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火中物
与此同时,随着陈锋等人开始提速,即便有水母战舰的掩护,入侵者也注意到了这边的异常能量震荡,开始布置涉粒子炸弹进行常规拦截。
不过就连普通战舰都有较高闪避成功率,遑论陈锋带着的这两百四十万个在机动性上特别强化后的顶尖战力。
在陈锋的拖曳下,尖锥阵在太空中划出数道变幻莫测的曲线,轻而易举避开了涉粒子炸弹阵列的拦截,继续往前。
陈锋都没有刻意爆发速度,而是将特战队的整体机动能力控制在与猎鹰战士一个水准。
入侵者注意到了这支略显滑溜的队伍,再次投放炸弹,但数量依然不算多,可以承受。
毕竟在对方的判断中,威胁最大的还是那些已经靠得更近的人类舰队。
前方正有越来越多的战舰陆续进入相位转移状态。
但剩余一些顶级指挥官与相对优秀的天鹰级战士还在坚持。
顶着巨大的压力,持续不断的靠近,但却并未急着送死。
这是人类庞大军队的最后余晖。
目的依然很明确,吸引火力,为特战队争取更多空间。
不知不觉,陈锋等人推进到了两千公里范围。
包括统帅旗舰在内,前方一千公里附近尚有数百万个作战单位还在坚持,
此时陈锋也开始感受到排斥力场的强大干扰,似要将他往后拽飞。
不过他早已感受过类似的力道,又有自己的一套旁人无法模仿的借力技巧,问题不大。
此外,他的特战队也根本没打算开火进攻。
特战队无需分心还击,只需要将绝大部分能量供应都集中到引擎上,全神贯注的跟着他一起移动,那么不用切换相位转移状态,还能继续前进。
更近了。
陈锋曾经十分熟悉的,可以悄然撕裂身躯的剧痛感隐隐传来。
是杀人微光。
这依然没给他造成太大困扰。
在恒星药剂的透支加持之下,包括他在内,所有人都满脸涨红,超高的体温正在折磨每个人的灵魂,但却又成为了抵抗量子纠缠杀人微光的凭仗。
陈锋带领的也都是精英人员,各方面综合素质本就强于普通战士,拥有极强的意志力和超高的军事素养。
痛苦并不会降低众人的水平,他们依然能完美的配合陈锋做出各种高难度机动,不断高强度变向,继续往前!
陈锋等人靠近至一千五百公里。
前方尚有行动能力的作战单位还剩四百万个,已推进到了八百公里附近。
此时新的困扰出现了。
随着人类作战单位持续减少,入侵者释放细微光束的频率大为降低。
但对方又猛然提高了电磁干扰的功率!
对方临时改变策略,提高干扰强度还有另一层原因,再没有另一个繁星能在量子网络领域内掀起对抗为人类牵扯空间了。
消息的好坏分两面。
好的一面。
这说明入侵者的能源也不是无限。
人类庞大舰队的持续消耗并非毫无意义。
起码现在对方需要考虑有限能源合理分配的问题了。
坏的一面,这的确给陈锋等人造成了不小麻烦。
幸运的是特战队特别改造加厚的中子屏蔽层效用拔群,勉强抵住了增强后的电磁干扰,辅助智能并未完全失效。
倒是前方舰队受创极重,机动性能大为减弱,估计是切换成了半手动模式。
这依然不是结束。
短短一秒后,电磁干扰强度再次提高!
陈锋眼看着战术头盔上的监控数据疯狂明灭闪烁,心叫不好,自动化能力要没了。
他自己倒能切换手动模式继续往前突进,只是累点,水平不会下滑,甚至还会提高。
龙鹰与天鹰级的精锐问题也不大。
可后方的涉粒子装载者里,有些技艺不是那么精湛的舰长序列成员。
就在此时,陈锋又轻咦了一声。
他感觉到自己身上的神鹰甲内过渡层材质正在发生变化。
这些融合了有机纤维与自适应特殊金属的材料的材质特性突然发生了快速改性。
短短不足一秒后,他战术头盔中的数据重新稳定了下来。
电磁干扰失效了。
陈锋进行了一次简单自检,立刻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这是繁星的“遗产”。
在刚刚两人进行最后沟通时,繁星依然在做事。
她将一些参数输入进了陈锋与其他特战队成员的个人智能助手数据库,在必要的情况下会自动触发。
现在便是这必要的情况。
数据库中的参数正来自于她和欧青岚对敌方蜻蜓战机的材料学分析。
在完全解析对方的战机主体材料后,繁星完美的吸收了其特性,并将陈锋等人身上这批最新鹰击甲中的稀有新材料的超强自适应变化能力完整运用了起来。
当这层材料完成性变后,转化为类似蜻蜓战机的材质。
自此,无往不利的电磁干扰被屏蔽了大半影响。
陈锋完全弄懂这个事的过程不复杂,繁星投放在他视网膜里那些图片化记忆的论文里,其中有一篇主要就写了蜻蜓战机的材料学分析结果。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繁星做了太多事。
但陈锋总是个追求完美的人,永远想得到更多。
只恨新材料的产能没跟上,只列装了包括他本人在内的两百余万套鹰击甲。
不然的话,恐怕其他战士本也有机会享受这种自适应科技带来的战力增幅,那么这场战争的走向不该如此单调。
此时陈锋身后的林布稍微晃了晃手,略显惊喜的说道:“嗯?奇怪,排斥的力道也变弱了?”
陈锋闻言,短暂回忆论文。
奇点思维爆破液状态下捕捉的图片化记忆格外清晰,在他此时极度活跃的脑部活动下,迅速被调取出来。
他的大脑简单一扫,找到了关于蜻蜓战机主体材料与排斥力场相关的能量反应计算公式。
陈锋点点头,回答道:“是的。这是繁星和欧青岚的功劳。行了,现在万事俱备,所有人重新协调引擎动能分配,我要提速了!”
话音落,匹练般的尖锥阵再度弯曲出个弧度,如游蛇般在宇宙空间里扭曲往前。
陈锋所谓的万事俱备,包括最好的引擎性能,最好的操纵技术,对电磁干扰的免疫,对排斥力场的出色抗性。
入侵者不断展现底牌,陈锋则带领着人类厚积薄发的追赶科技,并反过来吸收为己用。
(iishu)是,,,,!
第269章 我身负长戟,踏波归来
【】(iishu),
在这第七条时间线里,陈锋终于成功的让量变引发质变,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天时地利人和。
命运是如此的垂青自己,赐下繁星这样的臂助,如果再做不成点什么,陈锋觉得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所有人。
在生命的最后几十秒时间里,他的思维进入到极端活跃的状态,当初独自被涉粒子炸弹满天追杀时曾出现过的敏锐直觉悄然再现,并且比上次更强!
每当装备自带的探测仪给出反馈,定位到前方涉粒子炸弹的瞬间,他几乎能完美同步做出反应。
哪怕在他进一步靠近后又出现炸弹集群,也依然能带着身后这两百四十万人从缝隙里抹过。
又往前一步。
更近了。
这次入侵者挡路的手段不在前方。
陈锋等人身后约莫八千五百公里外,一个黑乎乎的深洞突兀出现,呼啸蔓延疯狂生长,以极快的速度向陈锋等人的后背席卷而至。
这正是之前给人类舰队造成重创的空间坍塌打击。
方才陈锋等人相隔较远,单只凭肉眼与仪器探测的远程观察,只知晓其厉害,但不知其多厉害。
现如今自己也亲身感受了,陈锋才明白这玩意儿的可怕之处。
似乎就连入侵者都忌惮其威力,只敢在距离球型战舰一万公里之外的位置投放引爆,生怕自己也被波及。
后方能级惊人的空间震荡与庞大的引力场夹杂着γ粒子流弥漫开来,扩散速度极快。
众人的辅助智脑疯狂报警。
战术头盔的星空图投影中先是出现了一个漆黑小点,然后这小点不断膨胀成为一个巨大的黑色能量团。
这一切说来话长,但整个过程只发生在003秒内。
这黑洞炸弹的爆破覆盖弥散速度,正是光速,一旦被波及,几乎无法闪避。
方才唐天心指挥庞大的舰队完成那样的机动,并作出效果尚可的规避反应,难度可见一斑。
但陈锋等人只是心里稍微紧张。
其他人也并不在意。
原因很简单,繁星留下的“遗产”真的太多太丰富了。
她又给陈锋开了挂。
这挂其实之前唐天心已经用了。
在信息量为零时,孩子妈并未强悍到真能完全靠直觉未卜先知。
她先于陈锋得到了繁星的帮助,并将这些许信息运用到极致。
当然,繁星只是唯结果论的协助唐天心定位黑洞炸弹的动向,来不及也没必要将原理告诉她。
陈锋知道原理,同样在刚才那一叠论文集中。
她填鸭式般的教学最后一课里藏了太多宝藏。
在论文中,她准确的剖析了黑洞炸弹的本质。
入侵者的黑洞炸弹爆破时的表征现象启发了她的思路,让她看到了在太阳系内原本不该看到的东西。
暗能量。
在二十一世纪科学家的推想中,黑洞分为两类。
暗能量黑洞与物理黑洞。
暗能量黑洞由高速旋转的巨大暗能量组成,没有太重的质量,但却能靠接近光速的旋转在内部产生巨大的负压以吞噬物体,并成为黑洞。
暗能量黑洞是庞大星系形成的基础。譬如银河系的中央,极可能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暗能量黑洞。
将室女座星系团与本超星系团束缚在一起的,同样很可能是个无比庞大的暗能量黑洞。
物理黑洞则来自于一颗或多颗巨大天体坍缩而成,具备极高的质量,体积却极小。
之前繁星的研究都集中在物理黑洞的领域,她知道暗能量黑洞的存在,但因未能明确捕捉并分析其特性,根本无从下手。
刚才在接触到入侵者的黑洞炸弹瞬间,她改变了思路,利用刚刚收集到的庞大信息,又配合对蜻蜓战机同属暗能量领域的隐形技术的分析,她完成了一系列理论推进。
在论文中,繁星明确敌舰的黑洞炸弹就是暗能量黑洞,其投放方式看似神秘,却并非涉粒子炸弹那种隔空投放,而是从球型战舰内部悄然发射一团性质诡异,且几乎没有质量,不引起引力波变化的暗能量团出来,抵达指定位置,再行引爆。
暗能量黑洞炸弹在飞行的过程中完全不发生光电效应,又因为几乎无质量,也几乎不能被引力波场设备捕捉,其隐蔽性甚至强于蜻蜓战机数倍。
幸运的是人类总能开动智慧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目的明确的探查下,人类可以通过对球型战舰表层浓雾的细微变化分析,捕捉到信息。
当有东西从里面飞出来时,浓雾护盾的表层会呈现出的束状雾线。
束状雾线的朝向,正代表暗能量黑洞炸弹飞出的初始方向。
这一点小小的契机,便成为了重大突破口。
唐天心先前的首次集群挪位属于试探性的行为,因为不确定黑洞炸弹在投放后会不会如蜻蜓战机那样自主变向。
第一次试探初步成功,证明敌人无法控制黑洞炸弹自由变向,接下来事情就变得顺利成章了。
如今同样的操作落在陈锋身上,显得更加简单。
敌舰表层出现异状,被神鹰甲的光学探测仪捕捉,并给出反馈信息,敏锐直觉超越巅峰的陈锋同步做出反应,提前挪位。
他此时的集群类曲率运动达到十六分之一光速,在012秒内斜向移动2250公里,刚刚好避开空间塌陷的范围。
漆黑空洞扫荡过来后,距离尖锥阵的尾巴最近时达到五公里,但却终究只差了一线。
空洞再往前探,临近到敌舰附近十公里。
随后,这个人为制造并膨胀爆炸的暗能量黑洞,因为在短时间内释放过多霍金辐射宣告能量耗尽,凭空蒸发消失。
在持续不断的折线推进中,陈锋等人终于抵达敌舰一千公里内。
前方最后的战舰队列则已推进至五百公里范围,尚有变向能力的作战单位只剩不足五十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