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超级帝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古风飞
这天,李江趁着有空来到了专门供几岁孩子读书的蒙学,也就是蒙学学堂当中,这是一所很大的学堂,几乎周围的孩子都会被送到这里来。
而且对于这里的孩子教育,也不知是四书五经,而是包括许多,有各种介绍天文地理的,也有介绍国外风俗的,还有各种机械农学的,总之,这里相比那些学院,其实也差不多了多少。
不过,毕竟只是一些小孩子,所学的都是一些极为浅显的常识性问题,不会特别复杂,而且还多是以图画的形式。
其次,军事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李江已经下达了明确的命令,凡是学堂,不管是小孩还是成年人,或是青年人,都必须接受军事教育,只不过程度不一样而已。
当然,对于小孩的军事教育不是以体力为主,而是以爱国教育与军事常识,比如火铳等武器识图为主。
还有一点,也是李江儿女以及其他小孩都必须要遵守的,那就是不得早退与迟到,这是李江规定的硬性标准,无论是何人,这等基本的条例,只要被违反了,就必须要受到惩罚,就算是李江自己的孩子也不例外。
这样做,当然不是走形式,而是李江为了培养小孩子的思想观,让他们记住,做事要有规矩,不能任意妄为,就算是皇亲国戚也不例外。
。
第六百七十八章:学说!
孩子的教育是整个汉华王国的未来,这是李江这位大统制说的,所以无论其他人如何反对,这项教育计划还是得到了通过,并且严格实施了,而事实上,效果还十分不错。
相比枯燥的四书五经,孩子们更加喜欢那些课外知识,比如图画识图这类东西。
当然,也有十分遗憾的,那便是女子没能进入学堂,只能在家中请夫子进行辅导。
要说这是为何原因很简单!
现如今毕竟是古代社会,大家的思想还是跟不上李江这个现代人,所以对于女子进入学堂读书,这是十分忌讳的。
也是,自宋以来,理学思想就开始发展,而且十分快速,这下,对于女子的歧视,更加大了,虽然不至于比清朝还难堪,但也是极为艰难的。
至于进入学堂读书,那就更加不行了。许多学生包括大臣们全都反对,而且各家各户也都极为反对,而且李江也觉得如今女子的思想没有得到开放,所以即使女子本人,也是很少愿意出阁来学堂读书的。
因此,这项命令,李江不得不等待合适的机会再下达!
礼教问题,其实是李江一直考虑很久的问题,而礼教的关键在于新儒学的发展。
汉华王国发展到了如今,虽然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都飞跃发展着,可是文化上却依旧是原地踏步。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儒家思想的束缚!
这种束缚禁锢着大家的思想,而且一直影响到了方方面面。
李江倒不是不认同儒学,他觉得只要对发展有利的,都可以继承与发扬,要去掉糟粕,继承精华部分,这才是关键所在。
就比如儒学思想,其理学有着很大一部分是需要去除的,尤其是对于女子的歧视问题。
除此之外,新儒学也是李江推崇的。
至于什么是新儒学,这个概念,其实并不是李江自己提出来的,而是徐海东等人一起提出来的,在他们看来,汉华王国虽然与大明有着同根同源,但毕竟国体不同,而且也是以商立国,本身儒学就偏离了大明的正统儒学,所以新儒学才是发展的关键。
而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观点,便是儒学要吸收其他学说的先进理念,与时俱进。
对于这一点,李江是大为赞同的,其实,儒家思想一直是向前发展的,只不过在宋朝时期走了些弯路,而到了明朝中期,王阳明心学的发展可谓将这股弯路再次拉了回来,走回了正途,并且继承并且大大发扬了儒家学说。
而且,新儒学心学还因此传到了其他各个番属国,尤其是倭国,更是对心学极为推崇。
至于李江,他也认为心学是一个极为不错的学说,只不过李江觉得这还不够,他希望新儒学能够促进格物致知学,也就是科学的发展。
各家学说在汉华王国一直是百花齐放状态,只不过因为汉华王国是以商立国,所以商学一直是最为显著的学说,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懂得一些经商的知识,除此之外,就是墨学、儒学等了。
这样的情况,看似不起眼,但其实已经引起了不少人的担忧,他们觉得这样下去,汉华王国就会真的被商人所占领了。
这其中就以儒学为代表的官员最为反感,所以他们就屡次找李江提出,要限制商人的发展。
可李江明白,汉华王国之所以有今天,那很大一部分功劳都是因为这些商人,没有商人的努力,汉华王国恐怕连本土都无法发展起来。
而且李江更加明白,这些官员之所以提出这样的担忧,其实也有担心商人一旦掌权,会威胁他们的地位,毕竟自汉朝以来,儒学就一直占据主流地位,官员大多都是出自于儒学,如果汉华王国的商人掌权,哪还有他们的地位!
所以,这些人压制商人,提出要取缔商人某些特权也就不奇怪了。
可贺云却始终没有松开,他非常清楚,如今官员当中,儒学一直是主流,如果不给他们压力,不平衡他们,汉华王国将会走历代中原王朝的老路。
为此,李江与一众官员经过了多次争论,可每一次李江都是不同意,这不,今日这会,他们又来了。
只不过这次他们学乖了,因为他们并未立即提出要限制商人,而是举例说明了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大多都跟商人有关。
李江当然听得出他们这是要限制商人,所以便按照以往的态度直接否决了他们,说起了另外的议题,可是他万万没想到,这时的他们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多次插话,说起此事。
而且更是让李江无法回绝他们,因为他们说的非常巧妙,就如李江在说这些事,他们却扯上那些事,而那些事又与商人相关。
如此一来,李江哪还不知道,如果今日不给大家明确的答复,这些人肯定不会罢休。
但是李江绝对不会妥协的,这是原则问题,李江可不会为了堵住他们的嘴,而放弃自己的原则。
可是该如何劝住这些人了
一时间,李江陷入了沉默当中。
片刻之后,他扫视了一眼徐海东,忽然心头闪过一道灵光,顿时有了主意,不由轻轻咳嗽了一声说道“咳咳诸位!既然大家都觉得限制商人对于新儒学发展有利!不如听我一言!我觉得可以不如大家选派一些新儒学弟子去经商如何!”
“呃”
众人一听,瞬间愣住了,他们不明白李江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派儒家子弟去经商这是要干嘛
儒家子弟去经商,那还是儒家子弟吗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绝对不行!
可李江接下来的话让他们不同意也得同意,就听得李江说道“新学儒学子弟既然说商人这里不好那里不好,那不如自己体验一番吧!钱由朝廷出!就选派十人,三个月之后,大家再议如何”
说完这番话,李江环视了众人一眼,脸上显露着一丝笑意。
。
第六百七十九章:大明的变化!
这便是李江的换位思考,既然你们都说商人们不行,那好,咱就让你们亲自去做商人,体验一番这做商人的难处与缺陷,这样一来,你们再来评价商人的好坏,看看是否还会如此说。
李江如此一说,在场诸位大臣皆都不说话了,他们的沉默也表明了他们的态度。
而此时李江则趁热打铁,环顾了在座众人一眼,冷冷说道“既然诸位都不愿意,那此事就算了!不过今后要是谁敢再提此事,那我也不会跟他客气,让他去做商人好了!”
“散了吧!”说完这番话,李江再次说了一句,转身便离去了。
众人看着李江离去的背影,面面相觑,一脸的苦笑。
很显然,他们也对李江这样的做法没有什么办法!
时间一点点过去。
汉华王国这个突然崛起的王国,一直领跑着一众国家,就算是大明也不例外。
如今的大明,在朱祁镇的统治下,已经在进行了好几年的改革了!
虽然成效显著,但其中的隐患也是空前的,对此朱祁镇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是他觉得这些隐患算不得什么。
如今的大明,自他登基以来,便蒸蒸日上,国力更是达到了空前高度,不比太祖、太宗差了。
即使是他父亲朱瞻基,朱祁钰觉得也无法与他的丰功伟绩相媲美!
的确,如今的大明不仅军事上达到了最强状态,经济与领土也是达到了大明最好的时期!
可以说与朱祁镇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不仅如此,大明在改革途中,虽然遭遇了很大麻烦,但朱祁镇一直坚持,再加上于谦等人的支持,改革还是勉强顺利进行的。
如今,朱祁镇收归了大量的权利,可以说已经不比太祖、太宗时期,皇权差了。
可是,这一切归根结底还是随着汉华王国的崛起而出现的。
如果不是有汉华王国的崛起,朱祁镇就不会感到有压力,大明也不会奋起直追,最终成为了超级大国。
然而,这一次,大明却没有这般幸运了,因为随着汉华王国各种学说的崛起,不少大明被打压的学说都觉得海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此,纷纷往海外跑。
当然,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为主要的是,如今的汉华王国新儒学崛起,不少读书人也开始跟着凑热闹,再加上大明江南地区被朱祁镇下旨抓的抓,杀的杀,不少官宦人家都觉得呆在大明十分不安全,还不如前往汉华王国。
因而导致江南地区再次动荡起来,不少人开始向海外主动移民。
尽管这一波移民潮最终还是被档了回去,不少人被士卒发现,抓了回来,可这样还是挡不住某些人铤而走险,从各个途径前往海外。
而且,这等移民潮越演愈烈,甚至随着一件事的发生,导致江南士族阶层大规模开始逃向海外。
这便是朱祁镇下令取消士族特权!
没错!就在最近,不仅仅南京朝廷六部撤销了,就连江南地区士族阶层的一些特权,比如麾下天地交税,劳役等等,现在都必须与其他人一起交税,服劳役。
就算你是秀才、举人也不例外。
因此,当这道圣旨出现之后,整个士子阶层乃至是士绅阶层都开始动摇起来,他们已经不再享受特权了,这无疑让他们感受到了深深的恐惧。
毕竟自古以来,士绅阶层虽然屡次受到打压,但是每一次都掌控了基层特权,而且还享有各种权利,现在朱祁镇再次走到了他们的对立面,你说能不让他们恐惧吗
不过,他们还不至于想要起来造反,因为他们深知造反是注定没有出路的,毕竟大明的军队已经几次证明了,无论是谁造反,都不会有成功的可能,因为大明的军队是掌控在朱祁镇手中,而且兵力庞大,士卒精锐,火器也是极多,民间根本无法与之匹敌。
何况,大明周边没有任何外敌入侵,根本无需担心后路,就算你一地叛乱,大明会抽出许多兵力来扑灭你!
所以,造反是不可能造反的,为此,他们只能选择逃走这一条路。
因而这样一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离开大明,前往海外,而海外当然指的就是汉华王国了。
这次,汉华王国的人可没有在暗地里推波助燃,就连李江得知消息之后,也只是嗯了一声,知道了便没有再有任何指示了,而是顺其自然,不反对也不支持。
他深知这些人想要离开大明,是极为不容易的,毕竟朱祁镇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人就此离去。
而且他们就算能够离开,其家产也会损失一大半,朱祁镇不会让他们轻易离开的。
事实上,正如李江所猜测的那般,不久之后,朱祁镇再次下达了一道圣旨,严厉斥责了江南各地的官员,让他们务必控制管辖范围内的人口,尤其是那些士绅,谁要是想要逃离,那对不起,直接抄末家产,全家流放。
这还是其次,有些甚至直接杀头!
可以说,朱祁镇这样的做法比起李江所猜测的更狠,他直接以杀头大罪让士绅们不得不消除了逃离的念头。
毕竟,这江南腹地,除了靠海的一些地方,或许有可能离开,其他地方是很难离开的,除非你是一个人逃离,否则这一大家子要想离开当地而不被人发现,几乎不存在这种可能性。
不过,被逼急了,这些人当中,还是有人想出了一个不得已的办法,那就是采取蚂蚁搬家的方式,先一个个将自己的家人送到靠海的地方,而后找各种理由,偷偷送出海外。
这一来,不少人也都离开了大明,只是这种方法很快就被发现,迅速就被堵死了。
因此,到头来,江南地区的士绅不得不将自己的家产捐出去一大半,也把一大家子彻底分开,让他们迁往其他地方。
如此这般,一个大家族就这样被硬生生主动拆散了。
没有了特权的他们,遵从着朱祁镇的设想,一点点走向没落!
。
第六百八十章:从西海面登陆!
一晃时间到了秋天,离汉华王国大军出征德里苏丹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身在东阳城的李江却一天比一天紧张。
因为到如今,大军还是没有推进到德里苏丹国都之下。
至于原因,很简单,汉华王国一共派出了三万大军,可是却都被挡在了德里苏丹南部一线,挡住他们的人并不是敌人的军队,而是水患与不堪的道路。
原来,德里苏丹的汗在得知汉华王国发动突袭之后,立即将恒河水炸开了一道口子,瞬间就淹没了德里苏丹南部广阔区域,一时间,整个德里苏丹南部广袤地区都变成了海洋。
这也就算了!
水患意味着瘟疫,当大军行进途中,不少汉华王国士卒都得病了,这下作为主帅的腾格尔斯不得不将大军撤回到德里苏丹境外,这才止住了疫情。
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即使这样,疫情也没有得到抑制,尽管没死多少人,但是战斗力已经大大减弱了,减员至少三千之多,这么多人让士气大为跌落。
如此,腾格尔斯没有办法,只能写了一份文书,迅速呈给李江,让李江定夺,毕竟这件事事关重大,已经不是他一个主帅能够做主的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