是能清楚的知道每日的粮价变化,因为周二郎每天回来都会唠叨一遍。
没办法,和他买菜的人家去买菜时都总会念叨一两句,今天的粮价又涨了……
涨得那个高,让一向把紧粮食口袋的老周头都忍不住心动,想要趁机卖出一部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