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唐帝李承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钰泓
同时,要求阿史那伏念出面帮助他招降其他部族的人。
阿史那伏念自然不会反对,反而干的十分的卖力,希望能够将功补过。
随着阿史那伏念的投降,阿史德温傅的被擒,突厥各部落也相继投降,突厥叛乱就此悉数平定。
裴行俭等人向朝廷告捷,朝廷上下皆是大喜!
李承乾更是带着满朝文武百官,出城十里迎接裴行俭等人班师回朝,以示恩宠。
“启禀陛下!定襄道行军大总管裴行俭等人到了!”一名禁军将士飞奔而来单膝下跪道。
等候多时的李承乾等人大喜。
“好!”李承乾笑道。
“皇上!”裴行俭等人见到远处前来迎接他们凯旋而归的人群,见到人群中一身黄袍的李承乾惊呼出声。
裴行俭等人急忙下马,小跑上前,单膝下跪道:“臣裴行俭拜见陛下!谢陛下亲自迎接臣等回朝。”
“臣等拜见陛下!谢陛下亲自迎接臣等回朝。”李文暕等人急忙行礼cān bài。
“众位爱卿平身!”李承乾道。
“谢陛下!”裴行俭等人谢恩起身。
“这次爱卿能够旗开得胜,平定dong tu厥叛乱,凯旋归来,朕心甚悦!特率领文武百官前来迎接你回朝。”李承乾笑道。
“臣谢陛下抬爱!陛下能够前来迎接臣等,臣等倍感荣光!”裴行俭道。
“爱卿乃大唐的国之栋梁,朕亲自来十里外相迎算不了什么,今日朕亲自为你牵马回城,让我大唐的臣民看看,我大唐的栋梁。”李承乾道。
李承乾话音刚落,众人皆是震惊!
皇帝乃万乘之躯,地位更是至高无上,能够让皇帝亲自为他牵马,是何等的荣耀。
别说牵马入城,就算皇帝牵着马走几步,对于臣子来说,都是莫大的荣耀。
这足够他和他的子孙后代世世代代吹嘘一辈子。
站在百官之中的裴炎,见到这一幕,顿时怒火中烧,对裴行俭十分嫉妒。
“陛下!这万万不可!臣何德何能能够让陛下为臣亲自牵马。”裴行俭急忙说道,心里对李承乾感激涕零。
“这马是一定要牵的,朕金口玉言,岂有反悔之理,正所谓君无戏言,朕自然不会骗你,来上马!”李承乾笑道。
“臣谢陛下!”裴行俭谢恩道。
裴炎自然不会让李承乾给裴行俭牵马进城,虽然改变不了皇帝为裴行俭牵马的事实。
但在裴炎的操作下,最终,李承乾只给裴行俭牵马走了一段距离,这也算是莫大的荣光。
一行人返回长安,李承乾在宫中为裴行俭、程务挺、李文暕等平定dong tu厥叛乱的功臣设宴接风洗尘。
至于这么处置阿史那伏念和阿史德温傅等人,李承乾决定等第二天再决定。
眼下最主要的还是要好好的庆祝一番才是。
李承乾命人好生招待阿史那伏念和阿史德温傅,好酒好菜的款待他们。
优待俘虏,是大唐的优良政策。
重生之唐帝李承乾 第549章 裴炎
次日早朝。
“陛下!”早朝开始行礼流程结束后,黄门侍郎裴炎便迫不及待的站了出来。
“爱卿有何事上奏。”李承乾问道。
李承乾心里奇怪,这裴炎今天是怎么了?平日里也没有见他这么积极发言,今天怎么主动第一个站了出来。
“陛下!臣恳请陛下处置反贼阿史那伏念和阿史德温傅,以示正听!”裴炎说道。
昨夜,裴炎想了一夜,今天无论如何也要让皇帝弄死阿史那伏念他们,这样才能削弱裴行俭的功绩。
“今日早朝,朕正要说起此事,不想裴爱卿抢在了朕的前面,提起了此事。”李承乾道。
“陛下!臣诚惶诚恐!”裴炎急忙跪下道。
“爱卿你有什么好惶恐的,朕又不是在责备你,你能提出惩治叛乱的罪魁祸首,是在替朕分忧!朕高兴还来不及。”李承乾道。
“谢陛下!为君分忧!此乃为臣的本分!”裴炎说道。
“好了!你说说看,应该如何处置阿史那伏念和阿史德温傅二人,以及一干从犯,朕想听听你的看法。”李承乾说道。
“臣以为理应将这二人斩首示众,以儆效尤!”裴炎说道。
“陛下!万万不可!”裴行俭听后,急忙出列行礼阻止道。
他可是答应过阿史那伏念,要力保他生命无忧!
要是不能让皇帝打消杀他阿史那伏念和阿史德温傅二人的话,岂不是说他裴行俭言而无信,大唐言而无信。
他裴行俭可是代表整个大唐前去讨伐dong tu厥叛乱,而非代表着个人。
“先听听裴炎怎么说,行俭,你暂时不要开口,等裴炎说完你在说也不迟,朕想先听听裴炎的看法,裴炎你继续说。”李承乾制止裴行俭,让裴炎继续接着刚才的话题说下去。
“诺!”裴行俭应道,只要有机会说,就还有希望,先说后说都一样。
“陛下!dong tu厥之所以会引发叛乱,皆是因为有阿史德温傅和阿史那伏念这样的人存在。”
“如果陛下宽恕他们,将会有更多的人举起反旗,效仿阿史那伏念叛乱……”
“伏念为副将张虔勖、程务挺所逼,又回纥等自碛北南向逼之,穷窘而降耳,臣奏请斩之。”裴炎小嘴巴拉巴拉的说了一大通。
李承乾听后眉头一皱,觉得裴炎说的很有道理,要是不严惩阿史那伏念等人。
会不会还有人也会向他们一样,也背叛大唐,那到时候,朝廷是不是还要宽恕他们。
前赴后继的叛乱,年年出兵讨伐,朝廷能支撑的住,又有多少人会因此丧命等等。
裴炎将不杀阿史那伏念等人的危害,以及后续会发生的,有可能或许会发生的后果,都清清楚楚的给李承乾呈述清楚。
说他危言耸听也是一点都不为过,关键在于皇帝是不是听进去了。
经过裴炎一番精彩绝伦的演讲之后,李承乾确实心里有些动摇,觉得裴炎说的也不错。
杀了阿史那伏念他们,或许真的能够一劳永逸也说不定,此时,李承乾对阿史那伏念已经起了一丝杀心。
“陛下!裴侍郎之言,臣不敢苟同!”裴行俭见皇帝有些犹豫,急忙站出来说道。
他怕现在不开口,等下就没有开口的机会。
“裴行俭,你有什么要说?”李承乾问道。
“臣以为阿史那伏念不应该杀,杀了反而不妙!”裴行俭说道。
“裴公,你莫要在这大殿之上危言耸听,混淆陛下的圣听,杀阿史那伏念是为了杀一儆百,震慑那些心怀叵测之人,让这些人不敢有非分之想。”裴炎说道。
裴炎说的再冠冕堂皇,其实也不过是嫉妒裴行俭的功劳罢了,所以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降低裴行俭的威望。
“行俭,既然你觉得阿史那伏念不应该杀,那你说说为什么不应该杀?”李承乾问道。
“陛下!杀俘虏不过是一刀就能解决的问题,可是,杀了投降大唐的阿史那伏念,今后,还有谁愿意再投降大唐。”
“他们都知道投降是死,谁还敢投降,为什么不拼死一战,或许还能有一条活路,陛下可曾想过,这样一来,又有多少将士将会战死沙场。”
“阿史那家族是突厥的王族,要是杀了阿史那伏念,恐怕dong tu厥,乃至整个突厥都会因此奋起反抗,自此西域将无宁日。”
“况且,臣答应阿史那伏念,只要他能够投降,臣便会力保他性命无忧!浑、浚争功,古今所耻。但恐杀降,无复来者。”裴行俭说罢,行礼cān bài。
“你们的意思朕都明白!说的都有理,这让朕如何决断,诸位爱卿有何不同意见!不妨说出来听听。”李承乾一副为难道。
其实他在裴行俭说出最后一句:浑、浚争功,古今所耻。但恐杀降,无复来者,便有了决断。
裴行俭说的浑、浚二人其实是西晋灭东吴的两员大将王浑和王浚二人。
他们二人一同率军攻吴王孙皓。王浚作战英勇果断,从武昌顺流而下,一举收复吴都建康,吴主孙皓归降。
次日,王浑这才渡过长江和王浚汇合,因为王浚攻下建康夺得头功,王浑心里妒忌,便向他的岳父晋武帝司马炎告王浚不受节制,私自行动,差点导致攻东吴的计划失败。
好在他最后力挽狂澜,才将局势给挽回,才能顺利的攻下东吴的国都建康。
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晋武帝明显偏袒女婿王浑,虽然赏赐了王浚,却将头功记在了王浑头上。
对于晋武帝这样拉偏架,偏袒女婿的行为很不满,对王浑抢他的功劳而不爽,于是从此二人争功不止。
裴行俭这是在提醒李承乾,裴炎这么做是在妒忌他的功劳,在这里跟他争功。
李承乾自然明白,裴炎实在妒忌裴行俭的功劳太大,会深受重用,就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削弱裴行俭的功绩。
李承乾对裴炎的行为心生不满,虽然裴炎这个很有能力,但不能这么不要脸。
难怪在历史上,最后会死在武则天的手里。
重生之唐帝李承乾 第550章 免死
“陛下!臣以为裴大将军说的有理,阿史那伏念已经投降,成为大唐的俘虏。”
“要是陛下将其斩首,其他的不说,必然会引起突厥各部的不满,甚至还有可能引发新的叛乱。”
“何况,裴公已经答应阿史那伏念投降不杀,现在要是将其斩首,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刘仁轨站了出来说道。
他支持裴行俭的说法,杀俘虏只会让人不敢再投降,宁愿拼死一搏,也不愿放弃抵抗,那样反而还有一丝活路。
“陛下!臣不敢苟同刘公所言,阿史那伏念等首恶要是不杀,他日便会有无数心怀叵测之人反叛朝廷,臣以为阿史那伏念当杀。”
“更何况,裴大将军答应阿史那伏念保他不死,又不是陛下准他投降不杀。”
“怎么能够因为裴大将军一家之言,而左右朝廷,左右陛下圣裁。”李敬玄出列反驳道。
只要是刘仁轨支持的,他就会站出来反对,刘仁轨反对的,他就会尽力支持。
总之,无论什么事,他都会和刘仁轨对着干。
好好的一个早朝,便从争功开始,演变成党派之争。
刘仁轨被李敬玄说的无话可说,毕竟答应保阿史那伏念不死的人是裴行俭,而不是皇帝。
虽然裴行俭是定襄道行军大总管,代表朝廷讨伐dong tu厥叛乱,却不代表他有权利代表皇帝许诺任何人任何事。
裴行俭要力保阿史那伏念不死,也不过是他一个人的意思,毕竟,皇帝并没有授意他这么做。
以当时的情形来说,裴行俭答应力保阿史那伏念不死,也不过是权宜之计,是裴行俭的个人行为。
于朝廷和皇帝无关,即便皇帝要杀阿史那伏念,也不算言而无信,对于大唐的威信没有任何的损失。
李敬玄一系的人立刻站了出来,纷纷声援声称只有处死阿史那伏念,才是对朝廷最有利的。
刘仁轨一系,以及支持裴行俭的大臣们都站出来反对,纷纷说出了各自的见解。
朝堂之上顿时吵的不可开交。
“陛下!儿臣有话要说。”太子李厥站了出来说道,声音掷地有声,吵闹的众人停止了争吵。
顿时,朝堂之上一片鸦雀无声。
“太子想要说什么?”李承乾问道。
“儿臣以为中书令李敬玄说的很有道理,杀阿史那伏念是为了……”太子李厥说了一通,无非就是支持裴炎杀阿史那伏念的观点的正确性。
李承乾听后眉头一皱,心中不免有些生气。
他不是在气李厥对此事的看法,气的是李厥居然站在李敬玄那一边,说话明显偏袒他们。
他这是拉帮结派,结党营私,身为一个太子,居然深陷党派之争,这样只会让大唐的未来陷入危机。
“行了!太子的意思朕已经明白,阿史那伏念虽为叛乱的罪魁祸首,但念其迷途知返,能够在最后做出明智的选择。”
“朕决定赦免他们的死罪,将阿史那伏念等人终身监禁在长安,在长安为他选一出宅子,作为监禁之所。”
“饮食等方面,除了不准他们立刻宅院半步以外,一律优待,其家眷也一并安置在长安。”
“还有,裴行俭是朕亲自任命的定襄道行军大总管,凡是定襄道之事,受降俘虏时许下的承诺皆代表朕的意思。”李承乾说道。
“陛下圣明!”群臣行礼道。
裴行俭对李承乾感激涕零,这是对他多么大的信任。
李厥心颤抖一下,暗自揣摩李承乾到底是什么意思,他这才站出来说几句话。
自己的父皇却同意了裴行俭的意见,这是在警告敲打我这个太子吗?
到底自己哪里做的不好,要被自己的父亲处处针对,他就这么看我不顺眼吗?
难道他这次准许李象来长安朝集,是为了废除我这个太子做准备吗?
不行我不能坐以待毙,下了朝之后,就去找老师商议对策。
“诸位爱卿要是没有什么要紧事要上奏的话,那今日便议到这里,都散了吧!”李承乾挥手说道。
“报!”正当群臣要行礼,准备退朝回去办公的时候,殿外传来一阵喊声。
群臣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纷纷,都在猜测到底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说话间,一名禁军将士便跑了进来,单膝下跪,高举手中的竹筒高声说道:“启禀陛下!常州刺史发来紧急军报。”
不等李承乾说话,王泉便急忙上前接过竹筒,挥手让将士退下,转身将竹筒交给李承乾。
李承乾看后,勃然大怒,将常州刺史的密报摔在地上。
群臣面面相觑,无人敢在这个时候开口询问。
“陛下!不知常州发生了什么?常州刺史都说了些什么,居然领陛下如此恼怒!”裴行俭问道。
“常州刺史说:常州有一人名唤刘龙子,在常州地界起兵谋反。”
“此人先是让人作金龙头藏于袖中,以羊肠盛蜜水绕系龙头之上,聚众,谎称他手中有上天恩赐的神物金龙头。”
“还说这龙头吐出的水,喝了以后能够包治百病,这事一传十十传百,被传的神乎其神,众人对此深信不疑。”
“这刘龙子便是依靠这样的把戏施舍无数,以此收人心,继而起兵反我大唐。”
“这天下之大,真是无奇不有!居然还有人可以通过如此劣拙的把戏,哄骗一群无知的群众反唐,当真是可笑至极。”
“什么阿猫阿狗的都敢来反叛朕,反叛大唐。”李承乾道。
“不知眼下常州的局势如何?这帮反贼的声势是否浩大,需不需要朝廷派兵镇压?”李敬玄问道。
“刘龙子的叛乱,已经被常州刺史给镇压了,现在正被关押在常州刺史府的大牢里。”
“传诏,命常州刺史将刘龙子等一干叛乱者,一律斩首示众,其家眷一律流放到岭南去,退朝!”李承乾说罢,甩袖离去。
群臣各自散去,退朝之后,李厥立刻派人去将李敬玄请来东宫,顺便将他的几名心腹也一并叫到东宫商量事情。
重生之唐帝李承乾 第551章 李象进京(1)
李承乾回到紫宸殿,召见吴王李恪。
“你真的打算致仕?不再辅佐朕了?”李承乾问道。
最近李恪上了好几道折子,希望能够辞官,待在家里歇着。
“臣弟近来疾病缠身,多半卧病在床,今日能够来见皇兄,也是强撑着来的。”
“臣弟有心继续辅佐皇兄,奈何臣弟的身体不争气,实在是有心无力,望皇兄能够恩准臣弟在家修养。”
“今日与皇兄见面之后,怕是再无见面之时,臣弟怕是要走在皇兄的前头了!”李恪有气无力的说道。
现在李恪连走路都费劲,他是被人抬进宫里来的,身上使不上一点力气,只能躺在躺椅上和一旁的李承乾说话。
“莫要瞎说,朕会让最好的太医给你诊治,一定会治好你的病,朕已经命人去寻找药王孙思邈了!”
“有药王在,肯定能够治好你的病,你不用担心,朕不准你死在朕的前面。”李承乾道。
“多谢皇兄的好意,臣弟的身体,臣弟自己心知肚明,现在已经是药石无医,回天乏术,怕是熬不过今年了!”
“更何况,生老病死乃是常态,皇兄不必为臣弟悲伤,大限将至谁也阻挡不了。”
“我们兄弟之中,比您我年幼却早逝的兄弟叔叔还少吗?皇兄就不要为臣弟多费心了!还是将心思放在培养太子上面来。”李恪说道。
“唉!”说到这里,李承乾不由的叹息一声,他也算是对太子李厥寄予厚望。
可太子最近缺越来越让他失望,处处和他的意见不和,这不过是小事,毕竟,太子有自己的主见总是好的。
关键在于他听信他人之言,老做一些乖张的事情,甚至还搅和到李敬玄和刘仁轨等人的争斗之中去。
太子不能明辨是非,却偏听偏信,这让他很是伤怀。
“如今李厥越发的让朕失望,朕都不知道他将来要是成为了皇帝,能不能守住大唐的江山。”李承乾道。
“太子本性不坏,只要善加引到,他还是能够守住大唐的江山,皇兄何不重新给选一些德才兼备之人陪伴太子。”李恪说道。
“朕早已经给太子物色了一个合适的人选,朕打算授予他崇文馆学士,并任命他为太子洗马。”
“有他在一旁引导太子,朕也能够放心,太子要是能够就此改邪归正,朕也就安心了!”李承乾笑道。
“不知皇兄选了何人?”李恪好奇道。
从李承乾的表情上来看,他十分推崇这个人,李恪不由的十分好奇,到底是什么人能够让李承乾这么推崇?
“贤士田游岩!”李承乾道。
对于田游岩这个人,李恪也有耳闻,此人名声响亮,海外皆知,是个德才兼备的游方道士,隐士高人,平日更是隐居与山野之中。
“朕得到他,无异于汉获四皓!”李承乾接着说道。
李恪明白李承乾说的汉四皓指的是什么?
汉四皓指的是商山四皓,秦时隐士,汉代逸民。是居住商山深处的四位白发皓须、德高望众、品行高洁的老者。
四皓尚谦让,行中庸,薄名利,鄙财富,能进能退,能官能民,退不言功,功不受赏。
田游岩虽然声名远扬,可在李恪看来,根本无法和商山四皓相提并论,却没有想到自己的皇帝哥哥会将田游岩当成商山四皓一类人。
只是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个田游岩,对于他一点也不了解,不好妄加评论。
“盛名之下无虚士,能够得到皇兄如此推崇,必然是有真本事之人,但愿他能够尽心辅佐太子才是。”李恪说道。
“但愿太子能够在他的影响下,有所改观,不要辜负了朕对他的期望。”李承乾道。
他心里其实没有底,不知道将田游岩放到太子身边是否合适,田游岩又会给太子带来什么影响。
“臣弟有一事不明,想要询问皇兄,不知当不当讲?”李恪问道。
“你我兄弟之间,还需要如此生分吗?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吧!”李承乾笑道。
“臣弟要是有什么说的不对之处,还请皇兄恕罪。”李恪说道。
提前打了一枚预防针,以免接下来说的话惹的皇帝不高兴。
自古以来,皇帝都是最善变的生物,前面说不定春风细雨,转眼间就有可能是狂风暴雨雷霆震怒。
稍微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是血流成河的局面。
“你说吧!无论你说什么朕都不会怪罪你。”李承乾道。
“皇兄为何突然让李象来京朝集,不是规定藩王不必来京朝集,皆是让他们的长史入京的吗?”
“为何唯独让李象入京?皇兄您这是想要干什么?知不知道这样会引起什么后果。”
“李象入京,大臣们会怎么想,太子又会怎么想?这些皇兄都考虑过吗?”李恪问道。
李承乾听后面无表情,没有人知道此刻他心中的想法。
“你说的这些,朕都考虑过,朕让李象进京无非是为了敲打太子,让他明白,他虽然是太子,要是做的不好,朕一样可以让人取代他,朕又不是只有他一个儿子。”
“至于你说的后果,朕自然想的明明白白,你大可放心好了,一切都在朕的掌控之中,不会出现什么问题。”李承乾说道。
“难道皇兄忘了父皇的皇位是怎么来的,皇兄难道忘了青雀,当初要不是青雀那边出了差错。”
“这大唐的江山未必是皇兄的,皇兄让李象进京只会徒增许多变数,到时候,一切都脱离皇兄的掌控,皇兄又该如何处理?”
“敲打太子可以有很多方式,没有必要非要用这么极端的事情来解决太子的问题。”
“那样只会适得其反,最终把太子逼上不归路,莫非皇兄朕的打算废除李厥不成?”李恪说道。
“好了!不说这些了!你有恙在身不易过多的说话,还是早些回去歇息吧!此事你就不必操心了!”李承乾说道。
李承乾让人将李恪抬回吴王府,同时下诏同意李恪所请,准许他致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