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推理悬疑

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火中物

    但依然无人犹豫,随着越来越多作战单位的炮火又或者战舰战机撞上去,排斥力场又开始一点点的往后退。

    说来话长,其实也不过一两秒内发生的事情。

    在这两秒之内,人类失去了三千余万艘战舰,共计七亿余名战士。

    却说统帅旗舰技术总参谋部内,欧青岚正死死盯着监控显示器。

    显示器上实时捕捉着一段特殊频响的强度变化,正是《世外之歌》!

    看起来入侵者战舰自从抵达后什么都没做,只不过移动了一小段距离,挡下了八枚泰坦炮弹而已,但其实技术参谋部这边却了然于心。

    它们当然在搞事情,只是没成功。

    正如陈锋所说,对方发现第一次投放涉粒子炸弹失败后,正迅速的呈跳跃式提高能级,加强着《世外之歌》的频响功率!

    战场区域范围内,就在《世外之歌》刚刚压过《晨风》的瞬间,安放在冥王星上的大型播放器释放的电磁波与引力波双重信号准时抵达,对冲再次成功!

    在这段时间空档内,越来越多的人类战舰与作战单位靠近球型战舰的范围。

    拉近距离后,虽然总有火力被荡开,但随着第一枚超重东风导弹轰上去之后,越来越多的能量与实弹武器终于近距离轰中了敌舰,再次炸出那五彩斑斓的涟漪!

    敌舰的电磁干扰也愈来愈强,可怕的量子网络风暴正如潮汐般一浪又一浪扑来。

    在上条时间线中,人类舰队面对这种电磁干扰根本毫无反抗之力,自动化设备部瞬间失效,几无例外。

    但这次中子屏蔽层极大程度削弱了电磁干扰的影响。

    还不仅如此,人类阵营里还有个同样玩弄量子网络风暴的高手。

    正是曾经一次性燃烧了十年戴森膜生物电池储备,发动过信息流冲击的曾经的蕾,如今的繁星!

    当初的蕾使用如此耗能的技巧,看似白白浪费巨量能源,但却又为繁星储备了大量的实战经验,收集了庞大信息,并贮存在数据中,经过她持续不断的多线程分析,得出很多重要结论,成为了如今繁星应对敌人的重要参考。

    在中子屏蔽层的掩护下,繁星主动操控各大战舰与众多小型作战单位上的多达十数亿个量子发生器,轰然开动。

    宇宙中正有一大一小,一宏伟一坚韧的两股量子网络风暴信息流在无形的战场中搏命厮杀。

    这是肉眼无法看见,没有硝烟的战场,但其激烈程度并不输外部战场。

    战争的结果也同样严重。

    一旦繁星落败,她的智脑将会被入侵者完渗透,人类阵营将失去这个重要臂助,战力至少损失50。

    双方控制精度相差仿佛,但因为技术水平与能量供应的限制,繁星无法如同入侵者那样使用沛然能量,强度不如对方,繁星难免落在下风。

    在二级文明水平的量子智能领域战争中,如果双方实力存在差距,胜负判定便不存在任何变数。

    弱者必然被强者不断蚕食,并最终落败。

    甚至从交手开始的瞬间,弱者会在多久后被击溃的时间都是固定值,精确到小数点后八位数秒。

    但此时此刻,繁星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与昂扬斗志。

    她自己都不清楚这是怎么了,自己这个本应无情无心的智能生命,竟第一次产生了兴奋的感觉。

    带着奋斗目标与强者对抗原来是这种滋味?

    这就是当初唐天心和陈锋面对我时的心境吗?

    这就是我等待一千年的意义?

    原来,我和人类的上限其实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等级?

    可恶啊!

    如果再给人类一百年,如果让我们冲出去……

    可恨啊!

    如果我当初多制造八百万个空白者……

    悔啊!

    从不后悔的繁星,在这一刹那,清晰体会到了十分复杂的情绪。

    她却不需要耗费算力在情绪捕捉上。

    这种情绪或许来自于她寄托意识的钟蕾的神经元细胞,又或许来自于她参考自钟蕾基因的底层架构在短暂融合陈锋的基因,随后又剥离之后留下的不可挽回的逻辑缺陷。

    这种奇妙的感触正在加速她的底层框架不可逆的崩解,但却又让她获得了额外的算力!

    她开始渐渐扳回局面!

    繁星已然做到了自己的极致,甚至正在超越极致!

    地球内核中那颗属于她的地核智脑渐渐升温。

    铁镍核心慢慢释放出橙黄光芒。

    地核内过渡层中的固液结构在持续加热下,正汹涌翻滚,越来越多的固体不断融化。

    戴森膜与地球链接的微波输电干线也骤然迸发出更强烈的光芒。

    繁星开始超负荷运转自己的内核算力,对戴森膜的持续电流供应进一步压榨潜力。

    但即便繁星已然超常发挥,冲在最前方的战舰在距离敌舰五万公里时,失去了与外界联系的量子网络能力。

    不过这依然在陈锋的预料之中。

    前方舰长一声令下,“切换引力波通讯设备!”

    切换通讯方式后,会降低信息传输的速度,在距离跨度极大的宇宙战场中,再做不到完美协同的令行禁止。

    但简化指令后依然能保持基本沟通,起码人类军人并未成为绝对的睁眼瞎。

    同时,战舰和导弹内部在中子屏蔽层的掩护下,依然可以使用智能设备。

    不过新的威胁又已经降临。

    在不断倾泻火力中,前方舰队靠近到近一万公里后,即便有强化能量盾与生物金属复合装甲的掩护,也开始有人感受到那种足以撕裂身躯的痛楚。

    正是陈锋所描述的杀人微光。

    在牺牲了上千艘战舰里数十万名战士后,后方呆在另一座功能型堡垒中的生物院迅速拿出成果。

    “这是一种与我们体内微结构产生量子纠缠共鸣的未知辐射!使用三号恒星药剂!”

    为了对抗陈锋描述的微光,生物院、物理院和泰坦院三大研究机构的原有科学家穷尽了智慧,从生物学、医学、量子科学、基础物理等等多门学科切入,根据陈锋描述的“症状”反推微光的原理。

    最终项目组一共提出了三十七种可能有用的解决方案,其中第三个方案便是三号恒星药剂。

    所谓恒星药剂,顾名思义,就是能让人体自行释放辐射能热量的东西,可让人的体温瞬间升温至九十摄氏度以上。

    如果是二十一世纪的人类,会瞬间死亡。

    但在如今人均基因唤醒度达到32的三十一世纪,训练有素的战士们可以在这种体温下支撑超过五十秒。

    够了。

    恒星药剂不仅对普通战士有用,对唤醒度更高的精英乃至于顶级战士,同样有用。

    唤醒度越高的人在恒星药剂下坚持的时间越长,越能发挥出更强的战力!

    拼了!

    前锋舰队的军人不约而同的执行操作,开始注射药剂。

    不足零点五秒后,药剂陆续生效,那种足以撕裂身躯和灵魂的痛楚,被灼热但却又能勉强忍受的痛苦替代。

    人们恢复了精神。

    只有五十秒的生命了,但那又如何?

    于此同时,马蒂尔德发来消息。

    “我已破解敌军排斥力场!”

    马蒂尔德话音刚落,一段同时采用了三种载体的讯号自这座战争堡垒中弥散开来,快速传递往军各处。

    唐天心抬眼看见,只一刹那便将命令分发下去,具体落实到每艘战舰,每个战舰护盾操作员、每名战机驾驶员、每一位鹰击战士的大脑中。

    根据马蒂尔德的分析成果,这排斥力场虽然看似无比诡异,但其本质运用依然未脱离统一力中唯一宏观力引力的范畴。

    甚至人类已然开始使用类似技术。

    八大巨盾形战争堡垒对空间的扭曲加速的技术本质与排斥力场几乎一样。

    只不过入侵者的运用技巧高阶到超过一定程度后,量变引发质变,把一种本该平常的技术用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效果,让人类产生了高山仰止不可力敌的既视感。

    现在人类看懂了本质,明白其核心依然是通过对统一力的精准操控,在一定范围内将三大基本相互作用中的强弱相互作用均转化为反向引力,同时也将引力扭转方向,再不断增幅,最终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如同白洞效应般的万物喷发效果。

    但排斥力场并非真的白洞,只是看起来像。

    其原理并非真的排斥。

    它是准确的锁定了一切试图靠近自己的能量与物质,并在其后方点对点的生成一个力量巨大到近似于黑洞的引力场。

    类黑洞引力场形成了一根无形的绳子,拽着试图靠近自己的能量与物质漂往别处。

    现在它神秘的外衣被撕碎了。

    人类又做足了准备预案,已然有应对方法。

    “激活所有导弹上的超高频逆磁振荡器!”

    这是唐天心下达的命令。

    。

    (iishu)是,,,,!




第262章 人类啊
    【】(iishu),

    超高频振荡器利用了繁星之前开发的逆磁统一力护盾原理,同时也将人类对质能转化的高阶技术完美融入,可持续激发超高频逆磁震荡,让组成物质的原子核结构在极短时间内的震荡强度大到足以突破强相互作用力的极限。

    当原子核位于振幅最大的波峰状态时,惯性与附着在原子核上的细密力场网络将其往回拽的力交互作用,使其反向加速度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随后物质呈现出能量态变化,再往回落,在原子核震荡回中位,加速度归零时,又迅速恢复物质结构稳定性。

    简而言之,就是这种逆磁震荡可以将质子与中子都给抖散架,使其变成弦波级的能量态。

    这种现象被命名为相位转移。

    在相位转移中,导弹似物质又非物质,类黑洞引力场对其的捕捉性能大为减弱。

    相位转移是科学家们为应对排斥力场准备的数十种方案之一,现在奏效了。

    当然这种技术也有弊端,随着时间推移,导弹的爆破能力会不断衰减,直至最后失去全部能量,变成纯粹的空壳弹,但总比打不中好。

    只要双方靠得足够近,那么便能尽可能缩短相位转移状态的持续时间,留存更多杀伤力。

    前锋舰队只能通过引力波场接收讯号,比其他舰队晚了大约零点二秒。

    没关系,还有一点三秒才撞上去。

    数百万舰长同时完成调整。

    所有能量汇聚往中程与近程导弹舱,全力发射,激活相位转移。

    然后,将自身战舰也激活相位转移,继续冲刺!

    在进入相位转移的瞬间,战舰上的军人们便溘然长逝。

    数十亿枚中近程导弹同时发射,数百万战舰引擎动力全开。

    两种作战单位几乎再不受排斥力场的干扰,直指前路。

    入侵者战舰察觉到了这变化。

    光晕轮转下,球形战舰采取了新的行动。

    它外表覆盖着的五彩护盾骤然变得更鲜艳,浓密雾状防护层则仿佛变成了如同实质的液态。

    同时,它也开始往后退了!

    但迟了一步,导弹集群命中!

    爆炸接万连亿。

    球型战舰往后退却的速度越来越快。

    一直在靠近的陈锋的视线从未离开过球形战舰一秒。

    在他的战术头盔指示板上正不断弹出数据。

    数据的信息量极其庞大。

    在陈锋的刻意要求下,繁星将每一次爆炸时产生的能量震荡参数全部反馈了回来。

    此时陈锋的目光停留在敌舰倒退时的加速度变化上。

    他能分明的察觉到,随着爆炸持续发生,巨大的球舰加速度涨幅似有波动,在小数点后八位数的位置正不断的变化,数据并不稳定

    部分中型战舰上装载了威力堪比远程导弹的大当量中程导弹,多则八枚,少则四枚。

    每当这类大威力中程导弹命中时,球形战舰的瞬时加速度都会有一个跳跃式增长。

    球型战舰作为极度精密的外星科技造物,其加速性能有多稳定,陈锋早已体验深刻。

    但现在人类导弹与战舰自杀式撞击的攻势,造成了其运动性能的不平衡变化。

    球舰表面看来稳如泰山,实则已然开始感到压力。

    人类突然破解了他们无懈可击的排斥力场防御屏障,显然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继续前进。”

    陈锋在近场通讯频道里低声说道。

    此时大范围战场上变化又生。
1...187188189190191...2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