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火中物
陈锋对此浑不在意,反正他对此也没抱任何期望,自然不会失望。
花了三四天时间,陈锋在老家的低保户福利区安顿下来。
他这“衣锦还乡”,没有任何人来迎接。
他在这老家竟一个老熟人都没有。
现实世界里,陈锋虽然亲情淡泊,但好歹还有对养父母,这一世似乎更惨,除了档案显示他原籍蜀州之外,一个亲人都没,整个人仿佛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陈锋知道自己只有一年好活,倒也没任何遗憾,反而落得清闲。
宽敞明亮的福利房客厅里,陈锋打个响指。
啪。
他说道:“智能助手,从现在开始你的名字叫小薇。”
“好的主人。”
“小薇,给我调阅二十一世纪初著名歌手钟蕾的全部信息。”
不足零点一秒过去,一道全息投影光幕在他眼前两米处浮现。
钟蕾的详细信息表出现在他面前。
基本资料、作品集、名言轶事等等资讯一应俱全。
陈锋坐到沙发上,光幕自动调整,还是保持着一米的距离,并与地面呈四十五倾斜角。
陈锋一边用目光和意念扫视资料,嘴里一边说道:“给我准备午餐,我要第七号川菜套餐,中辣。”
比起上次,钟蕾的信息几乎没有变化,作品数量、作品名乃至于这些作品诞生的时间与背景都一模一样。
一切,仿佛都并未改变。
陈锋把目光聚焦到名言轶事这一栏上,微微凝神,展开这一栏的详细信息。
出现在他面前的是与钟蕾相关的诸多报道,从她刚出道时,直到她亡故数百年后别人所写的人物传记等等一应俱全。
数据库与历史相关的资料很梗概,但与娱化相关的东西倒保存得很完整。
这些资讯,陈锋之前都看过。
为了挖掘历史他是下过苦功夫的,既然正史不可查,他也曾指望过从这些边角料里找寻蛛丝马迹。
只是很遗憾,他从这些文章里收集到的信息都很碎片化,不成体系,对他了解历史没有任何实质帮助。
陈锋随手点开一篇访谈,这是钟蕾成名后第一次接受采访,发生在她二十六岁那年,也就是现实世界里的2024年。
当时陈锋翻来覆去的琢磨了这篇访谈不下十遍。
毕竟这是距离他生活的时代最近的文字记载。
陈锋再一次从头到尾看下去。
三分钟后,他愣住了。
他再揉揉自己的眼睛,以确认自己没有看错。
“不对啊,以前记者给她提这个问题的时候,她不是这样回答的啊!我记错了吗不可能吧!”
陈锋直抓头发。
访谈报道里这样写着。
记者问:“现在您已经功成名就了,那么您有没有什么话想对那些有志于踏上音乐道路,但依然在黑暗中摸索的行业新人说的”
这是个很稀松平常的问题,几乎每一个成功者都会在不同的场合,被人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问出类似的问题。
标准的答案通常是这些成功人士对晚辈进行些虚情假意的勉励,谈谈理想的重量,谈谈坚持的意义。
但陈锋清晰的记得,他上次看到这篇访谈时,钟蕾的回答只有两个字,十分简单粗暴。
“没有。”
这回答极具她的个人风格,冷漠到不近人情,瞬间冷场,逼得记者赶紧转移话题,说她果然和传闻中一样直来直往。
……
但这次的访谈稿件是这样写的。
钟蕾答道:“音乐比任何行业都更需要天赋。在选择这条路之前,最好弄明白自己到底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否则,就是浪费生命。”
记者:“努力也不能弥补天赋上的差距吗”
钟蕾:“是的,五年前我曾经有个邻居。我只听他弹了不到半个小时的吉他,就明确的告诉他没有乐感,这条路对他来说是死路一条。”
记者:“他有没有听你的他后来怎么样了”
钟蕾:“应该是听了吧,因为我后来再也没受到噪音的干扰。至于他后来怎么样,我不知道,不熟。”
记者:“你果然和传闻中一样直来直往呢。我们来谈谈你的新歌吧。”
……
后面的访谈内容与过去又是一模一样了。
陈锋表情连续变幻。
&n
第5章 勤能补拙
世上有些事通过努力与不计代价的投入,就能做得不错。
有些事情,如果没有天赋,再努力,再多投入依然无济于事。
其中的典型代表,便是艺术创作。
在艺术领域内,天赋可以梗概的区分为两种。
一是学习和演奏的天赋,二是创作天赋。
有创作天赋的人,基本都有学习和演奏的天赋。
但更多的人却只有学习和演奏的天赋,没有创作天赋。
学习和演奏可以以勤补拙,但创作不行,没天分连门都摸不到。
只要通过系统的训练和持之以恒的学习,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合格的匠人,但当不了艺术家。
很多钢琴老师教一辈子钢琴,也无法写出一首动听的琴曲。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
这句话的后半句是“当然那份灵感是最重要的。”
所谓灵感指代的便是创作天赋。
陈锋既没有创作天赋,学习与演奏的天赋也压根不及格。
但幸运的是,他可以先得到标准答案,再去反推过程。
他不创作,只搬运。
所以陈锋现在要做的,是通过努力让没天分的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演奏匠人。
陈锋还有一点特别幸运。
那便是以他的天赋水平,如果在现实世界里利用业余时间去慢慢琢磨,那么他大约至少要五六年才能在演奏上入门,普通水准的天赋则大约需要两三年。
他的处境着实有些尴尬。
如果没有这似梦非梦的梦境,等他学到能完整复刻出整首曲子,五六年都过去了,他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并且,他如果在现实世界里这样脱产学音乐,他得饿死街头。
这事压根没有可行性。
但现在,他又进入了“梦境”中,凭空多出一年时间。【¥! !&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虽然在军营里浪费了两个月,但他还剩十个月。
并且还是不用工作,不用社交,没有任何事情分心打扰的十个月!
所以,他这十个月,那就相当于五六年!
偷来的时间,格外值得珍惜,陈锋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时间安排表。
每天早上七点起床,上午看书,看书的意义在于学习乐理和识谱。
吃过中午饭,睡半个小时,下午抱着吉他开始弹,哪怕断断续续总是卡壳,也要反复的一遍又一遍的把吉他伴奏弹完。
晚上的时间安排相对自由些,他可以去看一些艺术类教程的教学视频,然后十二点准时睡觉。
历史虽然被掩盖,但这些娱乐和艺术方面的东西倒是十分详实,应有尽有。
时光荏苒,转眼便是九个多月过去。
陈锋的手指上渐渐起了老茧。
他时常坐着练琴的阳台地板被鞋子磨出两个光滑如镜的脚印。
墙角里堆满了几十条他自己换下来的琴弦。
他的演奏姿态依然算不上潇洒,看起来甚至有些笨拙,但他终究能用吉他流畅准确的弹奏出两首曲子的完整伴奏了。
除了《乏味》之外,另一首是《夜已深》,都是钟蕾的早期作品。
《夜已深》比《乏味》相对成熟些,别看歌名挺写意,但这首歌其实是十分爆炸的摇滚风格。
陈锋只记住了两首歌。
伴奏里除吉他这种乐器之外,还有诸如钢琴、贝斯、架子鼓、古筝、风琴、大小提琴、长短大号等等多种乐器的搭配。
老练的演奏者知道找韵律找节点,通过分析总结规律来方便记忆,要背下一首曲子没这么难。
像一些口水歌,别看整首曲子长达几分钟,其实翻来覆去就两三个和弦不断的组合。
把和弦吃透,然后组合起来,整首歌的框架就出来了。
但陈锋做不到,他学习时间还不够长,不熟练,又不会其他乐器,乐感又差,只能强行背下每种乐器的每一个音符。
就像对数字不敏感的人背诵小数点后数百上千位的圆周率。
又像高中学渣背诵《陈情表》。
整个人都很扭曲。
狭小阴暗的地下室空间里,陈锋静静的躺在略显霉味的皮沙发上,紧闭双目,口中念
第6章 我们战败了
电视里是个无声的画面。
镜头拍摄自外太空。
漆黑浩瀚的太空背景中,群星闪耀点缀。
在镜头的远处,密密麻麻的锥形物事静谧的漂浮着,这场景既壮观又诡异。
在军中呆了两个月的陈锋认识这些锥形物事。
正是世界政府引以为傲,代表人类当前科技水平最高的结晶,号称能开启下一个时代篇章的星空舰队。
整编上千艘大型母舰,上万艘护卫舰,中小型战斗舰近十万艘。
在舰队群的旁边,还有数个大型空间站正紧锣密鼓的生产着据说载客量达到二十万人的殖民舰。
目前已经建成近百艘殖民舰,只等生命冷冻技术经过最后的可靠性验证,取得突破进展,便将会有两千万人进入殖民舰,正式向太空迈出最遥远的一步。
如此庞大的舰队堆叠在一起,看起来蔚为壮观。
突然,宇宙背景下,舰队群里乍现一缕亮光。
紧接着,点点光芒在太空中接二连三的闪烁而起,此起彼伏,几乎照亮了漆黑的宇宙。
这是爆炸,在极短的时间内,这十余万艘战舰一起爆炸了。
眨眼后,这十余万艘太空舰统统化作璀璨的烟花,彻彻底底的消散在太空之中。
电视里的画面美丽得让人绝望。
舰队群里,上千万人瞬间失去了性命。
人类迄今为止最引以为傲的武力,转瞬间烟消云散。
电视里出现旁白。
“这是五分钟前的画面。我们的星空舰队,全军覆灭了。”
旁白的声音很平静,但透着股悲怆绝望。
陈锋知道这声音的主人是谁。
他还在军中时,就时常听这声音的主人在电视里讲话。
这是世界政府的现任领导者。
电视里话音刚落,一团圆盘状的庞大黑影以极快的速度由远及近,出现在镜头里。
黑影的飞行速度快得令人匪夷所思,但其飞行路径的后方竟未喷薄出任何用来推进的介质,表明黑影的推进方式区别于所有人类掌握的能源科技。
这正是陈锋上次所见的那悬在空中的物事。
在突破星空舰队的残骸组成的碎裂带后,黑影又骤然停止在太空中。
一个庞然大物从极动到极静的瞬间转变,又完全违背了惯性定律,让陈锋看得心中违和难受至极,如同一只猫在他耳畔抓挠玻璃,令他头晕目眩,恶心欲吐。
紧接着,电视画面消失,只剩下一片漆黑,但先前那解说的声音并未停歇。
那声音的主人继续用难以言喻的语气说道:“对不起。我们战败了。我们为今天准备了五百年,但依然战败了。我们甚至连……哪怕一丁点的反抗都做不到。对不起……”
声音渐渐消弭。
电视上骤然探出四个字,“信号中断”。
原来,这些人打从一开始就知道会有这一天。
星空舰队、军队体系诸如此类的体制,都是为了今天所做的准备。
只是敌我双方实力悬殊太大,恰如不论蚂蚁的巢穴筑得再坚固,在灭世洪水面前都是徒劳。
这连螂臂挡车都算不上。
心中正感概着,陈锋鼻子突然有点痒,下意识揉了揉,放下手来一看,手背上全是黏糊糊的殷红鲜血,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流出来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