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之唐帝李承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钰泓

    段宝玄在他手下做事,还算是能力突出,平日里也是恪尽职守,狄仁杰对他的映像还算不错,所以决定拉他一把。

    “段宝玄身为大理寺少卿,却玩忽职守,任由他人将人犯带离大理寺,朕现在将其贬为莱州司户,不日便启程前往莱州。”

    “如非念及他举荐有功,没有同流合污,否则,朕早就将你处死,望你能够好好反省。”李承乾道。

    “臣领旨!”段宝玄道。

    “既然你说是毕正义曾经想送美女给你,却被你拒绝,是否有此事,待朕问过毕正义后,如果属实的话,朕自会为你做主。”李承乾道。

    “微臣谢陛下!”李义府一副感激涕零道。

    此时,一名宦官从外面跑了进来,王泉急忙上前,宦官在王泉耳边低声说着什么。

    “发生什么事了”李承乾问道。

    李承乾见宦官神色不对,他便猜出到可能出了什么事。

    “大家!毕正义畏罪自杀了!”王泉惊呼道。

    “什么”李承乾大惊失色,眉头紧皱,刚要询问人证的时候,人证却突然畏罪自杀。

    说这里面没有什么猫腻,李承乾说什么也不信。

    “大家!这里有一封毕正义留下的血书。”王泉走到李承乾面前道,将宦官给他的一封血书交给李承乾。

    李承乾接过血书看完之后,脸色铁青,虽然血书上写明是段宝玄逼死了他毕正义,可李承乾反而不太信。

    实在是漏洞百出,首先并没有说明是因为具体什么事逼死他,更是没有交代当初为什么放走女囚,虽然摘除了李义府的罪行。

    反而这点很让李承乾心生疑虑,这封血书大多都是含糊其辞,没有明说。

    “如今,毕正义已死,李义府是否真的将女囚放走,并纳为妾室,已是死无对证,朕便不再追究李义府的罪责。”李承乾道。

    “陛下圣明!毕正义早已经看出段宝玄的狼子野心,却无奈被对方逼死,我大唐又失去了一位栋梁之才。”李义府一副悲痛欲绝。

    “胡说八道什么毕正义知法犯法,已是罪人,如今更是畏罪自杀,此等害群之马,也配成为大唐的栋梁之才,岂不是大唐的不幸。”李承乾怒斥道。

    “陛下息怒!微臣口不择言!微臣有罪!”李义府急忙行礼认错。

    “陛下!微臣以为毕正义之死,这其中有些蹊跷,微臣请求陛下彻查此事。”狄仁杰行礼道。

    毕正义这个人他多少有些了解,平日里虽然有些投机取巧,却绝对不会做出畏罪自杀的行为。

    毕正义平日更是和段宝玄没有什么过节,私底下关系还算不错,所以,被逼自杀或许是真,却未必是段宝玄所为。

    狄仁杰下意识里偷瞄了一眼李义府,他觉得李义府的嫌疑最大。

    “狄卿说的有理!此事便交由狄卿你来查,一个月之内朕要知道答案。”李承乾道。

    “微臣遵旨!”狄仁杰行礼道。

    “启禀陛下!侍御史王义方求见!”一名宦官行礼道。

    “王义方,他怎么来了!宣他觐见!”李承乾道。

    “诺!”宦官应道,转身朝外面喊道:“宣王义方觐见!”

    王义方从外面走了进来,向李承乾行礼道:“臣侍御史王义方拜见陛下!”

    “爱卿来见朕可是要弹劾什么人”李承乾问道。

    “微臣要弹劾中书侍郎李义府,滥用职权私放女囚,将其纳为妾室,更是逼死大理寺丞毕正义。”王义方大声说道。

    “王义方你身为侍御史,却在陛下面前污蔑朝廷命官,你当真是心思歹毒。”李义府气的直发抖,指着王义方道。

    他这边才解决问题,这个王义方却突然跳出来给他捣乱,还弹劾他杀人灭口。

    “微臣所言句句属实,臣有证据能够证明李义府的罪行!义府擅杀六品寺丞,理应治罪。”王义方道。

    要不是王义方正好撞见喊冤的毕正义家眷,了解情况,他还不知道居然出现这样的事情。

    于是,王义方便匆匆赶来向李承乾弹劾李义府。

    李义府自然不能让王义方在这大殿之上,揭露他的罪行,便站了出来和王义方进行辩论,经王义方三次叱责。

    李义府这才怏怏退下,心里却一点也不高兴,心里盘算着怎么搬回劣势。

    李承乾看过王义方呈上来的罪证之后,更加愤怒,这个李义府真是胆大妄为,连这样的事情都敢做出来。

    当真是目无王法,这样的人就应该好好的治他的罪。

    “削去李义府官职,打入大理寺大牢,由大理寺卿审判其罪行。”李承乾宣判道。

    “陛下!微臣冤枉呀!”李义府不甘心道。

    “微臣领旨!”狄仁杰行礼道。

    “金瓜武士何在!”王泉在李承乾授意下,朝殿外大喊道。

    “在!”殿外冲进一群金瓜武士,抱拳行礼道。

    “还不快快将罪臣李义府拿下,押入大理寺大牢,听后大理寺卿处置。”王泉发号施令道。

    “诺!”金瓜武士急忙将李义府拿下送入大理寺大牢。166阅




第370章:来济
    某日,李承乾下朝之后,对左右近臣说道:“最近朕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朕在思考统治百姓的问题,可一直却不得其要领,诸公能否为朕解惑说明。”

    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来济出列行礼回答道:“陛下!臣记得春秋时期,曾经齐桓公有一次出游,见到一位老人忍受饥饿和寒冷的折磨,于心不忍便命人赐给老人食物和衣物。”

    “老人便对齐桓公说:老朽希望国君能够将食物赏赐给齐国所有饿肚子的人,将衣物赐给我,等齐桓公给他衣物后。”

    “老人又对齐桓公说:希望国君能够把衣物赐给齐国百姓,这样大家就都不用惧怕寒冷。”

    “齐桓公有些不悦,觉得这个老人在捉弄他,便说道:寡人府库有限,怎能所有的人都给即便我想给也无能为力,实力它不允许寡人这么做。”

    “老人笑道:这个有什么难的,只要国君肯做就一定能够做成,齐桓公急忙问道:寡人要怎么做才能像你说的那样”

    老人说道:君春天不妨碍农事,就有粮食;夏天不妨碍养蚕,就有衣服,由此来说,减省徭役,是统治百姓的好办法。”来济说道。

    李承乾算是听出来了,来济是在含沙射影的告诉他要减轻民众负担,不要让民众的负担过重。

    “那依爱卿所言,应该怎么办才好”李承乾问道。

    来济说道:“今年山东徭役,又征调了数万人,役使他人的话就会太过劳累,雇佣的话又太过浪费钱财。臣恳请陛下除了公家所需要外,其他的一律免除。”

    自古以来,封建王朝民夫服徭役都义务干活,没有任何的报酬,因为这是他们应尽的义务,这样一来很容易使家里的农活没有人干。

    “卿说的很对,那朕便下诏,从今往后,凡是不是公家需要的工程,不得再随意征召民夫。”李承乾道,他认同来济的说话。

    征调这么多人服徭役,不仅劳民伤财,还容易导致农忙的时候,没有人种地,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到大唐的安定。

    “近日,礼宫方面上奏,说是要停了太祖、世祖的配祀,以高祖配昊天于圜丘,先帝配五帝于明堂,诸位爱卿以为朕是否应该答应。”李承乾问道。

    李承乾觉得这样十分的麻烦,反正都是祖先,一起供奉祭祀不就完了,何必要动来动去。

    “启禀陛下!臣以为礼宫所奏之事,合情合礼,高祖乃陛下祖父,先帝乃陛下之父,按照礼制理应这样,完全没有毛病。”一名大臣出列行礼道。

    “既然这样,那朕便准了礼宫那边的请奏。”李承乾道。

    李承乾和众人又商议了一会国家大事,以及一些需要改变的地方,如怎么改变民生,让大唐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足。

    此时,一名宦官跑了进来,行礼道:“启禀陛下!大唐以西传来密报。”

    王泉急忙上前,接过密报转身返回将密报交给李承乾,宦官行礼退了出去。

    李承乾急忙打开密报查看,不由得松了口气,他刚开始还以为,又是哪里有蛮夷犯上作乱了!

    “陛下!密报上说了什么”来济问道,其余大臣翘首以盼,等待李承乾的答复。

    他和李承乾刚开始想的一样,还以为是哪里有发生叛乱,地方官府没有能力搞定,这才发来密信求援。

    当看到李承乾舒展的眉头之后,他才发现是他们想错了!这应该是一份报喜的密报,只是不知道写了些什么。

    “密报上说西潽蛮酋长杨栋附、显和蛮酋长王罗祁,郎、昆、梨、盘四州酋长王伽冲等人帅领部众愿意归顺大唐。”李承乾道。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大唐国威所向,天下万邦来朝。”众大臣行礼道贺。

    这对大唐来说无疑又是一件喜事。

    道完喜后,大家又商议一阵后,这才起身离开。

    ……

    九月,括州暴风,发生海啸,淹死了四千余家上万人口。

    冬,十一月,生羌酋长浪我利波等人帅众内附,李承乾大为高兴,并以其地置柘、栱二州。

    “参见陛下!”大内后花园内,薛仁贵、李绩行礼道。

    “免礼!近来朕接到密报,百济和高句丽对新罗的进攻没有因为唐军加入而停止,反而发动更加猛烈的攻势,新罗怕是支持不了多久了!”

    “很快新罗王金春秋便会再次派人来向大唐求援,我们和高句丽之间的战役怕是避免不了。”李承乾道。

    “陛下不是已经派程铭振和苏定方一同出兵援助新罗,百济和高句丽哪里来的实力,与大唐和新罗的联军抗衡。”薛仁贵疑惑道,这怎么可能。

    他曾经参加过讨伐高句丽的战役,对于高句丽的战斗力有一定的了解。

    高句丽是半岛上三国实力最强的一个,新罗和百济的实力则不相上下,但是即便不如高句丽,双方的实力差距也没有那么大。

    这次大唐出兵联合新罗,与百济和高句丽作战,高句丽联军方面根本讨不到一点好处。

    薛仁贵感觉到十分的惊讶!到底是因为什么,高句丽居然如此疯狂,即便拿下新罗,也必然是元气大伤。

    这对于大唐来说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好机会。

    薛仁贵想不通,高句丽的统治者难道是白痴吗

    居然做出这样疯狂的事情来,这简直就是把高句丽推向深渊,难道自从泉盖苏文死后,继任者真的是个白痴不成。

    真要是这样的话,薛仁贵都想怂恿李承乾出兵灭了高句丽。

    不仅薛仁贵这么想,李绩心里更是鄙夷,现在的高句丽当权者疯了不成。

    旁边有大唐这样强大的王朝,还敢做出两败俱伤的事情,非要脑残的去死磕新罗。

    这么愚蠢的人,他李绩活了这么久还是第一次听说,真是活了久了,什么都能听见。

    人家既然给大唐创造消灭他的机会,不好好把握怎么能够对的住高句丽的努力。

    不仅高句丽要灭,捎带的将新罗和百济一块收拾多好。



第371章:半岛局势
    在二人想入非非之时,李承乾从他们的目光中,猜到了他们的心思。

    “起初,朕以为百济和高句丽的了失心疯,完全不计后果的进攻新罗,是一种愚蠢和疯狂的行为。”

    “说实在的,朕当时唯一的念头便是立刻发兵高句丽,一举将他们消灭。”

    “可转念一想,自隋朝到如今,多次与高句丽交手,我中原王朝也没有讨到多少便宜。”

    “朕便在想,这会不会是高句丽的陷阱,要真是这样的话,其所某之事又是什么”李承乾道。

    二人仔细揣摩李承乾的话,觉得这里面或许有着什么大阴谋,难不成高句丽还想再次重演一次杨广三征高句丽的戏码,让大唐落得和隋朝一样的下场。

    “那高句丽又为什么要这么做,要是大唐一直做壁上观,等待他们两败俱伤再出兵也不迟,到时候,他们拿什么对抗大唐。”薛仁贵问道。

    “薛将军说的对,这么做或许还能说的过去,百济为何也跟高句丽扯在一起”

    “难不成,百济就不怕落得被灭的下场”李绩说道。

    百济和高句丽敌对关系,已经存在了好长一段时间,要是没有足够的利益,他们两国根本没有联合的可能,更不要说什么猛攻新罗的事情。

    新罗、百济、高句丽三国之间相互联合攻伐也是常有的事,三国之间谁也奈何不了谁。

    像这次一反常态的猛烈进攻,宁可做到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也要灭了对方,却从来不曾发生过。

    “这点朕也曾怀疑过,后来经密探来报,百济已经投靠东瀛,并向东瀛称臣,寻求东瀛的军事力量的支持。”

    “这或许是百济和高句丽疯狂的原因,或许他们觉得有东瀛岛国的支持,胜算更大,才这么有恃无恐。”李承乾道。

    百济和东瀛勾结这事是一定的,只是没有想到百济这么快便和东瀛勾结上。

    东瀛人也早已经觊觎半岛很久,一直想把手伸到半岛而没有机会,只是没有想到这次机会来的这么突然。

    东瀛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于是决定大力扶持百济,甚至不惜举国之力援助百济。

    “东瀛数次派遣唐使来我大唐学习,也算是与我大唐交好,东瀛居然想要参与到半岛内政当中来。”

    “想来对方怕是不单单想要半岛的利益,还有可能是觊觎我大唐中原富庶之地。”李绩分析道。

    东瀛的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只是现在没有实力对大唐出兵,便想通过拿下半岛,以此来做跳板,为以后入侵大唐做准备。
1...106107108109110...1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