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双螺旋纪元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蒸的热带植物

    中继器,就是这么一种连接网络线路的装置。

    参谋长口中的‘中继器’,就是旗舰与立方体战机之间信号传输的‘桥梁’——旗舰并不是将遥控信号直接发送给战机,而是先发送给中继器,再由中继器转发给战机。

    在舰桥的2屏上,就有各个中继器的运行情况:

    运行中的中继器一共7个,a中继‘桥接’的是旗舰与a组战机,即‘01号’至‘06号’,除此之外还有b、c、e、g、k、p这6个中继器,桥接的是另外6组战机。

    但这些‘中继桥梁’的作用并不是为了解决信号衰减,而是为了模拟旗舰信号源。

    ————

    ————

    在曾经的空战中,有一种导弹是所有战斗机飞行员的噩梦。

    这种导弹可以通过自带的红外探测器(主动红外制导系统)来捕捉目标散发的红外线,以此达到追踪目标的目的。

    因为物体只要发热,就会产生红外电磁辐射,即红外线。战斗机在飞行的过程中,发动机必然会产生极大的热量,这也就意味着会发射出很强的红外线,所以,战斗机一旦被红外制导导弹盯上,就很难摆脱。

    第一款红外制导导弹,诞生于上世纪中叶,名为aim-9,外号响尾蛇,之后,这款导弹被广泛用到了战争中,越战、海湾战争中都有它的身影,其红外制导的能力也在实战之后广为人知。

    跟红外制导导弹类似的还有‘反辐射导弹’,这种导弹可以追踪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像地面与舰艇上的防空雷达、火力制导雷达,都是反辐射导弹可以打击的目标。

    不过,不管是红外制导导弹,还是反辐射导弹,它们都有可以被攻克的弱点。红外制导导弹可以使用红外干扰弹来应对——红外干扰弹在燃烧时能够产生极强的红外辐射,可以诱导红外制导导弹转移目标,而应对‘反辐射导弹’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关闭雷达、停止发送雷达波、关闭通讯基站等等。

    可以说,在‘电磁’次元进行博弈是现代战争中稀松平常的事。因此,各国的军事专家对‘电磁’也都非常敏感。

    所以在四年前,当联合太空军与esa在研讨‘太空无人机作战’时,很正常地就想到了‘反电磁波打击’——

    旗舰如果直接发射电磁波遥控太空战机,那么‘敌人’只要使用类似‘反辐射导弹’之类的武器,就可以追踪并摧毁旗舰,没有了旗舰,太空战机就是无头苍蝇。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思路很简单,就是让‘反电磁波武器’打击不到旗舰即可。太空军的军事专家们在讨论的时候,将这个思路细分为了两点:

    一是强化旗舰自身的防御能力,二是反追踪。

    强化旗舰的防御能力,就是给旗舰装备一些武器与设备,就像海军舰艇会配备各种导弹装备来进行‘防空反潜’。

    但是,旗舰是太空飞船,它跟坦克、潜艇、驱逐舰、战斗机、航空母舰完全不同。旗舰到底应该使用什么防御装备,没有人有经验。所以,围绕着这个思路进行的一切设想,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讨论中,有人提出旗舰应该得有像坦克那样的装甲,还应该有反导火力配置,部分军事专家甚至提议,旗舰也应该有攻击能力,甚至可以考虑给旗舰配备护航战机编队……

    但讨论到最后,所有的设想都被一个问题难住了,那就是‘时间’——以人类目前的技术水平,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搞出一艘攻守兼备的太空战舰出来,在太空军的初期武装力量中,旗舰,作为载人的指挥中枢,攻防能力肯定远逊于太空无人战机。

    在这个现实下,太空军清楚地意识到,只能在‘反追踪’方面多动脑筋了。

    ‘反追踪’的方法很多,太空军从以往的战争经验中得到了‘静默’、‘机动’与‘干扰’三条思路。

    ‘静默’,这是潜艇在规避追击




第九十六章 看你们的了
    桥接a组战机的‘原中继’与‘备用中继’几乎在瞬间就完成了交接——‘原中继’停机,‘备用中继’进入了工作状态。

    虽然交接的过程是毫秒级的‘瞬间’,但所用的时间并不为零,所以,遥控舱内遥控a组战机的6位驾驶员都感受到了画面一顿,也正是这一顿,让这6人感到了事态可能正在变得糟糕——他们都知道这一顿意味着‘中继’出了问题,而‘中继’出现问题,那么战机的安全遥控时间就不多了。

    在面对具有反电磁波能力的敌人时,战机的安全遥控时间,基本就是中继能够坚持的时间——

    旗舰将遥控信号通过‘束状定向通讯天线’发送给与旗舰相对静止的中继,中继将遥控信号通过‘全向天线’转发给移动中的战机,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旗舰把中继安置在特定的位置上,敌人就不会接收到旗舰发射的电磁波信号,但是,当中继失效后,旗舰如果还想与无人战机之间保持双向联系,只能冒险直连。

    舰长在下达了命令之后,就一直盯着中继传回来的雷达探测数据。

    他在等一个结果——追踪a组‘原中继’的石虫会不会改变方向。

    因为‘备用中继’与‘原中继’之间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所以,如果石虫改变方向去追踪‘备用中继’的话,就能达到延长安全遥控时间的目的。

    舰长焦急地等待着,他希望这样的情况发生。

    2屏上,雷达数据一刻不停地着——桥接a组战机的‘原中继’在静默之后,就通过小型喷气式发动机改变了位置,但是,锁定它的那只离群石虫并没有改变方向去往‘备用中继’的位置。

    在‘备用中继’启用5秒之后,传回来的雷达数据显示,石虫大军中又出现了一只离群的石虫,方向-a组备用中继,接触时间-31秒。

    看着这些数据,舰长的额头上隐隐渗出了汗珠,舰桥上的其他人亦是如此。

    用转嫁信号源的方法来拖延时间,对石虫来说,貌似太天真了……

    不过,舰长还是松了一口气,如果刚刚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而是直接启用了所有备用中继的话,此刻,就会有更多的离群石虫出现,后果就是旗舰周围会出现更多的石虫,之后旗舰想要脱身的话,难度会大幅度提升。

    呼——

    舰长舒缓了一口气,然后拿起送话器再次进行了全舰广播:“敌人具备反电磁波的能力,我们还有不到30秒的时间,提前机动,各位小心。”

    舰长把话说得很简略,是因为没有时间去详细说明。

    不过,无数次战斗模拟培养出来的默契,让驾驶员们立刻就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

    ‘不到30秒’,就是中继器在30秒后就会被摧毁;

    ‘提前机动’,就是不要等发现石虫进行攻击了再进行机动,之前发射的集束导弹弹出的金属球,石虫是在100公里左右的距离上通过分裂出的‘光点’进行拦截的,现在还不清楚‘光点’是否有机动能力,所以,在战机与石虫的距离缩短到100公里之前,就要在电脑的辅助下做好‘高过载’机动的准备;

    ‘各位小心’,就是既然敌人已经盯上了中继,那么,一直在与中继交互数据、无法‘静默’的无人战机极有可能也会被‘反电磁波精确追踪打击’。

    ……

    但是,当舰桥大屏上的‘战机’与‘石虫’的接触倒计时跳到个位数‘9’的时候,旗舰收到的来自于战机的雷达探测数据中,依旧没有显示有石虫主动向战机发起攻击。

    &nb



第九十七章 十秒
    旗舰的遥控舱内,‘03号’战机的驾驶员很想回头去看一眼被甩在身后那只石虫,但此刻他遥控的战机已经风驰电掣般地闯入了石虫军阵之中,他需要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即将与战机相遇的下一只石虫身上。

    而这个‘即将’,也不过就是不到1秒的时间——

    ‘03号’战机在近距离飞掠第一只石虫的0.97秒之后,就与第二只石虫相遇了。这一次,战机没有遇到‘蛋状物’的截击,于是很轻松地就完成对第二只石虫的近身飞掠。

    这次近身,战机与石虫之间的距离达到了37米,与前次相比稍远了一些,但同样的,这只石虫的体表也被无形的利刃划出了一道口子。

    人类的肉眼无法看明白这道口子是如何产生的,不过,战机上的高速摄影机捕捉到了这个一纵即逝的瞬间——

    在战机飞掠石虫的瞬间,石虫的体表上出现了一个移动的、指甲盖大小的圆形光斑,光斑所经之处,便会留下红热的烧蚀痕迹,最终,石虫身上的这道痕迹,崩裂成了一道创口。

    舰桥内,‘03号’战机传回来的第一段高帧影像已经被投映到了大屏幕上,舰长等人看着电脑挑取出来的一些关键帧,全都怔住了。

    石虫被剖开了……

    很明显,战机的切割攻击成功了!

    ‘03号’战机取得这样的开门红,一时之间令舰桥的指挥员们难以置信!而在他们被震惊的这几秒钟里,‘03号’战机已经成功近距离飞掠了第三只石虫,然后是第四只……

    与此同时,其他29架立方体战机也已经冲进了石虫大军,并各有斩获。

    在‘03号’战机即将飞掠它的第五只石虫的时候,‘03’遥控舱内的全息雷达球发出了警报,在战机的后方出现了一个快速移动的光点。驾驶员没有犹豫,当即操控遥控杆发出了机动指令!

    近千公里外的‘03号’立方体战机收到信号后,立刻启动了‘对应面’上的机动发动机,在强劲的等离子焰的推动下,战机快速地做出了拐弯变向的动作。

    在秒速数十公里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机动产生的过载超过了百g,比导弹的极限过载还要高,也就是说,此刻的立方体战机不仅可以凭借速度甩掉导弹,还能依靠极强的抗过载能力把导弹遛到废。

    但是,电脑很快就从雷达数据中分析出了一个结论,战机机动的效果不大——

    紧跟在战机身后的,是之前从石虫身上分裂出来的‘蛋形物’,此刻的它不仅能够跟上战机的机动,而且还在向战机快速靠近中。

    也就是说,‘蛋形物’的速度不仅比立方体战机快,其抗过载能力也不可小觑!

    ‘03号’驾驶员没有心慌,他冷静地按照作战预案释放了电磁干扰源。但结果令他沮丧,‘蛋形物’轻易地穿过了干扰源,很明显根本就不吃干扰这一套!

    于是,他操控着遥控杆加大了机动强度,希望用更迅捷、更复杂的蛇形走位来摆脱追踪。

    在这个过程中,‘03号’战机驾驶员身遭的画面也在天旋地转着,虽然画面很单调,没有地平线、只有星星点点与石虫,但依旧令人感到晕眩。

    而全息雷达球中的那个光点‘亦步亦趋’,不管战机做何种机动动作,它都能跟得上,且丝毫不落下风!

    很快,遥控舱内就响起了警报——战机的蛇皮走位产生的过载,已经达到了机动过载极限。

    机动过载极限,也就是战机的抗过载能力上限。

    跟人一样,战机自身也有它能够承受的过载上限。一旦机动造成的过载超过这个上限,战机的结构部件将受到影响,如果长时间处于超过载状态,战机就会失控甚至彻底报废,就跟飞行员在10g的过载中待上几秒就会丧命一样。

    ‘03号’驾驶员的心跳开始加速,‘蛋形物’的速度与抗过载能力都超过了立方体战机,而且还抗干扰,这样的反电磁波精确追踪打击,立方体战机根本躲不掉!!

    做出了这个判断之后,‘03号’驾驶员操控着战机结束了蛇形走位,并立刻调整了战机的姿态,将立方体战机一个顶点上的‘短棒’对准了尾随在身后的‘蛋形物’。

    战机顶点上的‘短棒’,就是之前剖开石虫的利刃——高能激光器。

    但战机装备的这种激光器,并不是指哪打哪的高能激光武器。

    高能激光武器,一般都得具备两样东西,一是超高功率的激光发射器,二是用来维持对目标进行持续“灼烧”的跟踪瞄准系统,因此,远程高能激光武器的整体个头是相当大的,以人类目前的技术,还无法将高能激光武器微型化并应用到太空战机上。

    目前立方体战机上的激光器,只能在五十米内的近距离上有效,跟概念中的高能激光武器比起来,根本就算不上武器,顶多算一个激光切割机,但却是此刻立方体战机在“近战格斗”时能拿出手的最好的“牌”了。

    在与



第九十八章 同类
    从立方体战机与石虫大军正面交锋的那一刻起,到这位参谋报告完毕,只有半分钟的时间。

    这短短的半分钟时间里,旗舰舰桥内的22人虽然都很冷静,但并不代表他们内心的最深处也波澜不惊。如果有一位微表情专家站在上帝视角观察这22个人的话,那么他会很容易从这群人的脸上分析出一个事实——

    这半分钟里,他们下意识里的情绪波动就像坐过山车一般:

    当得知中继器被石虫锁定、追击的时候,他们意识到遥控战机的时间有限,他们因此感到了紧张;

    当‘03号’战机的激光切割成功剖开了石虫的时候,他们感到了振奋;

    接下来,三十架无人战机十秒内悉数被毁、无一幸免,他们感到震惊与后怕;

    但他们很快就意识到,战机在十秒内全部被击毁,旗舰就不用卡着时间与中继器断开联系,而是可以提前进入静默状态来规避石虫的追踪,这让他们的紧张感减轻了一些;

    然后,他们看到了被战机‘划伤’的87只石虫接连爆炸,这令他们惊喜;

    但紧接着,他们得知追击‘中继器’的8只石虫并没有对‘中继器’发动攻击,这8只石虫最终分别“停”在了8个中继器的旁边,这令他们感到了惊恐——为了把遥控通讯的延迟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用于桥接战机与旗舰的所有‘中继器’都被布置在了距离旗舰三百公里内的一些地方,并且,这些中继器都与旗舰保持着相对静止,也就是说,此刻在旗舰附近、与旗舰保持相对静止的,还有8只石虫。

    如果这些石虫发现了旗舰、并用攻击立方体战机的那种‘蛋形物’对旗舰发动打击的话,毫无疑问,旗舰秒秒钟就会被击毁!

    静默装死,是旗舰偷生的唯一办法,但能苟到什么时候,没有人知道。

    此刻,舰桥里的许多人都屏住了呼吸,他们都明白声音是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但他们还是下意识地认为石虫会听到这些动静,于是他们努力让自己不发出一点声响、认为这样就能降低旗舰暴露的几率。

    “先别这么紧张,”舰长出声道,“我们并没有卡在‘石虫’与‘中继器’接触的时候进入静默状态,而且……”

    “我知道你的意思,我们是提前进入静默状态了,也确实更安全了,”一位参谋接过话,“但是,提前静默并不代表百分百不会被石虫发现。”

    “静默之后,我们不能发送信号,但还是能接收信号的。”另一位参谋说,“我们可以接收到中继器上的‘主动探测模块’采集到的数据。这是一次机会,一次近距离观察石虫的机会!”
1...1516171819...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