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的也够直白,反而把温爸温妈接下来要说的话堵了回去。
谈判的技巧之一,就是想办法让自己成为话题的主导,让对方跟着自己的思路走。
冬阳先扰乱他们的思路,在他们还没缓过神来的时候把主导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接下来的对话于她而言会轻松很多。
“你们都是文化人,见过大世面,肯定不是势利眼,不会因为我是农村的就嫌弃我。你们不同意我俩在一块儿是因为我没有文化吧?你们觉得我啥都不懂会跟小山没有共同语言,以后生活在一起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对不对?”
当然不对!冬阳自己都知道答案肯定不是这个,但她一定要这样说,因为这样才不会揭穿温爸温妈自私与高傲的真面目。
“既然你什么都知道我和你叔叔也不多说什么了,鸿沟就在那里,风吹雨打之下鸿沟只会越来越深越来越宽,你们跨不过去的。”温妈很是含蓄的说道。
冬阳温柔的笑笑,轻声回道:“我知道,我和小山中间存在差距,可我觉得我完全可以在鸿沟越来越深越来越宽之前跟他站到一起。这小半年小山教了我很多东西,我已经会写不少字,没事儿也看小山的书,未来也打算考个文聘什么的。”
温爸温妈对视一眼,都觉得她在说笑话。
他们儿子读过多少年的书才有的今天,一个农村的丫头片子只读过小半年的书就要跟他们的儿子比,这不是笑话是什么。
“你说你在学,那行,我考考你”,温爸老师瘾上来了,推推眼镜就要出题。
这个时候冬阳肯定不能说“不行”,说“不”就等于自己打自己的脸。
温爸的第一题:“5乘以7得多少?”
简单的数学乘法,冬阳脱口答道:“35。”
温妈对温爸出的题很不满意:“你考小九九干啥,这个太简单了,考点有水平的。”
有水平的第二题:“你知道不卑不亢是什么意思吧?你能用这个成语造个句么?”
这题稍微有点儿难度,刚开始学习的人很大可能连不卑不亢这个词都没有听过。
冬阳只稍微想了一下,便轻声答道:“圣贤自有中正之道,不亢不卑,不骄不诌,何得如此也!”
她不是造句,是说出了不卑不亢这个词儿的出处。
造出句子就够厉害的了,能直接说出出处,这可不是刚开始学习小半年的人才有的水平啊。
第26章 热情好客
温妈是教数学的,根本没听明白冬阳说的啥意思,只转头去看温爸。
温爸是高中语文老师,文学功底深厚,自然知道冬阳回答的是成语的出处。
他讶然问道:“你怎么知道成语出处的?小山都教了你什么?平时给你看什么书?”
冬阳知道这些可跟张狂没一点儿关系,她是惩罚卷准备高考的时候学到这些的。
这会儿肯定不能跟他们实话实说,冬阳含蓄的笑笑,回道:“不是在书里看到的,是我们说话,他说到这个成语我听不懂,他解释给我听的。”
只听解释就能记住,足以说明她是一个非常聪明,理解能力非常高的人。冬阳此举不为炫耀,只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温爸温妈她只是基础差并不是傻,努力之后不会比他们的儿子差。
她真的惊到温爸温妈了。
俩人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再次出题。
这次出题的是温妈。
她是数学老师,出的也是数学题。
很有年代感的数学应用题,正规的做法是需要列方程式的,但是按照常理,一个只学习过小半年的人就算天赋异禀也很难接触到这些,所以冬阳肯定不能按照常规套路来解题。
冬阳把正常的解题思路转化为浅显易懂又十分生活化的语言阐述出来,没用公式也没有列方程,得出温爸温妈想要的正确结果。
温妈转头悄声对温爸道:“初中数学题,她答对了。”
这一次夫妻俩沉默的时间更长,冬阳也没有着急,就耐心的等待着他们继续给她出题。
然而他们没有再出题,温妈对她道:“小吴啊,有些差距不是靠背点儿文章算一算数学题就能消除的。我们小山读过大学,未来最不济也会跟我和他爸一样当个初中或者高中老师,你说你能干啥?”
“未来我能干什么我也不知道,因为我还在不断的学习,未来有无数种可能。可能会当老师,可能会当医生,还有可能成为大富翁,这谁说得准呢。现在,环境和能力决定我只能不断的充实自己,好好的种地养家糊口照顾好我奶奶。”冬阳很实在的说道。
说话内容倒是没让温爸温妈吃惊,让他们觉得惊讶的是冬阳不卑不亢的态度和言语间的自信!
这一点实在太难得。
他们自诩见过世面,身边也有不少年轻人,可像眼前这姑娘这样自信坦然的还真的不多。
他们看着自信坦然,其实冬阳心里忐忑的不行,全靠演技在支撑。在某一个时刻,冬阳甚至觉得自己回到正常生活不去搞舟桥建设完全可以去拍戏,自己的演技绝对不输给整成网红脸的小花儿们。
“你未来怎么样我们管不着,我们只看眼前”,短暂组织语言之后,温妈坚持道:“小山年纪也不小了,我们不可能让他跟你一块儿成长。所以小吴啊,你是一个好姑娘,我们不想让小山耽误你,你也别挡着他,行不行?”
“婶子,这不是谁耽误谁谁挡着谁的问题,这是我俩的事儿,断还是不断也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的。我现在答应你们,回过头来小山跟你们闹也怪不好的。这样吧叔叔婶子,你们先去劝小山,只要他愿意听你们的,我保证不纠缠他,行不行?”
甩给她的大难题冬阳又狠狠的甩回去,大家不用撕破脸,冬阳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前面的扯皮中还让他们看到她身上的优点,这一次的谈话虽然没有成功但冬阳已经达到自己的目的。
“你发誓,只要小山愿意跟你断,你以后就离他远远的!”温爸沉沉说道。
冬阳马上举手发誓让夫妻俩放心。
该说的说完,冬阳告辞回家。
走的时候和张狂擦身而过,冬阳轻飘飘的看他一眼,那意思在明显不过——接下来就看你的了。
就看张狂的,他能怎么应对?当然是油盐不进耍赖不听任性到底。
跟冬阳说话的时候温爸温妈还没怎么样,结果跟张狂聊十分钟不到就给夫妻俩气够呛,温妈更是没忍住抽了张狂胳膊两巴掌。
到底还是心疼儿子,巴掌高高举起却没舍得落到脸上,张狂也正是因为看到这一点才更加有恃无恐。
当天下午村长媳妇又过来找温爸温妈,邀请他们去村头的大河上滑冰滑冰车。
温家的老家在不南不北的一个地方,冬天也下雪,但很少积雪,自然也没尝试过在天然的冰面上玩耍。
两个人岁数都不小了,大概一直从事教育工作跟孩子接触的原因还有点儿童心未泯,一听说去冰上玩都挺开心,当即便答应下来。
村里好些人家都知道温老师的爸妈下午要去冰上玩,纷纷过去凑热闹,平常只有孩子玩闹的冰面今儿格外的热闹。
冬阳本没打算去,吴老太太情况不大好,中午喂她吃饭竟然吐了。可妇女主任找过来,一定要拉着她去,吴老太太也再三保证自己没事儿让她出去玩,她才不情不愿的跟婶子走。
村里人好客,把温爸温妈当成全村人的客人,不仅想带他们滑冰滑冰车,还想让他们看到玩到更多东西,于是就带不少工具过来凿冰网鱼。
半个村子的人过来陪温爸温妈玩儿,阵仗这么大冬阳着实没想到。
说实话,她还挺感动的。
村民们这样做目的很单纯,就是想让温爸温妈知道村里的生活没有他们想象的糟糕,他们的儿子在这里不会受苦,千万别把村里唯一一位外面来的见过世面的老师带走。
他们质朴的演技自然没办法跟冬阳相比,温爸温妈把他们的目的看的明明白白,心里会不会有触动?冬阳觉得肯定会有,不过他们的演技也挺好,面上没有一点表现。
河里边鱼不多,几网下去也只网到寥寥几条,个头还都不算大,即便这样温爸温妈也都挺开心。
村长媳妇安排道:“这鱼可好吃了,晚上咱就做鱼吃。”
鱼少人多,当然不可能人人都吃到,不过没有人反对村长媳妇的安排,从一开始大家就没想着要分鱼,不过是陪温爸温妈玩儿罢了。
时间不早,大家陆续离开,温爸温妈还没玩儿够,俩人坐一架冰车上滑的停不下来。
趁着他们不注意,冬阳凑到张狂身边悄声说道:“你们聊的怎么样?”
张狂刚要回答,忽听惊叫一声,刚才还笑的开怀的夫妻俩已经双双跌倒在冰面上,看样子摔的不轻。
第27章 好酒好菜好性格
冰车翻了,夫妻俩直接被甩下来,脸朝地摔在冰面上。
两个人的脸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擦伤,这还是次要的,严重的是温妈一条胳膊温爸一条腿都摔伤了,动一下就疼的嗷嗷叫唤。
冬阳和张狂都不敢轻易扶人,只能一个负责看着他们一个回村叫人帮忙。
留下来的是冬阳,她轻声细气的安抚夫妻俩,还堵在上风口替他们挡风,已经把自己能做的全都做了。
不多一会儿张狂带人过来,村里人都还挺淡定的,在一个自学医术平常给村里人看些急症从来不收钱的老头儿的指挥下找木板先把俩人伤到的胳膊腿固定住,然后再搬上马车往县城里送。
张狂跟着去的,冬阳还有吴老太太要照顾哪儿也去不了,只能回家等消息。
第二天跟着去县城的村长几人回来,带回的消息是温爸温妈摔伤了骨头,医生已经处理好打了石膏,他们还在商量是直接从县城回家还是来村里养一段时间。
村长媳妇趁着吴老太太睡着的时候对冬阳道“晴晴,你和温老师的事儿还没定下来吧?他们要是就这么走了你和温老师可怎么办?你有什么打算没有?”
冬阳摇头。
事发突然,她还没有想到应对之策,目前来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又过一天,村长去县城看温爸温妈的时候他们已经商量好了,还是先回村里休养一段时间再回家,以他们现在的情况根本不适宜长途奔波。
人接回村里肯定不能再让他们在学校的宿舍对付,那住谁家合适呢?总不能像张狂之前吃饭似的挨家挨户的蹭吧,他们腿脚不方便也不合适总换地方。
犹豫之后,冬阳站了出来。
自己这小房子虽然破旧且只有一个屋子能住人,不过炕还是够大的,住十个八个人不可能,住四五个人还是可以的。
当然,她想让人家来住是一回事,人家愿不愿意来又是另外一回事。万一村里还有别人家愿意让他们暂住,他们选择别家冬阳也没有办法。
好在村里人都是站在她这一边的,她站出来后大家很默契的都没有吱声,只留给温爸温爸她家和学校宿舍两个选择。
学校宿舍空间小还有些冷,温爸温妈即便再好面子也不想委屈自己,一番激烈的挣扎之后还是听从张狂的建议来冬阳家住。
在他们来家里之前,吴老太太很是不放心的叮嘱冬阳道“晴晴,你伺候他们细致一点,你好好表现,兴许他们就同意你和小山的事儿了呢。”
冬阳给吴老太太一个安心的笑,说道“奶你放心吧,就算我跟小山以后没成,在我还是他对象的时候肯定不会放着他爸妈不管的。咱都是有心的人,小山对你好,我对他爸妈好也是应该的。”
人来之后,冬阳也确实照顾的很用心。
晚上张狂会回学校宿舍去住,白天都来这边,他负责照顾行动不便的温爸,冬阳主要负责照顾吴老太太和胳膊骨折的温妈。
村里人都相信缺啥补啥,骨折了多喝点骨头汤补一补肯定好的快,村长媳妇和一些关系不错的村里人都劝冬阳去买点儿猪骨回来。
该花的钱冬阳也不是舍不得花,只她准备去买的时候吴老太太突然提议把家里的猪杀了。
家里养了两头猪,一头大一头小,都是打算养肥了卖钱的。大的这头个头不小,原本是打算年根儿出栏,还能卖个好价钱。
现在距离春节还有一个月,只要她不嫌麻烦自己杀猪卖猪肉的话不仅可以保证经常给温爸温妈猪骨头汤还可以比卖整猪多赚一些钱。
大冬天的,肉也不怕坏,一天两天卖不出去也不着急,实在不行可以拉去县城卖啊。
打定主意后冬阳便开始张罗着杀猪。
村里人把杀猪当成一件大事,谁家杀猪了关系好的人家都会过去帮忙,帮完忙就留在杀猪的人家吃顿杀猪菜临走再带点儿下水什么的回家,大家都高兴。
冬阳也不吝惜那一顿杀猪菜以及猪下水,直接去找村长帮忙,借由村长把自家要杀猪的消息传出去,关系好的人家听说之后自然就会过来。
杀猪是真的热闹,冬阳自己以前从未感受过,所以这次经历也觉得倍儿有意思。
杀猪退毛这些活儿用不上她,她就搁旁边看着,杀的差不多她开始做杀猪菜,村长媳妇在一边帮忙。
酸菜、粉条、肥肉片子、骨头、下水、血肠,把这些统统炖到一口大锅里,还没炖好冬阳就被馋的直吞口水。
炖好之后,帮忙的人已经把猪收拾的差不多,院子也都收拾干净。
屋里地方小,村长从家里搬过来的大桌子放不开,那就干脆把桌子支在院子里。零下十几二十几度的天气算什么,一顿杀猪菜完全可以抵御寒冷。
直接拿个大盆子盛杀猪菜,往桌子中间一放,就着馒头发糕之类的主食吃,简直人间美味。
吃饭的时候还出了一点小插曲。
村里的习惯,这种请客吃饭的时候一般都是男女分桌,就算只有一桌主人家的女人也不上桌,负责伺候客人吃饭,等所有人吃的差不多了才可以上桌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