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火中物
我们虽然没听,但依然努力了,只可惜没完全成功。
全球政治体系开始迅速悄然演变,世界政府迅速萌芽。
一切的过程都显得似曾相识,但人类又多了另一个希望。
星锋二号已经脱离太阳引力范围,行进到一半路程,并即将进入比邻星的引力范围。
如果一切顺利,哪怕这边文明覆灭,比邻星的种子依然能生根发芽,延续希望。
但噩耗来得很快很突然。
2502年,星锋二号刚刚进入比邻星的引力范围,突然迎头撞上了一块拳头大小,无任何光电磁效应的超重物质,斥力磁场盾毫无作用,飞船被瞬间从中洞穿。
可怕的能量外泄与辐射波动顷刻间撕碎了星锋二号。
全球各国太空局里数万人都亲眼见证了这一幕。
先遣队全员牺牲。
希望泯灭了。
太空局里一片死寂,鸦雀无声。
科学家们抱头痛哭,怒骂宇宙无情。
当时世界各国的领导层们同样心若死灰,深刻的认识到跨恒星系航行实在太难,宇宙中未知的一切实在太多。
哪怕运气爆棚飞过了半程也没遇到一次伽马射线的扫荡,可渺小脆弱的人类在宇宙里实在太无能为力,哪怕只是一次小小的意外也会造成无法承受的重创。
这次是撞上什么东西,下次或许又会是一道来历不明的意外辐射让飞船能量顷刻间烟消云散。
走出太阳系的挑战难度远超过去人类每一次与大自然的对抗。
漆黑的宇宙深空看似平静,但却暗藏无穷杀机。
我们终究是输了。
被关起来的人类重新进入到必须垂死挣扎的局面中。
接下来事情的走向与上次几乎一模一样,但又似有不同。
2519年的寒冬,s菌悄然如约降临,并开始暗中扩散。
在前一个月里,它的发展与上次别无二致,进化极快,潜伏性与传染性旷古绝今。
但是,2520年春,星锋研究院中的青年学者赖闻明提前发现了病原体。
他拿起了警哨,吹响嘹亮的警报,警笛响彻天空。
2520年初,赖闻明闯进联合国会议室,将一份完整的病理推测报告摆到正在召开最后磋商,以敲定世界政府最终框架的各国领导人面前。
陈锋藏在《狂人猜想集》里的重要信息在2520年1月1日准时激活,出现在了星锋研究院与全球众多正在翻阅这份历史典籍的学者面前。
星锋研究院将报告打了上去。
各国领导层虽然将信将疑,但这次大家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开始全面提高戒备。
随后全球各地的医务工作者与志愿学者行动了起来,疯狂的寻觅s菌的踪迹,并最终由不知疲倦奔波于世界各地的赖闻明率先找到。
赖闻明迅速完成对陈锋留下的蛋白结构的解析,并推论出了完整的病理过程与s菌的进化趋势,写进了他的报告中。
会议室里,领导层停下磋商,看完报告后,全人类瞬间动员了起来。
战争打响了。
地球全球自我隔离。
太阳系全系自我隔离。
星锋研究院率先根据陈锋留下的蛋白结构制作出了第一代疫苗。
无数家工厂动员了起来。
刚刚研发成功不久的原子微调仪火力全开。
五年内,第一代疫苗完成了全文明普及。
这源自五百年前陈锋所写的蛋白结构的第一代疫苗,虽然无法完全遏制拥有多种变异可能的s菌进入人体,但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患者自愈率,降低了发病症状与致死率,同时让潜伏期的症状更明显,不再那么隐蔽。
与之同时,赖闻明则在p7实验室中不断尝试各种手段,疯狂推动s菌的主动进化,并在2528年得到了s菌终极毒王菌株,研究出了第二代终极疫苗,并通过临床验证。
2529年,人类在损失了大约八亿人口后,彻底扑灭了s菌的威胁。
这个时候,尚在外部环境中纯粹自主进化的s菌才发展到第三代,距离终极毒王尚有很长一段距离。
虽然s菌自从降临之日,就已经不可能再将其赶走,注定会与世长存,但其对人类的威胁却烟消云散。
经过了长达九年的艰难抗争,人类统一事业暂且搁置,且受了不小的重创,科技与生产力发展几乎停滞,但终究是扛了过来,付出的代价比上条时间线中也小了很多。
陈锋成功的让入侵者的s菌“白给”了。
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
萌芽状态的世界政府最终胎死腹中,未能成型。
第219章 自己挖坑自己埋
历史只记载了已经发生的客观事实。
世界政府为什么会组建失败?
关于这个问题,虽然有不少史学家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但并无一人的结论可以得到毫无争议的广泛认可,所以史料中没有明确记载,点开栏目后会弹出子项,里面全是各种论文与讲座视频。
但陈锋统统不看,因为他自己已经找到了确凿的答案。
自从他“死”在bgm中后,听《锋芒毕露》的人变多了。
这首歌的传唱度本来就极高,听众极多,即便八十年过去也时常被人单曲循环。
2123年,他用命秀了全人类一脸,随后他这段音频被选进了世界各国的初中历史教材,成为后世人研究他生平履历的必学内容。
学生们在首次学习这段内容时,后半截的《锋芒毕露》顺带也得听了。
这点小小的变化不断放大,造成的后果就是几乎每代人中的每一个,在其成长历程中都会至少听到一次完整的《锋芒毕露》。
然后,部分性格契合又具备巨大潜力的人很容易迷上这首歌,即便不是最爱,至少也是经常单曲循环的必点曲目之一。
这般现象直到2500年后并未减弱,反而由于陈锋准确的“预言”了外星入侵者的降临,又起了一波大热度。
这代的世界各国领导人大多没少听《锋芒毕露》。
一切都如音乐鉴赏素养极高的陈锋所料,这首歌可让有才情的人更自信,更偏执,悄然产生更伟大的抱负与更坚定的意志。
本来这问题也不大,起码在2500~2520年这二十年间没大碍。
2500年开始,太阳系屏障出现,太阳系中开始弥漫的《世外之歌》刚好与《晨风》互相抵消。
2519年末,s菌降临,耗尽入侵者在太阳系屏障中可远程操控的能量,抑制人类情感催生奇怪癖好的《世外之音》停止播放,激化人类情感提高个性活跃度的《晨风》一枝独秀。
《晨风》全太阳系无差别扫荡,《锋芒毕露》点对点突破,两项叠加之后,出事了。
二十六世纪初信息极度发达。
阶级依然存在,贫富差距依然不可避免。
在极端信息化的时代下,执政者的一切小小举动都很容易被无限放大。
但凡能力差点的人,在其位不能谋其职的,稍微被抓出些漏洞便会瞬间传得世人皆知,几代荣华顷刻间付诸东流。
阶层看似固化,实则迭代极快极猛。
固化的是阶层,而不是这阶层里的人,就如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你方唱罢我登场。
能在这种残酷竞争中爬上各国执政者高位的,无一庸才。
优秀人才可以从《锋芒毕露》中吸收精神,受到感染,追求更极致的自我成就,进一步导致了阶层分化。
优秀的政治家与政客本就擅长煽动情绪,自身的情绪也相对容易受到感染,几乎不可避免的会受到《锋芒毕露》的影响,个人强者、群体强者、国家种族的自我强者意识形态全方位崛起。
结果就是每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代表在做出决策时,即便努力克制自己,也难免多次出现情绪化的判断。
所以世界政府错过了2520年一蹴而就的最佳机遇。
并且由于人类战胜s菌的过程太过容易,且学者们很快发现了人类的第二次飞速进化,基因唤醒度不断提升,一种狂妄自大的情绪不可避免的产生了。
大国相互间谁也不服谁,不肯让出主导权,坚定的认为自己才是救世主。
大国的意识形态无法协调统一,小国自然无能为力。
陈锋利用个人成就千辛万苦拉扯而成的统一意识形态慢慢支离破碎。
接下来,世界各国竞争激烈化,多次发生战争。
由于头顶大敌的存在,大国之间相对克制,并未爆发烈度超标的世界大战,只各自不断的扶持代言人并爆发代言人间的区域战争,以及大国相互间的贸易战争。
第三世界国家被迫成为代言人,被卷入战争,民不聊生。
自古以来,战争从来都不是温柔的。
连年乱战中,代言人小国免不得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强国哲学被贯彻到了极致,强者越强,弱者凄凉。
即便2687年,各国跳过太阳能光翼,一步到位的建成了戴森膜,能源问题再次烟消云散,世界格局也并无改观。
这近四百年的战争史让陈锋这个始作俑者都不忍目睹,迅速扫过,内心久久不能平复。
但倒也不全是坏消息,在如此活跃的内部竞争驱使之下,人类的科技进步反倒再又提速,譬如他曾使用过的老式机甲早在2650年便出现了。
中间还穿插了近五十年奉行彻底无接触战争理念的纯战舰时代。
只不过太空战争中大型战舰更容易成为重点打击目标,移动不便,作战理念显得过于僵化。
不发展单兵武器,人类个体进入太空环境又毫无反抗之力。
人类的基因唤醒度也一直在提高,单兵的重要性渐渐的又跟了上来。
再加之人类的假想敌又是作战风格无法揣度的入侵者,必须发展多种作战模式。
在种种原因的驱使下,此后与青龙甲、星锋甲、晨风系统相似的装备也陆续出现并被淘汰。
总之,从2530年到2919年的389年历史,是一本大国百姓安居乐业蓬勃发展,小国百姓背井离乡挣扎求存的畸形战争史。
随后,有一个“人”瞬间终止了人类内部的战争,让局面顷刻间天翻地覆。
2919年,剧变骤生,超级智慧——镭自量子网络中苏醒,并向人类打了一声招呼。
它瞬间终结了内战,并掀起了另一场更残酷的母文明与子文明间的背叛之战。
接下来的时代进程陈锋之前便已经看过,不再浪费时间。
他合上史料,开始陷入漫长的思考与自我总结。
他先去分析前五百年历史。
人类依然割据整整五百年,并且即便有他这个科学和艺术领域的双重领袖的潜在影响,竞争形态依然比过去更激烈。
很可能是他过于认可詹姆斯·迪亚兹导演的竞争理论,在自己一生的成就中不知不觉留下了过于强烈的竞争意识。
也可能是人类天性如此,且随着科技被拔苗助长,越发达越失控。
问题又回到原点,如果有一位伟大领袖指引前路,那么这紧随其后的次级竞争意识可以往纯粹良性的方向发展。
但如果不能偶然诞生伟大领袖,又不曾经历近乎灭族的重大变革,那么无论陈锋如何努力,在2500年前,世界政府都无法达到一个稳定运行的状态。
把人类历史再往前推五千年,《三国演义》第一回第一句曾有言“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罗贯中这句话既是对中国历史的精妙总结,又何尝不适用于整个人类的全部历史?
竞争本能属于人类天性,除非有不可抗的外力压制,否则无法违逆。
在没有外敌时,看似残酷的内部竞争的确有其存在的价值。
假定没有入侵者,相信即便人类进入宇宙时代,踏遍银河系,竞争依然会存在。
总之,竞争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可杀敌,用不好则伤己。
陈锋认为自己尚无能力去评价竞争的好坏,也暂且无法准确的遥控历史拿捏好这个度,只能从一个旁观者与亲历者的角度亲自去体会。
他只能唯结果论,并相信自己最后肯定能得到答案。
因为他的评判标准既复杂又简单,甭管什么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能打赢入侵者的,就是正确的。
2530年后的战争史,情况更复杂。
天知道几百年的战争里到底死了多少人。
镭为什么会出现,又变成成这样?
陈锋想了很久,脑子里隐约有点感觉,但又抓不住准确的答案。
他不能贸然下结论,所以先将其在心中放了放。
随后他又带着相对轻松的心情把目光重新投放到二十一世纪前半阙,多关注了一下卢薇的情况。
没别的原因,就是好奇她这辈子过怎么样。
卢薇终于追上了曾经让她可望而不可即的钟蕾,进入了千年前百的序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