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民国草根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宝天使

    等邵年时真骑着车子上了路,才明白了这一路上为啥会如此的颠簸。

    因这南郊的荒地,竟是砂石结构的土路,故而车子这般重的运载工具,行驶在这上面的时候,才会颠簸的厉害。

    不过不要紧,旁边有贴着地表长了一层枯草的草地。

    自行车滚在其上,要比走这条土路顺畅的多。

    故而邵年时骑过去的时候,竟是比那小汽车开的还要快。

    大抵用了五十多分钟,也就赶到了刚刚开始热闹起来的青城市区。

    到了这市区里边,邵年时并不着急去找那销售布料的渠道,毕竟这是一个城市刚刚苏醒的时日,那些掌控着城市的民生经济的铺面,并不到开铺的时候。

    此时的青城市,正为了一日的生机而忙碌着。

    老百姓们在自己居住的院落之中,洗脸梳头,倾倒马桶,张罗着儿女起床,亦或者为即将上工的工作与开张的买卖做着积极的准备。

    但是在此之前,他们必须要完成一件重要的事情。

    这件事情就是,将自己喂饱,确保身体拥有足够的气力,去完成一上午的或是繁重或是轻松的工作与生活。

    所以,这个时候,是属于青城早点小铺与街边摊贩们的时光。

    要想了解一个城市,那必须要从当地的美食开始吧。

    找一家好吃的铺子,对于曾经在青城生活过一段时光的邵年时来说,一点都不是难事儿。

    他骑着二八大横梁车子绕着基本上都是斜街的青城道路左右转了两个路口,就找到了足可以让他满足的一个小铺。

    这间铺子开在了青城一条小商业街与居民院落的接茬之处,因在排头的缘故,这家铺面的规模认真算起来,真是小的可以。

    内里能摆下的桌子至多两桌,可是在早晨这种占了道路也不会碰到巡警找茬的好时候的时候,它的门口处却是摆出来了七八张露天而坐的座椅。

    等到邵年时赶过去的时候,此处已经坐了一个满满当当。

    在见到了这种盛况的时候,邵年时的面上却是一喜,嘴里低声的说了一句:“找到了!竟然还在。”

    这是他跟随着父母逃离青城时,他曾经在这里吃过东西的老店。

    一晃**年过去了,竟然还如同邵年时离开一般的,没有多少的改变。

    空气中飘荡的酸酸辣辣的气息,是如此的让人怀念。

    勾引的邵年时赶忙下了车子,将其停靠在一张刚刚空出来的板凳的边上,对着已经将大口锅搬到铺子口处的老板的所在,高声的喊了一句:“老板,来一碗酸辣鱼丸,再来一份大锅饼喽!”

    那老板此时正拿着一个大勺子,对着一锅煮的咕嘟嘟冒泡泡的酸辣汤汁儿下手呢,听到了邵年时的要求,头也不抬的应了一声:“好嘞!”

    “老婆子,从锅里盛一份锅饼喽。”

    “好嘞!”

    应着这声,一头发梳




第三百一十四章 布
    这也只过去了三年,竟是在青城周围盖起来了足足六家规模不输于陈介夫准备筹办的那般大小的纺织厂。

    因着这六家纺织厂分属于日本国内的六家不同的财团,这才能让青城市面上的布料,不至于被一家把控住了,从而疯狂的往上提价,让青城人过上穿不上衣服的生活。

    同样的,因为这六家日本纺织厂的快速的扩张,让原本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的德国人生产的布匹以及少量的从青岛的小作坊,小厂子自产的布匹,现在的日子有些不太好过。

    在价格战争中,他们因为成本的问题,正在节节败退,从市场上最初出现了日本布的所占份额超过百分之八十五,一路跌到了现在的市场份额只剩下了百分之四十的悲惨之地。

    就邵年时这一路走下来,得出了一个结论,若是德国人与本地的小手工业主再想不出遏制日本商人的办法的话,怕是不出一年,他们的份额还要再跟着掉下一半。

    到了那个时候,还没完全撕破脸,甚至还在谋求着双方合作的德国受到的影响相对会少上许多,而那些依凭着廉价在夹缝之中苦苦求生的小工厂主们,怕是要被逼的倒闭卖厂了。

    无他,日本人的生产工艺实在是太过于狡猾了。

    哪怕是邵年时这种不懂得怎么去纺织出布匹的外行人都能瞧出其中的关键。

    别瞧着邵年时只是初步的调查一下青城的纺织市场,但是他每经过一家店铺,都会将这家铺子中不同的牌子,以及各个品牌之中最好的布料以及最次的布料的样品给买上一部分。

    作为还在用刻度尺,剪子进行交易的布行,客人的要求,哪怕是买一尺,他们也是给人裁的。

    毕竟那些摆放在外面的样品,都是一匹一匹,甚至是更大规模的大卷货品。

    这位客人需要二米二来做个短褂子,说不定那位客人就需要三米三来做件大褂了。

    再加上邵年时样样数数的都来上一尺,几十种对外裁剪的料子加在一起,也是一笔不小的生意了。

    而这其中,邵年时还特意的询问了一下布庄内的老板,最好卖的布料到底是哪几种。

    在确认了基本上都是日产货的同时,他就用手上去捻了一捻。

    这一比较,邵年时的心中就有了数了。

    自产的土布,德国厂产的布与日本厂产的布,只需要这么一捻,立马就能被分的清清楚楚。在这三种大类型的布料当中,土布是最厚实的一种。

    它摸起来沉甸甸的不说,经纬两织还特别的细密。

    只是有一点不好,就是略显毛躁一些。

    大概是没有现代纺织机器对于棉线的反复的抻拉的处理,以及后期的打磨,挂浆的几道工序的原因,若是用这种土机器以及土染料的布料制作衣服的话,贴身穿的时候,是有些不合适的。

    而在前期的浆洗的过程之中,很大程度上都伴随着掉色的问题。

    当然了,这对于图便宜的乡民们来说,这都完全不是问题。

    因为它们足够的结实。

    哪怕是最金贵的土布,穿在一般的农人的身上,不下地,不爬山的好好爱护着,三四年的,除非是虫蛀鼠咬,否则啊,是一点都不带坏的。

    这是外国人的洋布无法比拟的优势。

    但是中国的土布,在青城这个越来越先进化,对于新理念与新思想接受越来越高的新兴先进的城市之中,却变成了它们的劣势。

    因为足够结实,让它们上了身的城市居民两三年都穿不坏。

    但是当初买它们回家时候制成的衣物却变得不合流行,或是变得老土了起来。

    还有许多土布无论是花色还是布料本身的质地,都是不适合用来做一些特别洋气的款式的衣服的。

    就算是图便宜买回了家,那些手艺精湛的老师傅们,也依然是对着这种布料举着眼镜,摇着脑袋的告知对方,这是做不了啥好款式的布的。

    这一下子就让土布的地位尴尬了起来。

    再配合上它那可怜巴巴的极低的产量,因为手工劳作的时长过长,要价也无法压低的鸡肋一般的价格,就让它们成为了这三大分类当中,最没有竞争力的布种之一了。

    现在在青城,除了周边的远郊县的乡土人还会购买这种实在一些的土布之外,家里稍微能过得下去的本地居民,一般都不太会选购这样的布料的。

    毕竟,还有一种价格跟土布差不多,但是基本上不掉色,质量也是十分过硬的德国布在前面顶着呢。

    作为三大分类当中最为昂贵的一种布料,德国布无论是从哪一方面,邵年时都挑不出对方的毛病。

    厚实的手感,极为严谨的针织手法,细密的经纬线的排布,以及还算是时尚与具有异国情调的花色,都让它在布匹市场上占据着极大的分量。

    可是随着前一阵日德两国因为胶州半岛的租界区的归属的摩擦问题,极大的影响了青城以及附近城镇的经济。

    大家的日子没有刚开始德占区时那么的好过了,所以原本还能凑合过下去的小市民们,下意识的就想到要省钱。

    作为其中价格最为昂贵的德国布,就变成了他们在需要裁置新衣衫时被排除出去的选择。

    大家都知道这个质量实在是很好的,但是一想到这个价格,心中就不由的抖上一抖了。

    作为衣食住行当中排在第一位,同样位列快速消费品大军的前几位的衣料买卖,其多半的利润赚取,都是在高速的销售与不断的生产的过程之中进行的。

    而纺织行业,最为忌讳的就是积压了。

    就好像是服装的流行一天一个模样一般,布匹的印染手段以及纺织手法,也是在不停的改变的过程之中的。

    若是一批次出产的布料,只需要三到五天就能被市场完全的消化的话,回笼的资金完全可以应付接踵而来的新流行,而他们也可以腾出手来,毫无压力的生产新的产品。

    但是若是在市场上销售的十分缓慢,迎接到了一波新的流行,甚至是连季节都过去的话,那这剩下的布料,可真算是真的砸在手中了。

    哪怕是转运到并没有那么时髦的内陆城市,也需要贴上本来不需要的运送与人工的成本。

    赔上一大笔的额外消耗了不说,还要祈祷能跟得上潮流的竞争者的新布料不要一前一后的跟他们的积压品选择在同一时期打入内地市场。

    一旦这种事儿发生了一次,从此以后就要比自己的竞争厂子最少落后一个季度。

    钱是越赚越少,就连新产品,也要跟不上计划了。

    德国的德星牌的洋布,就是因为对于日本布匹的冲击不够重视下才吃了大亏。

    待到他们的厂长发现莫名的发生了库存积压的问题了之后,再想要调整的时候,就有些来不及了。

    等到他们重视起来,并重振旗鼓的时候,却发现日本布只用了这一个小季度,就在胶东半岛上站稳了脚跟并抢占了大半的市场。

    那么他们是凭什么呢

    便宜,以及一个季度能更换两种甚至更多的花色的新潮劲头。

     



第三百一十五章 日厂
    “有些难办了啊”

    已经从青城最大的百货市场走出来的邵年时嘀咕了一句,将早已经积攒成了一大卷的样品捆在了自己自行车的后座上,嘎油嘎油的往日本昭和,日耀分属于六家不同的财团的纺织厂的方向骑去。

    毕竟在市场布料样品初步采集完毕了之后,就要去了解一下自己的对手的生产环境了吧。

    作为最初的打算,邵年时是打算去德国那家纺织厂先去看看的,但是当他在青城的码头与因为面粉而有着紧密合作的德国买办做了短暂的交流之后,邵年时就放弃了这个打算。

    因为从这位福雷德克先生的口中得知,他的德国老乡,在最近竟然有打算售卖掉自己在青城的产业,打算归国为自己祖国的发展尽一份应有的力量。

    这位最早在青城开纺织厂的厂长,实际上是带着掠夺东方财富的任务漂洋过海的来到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的。

    但是现在,因为两个国家有了初步的合作意向的缘故,故而在大局上,国家需要他牺牲一部分属于个人的利益,来完成联盟国之间友情的维系的工作。

    而这个一心拜服于元首的个人魅力之下的金发碧眼的德意志人民,在接到了命令了之后,竟然还真就无怨无悔的为了大局,准备抛售自己在青城的产业了。

    这让血统稍微没有那么纯正的福雷德克十分的不解,但是他多次劝阻无果之后,也就放弃了与这位朋友沟通的打算了。

    所以,邵年时在与这位已经能够流利的说着汉语的外国朋友做了一个简短的沟通之后,他就直接朝着日本工厂相对密集的区域进发了。

    要说这日本人建立的工厂的方位,就能看出这几个集团在利益的面前并不存在多少的友谊。

    其中有三家呈现出毫无规律的零星分布的,也多亏另外的三家占据了青城西北的方位,好歹让邵年时少跑了不少的冤枉路了。

    只是与邵年时原本想象的场景有些不同,这三家其实距离并不算远的工厂的厂区周围,不但没有任何人烟兴旺的景象,反倒是到处都透露处一股子压抑与悲观的死气。

    一队队一瞧就不像是工人的护卫队,时不时的在工厂的周围出现,他们腰间别着利器,背后插着哨棍,瞧着不像是保护工厂安全的安保,反倒像是封锁监狱的狱警。

    而邵年时现在过去的时间,正好是一日的中午之时。

    若是搁在一般人的身上,大家此时应该感到饥饿,并用午餐的时间了。

    可是现在,偌大的厂区竟是连一个工人都不曾走出来,邵年时可是观察过了,工厂区域的对面,盖了不少低矮廉价的小棚院的,瞧着那里边冒出来的光屁股的小孩子,在水管旁边涮洗衣服的老妇人,以及几个刚从后面半开垦的菜地上劳作归来的几个妇女,这些肯定都是在对面厂区工作的工人的家眷的,为什么这么久了也不见得有工人归家去填饱自己的肚子呢

    就在邵年时觉得很是奇怪的时候,却发现距离自己最近的那一家日耀纺织厂的大门被一个走路外八字,留着仁丹胡的矮个子男人给推了开来。

    他手中拿着一张硕大的白纸,一桶黏黏糊糊的浆糊,浆糊桶上的盖子是虚掩的,一把用来刷墙的小刷子从那缝隙之中探出来,昭显着自己的存在。

    待到这矮个子来到了大门外一侧的院墙边的时候,就将手中卷成一个筒子的纸张给展了开来,刷刷两下抹上浆糊,啪,一下子就将这带着大字儿的纸张给贴在了院墙之上。

    邵年时瞧着这小矮子贴完了之后也不曾离开,就觉得有些奇怪,正想着蹬着车子过去瞧瞧那上边到底都写了些什么的时候,却发现这矮个男子做完了这一系列的动作之后,他身后所在的工棚区域,却因为对方的这一行为而沸腾了起来。

    “又要招工了啊!快去叫人啊。”

    “真的要叫家里的阿大过去嘛我家那口子在他们那里上工,快要累死的了。”

    “不去这里上工你能去哪里的啊累死总比一家人饿死,找不到工要强的多吧”

    大家的议论许多,带着各地的方言,让邵年时听得有些糊涂,但是好歹他是抓住了一点话题本身的主题思想的。
1...105106107108109...1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