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太平洋超级帝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古风飞

    “景弘来了快让他进来!”老人目光之中闪烁着一丝异色,他看了下人一眼,缓缓坐了下来,将圣旨拿到了手中。

    很快,随着脚步声响起,一道同样略显苍老的身形走了进来。

    此人身着蟒服,正是南京守备王景弘!

    而这老人则正是三宝太监,已经六下西洋的郑和。

    此时的郑和已经是古稀之年了,而王景弘也是接近六十岁的人了。

    二人皆都担任过下西洋的正使,而且有着数十年的交情,算是老友之中的老友了。

    “见过老大人!”

    “呵呵老大人!景弘你不也老了吗!”郑和示意王景弘坐下之后,苦笑了一声道。

    “老大人今日看起来心情不错!可是因为陛下已经下旨,准备七下西洋”王景弘道。

    “不错”郑和点了点头:“陛下已经下旨让吾等准备了!不过至少还得登上一两年时间,你也知道如今大明哎不说了!或许这一次便是吾最后一次下西洋了!”

    轻轻叹了口气,郑和忽地拿起了圣旨,递给了王景弘,又道:“景弘,你可知汉华王国”

    “自是清楚!老大人!你想趁着这次下西洋前往那汉华王国”

    “嗯!人人都说这汉华王国是第二个旧港,吾觉得还是去看看为好!若是野心之辈,那便!”

    郑和话还未说完,王景弘不禁道:“老大人,其实此事大可不必如此,汉华王国野心在大,也只是在西洋、东洋,何况如今这西洋、东洋各土著番国早已蠢蠢欲动,实力大增,而旧港宣慰司却是一年不如一年,还不如扶持汉华王国,至少那是吾华夏子民所建立的国度!”

    “这咳咳景弘,你此言虽不错,但吾总担心!”

    &




第两百三十八章吉安!
    议事大堂之中,后厅。

    李江独自一人坐在那,看着手中的一份加急文书。

    这份文书乃是从应天府发出来的,而信中的内容是有关大明陛下宣旨,以郑和为正使,王景弘为副使,前往福建准备下西洋之事。

    尽管距离真正下西洋还有一到两年时间,但此事一旦定下,除非是出现重大变故,否则那位陛下定会顶着重重压力,一直坚持下去要下西洋的。

    “没想到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的时间大大提前了,如今是大明宣德三年,也就是1427年,吾记得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是大明宣德六年,也就是1431年,如果算是准备时间,那就是前面一年,也就是1430年,至少提前了近三年时间!”

    三年时间,看似不起眼,但其实已经变化很大了。

    如今的大明宣宗还算是年轻,精力也比较旺盛,不过同样,许多改革却没有完成,大明永乐年间的一些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因而要想组织历史上那般庞大的下西洋船队,却是不可知

    但李江觉得,这其实并不重要,这次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李江比谁都清楚,那就是那位陛下觉得西洋、东洋诸国该敲打敲打,免得大明天威被忘记了。

    的确,经历了旧港被围攻,满者伯夷国与苏门答腊以及满刺腊国的崛起,大明越来越感觉对于西洋、东洋的掌控已然出现了问题。

    “算了!反正还有至少一年时间,这倒是不急!吾还是想想探索澳洲的事宜吧!也是开始征服澳洲大陆了!”李江微微摇头,小声念叨了一句,却是从一旁拿出了另外一份文书。

    然而就当这时,桌案上一堆文书当中最靠后的一份吸引了李江的注意。

    “这是郑西河发过来的张桐怎么没通知吾!之前不是告知他,凡是郑西河发过来的都必须提醒我嘛这家伙”李江念叨了一句,将那份文书打开仔细查探了起来。

    “咦居然已经修通了通往那处露天超级大矿的道路怎么会这般快之前不是说嗯原来如此,敢情只是修了三十里,而且还死了一百多人,一万多人死了一百多人,这死亡率已经很不错了!”

    原来,郑西河并不是将近六十里道路修通了,他只修通了从新建的陇海港至中间三十里道路,而且还只是简单的泥路,而剩下的路程,他找到了一条小河,此河流刚好经过那矿产区,原本水流量并不大,而且比较窄,后来郑西河找到了水流的上游,筑起了一道堤坝,蓄了足够水这才加大了小河水量,能够走大船了。

    “看来不需要半个月,第一批铜矿就会运到东阳港了,不过,我要不要在陇海县设立一个新的大型铸造工坊了”

    “哎还是算了!那地方食物不足,若是再养些人,后勤就不足了,何况就算冶炼出了铜块,也还是需要运送回来,还不如直接运矿石回来冶炼!而后打造各种武器、农具”

    目前东阳县工坊区所用的原矿石都是从新浦县几个零星小矿挖出来的,随着所需矿石不断增加,其实早就因为原矿石受限,而不得不停止了一部分高炉。

    要知道,如果将工坊区冶炼坊之中的所有冶炼炉全都开工,至少可日产三万斤铜,一万斤铁。

    至于精铁与钢,也可以日产三千斤,也就是一吨半的产量。

    一天就是一吨半,一月便是四十五吨,一年也就几百吨。

    这点产量如果是现代,连个小钢产都比不了,就算是如今的大明,也是远远不可及。

    但要是放到东洋、与西洋,那就不同了,没有一个小国可以拥有这么多钢的。

    再说,目前汉华王国产量最高的并不是钢,而是铜,这些铜,除了一部分制作为铜钱外,基本上都将其铸造成了大



第两百三十九章潘安平!
    书房之中,陈诚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的夜色。

    忽然起风了,依稀可见的月亮瞬间被乌云遮盖了起来。

    “家翁,起风了!要不吾将窗户关上吧!”管家阿福道。

    “不了!你先下去吧!吾需要静一静!”陈诚淡淡说了一句,也不回头,不再言语。

    回想起今日在后厅接见一众学子一幕,陈诚心中十分失望,他本以为这些学子尽管不能考上举人,但好歹也是个秀才,胸中有点墨水的。

    可与他们好几人聊过之后,他却发现这些人大部分人都是死读书,只知道之乎者也之人,并不是之前了解的那般,有着真正本身的人才。

    换而言之,这些人也就是一些沽名钓誉之辈,难怪考不上举人。

    当然,尽管大部分人都是一些废材,但是读书写字还是可以的,而且这其中还有少数几个有着真本事的,就比如那潘安平,如果不是他家贫寒,再加上考举人时运不济,恐怕他早已经考中进士了。

    所以思来想去,在下午时分,他把潘安平单独叫到了书房之中,与他聊了好一会,给了他两个选择,一是全家移民汉华王国,一是由他出资继续考科举。

    对于这两个选择,潘安平一时之间也拿不定主意,所以便对陈诚说需要考虑几天,再给陈诚答复。

    陈诚不知道潘安平最终的选择会如何,但是如果不是这次陈诚搜寻人才,或许他这一辈子就这样碌碌无为了。

    “哎!”陈诚深深叹了口气,也不知道在叹气什么,或许是在为大明叹气,亦或许是在为这个世道叹气吧!

    吉安县城东头,有一个村落。

    这个村落离县城仅十里路,处在大山之中,村子里也就几十户人家,平时就靠打猎砍柴为生,偶尔也会采药补贴家用。

    所以村子里大部分都是猎人或者采药人,唯独这村东头的潘家,却是不同。

    这家人是外来户,是在十年前搬到村子里来的,据说是从北方逃难过来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但对于这些,村民们并不是很关注,他们关注的是潘家出了一个读书人,是个秀才。

    虽然秀才并不是官老爷,但是如果再进一步,便与他们这些泥腿子就不同了,因而大家都对潘家,尤其是潘家那位潘安平十分尊敬。

    也是,毕竟潘安平是整个村子里唯一的读书人。

    家中有着一儿养媳,还有着一老母,日子过得十分紧巴,潘安平手无缚鸡之力,每天也就在家苦读书,最多也就帮助自己母亲晒些药材,一家子全靠他那刚过门的妻子靠着织布纺纱换些银钱。

    此时此刻,三间很小的茅草屋所在院落内,其中间正堂之中。

    潘安平坐在木桌旁,对面坐着一年轻妇人,身上穿着破旧洗白的衣裳,头上的一头秀发用布巾包裹着,正是潘安平的妻子李秀英,而坐在她身旁的则是一苍老妇人,这妇人年老体衰,看上去一阵风都会将之吹倒,那正是潘安平的母亲潘氏。

    “儿呀今日从县城回来,你就一直坐着,也不读书,更不说话,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大事你说给为娘与秀英听一听,别都憋着心中,容易憋出病来!”潘氏叹了口气,看向自己儿子潘安平说道。

    而这时,年轻妇人李秀英也开口说道:“夫君!婆婆说得对!你就跟妾身二人说说吧!”

    “哎娘,秀英!你们有所不知,今日是县城内的陈诚陈老大人叫吾前去



第两百三十九章潘安平!
    书房之中,陈诚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的夜色。

    忽然起风了,依稀可见的月亮瞬间被乌云遮盖了起来。

    “家翁,起风了!要不吾将窗户关上吧!”管家阿福道。

    “不了!你先下去吧!吾需要静一静!”陈诚淡淡说了一句,也不回头,不再言语。

    回想起今日在后厅接见一众学子一幕,陈诚心中十分失望,他本以为这些学子尽管不能考上举人,但好歹也是个秀才,胸中有点墨水的。

    可与他们好几人聊过之后,他却发现这些人大部分人都是死读书,只知道之乎者也之人,并不是之前了解的那般,有着真正本身的人才。

    换而言之,这些人也就是一些沽名钓誉之辈,难怪考不上举人。

    当然,尽管大部分人都是一些废材,但是读书写字还是可以的,而且这其中还有少数几个有着真本事的,就比如那潘安平,如果不是他家贫寒,再加上考举人时运不济,恐怕他早已经考中进士了。

    所以思来想去,在下午时分,他把潘安平单独叫到了书房之中,与他聊了好一会,给了他两个选择,一是全家移民汉华王国,一是由他出资继续考科举。

    对于这两个选择,潘安平一时之间也拿不定主意,所以便对陈诚说需要考虑几天,再给陈诚答复。

    陈诚不知道潘安平最终的选择会如何,但是如果不是这次陈诚搜寻人才,或许他这一辈子就这样碌碌无为了。

    “哎!”陈诚深深叹了口气,也不知道在叹气什么,或许是在为大明叹气,亦或许是在为这个世道叹气吧!

    吉安县城东头,有一个村落。

    这个村落离县城仅十里路,处在大山之中,村子里也就几十户人家,平时就靠打猎砍柴为生,偶尔也会采药补贴家用。

    所以村子里大部分都是猎人或者采药人,唯独这村东头的潘家,却是不同。

    这家人是外来户,是在十年前搬到村子里来的,据说是从北方逃难过来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但对于这些,村民们并不是很关注,他们关注的是潘家出了一个读书人,是个秀才。

    虽然秀才并不是官老爷,但是如果再进一步,便与他们这些泥腿子就不同了,因而大家都对潘家,尤其是潘家那位潘安平十分尊敬。

    也是,毕竟潘安平是整个村子里唯一的读书人。

    家中有着一儿养媳,还有着一老母,日子过得十分紧巴,潘安平手无缚鸡之力,每天也就在家苦读书,最多也就帮助自己母亲晒些药材,一家子全靠他那刚过门的妻子靠着织布纺纱换些银钱。

    此时此刻,三间很小的茅草屋所在院落内,其中间正堂之中。

    潘安平坐在木桌旁,对面坐着一年轻妇人,身上穿着破旧洗白的衣裳,头上的一头秀发用布巾包裹着,正是潘安平的妻子李秀英,而坐在她身旁的则是一苍老妇人,这妇人年老体衰,看上去一阵风都会将之吹倒,那正是潘安平的母亲潘氏。

    “儿呀今日从县城回来,你就一直坐着,也不读书,更不说话,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大事你说给为娘与秀英听一听,别都憋着心中,容易憋出病来!”潘氏叹了口气,看向自己儿子潘安平说道。

    而这时,年轻妇人李秀英也开口说道:“夫君!婆婆说得对!你就跟妾身二人说说吧!”

    “哎娘,秀英!你们有所不知,今日是县城内的陈诚陈老大人叫吾前去



第两百四十章瞒天过海!
    潘家。

    陈诚登门劝说已经过去三日之久了。潘安平始终还是拿不定主意。

    他每天都坐在桌案前,默默思索着,连读书的心思都没有了。

    一边是自己的家人,一边是自己的前途,这让他颇为为难。

    不过,对于陈诚那日的一席话,他却是深有感触。

    的确,他要想考中进士,至少也需要三五年时间,而且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若是时运不济,与前几次一样,恐怕他至少还得花费一二十年时间,算起来如今他已经二十五岁了,要是再等上一二十年,他就四十几岁了。

    二十年呀!人生有几个二十年!他一介贫寒子弟,就算是入了官场又如何,没有人关照,没有人在背后撑腰,他顶天了也就一知府。

    “哎吾潘安平难道就真的只能去往海外才能施展自己一身才华了嘛”轻叹了一声,潘安平呢喃了一句。

    而就当这时,屋外传来了一阵吵闹声。

    “开门!快开门!再不开门!老子就砸门了!”

    “夫君!夫君!你快出来!那徐老爷的管家来了!应该是来催债的!”随着话落,妻子李秀英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说道。

    而这时,潘氏也闻声来到了正堂。

    三人看着院子外一群人不停砸着院落外的竹木门,脸色大变!

    这群人为何而来,他们深知。

    这些年来,为了供他潘安平读书考科举,家中虽有妻子李秀英日夜操劳,但却依旧借了外债,而且不是个小数目,整整五十两。

    这对于潘家而言绝对是一大笔钱!

    对于这些,潘安平其实还不是最为担心的,他最担心的是这徐老爷家乃是致仕的官吏,据说其儿子还在朝堂之中担任高官,实力极大,就算是陈诚老大人,也很难帮助他们,何况那位徐老爷家的二儿子还十分好色,几次打秀英的主意,这让他极为担心。
1...5758596061...210
猜你喜欢