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一步之差,他们就落入了巨大的劣势,如果不尽快解决的话,他们很快就会被别人杀戮一光。
闾丘凶作为三万精骑的头领,本来应该站出来力挽狂澜改变结果的,可惜他做不到,他的师傅是学权谋派的,他也是。
这战场上的指挥能力,他跟杨成景可以说是同等级别的选手,小规模的战斗,他还指挥的过来,但是这种涉及到上万人的战斗,他就直接捉瞎了。
本来,他的师傅突图儿,是打算让他捞一份功劳的。
毕竟,怎么看骑兵也不是那种用计谋可以扭转的战斗,纯粹都是依靠实力拼杀,更何况他们的地形是在平原上,两边都没有巨大的遮挡物,更不会出现什么伏兵之类的,他才放心的,让闾丘凶去捞这一份功劳。
具体的指挥,还是由上万精骑里面的三名万夫长,进行作战指挥。
但是,可能,现状的发生,永远都要打他一巴掌。
在骑兵腹部里面,三名万夫长始终组织不起来反击,屯骑的作战经验也同样丰富,突入敌阵之后,怎么做才让敌人拿他们没有办法,这是他们作为屯骑的必修课。
匈奴人现在是压也压不住,打也打不了,反击始终一直被汉军打散。
闾丘凶一脸的杀气,脸露凶相,但是始终拿他们没有办法。
第106章心生退意
汉军的冲锋,非常具备的技巧,即使在敌人的腹部里面,这种狭窄的空间,利用交替冲锋,把小小的空间,分割成每一块每一块的,让每一名骑兵都有一定空间把速度给加回来,一直能够保持住冲锋速度的骑兵,根本是拿捏不住的刺头。
闾丘凶,自己也是武斗派的,具备中级别的刀法能力,又拥有一把削铁如泥的弯刀,本来带头冲锋的时候,会是一把好手,结果一上来,就被弩箭将冲锋锋头被打断。
他倒是凭借着自己高强的武力,没有被弩箭给波及进去,但是也没有机会阻止汉军的冲锋。
即使他拥有强大的武力,在汉军的冲锋面前,结果只有一个死字可以代表。
现在汉军的腹部,他人在外围完全进不去,只能看着汉军在他的腹部里面肆虐。
汉军可以说,用以招险招,打翻了匈奴人的算计。
不过,突入腹部这一招也算是好破解。
匈奴人吃了几次暗亏之后,直接闪开了阵型,放他们出去,算是自动的让他们凿穿。
汉军自然是不肯走,毕竟龟缩在他们的腹部里面,既不会受到多大的阻碍,又能够愉快的砍杀敌人,多好的事情。
可惜匈奴人自然不会让他们如愿,骑兵从两翼展开,直接放开了腹部,以闾丘凶为中心重新集结,同时还不断以骑射骚扰。
在腹部的时候,不管使用骑射,是怕误伤了自己人,现在松开了,骑射不断的把箭雨射向他们的敌人。
屯骑和越骑。见占不到多少便宜之后,也主动的向骑射的方向远离,重新整合一下队形。
在战斗当中没有办法清点,仔细的数量,但是光靠眼力评判,匈奴人的骑兵里面可以说少了小半截,非常短的接触里面,起码将近1万多号人直接躺在了地上。
而汉军那边,损失不过2000人。
闾丘凶可以说是恨,虽然他没有办法,指挥这么大规模的战斗,但是如果骑兵能够归一人指挥的话,任何的决定,都不会造成这么大的伤亡。
原来,企图在腹部里面包围汉军的主意,是因为三个万夫长意见不同,一人和闾丘凶散开,放他们过去重新结阵,两个人则是决定趁这个机会,一口气吃掉汉军。
结果因为所有士兵本身在没有任何组织力的情况下,又受了一波指挥性的凌乱,有的士兵进攻,有的士兵撤退。
再加上汉军成熟的进攻方式,在他们的腹部可以说是闹了个天翻地覆,至于才让匈奴人的精骑出了一个巨大的暗亏。
坐在观席台上的突图儿,虽然老,但是眼睛不瞎,战场上的局势,都收拢在眼里。
这骑兵的交锋,事关战局的胜负,是他最关注的地方,但是眼前看到的却是一场失利。
3万骑兵受损一万,而汉军的手里还有将近一万五的人,这样一来,他们匈奴人就彻底的失去了人数的优势。
就算骑兵能赢,接下来战斗,顶多只是打了个两败俱伤。
原先留下了3万精骑,在他的计算当中,即使没有办法打垮汉军的骑兵,但是,拖住汉军再去支援一下前线的话,胜负一下子就到手了。
但是现在来看,想拖住汉军的骑兵,最大的结果也只是两败俱伤。
突图儿也是一脸的恨意,白发苍苍的脸上,充满了一道道岁月留下来的痕迹,脸上的曲沟,配上他眼睛的杀意,模样非常的吓人,就如同一头白发老恶鬼一般。
突图儿不顾自己老迈的身体,激动的直接站了起来,将自己做的椅子直接给踢翻了,但是仅此这一脚还不足以发泄他内心的愤怒和恨意。
拔出了旁边侍卫的弯刀,都已经倒向了一旁的椅子,拼命的劈砍,不断的发泄他的情绪。
尽管如此,他始终还是保持了最底线的理智,若不然,他就直接把弯刀砍在了人身上。
汉军北疆防线的稳固和现在匈奴人势弱的现状,这个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办法短时间更改的。
匈奴人在上几个世纪,太过于猖狂了,得罪的敌人太过于多了,经过了几百年的生息,都没有办法缓过劲来。
别看每一年,匈奴人都和汉军都在打,除了削弱汉军边军的力量以外,就是为了证明给其他的游牧民族看,他们匈奴人,已经回来了,如同几百年一样,强大的草原帝国回来了,正在和汉帝国争夺这一片土地的主宰,这样一来才能够争取其他游牧民族的帮助,不然光靠他一个民族,即使打开了汉朝的缺口,也没有办法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看来这一次,还是要走其他的路线。”
突图儿到底是年老体衰,手上的弯刀劈砍了几下,身体就累得不行,直接气喘吁吁的,将弯刀直接甩在了地上,弯刀触地之后,被弹飞出去,飞在角落里面。
这一位年老的右蠡王,看着远处的骑兵,又准备下一轮的交锋,营地之内步兵的战斗,还是由汉军占住优势。
这一位年老的右蠡王,在这一刻,心里已经浮现了其他的念头。
汉军的公孙宇,不想两败俱伤,但是匈奴的右蠡王突图儿,更不想两败俱伤。
匈奴人的底子薄,战局打成了两败俱伤,他们也同样失去了,掠夺汉朝的能力,到时候,那一些为了钱财而来的游牧民族,还不知道会闹出什么幺蛾子。
死了这么多的人,得到的回报还不足以补充他们的损失,结果,一定会再一次的闹翻。
如果是这样的话,倒不如让他们匈奴人先下手为强。
汉帝国有一句老话,讲的很好,攘外先安内,看来,大草原上又要重新回到匈奴帝国的旗下了。
骑兵的交锋,这一次,屯骑已经没有任何的招数可以用了,只能是硬拼实力,如果是硬拼实力的话,游牧民族的骑兵战斗力确实不在话下。
以汉家禁卫军的战斗力,碰上了匈奴人的精骑,双方的占比,居然快达到了1:1的程度,这对汉朝来说简直就是耻辱。死得大部分是边军骑兵。
汉朝精心训练的骑兵居然只是匈奴人随便凑一凑的精骑的对手,要知道,他们原本的假想敌可是匈奴单于王庭的禁卫骑兵。
眼前的精骑,虽然看上去,一个一个战斗力十足,骑兵的战法也非常成熟,但是在装备上面,明显弱他们一筹不止,精骑之中只有极少部分配备了铁铠甲,所用的武器,更不是精心制造出来的,
比起他们,作为大汉禁卫军精心制作的装备,简直就是天差地远,马匹上面倒没有非常大的差距,汉朝在马匹方面,正常的培养还真的比不过匈奴人。
打出一个1:1的战损,这简直就是一巴掌狠狠的拍在他们的脸上。
作为大汉禁卫军的屯骑和越骑,都感到耻辱,但是确实拿眼前的敌人没有任何的一点办法。
无论是从哪一点来讲,单靠硬实力,匈奴人的骑射,分流。穿插冲锋,包抄迂回,都没有任何的一点让他们抓住破绽。
单靠在装备上面的优势,并不足以挽回边军骑士的弱势。
不过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对手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普通匈奴人,而是来自于右蠡王的精骑护卫,没有精锐的装备,那是因为匈奴人确实够穷,连自己的亲兵都武装不了。
不过就算装备上面的差距,但是肉眼能够看到的实力,让所有的禁卫军的战士不会小觑他的敌人。
丁克本来是千夫长,但是由于他的统领骑兵方面的才华和能力,硬是被公孙宇亲点,成边军骑兵的唯二将领。另外还有一名是公孙宇的骑兵千人将,不漏脸了,也是拖后腿的家伙,但是,比起丁克强上一线。
但是在这一刻,即使是他拼尽全力,也有一些跟不上屯骑和越骑的脚步,总会有一些破绽,漏给匈奴人。
丁克,可以说咬紧了牙齿,在不断的坚持和成长,但是时间和机会太少又太短了。
匈奴人不断的逮住他这一个破绽,拼命的攻击,如果不是因为他,屯骑和越骑,以及其他一位边军的骑兵将领,都不会被匈奴人死死地咬住尾巴。
可以说,打出来这一个1:1的战损,丁克他本人负有最大的责任。
匈奴人已经没有开始那样的劣势,反而有一种越打越强的感觉。
不过他们知道目前他们所占据的优势是对方的将领指挥不够默契造成的,每一次的合围和追击都会让他们抓住破绽突破,相反他们自己都违规堵截,总是能从汉军的骑兵当中咬下一部分士兵下来。
匈奴人既然找到了汉军,这一个缺点自然不可能在面对面的对冲,保持中距离,以骑兵的速度和战法来取胜,才是他们更应该做的。
要说汉军即使不需要对冲的方式,还有越骑的存在,战法的技巧同样不输于匈奴人一分一毫。
但是辅兵的差距决定了他们没有办法发挥自己的极限。
第107章匈奴退了
现在的战场上,匈奴人3万起精骑都是一体的,即使是损失了1万,但是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体制出来的,论攻击还是防守包围各种战法,运用自如。
反到汉军这一边,屯军和越骑,各有各的战法,但是好在他们同为禁卫军,配合起来的默契,也非常之到位,唯一的缺点是他们的辅兵边军骑兵,实在是跟不上他们的节奏,总是被匈奴人抓住破绽。
正面对冲,拼的是意志和决心,这一点任何一名汉军将士都不缺乏,但是如果骑兵玩技巧方面,汉军确实有很多地方跟不上,毕竟有许多的地方没有马,丁克真正玩骑兵的时候,从来不和匈奴骑兵面对面的,都是躲着打,私底下有再多的训练,在战场上不实践,说到底还是派不上用场。
现在,虽然兵力方面已经差不多打平了,即使是他们现在稍稍的有一些劣势,但是汉军依然保持底线,最差的结局,只不过打一个平手,两败俱伤而已。
虽然这一个结果并不是他想要的,但是现在对他们两名禁卫军的校尉来说,可以说已经尽了全力了,两神带两菜鸟,硬刚同级别的对手,能打到现在的局面,已经是他们在出险招的时候,留下来的优势强撑了。
在他们驰援北疆的时候,一开始接到面对的敌人,只不过是6万的匈奴军队,再配合当时的边军,剿灭匈奴的军队完全没有压力,谁知道,过来之后连其他的游牧民族都参与进来了,组成了胡人联军。
这才让他们有了巨大的压力,如果是禁卫军,全军到齐,即使是胡人联军,他们也可以不放在眼里,但是现在眼前的劣势非常的明显,他们不得不承认,光靠他们两个,真的奠定不了这一场胜局,顶多打个两败俱伤。
就在这一个时候,匈奴人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支响箭。
正确来说是应该是一支骨箭。
匈奴人的族内有一种特殊的技艺,会制作一种骨箭,用动物遗留下来的骨,细细雕琢而成。
在射向高空的时候,会发出尖锐的刺耳声音,而且范围极大,可以概括方圆几十公里。
“呦,呦,呦。”而且还不止一支。
尖锐的声响,接二连三的出现在高空,连续三支,接连不断的声音好像在空中奏起一段交响乐一样,只是那声音极具穿透力,而且非常刺耳,更多像一段杂音。
这是一种暗号,只有匈奴人才听得懂的暗号,每一只骨箭的声响有长有短,更有的低沉,或者是明亮。
而且每一次暗号都会,数年一换,即使你读懂了暗号的内容,但是过几年之后,所有你听到的暗号内容就会变成了另外一种意思。
而且这种暗号也非常少用,几百年来出现在汉军历史上的,只有少数的几次大会战上面,会出现这种暗号,其余的时候,就是有间谍及时盗取了暗号的内容,匈奴人也会很快的将暗号改为其他的意思。
闾丘凶率领的骑兵本来已经慢慢的抢回了优势,虽然没办法,两个禁军还是不具备硬刚数倍敌人的能力,但是匈奴人想要快速的击溃他们也是做不到的,但是慢慢的消磨下去,相信他还会取得胜利的。
结果,一生非常尖锐而刺耳的声音,打消了他的想法,匈奴人对于暗号里面的内容,可以说是刻意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如同潜意识一样,一听就立马能够读懂里面的内容,三支响箭过后,所有匈奴人的脸色都有一些愤慨。
这一次的暗号,是让他们能够撤离的匈奴人立刻撤退。
观席台,是匈奴人为了能够直观的看到整片战场,特地建立的高台同时也是整个胡人联军最重要的一个地方,军旗和主帅都在那里,可以说是匈奴人的中心,后来也成了胡人的中心。
公孙宇曾经想过要直捣黄龙,突袭这一个地方,一战定胜负,直接灭了指挥的中心,将他们打成一群散兵来,多少数量他都不怕。
只不过,观席台的位置离他们营地的位置太远了,左右的场地又都是平原,匈奴能回援的速度又极快,所以不得已的情况下就只能是放下了这一个计划。
反而还是执行原先计划好的计划,以一守代攻,引敌人深深的进入他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